《黄帝明堂灸经》
定尺寸法
《岐伯明堂经》云:以八寸为一尺,以八分为一寸。缘人有长短肥瘦不同,取穴不准。短手长,取穴不准。
唐时《孙思邈明堂经》云:取患人男左女右,手大拇指节横纹为一寸。以意消详,巧拙亦有一法,令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自根据此寸法,与人着灸疗病以来,其病多得获愈。此法有准,今以为定。
点灸法
凡点灸时,须得身体平直,四肢无令拳缩,坐点无令俯仰,立点无令倾侧。灸时孔穴不正,
下火法
凡下火点灸,欲令艾炷根下赤辉广三分,若不三分,孔穴不中,不合得经络。缘荣卫经脉,气血通流,各有所主,灸穴不中,即火气不能远达,而病未能愈矣。
用火法
古来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八木者,松木火难瘥增病,柏木火伤神多汗,竹木火伤荣卫经络。有火珠耀日,以艾丞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为良,凡人卒难备矣;次有火照耀日,以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若遇天色阴暗,遂难得火,今即不如无木火也,灸人不犯诸忌,兼去久 ,清油点灯,灯上烧艾茎点灸是也;兼滋润灸后至疮愈已安。且无疼痛;用蜡烛更佳。诸蕃部落,知此八木火之忌,用镔铁击KT 石得火出,以艾引之,遂乃着灸。
候天色法
凡点灸时,若值阴雾大起,风雪忽降,猛雨炎暑,雷电虹霓,临时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时不得伤饱大饥,饮酒大醉,食生硬物。兼忌思虑愁忧,恚怒呼骂,吁嗟叹息,一切不祥,忌之大吉。
定灸多少法
凡灸头与四肢,皆不令多灸。缘人身有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头者,诸阴之会也。
若灸多,令人头旋目眩,远视不明。缘头与四肢肌肉薄,若并灸,则气血滞绝于炷下,宜歇火气少时,令气血遂通,再使火气流行,候炷数足,自然除病,宜详察之。
定发际法
凡灸发际,如是患人有发际整齐,根据明堂所说,易取其穴;如是患人,有因疾患后脱落尽发际,或性本额项无发,难凭取穴,今定患人两眉中心,直上三寸为发际,后取大椎直上三寸为发际,以此为准。
发灸疮法
凡着火疗病,历春夏秋冬不较者,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葱三、五茎,去其葱青,于 灰火中煨热,拍破热慰灸疮十余遍,其疮三日自发
淋洗灸疮法
凡着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葱、薄荷二味煎汤,温温淋洗灸疮周回约一、二尺以来,驱令逐风气于疮口内出,兼令经脉往来不滞于疮下,自然疮坏疾愈。若灸疮退火痂后,用桃树东南枝梢,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汤,温温淋洗灸疮,此二味,偏能护灸疮中诸风。若疮内黑烂溃者,加胡荽三味,等分煎汤,温温淋洗,灸疮自然生好肉也。若灸疮疼痛不可忍,多时不较者,加黄连四味,等分煎汤淋洗,立有神效。
贴灸疮法
春取柳飞花如鹅毛者,夏用竹膜,秋用新棉,冬用兔毛,取腹上白细腻者,猫儿腹上者
人神所在不宜针灸
一日在大趾,二日在外踝,三日在股内,四日在腰间,五日在口舌,六日在两手,七日在内十四日在胃管,十五日在遍身,十六日在胃,十七日在气冲,十八日在股内,十九日在足,二十日在内踝,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在外踝,二十三日肝及足,二十四日手阳明,二十五日足阳明,二十六日在胸,二十七日在膝,二十八日在阴,二十九日膝胫,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
正月丑日,二月未日,三月寅日,四月申日,五月卯日,六月酉日,七月辰日,八月戌日,九月巳日,十月亥日,十一月午日,十二月子日。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建日在足,禁晡时;除日在眼,禁日入;满日在腹,禁黄昏;平日在背,禁人定,定日在心,禁夜半;执日在手,禁鸡鸣;破日在口,禁平旦;危日在鼻,禁日出;成日在唇,禁食时;收日在头,禁禺中;开日在耳,禁午时;闭日在目,禁日 。
十二时忌不宜灸
子时在踝,丑时在头,寅时在耳,卯时在面,辰时在项,巳时在乳,午时在胸,未时在腹,申时在心,酉时在背,戌时在腰,亥时在股。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
一岁: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 人神在心。
二岁:十四、二十六、三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四、八十六。 人神在喉。
三岁:十五、二十七、三十九、五十一、六十三、七十五、八十七。 人神在头。
四岁:十六、二十八、四十、五十二、六十四、七十六、八十八。 人神在眉。
五岁:十七、二十九、四十一、五十三、六十五、七十七、八十九。 人神在背。
六岁:十八,三十、四十二、五十四、六十六、七十八、九十。 人神在腰。
七岁:十九、三十一、四十三、五十五、六十七、七十九、九十一。人神在腹。
八岁:二十、三十二、四十四、五十六、六十八、八十、九十二。 人神在项。
九岁:二十一、三十三、四十五、五十七、六十九、八十一、九十三。 人神在足。
十岁:二十二、三十四、四十六、五十八、七十、八十二、九十四。 人神在膝。
十一岁:二十三、三十五、四十七、五十九、七十一、八十三、九十五。 人神在阴。
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
无
杂忌旁通不宜灸
无
四季人神不宜灸
春在左胁,秋在右胁,夏在脐,冬在腰。男忌除日,女忌破日。
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
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图缺)
一岁十岁起,二官顺行,逐日人神,就甲子内检尻神者,神农之所制也。凡人年命巡行九宫,值此尻神所在不可针灸。犯者必主丧命,或生痈疽,尚忧致命,宜急速医治。《明堂》云:以八分为一寸;孙思邈云:人有长短肥瘦,宜取患人中指第二节两横纹相去为则。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正月卯日 二月寅日 三月丑日
四月子日 五月亥日 六月戌日
七月酉日 八月申日 九月未日
十月午日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
凡医者,若不能知此诸般禁忌,趋吉避凶,妄乱针灸,非惟不能愈疾,甚至或致患人伤命,为害非轻。若逢病患,年命厄会处,男女气怯,下手至难,通人达士,岂能拘此哉!若遇卒急暴患,何暇选择避忌,即不可拘此若是禁穴。诸般医疗不瘥,明堂许灸一壮至三壮,更宜以意详之。
正人形第一
百会 一穴,在头中心陷者中。灸七壮。主脑重鼻塞,头疼目眩,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儿脱肛等疾。
神庭 一穴,在鼻柱上发际中。灸三壮。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
水沟 一穴,在鼻柱下宛宛中。灸五壮。主消渴饮水无休,水气遍身肿,笑无时节,颠痫病,语不识尊卑,及口噤牙关不开也。
天突 一穴,在项结喉下五分中央宛宛中。灸五壮。主咳逆气喘,暴哑不能言,身寒热颈肿,喉中鸣翕翕,胸中气哽哽也。
正人形第一图(图缺)
支沟 二穴,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者中。灸五壮。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急痛,四肢不举,口噤不开,暴哑不能言也。
至阴 二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宛宛中。灸三壮。主疟发寒热,头重心烦,目翳KT KT ,鼻塞不通,小便淋沥失精。
正人形第二
三里 二穴,一名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灸三壮。主肘臂酸痛,屈伸难。《秦承祖明堂》云:主五劳虚乏,四肢羸瘦。
正人形第二图(图缺)
天池 二穴,在乳后一寸着胁,直腋撅胁间。灸三壮。主寒热 疟,热病汗不出,胸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鸣也。
章门 二穴,在大横纹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灸七壮。
主肠鸣盈盈然,食饮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支满,腰背肋间痛,不可转侧,身黄羸瘦,四肢怠倦,腹中膨胀,两胁积气如卵石也。
中渚 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灸三壮。主目KT KT 无所见,肘臂酸痛,手五指不握尽痛也。
正人形第三
正人形第三图(图缺)
输府 二穴,在旋机傍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壮。主咳逆上气喘急,呕吐,不下食饮,胸中痛也。
胸乡 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却引背痛,不得卧,转侧难也。
偏历 二穴,在腕后三寸陷者中。灸五壮。主发寒热,疟久不愈,目视KT KT ,手不及头,臂膊肘腕酸痛难屈伸,及颠疾多言。
丰隆 二穴,在外踝上八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厥逆胸痛,气刺不可忍,腹中如刀,大小便难,四肢不收,身体倦怠,膝腿酸痛,屈伸难也。
昆仑 二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灸三壮。主寒热癫疾,目KT KT ,鼻衄多涕,腰尻重,不欲起,俯仰难,恶闻人者,女子绝产也。
厉兑 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一韭叶。灸一壮,主尸厥如死,不知人,多睡善惊,面上浮肿也。
正人形第四
黄帝问岐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岐伯答曰: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中出也。
灸疮:若春较,秋更灸;秋较,春更灸。常令两脚上有灸疮为妙。凡人不信此法,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宜于七处一齐下火,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穴。二、耳前发际。三、肩井穴。四、风市穴。五、三里穴。六、绝骨穴。七、曲池穴。
上件七穴,神效极多,不能具录,根据法灸之,万无一失也。
正人形第四图(图缺)
正人形第五
紫宫 一穴,在华盖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七壮。主饮食不下,呕逆烦心,上气吐血,及唾如白胶。
乳根 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下满闷,臂肿及乳痛也。《华佗明堂》云:主膈气不下食噎病。
正人形第五图(图缺)
少冲 二穴,在手小指内廉之侧,去爪甲如韭叶。灸三壮。主烦心上气,卒心痛,悲恐畏人,善惊,手拳不得伸,掌中热痛也。《秦承祖明堂》云:兼主惊痫,吐舌沫出也。千金、杨玄操同。
涌泉 二穴,在脚心底宛宛中,白肉际,屈足卷趾得之。灸三壮。主心痛,不嗜食,妇不得践地也。
正人形第六
正人形第六图(图缺)
石门 一穴,在脐下二寸陷者中。灸七壮。主腹大坚,气淋,小便黄,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卒疝绕脐痛,贲豚气上冲,甄权云:主妇人因产恶露不止也。
分水 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水病腹肿,绕脐痛冲胸中,不得息。甄权云:主水气浮肿鼓胀肠鸣,状如雷声,时上冲心。日灸七壮,四日罢。
华盖 一穴,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喘不能言也。
正人形第七
正人形第七图(图缺)
上星 一穴,在直鼻上入发际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头风目眩,鼻塞不闻香臭。
膻中 一穴,在两乳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膈满闷,咳嗽气短,喉中鸣,妇人奶脉滞,无汗,下灸立愈。岐伯云:积气干噎。
巨阙 一穴,在鸠尾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心痛不可忍,呕血烦心,膈中不利,胸胁支满,霍乱吐痢不止,困顿不知人。
间使 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者中。灸七壮。主卒狂惊悸,臂中肿痛,屈伸难。岐伯云:主鬼神邪也。
太冲 二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骨罅间陷者中。灸五壮。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状,及月水不通。
正人形第八
青灵 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灸三壮。主肩不举,不能带衣。
不容 二穴,在上管两旁各一寸。灸三壮。主腹内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两胁积气彭彭然。
五枢 二穴,在带脉下二寸,水道傍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壮。主阴疝,小腹痛,及膀胱气攻两胁也。
复留 二穴,在足内踝上二寸,动脉中陷者是。灸七壮。主腰疼痛引脊内,痛不可俯仰。善怒多言,足痿不收履,胫寒不自温,腹中雷鸣,兼治腹鼓胀,四肢肿,十水病,女子赤白漏下,五淋,小便如散灰也。
大都 二脉,在足大趾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满善呕吐,目眩烦心,四肢肿病。
正人形第八图(图缺)
妇人怀孕,不论月数,及生产后未满百日,不宜灸之。若绝子,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
正人形第九
通里 二穴,在腕后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头目眩痛,悲恐畏人,肘腕酸重,及
阴都 二穴,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身寒热, 疟,病心恍惚也。
正人形第九图(图缺)
石关 二穴,在阴都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壮。主多唾呕沫,大便难,妇人无子,脏有恶血,腹厥痛,绞刺不可忍者。
带脉 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壮。主妇人腹坚痛,月水不通,带下赤白,两胁下气,转运背痛不可忍也。
正人形第十
中 二穴,在输府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壮。主咳嗽上喘,不能食也。
正人形第十图(图缺)
气冲 二穴,在归来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动脉宛宛中。灸五壮。主腹有大气,腹胀脐下坚, 疝阴肿,亦主妇人月水不通,无子。
三里 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脏腹久积冷气,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闻食臭,肠鸣腹痛,秦承祖云:诸病皆治,食气暑气,蛊毒癖,四肢肿满,腿膝酸痛,目不明。华佗云:亦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大小人热,皆调三里。《外台明堂》云: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
悬钟 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灸三壮。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膝胫连腰痛,筋挛急,足不收履,坐不能起。
《张文仲灸经》:疗病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趾次趾内横纹中,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
正人形第十一
正人形第十一图(图缺)
禾聊 二穴,在鼻孔下侠水沟旁五分。灸三壮。主鼻窒口癖,清涕出不可止,鼻衄有疮,口不可开,及尸厥也。
天井 二穴,在肘外大骨之后一寸两筋间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五壮。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颈项及肩背痛,臂痿不仁,惊悸悲伤,痫病羊鸣吐舌也。
承满 二穴,在不容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肠鸣腹胀,上喘气逆,及膈气唾血
商阳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灸三壮。主胸膈气满,喘急,耳鸣聋,疟病口干,热病汗不出也。
孔最 二穴,在腕上七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肘臂厥痛,屈伸难,手不及头,不握也。
《黄帝灸法》:疗中风,眼戴上及不能语者,灸第二椎并第五椎上,各七壮,齐下火炷如半枣核大,立瘥。
正人形第十二
肩聊 二穴,在肩 上,举肩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肩重不举,臂痛也。
食窦 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举臂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膈间鸣,陆陆常有声。
通谷 二穴,在幽门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失欠,口 及呕,暴哑不能言也。
侠溪 二穴,在足小趾歧骨间本节前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流也。灸三壮。主耳鸣
正人形第十二图(图缺)
华佗疗男子卒疝,阴卵偏大,取患人足大趾,去甲五分,内侧白肉际,灸三壮,炷如半枣核大。患左取右,患右取左。
正人形第十三
正人形第十三图(图缺)
三阳络 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支沟上一寸,灸五壮。主嗜卧,身不欲动,卒聋暴哑,及齿痛。
胁堂 二穴,在腋下二骨间陷者中,举腋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气满,噫哕喘逆,目黄,远视KT KT 。
天地 二穴,在腋下三寸陷者中,灸三壮。主上气咳嗽,胸中气满,喉中鸣,四肢不举,腋下肿也。
日月 二穴,在期门下五分陷者中,灸五壮。主善悲不乐,欲走多睡,言语不正,及四肢不收。
地机 二穴,在膝内侧转骨下陷者中,伸足取之,灸三壮。主腰痛不可俯仰,足痹痛,屈伸难也。
三阴交 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膝内廉痛,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也。
正人形第十四
会 二穴,在臂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灸七壮。主瘿及臂气肿也。
正人形第十四图(图缺)
外关 二穴,在腕后二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肘腕酸重,屈伸难,手十指尽痛不得握,兼主耳 浑浑,聋无所闻也。
幽门 二穴,在巨阙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善吐,食饮不下,兼唾多吐涎,干哕,呕沫,泄有脓血也。
二间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陷者中,灸三壮。主喉痹咽肿,多卧喜睡,鼻鼽,及口眼斜。
中冲 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灸一壮。主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烦满,舌本痛。秦承祖云:兼主神气不足,失志也。
正人形第十五
正人形第十五图(图缺)
上管 一穴,在巨阙下一寸,灸三壮。主呕吐,食饮不下,腹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吐呕血,肠 刺痛,痰多吐涎也。
中极 一穴,在脐下四寸陷者中,灸五壮。主尸厥不知人,冷气积聚,时上冲心,饥不能食,小腹痛,积聚坚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绝子,面 也。
阴包 二穴,在膝上四寸陷者中,灸七壮。主腰痛连小腹肿,小便不利,及月水不
正人形第十六
攒竹 二穴,在眉头陷者中,灸一壮。主头目风眩,眉头痛,鼻鼽衄,目KT KT 无远见,但是尸厥,癫狂病,神邪鬼魅,皆主之。
中庭 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壮。主食饮不下,呕逆,食下还出也。
关元 一穴,在脐下三寸陷者中。灸五壮。主贲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溺血,便黄,腹泄不止,卒疝,小腹痛,转胞,不得小便。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正人形第十六图(图缺)
太泉 二穴,在手中掌后横纹头陷者中。灸五壮。主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及狂言,肘中痛。
交信 二穴,在内踝上二寸后廉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气淋,卒疝,大小便难,及膝胫内廉痛也。
太溪 二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中。灸三壮。主 疟咳逆,烦心不得卧,小便黄,足胫寒,唾血及鼻衄不止也。
正人形第十七
囟会 一穴,在上星后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头目眩,头皮肿生白屑,兼主面赤
璇玑 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头取之。灸三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喘,喉中鸣也。
鸠尾 一穴,在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壮。主心惊悸,神气耗散,癫痫病狂,歌不择言也。
气海 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七壮。主冷病,面黑,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气积聚,贲豚腹坚,脱阳欲死,不知人,五脏气逆上攻也。
正人形第十七图(图缺)
张文仲救妇人横产,先手出,诸般符药不捷,灸右脚小趾尖头三壮,炷如小麦大,下火
正人形第十八
正人形第十八图(图缺)
前顶 一穴,在囟会后一寸,直鼻中央陷者中。灸三壮。主头风目眩,头皮肿,小儿惊痫病也。
耳门 二穴,在耳前起肉当缺陷者中。主耳有脓,及底耳 耳,耳痛鸣聋,并齿龋禁,不宜灸,有病不过三壮也。
少商 二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灸三壮。主疟寒热,烦心善哕,唾沫唇干,呕吐不下食,肠胀腹满,微喘,心下膨膨然。
少海 二穴,在肘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五壮。主四肢不举,癫痫吐舌,沫出羊鸣也。
交仪 二穴,在内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五壮。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及妇人漏下赤白,月水不调。
解溪 二穴,在系鞋处陷者中。灸三壮。主上气喘息,咳嗽急,腹中积气上下行,及目生白翳也。
正人形第十九
尺泽 二穴,在肘中约上两筋动脉中。甄权云:在臂屈伸横纹中,筋骨罅陷者中,不宜灸。主癫病不可向,手臂不得上头。
天枢 二穴,夹脐两傍各二寸陷者中。灸五壮。主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肚大坚,食不化,面色苍苍也。
曲骨 一穴,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其毛际陷者中。灸七壮。主五淋,小便黄,水病胀满,妇人带下赤白,恶合阴阳,小便闭涩不通,但是虚乏冷极者,皆宜灸之。
阳陵泉 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灸一壮。主膝股内外廉痛不仁,屈伸难,及喉中鸣,惊恐如人将捕之。
正人形第十九图(图缺)
丘墟 二穴,在外踝如前,去临泣三寸。灸三壮。主胸胁痛,善太息,胸满膨膨然,足腕不收,足胫偏细。
正人形第二十
正人形第二十图(图缺)
率谷 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陷者宛宛中,嚼而取之。灸三壮。主醉后酒风发,头重,皮肤肿,两角眩痛也。
中府 二穴,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灸五壮。主肺急,胸中满,喘逆,唾浊,善噎,皮肤痛也。
养老 二穴,在手太阳踝骨上一穴,后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也。
张文仲传《神仙灸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难,及冷痹,脚筋挛急不可屈伸。
灸曲 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到肉,初觉痛,便用两人两边齐吹至火灭。午时着灸,至人定已来,自行动脏腑一两回,或脏腑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背人形第一
背人形第一图(图缺)
风府 一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禁不可灸。主头痛,项急不得顾,暴喑不得言,多悲恐惊悸,狂走欲自杀,目反视。
大杼 二穴,在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颈项痛,不可俯仰,左右罔顾,癫病螈 ,身热目眩,项强急,卧不安席。
心俞 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寒热心痛,背相引痛,胸中满闷,咳嗽不得息,烦心,多涎,胃中弱,食饮不可,目KT KT 泪出,悲伤也。
膈俞 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咳逆,呕吐,膈上寒,食饮不下,胁腹满,胃弱食少,嗜卧怠惰,不欲动身。
肝俞 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壮。主咳逆,两胁满闷,肋中痛,目生白翳,气短,唾血,目上视,多怒,狂衄,目KT KT 无远视也。
肾俞 二穴,在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壮。主腰疼不可俯仰,转侧难,身寒热,饮食倍多,身羸瘦,面黄黑,目KT KT ,兼主丈夫妇人久积冷气变成劳疾也。
背人形第二
风门 二穴,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头疼风眩,鼻衄不止,鼻流清涕也。
背人形第二图(图缺)
魂户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背田满闷,项急强不得顾,劳损虚乏,尸厥走疰,胸背连痛也。
至阳 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微俯而取之宛宛中,灸七壮。主四肢重,少气难言,脊急强也。
胃俞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七壮。主胃中寒气不能食,胸胁支满,身羸瘦,背中气上下行,腰脊痛,腹中鸣也。
膀胱俞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壮。主腰脊急强,腰以下酸重,劳损不仁,腹中痛,大便难也。
仆参 二穴,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灸三壮。主腰痛不可举足,承山下重,脚痿癫疾,尸厥,霍乱,马痫也。
背人形第三
大椎 一穴,在项第一椎下陷者中,灸七壮。主五劳虚损,七伤乏力,疰气背膊间闷,项强不得顾,及 疟久不愈也。
身柱 一穴,在第三椎下间宛宛中,灸三壮。主癫狂螈 ,怒欲杀人,狂走见鬼。
秦承祖明堂云:主小儿惊痫也。《千金》杨玄操同。
筋缩 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惊痫狂走,癫病多言,脊急强,两目转上,及目瞪也。
背人形第三图(图缺)
胆俞 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呕无所出,舌干饮食不下。
脾俞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腹中胀满,引背间痛,食饮多,身羸瘦,四肢烦热,嗜卧怠惰,四肢不欲动摇。
志室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半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壮。主腰痛脊急,两胁胀满,大便难,食饮不下,背气俯仰不得也。
背人形第四
岐伯灸法:疗头旋,目眩,及偏头痛不可忍,牵眼KT KT 不远视,灸两眼小 上发际,各一壮,立瘥。
长强 一穴,在腰俞下脊骸端陷者中,灸五壮。主腰脊急强不可俯仰,癫狂病,大小便难,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儿惊痫病。
背人形第四图(图缺)
委中 二穴,在曲 内两筋两骨中,宛宛是也,令病患合面卧,舒挺两脚取之,灸三壮。主脚弱无力,腰尻重,曲 中筋急,半身不遂。
背人形第五
陶道 一穴,在项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头目眩重, 疟寒热洒淅矣。
肺俞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壮。主肺寒热,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胁气满不得卧,不嗜食,汗不出,及背强弦急也。
神道 一穴,在五椎下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身热头痛进退,往来 疟,恍惚悲愁
背人形第五图(图缺)
噫嘻 二穴,在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壮。主疟久不愈者,背气满闷,胸中气噎,劳损虚乏不得睡也。
阳刚二穴,在十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壮。主饮食不下,腹中雷鸣,腹满胪胀,大便泄,消渴,身热,面目黄,不嗜食,怠惰也。
三焦俞 二穴,在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背痛,身热,腹胀肠鸣,腰脊急强也。
背人形第六
玉枕 二穴,在络却后七分半侠脑卢旁一寸三分,入发际三寸,灸三壮。主头重如石,目痛如脱,不能远视。
背人形第六图(图缺)
天牖 二穴,在白骨穴下发际宛宛中,灸三壮。主瘰 寒热,颈有积气,暴聋,肩中痛,头风目眩,鼻塞不闻香臭。
神堂 二穴,在五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灸三壮。主肩背连胸痛不可俯仰,腰脊急强,逆气上攻,时复噎也。
命门 一穴,在十四椎节下间,微俯而取之,灸三壮。主身热如火,头痛如破,寒热疟,腰腹相引痛。
白环俞 二穴,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灸三壮。主腰脊急强不能俯仰,起坐难,手足不仁,小便黄,腰尻重不举也。
承扶 二穴,在尻臀下衡文中,灸三壮。主腰脊尻臀股阴寒痛五肿,痔疾泻鲜血,尻椎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
背人形第七
背人形第七图(图缺)
天柱 二穴,在项后大筋外宛宛中。灸三壮。主头晕脑重,目如脱,项如拔,项痛急强,左右罔顾也。
魄户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正坐取之宛宛中。灸五壮。主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也。
意舍 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阔肩取之。灸七壮。主胸胁胀满,背痛,恶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也。
悬枢 一穴,在第十一椎节下陷者中。灸三壮。主腹中积气上下行,腠中尽痛也。
胞肓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俯而取之。灸五壮。主腰痛不可忍,俯仰难,恶寒,小便涩也。
中膂俞 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主腰痛不可俯仰,夹背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痛者灸之立愈也。
背人形第八
强间 一穴,在后顶后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三壮。主头痛如针刺,不可动,项如拔,左右不得顾。岐伯曰:兼治风痫病。
翳风 二穴,在耳后尖角陷者中,按之引耳是也。灸三壮。主耳鸣聋失欠,暴哑不能言,口噤不开,及口吻 也。
列缺 二穴,在腕上一寸,筋骨罅间宛宛中。灸三壮。主偏风,半身不举,口 ,腕劳肘臂痛,及 疟,面色不定。
合谷 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两骨罅间宛宛中。灸三壮,主 疟寒热,热病汗不出,目不明,生白翳,皮肤痂疥,遍身风疹。
飞阳 二穴,在外踝上七寸陷者中。灸五壮。主体重,起坐不能步,失履不收,脚酸重,战栗不能久立。
背人形第八图(图缺)
附阳 二穴,在外踝上二寸后筋骨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筋急,屈伸难,坐不能起,四肢不举也。
背人形第九
后顶 一穴,在百会后一寸五分,玉枕骨上陷者中。灸三壮。主目不明,恶风寒,头目眩重。
背人形第九图(图缺)
扁骨 二穴,在肩端上两骨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肩中热,指臂痛也。
腰俞 一穴,在二十一椎节下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坐卧难,腰脊强急,不可俯仰,腰重如石,难举动也。
陷谷 二穴,在足大趾次趾间,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卒疝,小腹痛,头面虚肿,及 疟发寒热也。
承山 二穴,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者中。灸五壮。主寒热癫疾,脚 酸痛,不能久立,腰膝重,行坐难,筋挛急,不可屈伸。
侧人形第一
侧人形第一图(图缺)
脑空 二穴,在承灵穴后一寸半,玉枕骨下陷者中。灸七壮。主头晕目瞑,癫狂病,身寒热引项强急,鼻衄不止,耳鸣耳聋。
颊车 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牙关不开,口噤不能言,牙齿疼痛不得嚼,及颊肿也。
秦承祖灸狐魅神邪,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
小儿胎痫、奶痫、惊痫一根据此,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悬钟 二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灸五壮。主腹满,中焦客热,不嗜食,并腿胯连膝胫痹麻,屈伸难也。
蠡沟 二穴,在内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卒疝,小腹肿,小便不利,脐下积气如卵石,足寒胫酸,屈伸难也。
岐伯灸膀胱气攻冲两胁,脐下时鸣,阴卵入腹,灸脐下六寸,长过两旁各一寸六分,各三七壮。
侧人形第二
巨骨 二穴,在肩端上两行骨陷者中。灸一壮。主肩中痛,不能动摇也。
周荣 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咳唾脓也。
曲池 二穴,在肘外辅屈肘曲骨之中,纹头陷者是穴也。灸七壮。主肘中痛,屈伸难,手不得举,偏风,半身不遂,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秦承祖明堂》云:主大人小儿遍身风疹,皮肤痂疥也。
侧人形第二图(图缺)
后溪 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 疟寒热,目生白翳,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
岐伯灸法:疗脚转筋,时发不可忍者,灸脚踝上一壮。内筋急,灸内;外筋急,灸外也
侧人形第三
支正 二穴,在手太阳腕后五寸,去养老穴四寸陷者中。灸五壮。主惊恐悲愁,肘臂挛,难屈伸,手不握,十指尽痛也。秦承祖云:兼主五劳,四肢力弱,虚乏等病。
侧人形第三图(图缺)
巨虚 二穴,在三里穴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脚胫酸痛,屈伸难,不能久立。甄权云:主六气不足,偏风, 腿脚不能相随也。
黄帝问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馔不能而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噎病者五般: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利,故令气隔不调成噎疾。气噎,灸膻中,在两乳间;忧噎,灸心俞,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食噎,灸乳根,在两乳下各一寸六分;劳噎,灸膈愈,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思噎,灸天府,在腋下三寸。
侧人形第四
侧人形第四图(图缺)
上关 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壮。主唇吻强上,口眼偏斜,牙齿龋痛,耳鸣聋。
天窗 二穴,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有陷者中。灸三壮。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
液门 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肘痛不能上下, 疟寒热,目涩KT KT ,头痛泣出也。
束骨 二穴,在足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惊痫狂癫,身寒热,头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风赤,胎赤,两目 烂。
筑宾 二穴,在足内踝上。灸三壮。主小儿胎疝,癫病,吐舌及呕吐不止也。张文仲疗风眼卒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
侧人形第五
曲发 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穴。灸三壮。主颈项急强,不得顾引,牙齿痛,口噤不能言也。
兑端 一穴,在颐前下唇之下宛宛中,开口取之。灸三壮。主口噤,鼓颔,癫疾及吐沫,衄血不止。
天顶 二穴,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暴喑,咽肿,饮食不下,及喉中鸣。
侧人形第五图(图缺)
环跳 二穴,在砚子骨下宛宛中。灸三壮。主冷痹,风湿,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疼痛。岐伯曰:主睡卧伸缩回转不得也。
漏谷 二穴,在足内踝上六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足热痛,腿冷痛,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也。
京骨 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白肉际陷者中。灸五壮。主寒疟寒热,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脚挛不得伸,癫病狂走,善自啮,及膝胫寒也。
侧人形第六
侧人形第六图(图缺)
黄帝灸法:疗神邪鬼魅及癫狂病,语不择尊卑,灸上唇里面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大。又用钢刀决断更佳。
承浆 一穴,在下唇棱下宛宛中,灸三壮。主偏风口眼 斜,消渴饮水不休,口禁不开,及暴哑不能言也。
肩外俞 二穴,在肩甲上廉去脊骨三寸,灸三壮,主肩痛发寒热,引项急强,左右罔顾。
温留 二穴,在腕后五寸六寸间动脉中是穴,灸三壮。主寒热头痛,善哕衄,肩不举,癫痫病,吐舌鼓颔,狂言,喉痹不能言。
少府 二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者中,直劳宫,灸三壮。主 疟久不愈者,烦满少气,悲恐畏人,臂酸掌中热,手握不伸。
阴市 二穴,在膝上三寸,伏兔穴下宛宛陷者中,灸五壮。主卒疝,小腹痛,力痿气少,伏兔中寒,腰如冷水。
临泣 二穴,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去侠溪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壮。主胸膈满闷,腋下肿,善自啮颊,兼主疟病,日西发者。
侧人形第七
侧人形第七图(图缺)
库房 二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嗽,唾脓也。《千金》杨玄操同。
肘聊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灸五壮。主肘臂酸重,不可屈伸,麻痹不仁也
风市 二穴,在膝外两筋间,乎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陷者宛宛中,灸三壮。
主冷痹脚胫麻,腿膝酸痛,腰尻重,起坐难也。
光明 二穴,在外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壮。主膝胫酸痹不仁,手足偏小,坐不能也。
阴跷 二穴,在足内踝下陷者中,灸三壮。主卒疝,小腹痛,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及女子月水不调,嗜卧怠惰,喜悲不乐,手足偏枯不能行,及小便难也。
简介
夫治小儿之患,诊察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者生后伤风,动发无繁至甚,互说不同,既穴默以差讹,则治病全然纰缪。按诸家明堂之内,精选到小儿应验七十余穴,并是曾经使用,累验神功,今具编录于后。(按:此序已见载《太平圣惠方》)
正人形第一
小儿惊痫者,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及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 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口陷者中,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囟开不合,灸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壮。灸疮未发,囟开先合。炷如小麦大。
小儿夜啼者,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一图(图缺)
正人形第二
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一穴,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痫病者,小儿恶疾也。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致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小儿猪痫病,如尸厥吐沫,灸巨阙穴,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睡中惊,目不合,灸屈肘横纹中上三分,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二图(图缺)
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灸劳宫 二穴,各一状。在手中心,以无名指屈指头着处是也。炷如小麦大。
小儿鸡痫,善惊反折,手掣自摇,灸手少阴三壮。在掌后去腕半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疟久不愈者,灸足大趾次趾外间陷者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内庭穴也。
正人形第三
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灸大椎下节间,三壮。如小麦大。
小儿龟胸,缘肺热胀满,攻胸膈所生。又缘乳母食热面五辛,转更胸起高也。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穴处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根据此法,十灸不愈一二也。
正人形第三图(图缺)
小儿疳眼,灸合谷 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者中。
小儿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四
小儿惊痫,灸鬼禄穴一壮。在上唇内中央弦上。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决断更佳。
小儿水气,四肢尽肿及腹大,灸脐上一寸,三壮。炷如小麦大。分水穴也。
正人形第四图(图缺)
小儿热毒风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名拳尖也。炷如小麦大。
小儿龟背,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风达于髓所致也。如是灸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壮。炷如小麦大。肺俞:在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心俞: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膈俞:在七椎下两傍各一寸半。
小儿脐肿,灸腰后对脐骨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五
小儿急惊风,灸前顶一穴,三壮。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须灸两眉头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五图(图缺)
小儿但是风痫,诸般医治不瘥,灸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率谷穴也。
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 二穴,各一壮。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者中。
炷如小麦大。
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睡中惊掣,灸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六
正人形第六图(图缺)
小儿多涕者,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也。灸囟会一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上星上一寸,直鼻。
小儿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在项结喉下三寸两骨间。炷如小麦大。
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淅乃发也。灸鸠尾上五分,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牛痫,目直视腹胀乃发也。灸鸠尾一穴,三壮。在胸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反折马鸣也。灸仆参 二穴,各三壮。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者中,拱足取之。炷如小麦大。
小儿阴肿,灸内昆仑 二穴,各三壮。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间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背人人形第一
背人形第一图(图缺)
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会一穴三壮,在头中心陷者是也。
炷如小麦大。
小儿新生二七日内,着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使舌强唇痉,嗍奶不得,斯病所施方药,不有十全尔,大抵以去客风无过。灸承浆一穴,七壮。
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在耳下曲颊骨后。炷如雀屎大。
小儿食时头痛,及五心热者,灸噫嘻 二穴,各一壮,在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宛宛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灸九椎节上一壮。炷如小麦大。
背人形第背二
背人形第二图(图缺)
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转难,灸心俞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
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肚疼不可忍者,灸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
三后用清帛子试,兼有似见疳虫子随汁出也。此法神效不可量也。《岐伯灸法》:疗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较,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穷骨也。
背人人形第三
背人形第三图(图缺)
小儿班疮入眼,灸大杼 二穴,各一壮。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
小儿奶癖目不明者,灸肩中俞 二穴,各一壮。在肩甲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羊痫,目瞪吐舌羊鸣也。灸第九椎下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