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引秘籍》 教诫篇第一 《神农经》曰:食谷者智能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相翼日月并列。《混元道经》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养也,能养神则不死。神为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 五脏尽伤则五神去),是谓玄牝(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地,天于人为鼻;牝,地也,地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滞,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于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门,乃是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若存(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混元道德经》曰: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之九窍而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也,动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欲求生动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夫何故?以其求生之浓也(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浓也。远道反天,妄行失纪)。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庄子·养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禀,各有极也),而智也无涯(嵇康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不求倦而不已。 故世之所患,恒在于智困,不在性动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寻无趣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于智矣,又为智以救之者,又殆矣)。庄子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向秀曰: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张湛曰:生理自全为分外,所为此,是以有涯随无涯也)。达命之情者,不务智之所无奈何(时秀曰:命尽而死者是。张湛曰:乘生顺之理,穷所禀分,岂智所知何也)。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荣形,养生之方也。《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张湛曰:人与阴阳通气)。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始终和则神志不散)。 《混元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黄老经玄示》曰: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于神。不以生施,故能与天合德;不与神化,故能与道同式。《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类,神与形离,二者不俱,遂象飞鸟,入海为蛤而随季秋阴阳之气。以气化者,生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严君平《老子指归》曰: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归计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大有经》曰:或疑者云,始同起于无外,终受气于阴阳,载形魄于天地,资生长于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 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河图帝视萌》曰:侮天时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寿考无穷。《洛书·宝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 常能服之,津流五脏,系在心肺,终身无患。《孔子家语》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野狼之类),食气者神明而寿(仙人、灵龟是也),食谷者智能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无思虑)。 传曰: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夫养生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暗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欤?《小有经》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奢懒者寿,悭勤者夭,放散劬 之异也。 田夫寿,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胡昭曰: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气,口不欲尝毒刺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又居常而叹息,晨夜而吟啸,干正来邪也。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捐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老君尹氏内解》曰:唾者凑为醴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浮,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宗之而生也。《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将。尽顺养之,宜者则静亦可养,躁亦可养。 韩融元长曰: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亦能损人。然美物难将而易过,养性所宜慎之。邵仲湛曰:五谷充肌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而不甘口。甘口充肌者,俗人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宝。《素问》曰: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谓血气犹盛也),今时之人,年始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之失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房中交接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动作,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寿过百岁。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识御神,务快其心。游于阴阳,生活起居无节无度,故半百而衰也。老君曰: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炷与大耳。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仕禄之业,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无谓幽冥,无知人情;无谓暗昧,神见人形。心言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千,地收人形。人为阳善,吉人报之;人为阴善,鬼神报之。人为阳恶,贼人治之;人为阴恶,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根据以影;地不欺人,根据以响。老君曰:人修善积德而遇其凶祸者,受先人之余殃也。 犯禁为恶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余庆也。《名医叙病论》曰: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贬筋肉。血气将无,经脉便拥,肉理空疏,唯招蛊疾,正气日衰,邪气日盛矣。不异举沧波以注爝火,颓华岭而断涓流。语其易也,甚于兹矣。彭祖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不思色、不思胜、不思负、不思失、不思得、不思荣、不思辱,心不劳,形不极,常导引、纳气、胎息尔,可得千岁。欲长生无限者。当服上药。仲长统曰:荡六情五性,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体而不以之安。安之而能迁,乐之而不爱,以之图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其彭祖、老聃,庶几不然。彼何为与人者同类而与人者异寿?陈纪元方曰: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多则切伤,少则增益)。张湛云:凡脱贵势者,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死亡(非妖祸外侵,直由冰炭内煎,则自崩伤中呕血也)。始富后贫,虽不中邪,皮焦筋出,委辟为挛(贫富之于人,利害犹于权势,故 疹损于形骸而已)。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精气清静,乃与道合。庄子曰:真人其寝不梦。慎子云:昼无事者夜不梦。张道人,年百数十,甚翘壮也。云: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得一二百年寿也。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义可略焉。 青牛道士言:人不欲使乐,乐人不寿。但当莫强健,为力所不任,举重引强,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于劳苦,胜于逸乐也。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不尔,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面目黧 ,必损年寿也。皇甫隆问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达),其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捐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彭祖曰: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寿之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嵇康亦云:导养得理,上可寿千岁,下可寿百年)。彭祖曰: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 彭祖曰:重衣浓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浓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美色妖丽,嫔外家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 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彭祖曰:人不知道,径服药损伤,血气不足,肉理空疏,髓脑不实,内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风寒酒色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乎?仙人曰: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谗。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命夭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 能行此道,可以长生。 食诫篇第二 真人曰: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 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蠹,以其劳动数故也。故人不要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销。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青牛道士言:食不欲过饱,故道士先饥而食也;饮不欲过多,故道士先渴而饮也。食毕行数百步,中益也。暮食毕,行五里许乃卧,令人除病。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真人言:热食伤骨,冷食减脏,热物灼唇,冷物痛齿。食讫踟蹰,长生;饱食,勿大语。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辟诸病。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尤顺天理。燕不可食,入水为蛟蛇所吞,亦不宜杀之。饱食讫即卧,成病背疼。饮酒不欲多,多即吐,吐不佳。醉卧不可当风,亦不可用扇,皆损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伤五内。醉不可强食,令人发痈疽、生疮。醉饱交接,小者令人面 咳嗽;不幸伤绝脏脉,损命。 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易销,胜于习冷。凡食皆熟胜于生,少胜于多。饱食走马,成心痴。饮水勿忽咽之,成气病及水癖。人食酪,勿食酢,变为血痰及尿血。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如虫行。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马汗息及马毛入食中,亦能害人。鸡、兔、犬肉不可合食。烂茅屋上水滴浸诸脯,名曰郁脯,食之损人。久饥不得饱食,饱食成癖病。饱食夜卧失覆,多霍乱死。时病新瘥,勿食生鱼,成痢不止。食生鱼,勿食乳酪,变成虫。食兔肉,勿食干姜,成霍乱。人食肉不用取上头最肥者,必众人先目之,食者变成结气及疰疠,食皆然。空腹勿食生果,令人膈上热,骨蒸作痈 。铜器盖食,汗出落食中,食之发疮肉疽。触寒未解,食热食,亦作剌风。饮酒热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发疮。饱食勿沐发,沐发令人作头风。荞麦和猪肉食,不过三顿,成热风。干脯勿置秫米瓮中,食之闭气。干脯火烧不动,出火始动,擘之筋缕相交者,食之患人或杀人。羊胛中有肉如珠子者,名羊悬筋,食之患癫痫诸湿。食不见形影者,食之成疰、腹胀。 暴疾后不周饮酒,膈上变热。新病瘥,不用食生枣、羊肉、生菜,损颜色,终身不复,多致死,膈上热蒸。凡食热脂饼物,不用饮冷醋浆水,善失声苦咽。生葱白合蜜食,害人,切忌。干脯得水自动,杀人。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椒食,伤人心。胡 合羊肉食之,发热。多酒食肉,名曰痴脂。 忧狂无恒,食良药五谷充悦者,名曰中士。犹虑疾苦,食气保精存神,名曰上士,与天同年。 杂诫忌禳害祈善篇第三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凡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热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凡交须根据导引诸术。若能避众伤之事而复阴阳之术,则是不死之道。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用精令人气力乏,多视令人目盲,多睡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俗人但知贪于五味,不知元气可饮。圣人知五味之生病,故不贪;知元气可服,故闭口不言。精气自应也。唾不咽,则海不润,海不润则津液乏。是知服元气、饮醴泉,乃延年之本也。沐浴无常不吉,夫妇同沐浴不吉,新沐浴及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丈夫勿头北卧,令人六神不安,多愁忘。勿 井,今古大忌。若见十步地墙,勿顺墙坐卧,被风吹,发癫痫疾。勿怒目久视日月,失目明。凡大汗,忽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新沐浴了,不得露头当风,不幸得大风、刺风疾。触寒来,勿临面火上,成痫、起风眩。凡汗,勿 床悬脚,久成血痹、足重腰疼。凡脚汗,勿入水,作骨痹,亦作遁疰。久忍小便,膝冷兼成冷痹。凡食热物,汗出勿当风,发疰头痛,令人目涩饶泪。凡欲眠,勿歌咏,不祥。起眠讫,勿大语,损人气。凡飞鸟投人,不可食焉,若开口及毛下有疮,并不可食之。凡热泔洗头,冷水濯,成头风。凡人卧,头边勿安火炉,令人头重、目赤鼻干。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凡新哭泣讫,便食,即成气病。夜卧勿覆头,妇人勿 灶坐,大忌。凡若唾,不用远,远即成肺病,令人手重、背疼、咳嗽。凡人魇,勿点灯照,定魇死,暗唤之即吉,亦不可近前及急唤。凡人卧,勿开口,久成消渴,并失血色。凡旦起,勿以冷水开目洗面,令人目涩、失明、饶泪。凡行途中,触热,逢河勿洗面,生乌 。人睡讫忽觉,勿饮水更卧,成水痹。凡时病新瘥,汗解,勿饮冷水,损人心腹、不平复。凡空腹不可见闻臭尸气,入鼻令人成病。凡欲见死尸,皆须先饮酒及咬蒜,辟毒气。凡小儿不用令指月,两耳后生疮。是断名月蚀疮。捣蛤蟆末敷即瘥,并别余疮,并不生。凡产妇不可见狐臭人,能令产妇着肿。凡人卧不用于窗 下,令人六神不安。凡卧,春夏欲得头向东,秋冬头向西,有所利益。凡丈夫,饥欲得坐小便,饱则立小便,令人无病。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凡卧欲得数转侧。微语笑欲令至少,语莫令声高硕。春欲得暝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冬日天地闭,阳气藏,人不欲劳作。汗出发泄阳气,损人。新沐浴讫,勿当风,失语。勿以湿头卧,使人患头风、眩闷、发颓、面肿、齿痛、耳聋。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发疮及患风瘙痒。老君曰:正月旦,中庭向寅地再拜咒曰:(某甲)年年受大道之恩,太清玄门,愿还(某甲)去岁之年。男女皆三通自咒。常行此道,延年(玄女有清神之法,淮南崇祠灶之规,咸欲体合真灵,护卫真生者)。《仙经秘要》,常存念心中有气,大如鸡子,内赤外黄。辟众邪,延年也。欲却众邪百鬼,常存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则百邪不敢干人,可入瘟疫之中。暮卧常存作赤气在外,白气在内,以覆身,辟众邪鬼魅。老君曰:凡人求道,勿犯五逆、六不祥,有犯者凶。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视天及星辰,五逆。夜起裸形,一不祥;旦起嗔恚、二不祥;向灶骂詈,三不祥;以足内火,四不祥;夫妻昼合,五不祥;盗恚师父,六不祥。凡人旦起,恒言善事,天与之福。勿言奈何、歌啸,名曰请祸。 慎勿上床卧歌,凶;始卧伏床,凶;饮食伏床,凶;以匙箸击盘上,凶。司阴之神,在人口左,人有阴祸,司阴白之于天,天则考人魂魄。司杀之神,在人口右,人有恶言,司杀白之于司命,司命记之,罪满即杀。二神监口,唯向人求非安,可不慎言?舌者身之兵,善恶由之而生,故道家所忌。食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玉泉者,口中唾也。 鸡鸣、平旦、日中、日晡、黄昏、夜半时,一日一夕,凡七漱玉泉食之,每食辄满口咽之,延年。发血之穷、齿骨之穷、爪筋之穷,千过梳发,发不白;朝夕啄齿,齿不龋;爪不数截,筋不替。人常欲数照镜,谓之存形,形与神相存,此其意也。若矜容颜色自爱玩,不如勿照。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 月蚀,宜救活人,除殃、活万人,与天同功(天不好杀,圣人则之。不好杀者,是助天地长养,故招胜福)。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养性延年也。 服气疗病篇第四 《元阳经》曰: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撩唇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元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勿过失突,复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形,心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彭祖曰:常闭气纳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 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辄周身解矣。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又宜空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发疮。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鱼、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以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刘君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纳气为生,口吐气为死也。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徐而舒之,常令鼻纳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 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常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儿之拳手,以四指押拇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华盖明(华盖,眉也)、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 ,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 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 。道家行气,率不欲嘘 ,嘘 者,长息之心也。 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露恶风,猛寒大热时,勿取气。 《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脏先损。心肾受邪,府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今人邪气多,正气少。 忽忽喜忘悲伤,不乐饮食,不生肌肤,颜色无泽,发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风、偏枯、筋缩、四肢拘急挛缩、百关隔塞、羸瘦短气、腰脚疼痛。此由早娶,用精过差,血气不足,极劳之所致也。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吹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背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以上十二种调气法,根据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 吐之。若患者根据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瘥,愈病长生要术。 导引按摩篇第五 《导引经》云:清旦未起,先啄齿二七,闭目握固,漱满唾三咽。气寻闭不息自极,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便起野狼踞鸱顾,左右自摇,亦不息自极,复三。便起下床,握固不息,顿踵三。还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极,三。又叉手项上,左右自了捩不息,复三。又伸两足及叉手前却,自极,复三。皆当朝暮为之,能数尤善。平旦,以两手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 ,令人目明。按经文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门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白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把之,积习不止,眼中亦不复开。一说云,令人不遭魔魅)。 《内解》云: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满咽之。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谓取津液,非咽核也)。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次则以舌搅漱口中津液,满口咽之,三过止。次摩指少阳令热,以熨目,满二十七止,令人目明。每旦初起,以两手叉两耳极,上下热挪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聋。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抬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揩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踞坐,以左手托头,仰右手向头上尽势托,以身并手振动三,右手托头振动亦三,除人睡闷。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踞坐,两手托 ,尽势,振动三,令人面有光泽。平旦起,未梳洗前,踞坐,以左手握右手于左 上,前却,尽势, 左 三,又以右手握左手于右 上,前却, 右 亦三。次又叉两手向前尽势,推三。 次叉两手向胸前,以两肘向前尽势三。次直引左臂、拳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势,尽力为之,右手挽弓势亦然。次以右手托地、左手仰托天,尽势,右亦如然。次拳两手,向前筑,各三七。次拳左手,尽势向背上,握指三,右手亦如之,疗背膊臂肘劳气。数为之,弥佳。平旦便转讫,以一长柱杖策腋,垂左脚于床前,徐踞尽势,掣左脚五七,右亦如之,疗脚气疼闷、腰肾间冷气、冷痹及膝冷、脚冷并主之。 日夕三掣,弥佳。勿大饱及忍小便。掣如无杖,但遣所掣,脚不着地,手扶一物,亦得。晨夕以梳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梳讫,以盐花及生麻油搓头顶上,弥佳。如有神明膏搓之甚佳。 旦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随有津液,便咽之。讫,以水漱口,又更以盐末揩齿。即含取微酢、清浆半小合许熟漱,取盐汤洗两目,讫,闭目以冷水洗面,必不得遣冷水入眼中。此法,齿得坚净,目明无泪,永无 齿。平旦洗面时,漱口讫,咽一两咽冷水,令人心明净,去胸臆中热。 谯国华佗,善养生。弟子广陵吴晋、樊城樊何,受术于佗。佗语晋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为道引之术,作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吴晋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踯,却三踯,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倒悬,左右七、手钩脚五,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上,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又有法,安坐,未食前,自按摩。以两手相叉,伸臂股,导引诸脉,胜如汤药。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立销。夏天为之,令人凉不热。 御女损益篇第六 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则陷欲以为剧。何况妄施而废弃,损不觉多,故疲劳而命堕。天地有阴阳,阴阳,人所贵,贵之合于道,但当慎无费。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 苟能节室其道,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暮食无饱(夜饱食眠,损一日之寿);一月之忌,暮饮无醉(夜醉卧,损一月之寿);一岁之忌,暮须远内(一交损一岁之寿,养之不复);终身之忌,暮须护气(暮卧,习闭口,开口失气。又邪从口入)。采女问彭祖曰:人年六十,当闭精守一,为可尔否?彭祖曰:不然。男不欲无女,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而大佳,然而万无一焉。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又欲令气未感动,阳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摇动,令其强起,但徐徐接之,令得阴气。阴气推之,须臾自强,强而用之,务令迟疏,精动而止。闭精缓息,瞑目偃卧,导引身体,更复可御他女。欲一动则辄易人,易人可长生。若御一女,阴气既微,为益亦少。又阳道法火,阴道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吸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补所失。但能御十二女子而不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不泄者,年万岁。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数交而时一泄,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损。 若数交接则泻精,精不得长益,行精尽矣。在家所以数数交接者,一动不泻,则赢得一泻之精,减即不能数交接。但一月辄再泻精,精气亦自然生长。但迟微不能速起,不如数交接不泻之速也(采女者,少得道,知养性,年一百七十岁视如十五。殷王奉事之年,问道于彭祖也)。彭祖曰: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也,直由用意俗猥,精动欲泄,务副彼心,竭力无厌,不以相生,反以相害。或惊狂消渴,或癫痴恶疮,为失精之故。但施泻,辄导引,以补其处,不尔,血脉髓脑日捐,风湿犯之则生疾病。由俗人不知补泻之宜故也。彭祖曰:凡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鬼魅因之。共交失精,而一当百。若欲求子,令子长命、贤明、富贵,取月宿日施精大佳(月宿日,直录之于后)。天志曰:人生俱含五常,形法复同而有尊卑贵贱者,皆由父母合八星阴阳。阴阳不得其时,中也;不合宿,或得其时,人中上也;不合宿,不得其时,则为凡夫矣。合宿交会者,非生子富贵,亦利己身,大吉之兆(八星者,室、参、井、鬼、柳、张、心、斗,月宿在此星,可以合阴阳求子)。月二日、三日、五日、九日、二十日,此是王相生气日,交会各五倍,血气不伤,令人无病。仍以王相日半夜后鸡鸣前,徐徐弄玉泉,饮玉浆戏之。若合,用春甲寅乙卯、夏丙午丁未、秋庚申辛酉、冬壬子癸亥,与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佳。若欲求子,待女人月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中王相日,以气生时,夜半之后,乃施精。有子皆男,必有寿贤明。其王相日,谓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凡养生,要在于爱精。若能一月再施精,一岁二十四气施精,皆得寿百二十岁。若加药饵,则可长生,所患人年少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至老乃始知道,便已晚矣,病难养也。虽晚而能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若少壮而能行道者,仙可冀矣。《仙经》曰: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须猛念。道人刘京云: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得长生。冬一施,当春百。蒯道人言:人年六十,盒饭都绝房内,若能接而不施精者,可御女耳。若自度不办者,都远之为上。服药百种,不如此事可得久年也。道林云:命本者,生命之根本,决在此道,虽服大药及呼吸导引,备修万道而不知命之根本。根本者,如树木,但有繁枝茂叶而无根本,不得久活也。命本者,房中之事也。故圣人云:欲得长生,当由所生。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杀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交接尤禁醉饱,大忌,损人百倍。欲小便忍之以交接,令人得淋病或小便难、茎中痛、小腹强。 大恚怒后交接,令人发痈疽。道机房中禁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日月蚀、大风、恶雨、地动、雷电、霹雳、大寒暑、春夏秋冬节变之日、送迎五日之中,不行。阴阳本命、行年月日忌禁之尤重(阴阳交错,不可合,损血气,泻正纳邪,所伤正气甚矣,戒之)。新沐头、新行疲倦、大喜怒,皆不可行房室。 彭祖曰: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又须当避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雪、日月蚀、地动、雷震,此是天忌也。醉饱、喜怒、忧愁、悲哀、恐惧,此人忌也。山川、神 、社稷、井灶之处,此为地忌也。 既避此三忌,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己,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会,令人长生,有子必寿。其犯此忌,既致疾,生子亦凶夭短命。老子曰:还精补脑,可得不老矣。《子都经》曰:施泻之法,须当弱入强出(何谓弱入强出,纳玉茎于琴弦麦齿之间,及洪大便出之,弱纳之,是谓弱入强出。消息之,令满八十动,则阳数备即为妙也)。老子曰:弱入强出,知生之术;强入弱出,良命乃卒。此之谓也。 序 序曰:性非生知,学道者,必资于切问。道难言传,立教者不尚于明文,藏机隐意,恐轻泄于圣言;比物嘱辞,乃密传于达士。世有读书而五行俱下,开卷则一览无遗,声名喧世,孰知不死之方;头角摩天,岂悟希夷之理。必也访道寻真,求师择友,览仙经之万卷,不出阴阳;得尊师之一言,自知真伪。水火木金土,五行也,相生而为子母,相克而为夫妇,举世皆知也。明颠倒之法,知抽添之理者,鲜矣。上、中、下、精、气、神,三田也。精中生气,气中生神,举世皆知也;得反复之义,见超脱之功者,鲜矣。知五行颠倒,方可入道;至于抽添,则为有道之人也。得三田反复,方为得道,至于超脱,则为成道之人也。古先达士,无不道成;委成道者,百无一二。今来后学,徒有道名;委入道者,十无八九。欲论得道而超脱者,西山十余人矣。遂同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气纯阳之义。开明至道,演说玄机,因诵短篇,发明钟吕、太上至言。庶得将来有悟,勤而行之,继仆以出尘寰,为蓬瀛之侣。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序。 识道 葛仙翁曰:天下无二道,殊途而同归;圣人无两心,百虑而一致。古今一道,圣贤同心。逮夫道原既判,心识自分。谈道者,强自分别,同流异派,摘叶寻枝,自为见鲜,以独立教门。万物之理,既不能穷,一己之性,胡为而尽?如释子 于顽空,乃以今世求于后世;儒者执于见在,遂以少年荣为老年。殊不知先圣之行道,存乎一心也。 《西山记》曰:吕先生言:初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 葛仙翁曰:以五常言道,止得其绪余;用三乘见性,难穷其根蒂。是知道不疏于儒、释,儒、释自疏于大道。历古及今,聪明有识之士,莫不留心清虚而志在玄元也。迨以安乐延年,次以长生不死,默盗天机,当为己用。自人升仙而为天官,何止儒者之虚荣于当年?由百岁延而及万年,何同释子之因报于后世?修真者邪正不可辨也。欲识大道,三教中太上为先,一身之外,更何求也? 识法 《太上隐书》曰:法本无法,理归自然。心因境乱,法本心生。立法之意,救补已失而防于未萌。故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十家。三千六百法者,十年之期;养命数十家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五行之阳数,二、四、六、八、十,五行之阴数。大道分而为二气,二气裂而为五行。大而为天地,明而为日月,灵而为人。莫不禀二气而生五行,运五行而贯三才也。 《西山记》曰:华佗观五禽之戏而作导引,以为人之久逸而气滞血凝,故屈体劳形,使荣卫通畅。 后人因之名为般运。欲求超脱,误矣。昔陈义遗女于道,久饿而学龟之吐纳,得终年不死。后人因之名为服气。欲求丹药,误也。张绍审五味之乱人真液,一脏好而一脏恶,一气盛而一气弱,故罢五味而素且淡之。后人因之名为休粮,误也。刘洞知真阳真阴,有余则引其子,不足则杀其鬼,补且泻之也。 后世因以采日精月华,取天地正气,误也。 昔广成子教黄帝房中之术,恐走失真气而亏修养之宜,止欲御敌可欲之境,不说采战有功而夺妇人之气。后人因之以为人补人,采气还精,损人害己,以望长生,误也。 广成子教黄帝根据法修养,久不见功。于崆峒山,凡以内事为法则,炼外丹以补久虚积伤之损。后人因之以无情金石,锻炼于烟焰之中,分胎见宝,欲饵之以求上升或不死延年,误也。 扁鹊解《灵枢》,以鼻引清气,口吐浊气,留之二十四息为一。两火以炼真铅如戏蕊而曰阳胎,炼真汞如含莲而曰阴胎。胎在息住,息住神存,可以留形住世,积而入圣超凡。后人因之以多入少出,欲聚气为胎,闭息为法,误也。《九仙经》言:病大用火,病小用水。用火则纳气复升于身,真气遍于四大,阴鬼邪魔望之不敢近也。用水则纳气而复升于身,气透水如涌泉,定中以意送在所病之处,气血通流,自无滞碍。后人因之而独坐闭气,以舌为辘轳,左旋右搅,收敛余津,漱而咽之,复随肠胃传送于外,乃曰浇灌以长黄芽,欲为大药,误也。《通玄真经》云:守无为之道,得自然之理。清而不浊,静而后动,移神于希夷之域,保形于仁寿之途。一念不生,万惑俱息,长生延年,安闲自乐。后人因之不悟择静绝迹,默默忘机,终年竟不见功,误也。《灵室内观经》曰:外境不入,内境不出,神志自守,闭目内视。降君火于下田,布黄云于四大,笙簧车骑,罗列往来,自得壶中之趣。后人因之形如槁木,必若死灰,谨守顽空,失于昏寂,阴灵出于天门,止于投胎就舍,误也。 又有开顶缩龟,住山识性,烧炼看读,布施供养。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是少识无知之徒,自生小法旁门,互相授受,迷惑后来,致使大道日远日疏。殊不知仰视俯察,默合天地阴阳升降之宜,日月魂魄往来之理。一气初浮,识自己之阴阳;五行既分,交自己之水火。火中有水,水中有火。火上负阴,恍恍惚惚,其物为真一之水;水上抱阳,杳杳冥冥,其精力正阳之气。二气交媾,结成内药,养就金丹,可为陆地神仙者也。 识人 上清玄格曰:大道似不肖盛。德若不足,韬光晦迹,自卫其身,人不知也。道未足于己,言已轻于人;事未充于内,骄已见于外,好胜于人,人不知也。修真之士,识人为先务。当其取士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及其求法也,察其理而验其功。勿以人而废言,防其大辩若讷者;勿以言而用人,防其善为说辞者。或大醇而小疵,始愚而终圣。修真之士,亦有知人之鉴,不可不奉无上之道也。 《西山记》曰:古今贤圣,虽有兼人之智、普照之明,未尝不先求于人,谓务学而不如务求师;师,人之模范也。黄帝求赤松子,半年方得中戒经,止于防外行之失。刘安玉师王道原,终年始得小术法,又不言修养之事。阴长生不以马明生久病而怠其志,葛稚川不以郑思远家法而晦于人耳。朱度胡氏而始终如一,方 遇金华而远近相随。张梦干三遇海蟾,方得三乘之法。解志一一见旌扬,尽授九转之功。王猛见长寿大仙,谈笑之间而识破大道。梅福遇大洞真君,步趣之次而诀尽天机。历古非神仙以入南洲,然修真之士不遇者,于识人之际不明也。其或道貌古颜,辩辞利口者,始谓得神仙,悠久始知常俗之辈。学而不遇,一也。或业重福薄,不信天机,轻命重财,甘为下鬼。录人纤恶,弃人大善,虽见其人,不听其言,虽听其言,不纳其理,终无所得,仙凡自隔。遇而不得,二也。或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纵得真诀,自生懈怠。悦须臾,厌持久,朝为夕改,坐望立成。得而不守,三也。又况交接狂徒,搜索异论,废时乱日,何以成功?古人上士,始也博览丹书,次以遍参道友,以道对言,所参无异论,以人合道,所师无狂徒。嗟!愚而自专,贤否不辨,贱而自用,邪正不分。论识人之去就,不可胜举也。故古今上圣真人,未修炼,先修养。故曰:沐浴不可当风。若幽室静房,闭目冥心,伸身正坐,使元气上升,通满四大,上入泥丸,此真沐真浴,万倍于外之水火也。 又曰:不欲远唾以损气,不欲疾步以损筋,不欲极视而昏精,不欲疾听而伤肾,不欲久立而伤骨,不欲久卧而伤肉。多睡浊神,频醉散气。多汗损血,力困伤形。奔车走马,气乱而神惊;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飞。养形之道,安而不劳,劳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挠,挠而不乱其气。外有所补,内有所益。然后识五行以保全冲和之气,外固内真,两皆得趣,可以长久矣。 识时 《洞玄经》曰:有形者不能无名,有名者难逃于数。大则天地阴阳,升降不失其宜;明则日月魂魄。往来自有其度。差之毫米,失之颠倒。阴阳有愆伏,则四序乱而不能升成万物;寒暑无代谢,则八候差而不能运转一气。人为万物之贵,一气之灵。大则取象乎天地,无乖升降之宜;明则取法乎日月,不乱经营之度。定之以时,应之以数。于道也,夫何远哉! 《西山记》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温凉寒暑,一年一交合,交合不失其时,一年之后有一年。大道无情,营运日月。弦望晦朔,一月一往来,往来不失其时,一月之后有一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勿谓春生夏长也,而梅艳菊芳;勿谓秋收冬藏也,而柏实松茂。因时日受气,因气发生,无知之草木,如是最灵。而为人者,胡不顺养真性而修炼形躯耶?鹤知夜半,燕识戊己。因阴感阳,缘水避土。蛇于巳日不过道,莺于春时自出谷。无识之禽兽,如是最贵。而为人者,何不顺时养元阳而收藏真气耶?嗟! 无知之徒,自气足之后,走失耗散,八百一十丈,元气久久而损。岂知真气大运随天: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肾。元气小运随日:子在肾,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天地之春夏秋冬,日月之弦望晦朔,人之子午卯酉,正相合也。冬,阴也。阴中阳生而为温,则曰春也。是阳为主而阴为客。 阳中又阳生而为热,则曰夏也。夏,阳也。阳中阴生而为凉,则曰秋也。是阴为主而阳为客。阴中又阳,生而为寒,则曰冬也。此天地之四时矣。旦则暗也,魄中魂生而为明,则曰上弦。上弦之后,魂为体而魄为用,魂中又魂生而曰望矣。望则明也,魂中魄生而为暗,则曰下弦。下弦之后,魄为体而魂为用,魄中又魄生而曰晦矣。是日月之四时矣。天地有三百六十日,日月有三百六十时,人有三百六十度。天地有二十四气,日月有二十四度,人有二十四时。自子至午,气生之时,阳也。自午至子,气谢之时,阴也。寅辰午申子戌,阳生之六时;卯巳未酉亥丑,阴生之六时;甲丙戊庚壬,五行之阳时;乙丁己辛癸,五行之阴时。辰则太阳而卯则阳明,寅则少阳而丑则太阴,子则少阴而亥则厥阴,戌则太阳而酉则阳明,申则少阳而未则太阴,午则少阴而巳则厥阴。午则肾气交心气,从下而上,三阳气聚之时。子则心气交肾气,从上而下,三阴气聚之时。魂为阴中之阳,其气生于卯初;魄为阳中之阴,其气生于酉末。 养阳不在春夏,春夏所以养阳者,以气在心与肝也;养阴不在秋冬,秋冬所以养阴者,以气在肾与肝。 夏至之后,真汞积于绛宫;冬至之后,真铅积于丹田。木运交天 二十五度,是时巽也,以阳交阳,当此收之而成大药。金运交灵符二十五度,是时干也,以阴交阴,当此炼之而号还丹。炼形起火,须在气升之前;聚火还元,必用阴降之际。炼形住世,以气为先,用五行相克之时,炼气超凡,以时为先,使三田往返之候。修真之士不见功者,以旺时不收,损时不补,散时不聚,合时不取,无时不求,还时不炼。不知交会之时,又无采取之法,蹉时乱日,不见尺寸之功,安得比天地长久、日月坚固哉? 识物 《洞天语录》曰:以言言道,得其绪余,故得道所以忘言;以象求意,得其仿佛,故得意所以忘象。然道不在言也,以先知觉后知,非言不足以求理;然意在象也,以大明决小明,非象不足以陈义。言以示其理,象以显其义。则大道玄意默会,无象无言之间。始也,详言密语,恐以之不悟;比物立象,恐彼之不知。及夫目击道存,不在言也;心同意会,不在象也。 《西山记》曰: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上以下为基,道以器为用。如《钟离秘诀》曰:以心为天,肾为地,肺为月,肝为日。日月天地,物之大明者也。《崔玄真秘诀》曰:以肾气为婴儿,心液为 女。肝气,阴中之阳,为日中之魂;肺气,阳中之阴,为月中之魄。儿女魂魄,物之灵而神者也。 如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肝为青龙,肺为白虎。亦是四象也。 葛仙翁曰:婴儿为心液之上正阳之气, 女是肾气之中真一之水。金公乃肺之老阳,黄婆其阳微弱,当使之复还下田。余液是老阴,肾液到脾液,真阳近少阴,其阳衰弱,当使之复还下田,此四象之说详矣。 太白真人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龙本东方甲乙之物,而出于火中者,心液之上正阳之气也,则曰阳龙出自离官。虎乃西方庚辛之物,而生于水中者,肾气之中真一之水也,则曰阴虎生于坎位。然而龙是阳物,升举自在,而在水中,乃阴中之阳,故比心液之上正阳之气也。虎是阴物,奔驰自在,而居陆地,乃阳中之阴也,故比肾气之中真一之水也。老君言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者,为气中之有水而负阴者,是也。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者,为液中之有气而抱阳者,是也。 阴真君曰:北方正气,号河车。车谓运载物于陆地,往来无穷。而曰河车者,取意于人身之内,万阴之中,有一点元阳上升,薰蒸其胞络。上升元气,自肾气传肝气,肝气传心气,心气传肺气,肺气传肾气,而曰小河车也。肘后飞金晶,自尾闾穴起,从下关过中关,中关过上关,自上田至中田,中田至下田,而曰大河车也。纯阴下降,真水自来;纯阳上升,真火自起。一升一沉,相见于十二楼前,颗颗还丹,而出金光万道,则曰紫河车也。故车行河,如气在血络之中。气中暗藏真水,如车载物、所谓河车者,详矣。 广成子以内事教黄帝,久不见功,乃于崆峒山炼大药。五金之中,铅为黑金,黑金之中而取银。 八石之中,砂为赤石,赤石之中而取汞。以汞合银为宝,故有铅汞之说。铅者,肾之所藏真气;汞者,阴阳所合,自己之真精也。真阴真阳,以成大药。火候无差,精变为汞,汞变为砂,砂变为丹,而曰真铅,是也。金晶肘后飞入上宫,自顶而入下田,真火前起,升入泥丸,自心而过重楼。一阴一阳,上水下火,而为既济。奔于元海,而曰紫金丹。故曰真汞者,是也。此汞铅之理,详矣。以物推求,阳比象动而升举之,阴比于静而凝滞之。 物不必多识,象不必多求。止于纯阴纯阳,二气交接而为大药。然阳中有真阴,阴中有真阳。乃阳交阴、阴交阳、阳交阳、阴交阴,阴阳有四交也。及乎阴合阳、阳合阴、阴合阴、阳合阳,阴阳有四合也。四交四合,大应天地之八节,明应日月之八候。广记多识,不止损神伤气,而且议论差别,适以废时乱日,终无益也。 养生 《三元真经》曰:人物异形,受生唯一气。魂得之于天体,魄得之于地。无形无象,自空中来。 即父精母血,以无为有。三百日胎完,胎完气足则生,是由无而有。不善养生,则以有还无矣。血气方刚,以所有之神气,复与于儿女;血气既衰,将已有之魂魄,复还于天地。故生中起灭,以灭止生,气断神散,而无生矣。善人君子,莫不欲生,而不知养生之时,以天地为法,日月为本。阴绝阳生,阳绝阴生,生生不穷,天地所以长久。魄往魂来,来往不已,日月所以长久。是知气在养而不弱,形在养而不悴。内外养之无差,故得与天地日月同长久也。 《西山记》曰:古今圣贤,谈养生之理者,着养生论者,不为少矣。又曰:少私寡欲。少私寡欲者,可以养心。又曰:绝念忘机。绝念忘机者,可以养神。又曰:饮食有节。饮食有节者,可以养形。又曰:务逸有度。务逸有度者,可以养乱。又曰:入清出浊。入清出浊者,可以养气。又曰:绝淫戒色。绝淫戒色者,可以养精。养生之道,不在于此。所生微也,善养者,从微至着;所生小也,善养者,自小及大。当旺时,养而取之;当衰时,养而补之。如春养脾,秋养肝,夏养肺,冬养心。炼形则起火,还丹则聚气。此年中用月,不失养生之道也。及春夏养阳,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肝与心。心肝者,气生之所。秋冬养阴,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肺与肾。肾肺者,液降之所。此阴阳传送,不失养生之道也。及肾气生于子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中。当此之时,若澄心静滤,闭目升身,想火轮起于丹田,是气升而养之有法也。及肝气生于卯时,一阳升于二阴之下。当此之时,如孤坐闭目,多入少出,存儿女相见于黄屋之中,而产就婴儿,是阳生而养之有法也。及心气生于午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中。当此之时,若忘言绝念,满口含津,攻心气不散,存龙虎交媾于烟焰之中,而盘金鼎奔流于下,是丹田气生而养之有法也。及肺气生于酉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上。当此之时,若闭目冥心,以腹肚微胁,存大火炙于鼎中,鼎中有三昧,炎炎不绝,三昧齐发,是阴生而养之有时也。及夫三百日,胎完而真气生,养其真气而炼之生神。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五百日阳神生,养其阳神而炼之合道。是生形已来,养之而生真气;自生气以来,养之而生法身。身外有身,超凡入圣,养生之道,备于此矣。 养形 《玉华灵书》曰:神以气为母,气以形为舍。炼气成神,炼形成气。阳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气未朝,五彩不生丹阙。无形笼络,神气两难。故天地大也,未免轻清重浊之象;日月明也,难逃圆明缺暗之形。积阳生神,上以丽乎天者,星与辰也;积阴生形,下以伏乎地者,土与石也。水中气升,而为雨为云;气中水降,而为露为雾。 万象群生,不能无形。惟人也,集灵以生,资道以成。不知养形之端,精魂耗散,而阴壳空存。未死之前,已如槁木。余喘既绝,尽力粪壤。养形之道,可不深思? 《西山记》曰:仲夏、仲冬之月,善养形者,处于深堂,避其大寒、大热之气而伏其肌肤。非特此也,先寒而衣,衣不得顿多;先暖而解,解不得顿少。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暑不当风,当风则荣闭而卫结;夏不卧湿,卧湿则气散而血注;冬不极热,极热则肾受虚阳,而春夏肝与心有雍蔽之疾也;夏不极凉,极凉则心抱浮寒,而秋冬肺与肾有沉滞之患也。不可极饥而食,食不过饱,过饱则伤神,饥则损胃。不可极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沐用旬,浴用五。夫五则五气流传,浴之荣卫通畅;旬则数满复还,真气在脑,沐之则耳目聪明。若频频浴者,血凝而气散,虽肌肤光泽,久而气自损矣。故有瘫痪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若频频沐者,气雍于上,滞于中,令人体重形疲,久而经络不能通畅。故古人以阳养阳,阳不耗散;以阴炼阳,阳不损弱。如一年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借阴养阳,以阳消阴也。一日内,午前炼干以气,前起炼形,后起金晶;午后炼坤以药,有药则聚气炼丹,无丹则收火煮海。皆以真阳见用于自身,不然敛身聚之,可以无中养就真气。升身真气,以灭魔阴焉。奉道之士,广览多学,徒以劳损,不知阴阳为之总领之元也。真阴真阳为胎,凝于丹田,次以真阴为气,真阳成形,身外有身。超凡入圣矣。 养气 《太上隐书》曰:天地以清浊为质,非气不足以运阴阳;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气不足以交魂魄。 以橐龠之用、呼吸之理,是气使之然也。禽一冲而制在气,腹空如实;鱼一跃而制在水,穿水如无。 众植凋残,独松柏而常茂者,气坚也;群动灭寂,惟龟鹤之不悴者,气任也。形为留气之舍,气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养气。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气聚神灵,遨游风尘之外。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 《西山记》曰:古今养生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归矣。虚者,丹田无实,徒劳而吐纳,终不能佳矣。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矣。上咽下蓄,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委气而和神也。息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形也。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嘘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路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也。若此皆非养气矣。养气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阳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养气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阳处群阴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阳之义也。非特此也,才所不敏,强思伤也;力所不及,强举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怀;伤也。或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拽弓引弩。 耽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矣。故善养者,淡然无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冬则阳生,至春分之后,阳盛而阴散,防其余阴入腹而为苦寒之疾。夏则阴生,至秋分之后,阴盛而阳散,防其余阳入腹而为酷暑之患。勿观死者,防死气触生气;不近秽处,防秽气触真气。真气未壮而朝不虚食,常充口;真气欲绝而暮不实食,常减口。然而调气、和气、布气、咽气、聚气、行气、保气、换气,皆不出养气之道。夫气如线,触之则断;气如烟,扰之则散。不能养者,失保形之道。然养气未及采气,采气未及炼气。采气还元,结成金丹。炼之出壳,迁变羽客。未炼先采之,未炼先养之。 养心 《通玄经》曰:人以形为舍,心为主。主于国则君臣之分,主于家则父子之礼。心为君父,气为臣子,身为家国。心气一注,无气不从。在五行为火,南方盛阳之精,宿应荧惑,神受朱雀。状垂二叶,色若朱莲。神明根据泊,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包毫芒。制之则止,放之则狂。 清静道生,浊躁神亡。但能空寂,得之存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惟狂克念,可以作圣;惟圣罔念,可以作狂。古今达士,养以寡欲,务于至诚,真源湛然,灵光自莹于丹台也。不为事惑物役,可以超凡入圣。 《西山记》曰: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禀形,谓之命。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思,谓之志。事无不周,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虑。动而荣身,谓之魂。静以镇身,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形养气,谓之精。气清而快,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渭之身。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形貌可则,谓之体。小大有分,谓之躯。众思不碍,谓之神。漠然变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气去于形,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精,变化不测,通神群生。真人上仙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道不可见,因心以明之;心不可常,用道以守之。故虚心遣其实,无心除其有也。定心令不动也,安心令不危也,静心令不乱,正心令不邪,清心令不浊,净心令不秽。此皆己有,令己除之。心直不反复也,心平无高下也,心明不暗昧也,心通无窒碍也。此皆固有,因以然之,又在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故得灵光不乱,神气不狂,方可奉道保生。嗟无知者,多思神殆,多念志散,多欲损气,多事役形,多语弱气,多笑损脏,多愁摄血,多乐溢意,多喜则交错,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昏乱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故其源不洁,和气自耗,不得延年,失于养心之故也。故古喻之如猿狂而不定,比之如贼盗其所有也。 养寿 《三清真录》曰:父母之真阴真阳二气,以精血为胞胎,胎完气足而为形矣。集灵资道,神气相合而为寿,定矣。大寿一万二千岁,守朴任具,虽亡而道不亡也。中寿一千二百岁,留形住世,道在而身亦在也。下寿一百二十岁,知之修炼,可以安乐延年;不知修炼,走失耗散。在我者,不为我之所有,而又外触禁忌,暗除年算。一算为三百日寿,一岁为本数之寿,一纪为正纪之寿。无知少学,以小恶为无伤,积恶以致于灭身;以小损为无害,积损以致于灭生。始以减一算,次以除本数,终以除一纪,未及中年,夭之大半。仙子真人,怜而哀之。虽有超脱之法,必先养寿之方。 审而用之,可延至大寿。不惮修持,于日自有超凡之道。 《西山记》曰:虽知养生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则生亦不长;虽知修炼之方,不知养寿之道,则修亦无验。故养寿者,凡以禁忌而防其祸。行不多言,恐神散而损气;睡不张口,恐气泄而损神。临危登峻则神飞,玩杀看斗则气结,吊死问病则喜神自散,卧湿当风则真气日弱。古庙凶祠不可入,入之则神惊;狂禽异兽不可戏,戏之则神恐。对三光濡溺,折人年寿;贺四重深恩,灭人大数。饮宴于圣像之侧,魂魄不安;坐卧于墓冢之间,精神自散。枯木大树之下,不可息,防九阴之气,触人阳神;深水大泽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气。出众花卉不可折,防招妖狂入室;非时果实不可食,防带邪气入腹。 忘言绮语,非患难不可频说,说之减人正寿;肥甘醇酒,非会合不可频饮,饮之除人本禄。负贤忘恩,必有祸应;轻财毁物,自无福生。大山勿深入,入之必凶;美物勿酷爱,爱之勿吉。损人伤物,以冤报冤,嫉贤妒能,以怨起怨,虚传妄授,慢友轻师,此类或有触犯,虽得正诀,遇异人,大道未就,先为此除其寿。以罪当功,竟不能速成也。善养寿者,以法修其内,以理验其外。修内则秘精修气,安魂清神,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炼神合道,超凡入圣也。验外则救贫济苦,慈物利人,孝于家,忠于国,顺于上,怜于下,害不就利,忙不求闲,凡以方便为心,勿以人我介意,方始奉道。多遇至人,自得真法。及夫下功之后,少有患难,速得圆成,然是修养所致,亦是阴德报之。苟不达养寿之宜,安得内外齐成乎? 补内 《九天秘录》曰:三清之下有三太,三太之内有二仪,二仪既判而列五帝,五帝既立而同一区。 此天地之内,上下有阴阳升降,东西有日月往来。周而复始,运而不已,代谢循环,终无走失。惟人也,以精为母,以气为主。五脏中各有精,精中生气;五脏中各有气,气中生神。欲寿无穷,长生住世,炼精为丹,养气为神。真仙上圣,修真补内,不补外也。内真外应,无施不可,有作必同,自凡而入圣也。 《西山记》曰:男子先生右肾,以外精而内血,阴为理也;女子先生左肾,以外血而内精,阳为里也。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膀胱,膀胱生三元,三元生三焦,三焦生八脉,八脉生十二经,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一百八十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一百八十缠络生三万六千孙络,三万六千孙络生三百六十五骨,三百六十五骨生八万四千毛窍。胎完气足,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而为人也。以内外言之,经络之内以为内,肌肤之外而为外。养命养其五脏,五脏为根,根固叶自茂矣。养形养其五气,五气为源,源深流自长矣。真气大运随天,元气小运随日。春,肝旺脾弱,则养脾食甘物;五谷中粳米、五果中枣肉、五畜中牛肉、五菜中葵菜。清心无忧,忧则伤肝。隐坐避风,因肝恶风也。若日用之间卯时,以待小运。日生元气,传送在肝,闲居冥目以养肝。旬日见功,目可视秋毫。若修炼下功,不必如此。夏,心旺肺弱,则养肺食辛物:五谷中黄黍、五果中桃子、五畜中鸡肉。五菜中葱菜。清心少喜,喜多伤心。静坐避热,以心恶热。若日用之间午时,以待小运。 日生元气,传送在心,绝念安居以养心。旬日见功,可气通百脉。修炼下功,亦不必如此。秋,肺旺肝弱,则养肝食酸物:五谷中豆、五果中李子、五畜中犬肉、五菜中藿菜。静居避寒,寒则伤肺。不要多悲,悲则损肝。若日用之间酉时,以待小运。日生元气,传送在肺,升身静坐以养肺。旬日见功,肌肤光泽。若修炼下功,不必如此。冬,肾旺心弱,则养心食苦物:五谷中小麦、五果中橘子、五畜中羊肉、五菜中薤菜。清心无恐,恐则伤心,若日用之间子时,以待小运。日生元气,传送在肾,敛身正坐以养肾,旬日见功,丹田自暖,气力刚健。若修炼下功,不必如此。当四季,脾旺肾弱,养肾食咸物:五谷中粟米、五果中山药、五畜中猪肉,五菜中韭菜。安心无畏,畏则伤脾,静坐避湿,湿则损脾也。若日用之间戌辰丑未,以待小运。日生元气,传送在脾。风急震雷,通过膀胱,变为精华,真气走失而火上起,肺开心冲肝浮胆横,万神以真火烧之,弃体外游,骨解筋伸,与死无异。一泄一气弱,百泻一神去,千泄一脏损,已至枯竭,四大无主,乃曰死矣。故真仙上圣,有还精之道。若志在玄元,肾气交心气,积气生液,如悬珠垂露,颗颗还于丹田,火候无差,自然凝结,形若弹丸,色同朱橘,气中生气,炼气成神,身外有身,超凡入圣。若以未悟清虚,甘做儿孙之牛马,淫邪之心未息,亦不可深究房中之术,俱以借其阴貌,赚心气下入黄庭,而肾气不能上升,乃以龙盘虎绕,欲泄之前,弃其情爱。一则孤坐敛身,双手抱脐,使气结为胎。一则升身偃脊,敛身少时,使肘后飞入泥丸,以填血脑而后百骨充盈,有返老还童之验矣。嗟少学无知,欲采妇女之精气以为阴丹,又炼无情之金石,取天地之秀气,而为外丹。 饵之填精补海,幸而药盛而时暂无损。若以元阳耗散,而丹台空虚,饵之在腹,当有不救之疾。取之于人,当有速亡之患。返以神仙之法为诳,静言思之,谁其过欤? 补气 《玉华灵书》曰:九天之上无阴,九地之下无阳。元气传送,余气在脾。静坐闭气,多入少出,旬日见功,肢体光泽,经络快畅。若修炼下功,不必如此。是五脏各有时,一脏旺而一脏弱,一气盛而一气衰。损有余,补不足,五脏既和,百骸自理;百骸自理,万病不生:万病不生,千岁可期。 《西山记》曰:气本无形,必赖有形之躯。形全气在,自可修补。不择老幼,所贵至诚,始终如一。天皇圣胎秘用神诀,补气之上法;达摩胎息至理,补气之中法;其后因胎住息,因息就胎,扁鹊《灵枢》、葛洪注《胎息》,补气之下法。此外皆非法也。 补精 《太上玄镜》曰:纯阳上升者,谓之气;纯阴下降者,谓之液;气液相交,注于骨络之间者,谓之髓;气液相交,出于膀胱之外者,谓之精。内则心、肾、肝、肺、脾五脏也,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胃六腑也。外则皮肤毛发、眼耳鼻舌、手足、荣卫、经络穴四体也。精者,心气在肝,肝自生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心气在肺,肺自生精,肺精不实,肌肉清弱;心气在肾,肾自生精,肾精不满,神气减少;心气在脾,脾自生精,脾精不坚,发齿自弱。五脏之中,肾为精海,心为气馆。真精在肾,余精自还下田。真气在心,余气自朝中元。思虑愁恼,其耗气也,如漏鼎中之气;淫邪祸乱,其走精也,如析釜下之薪。补下精之道,非但绝色,而房中最急慎之。 《西山记》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盖阳升阴降,物受天地纯粹之气,阴精阳华,人食万物充实之资,一饮一食,纳之于胃,与真气相合,传流肾府。虚气充盈,对境生心,心火下逼,肾气不能上升,左旋右盘。地中升阳。一百八十日到天。其阳过乎天者,阳自阴中来。阳负阴胎,阳恋阳住,阴为阳逼,复自天来。故天中阴降,一百八十日到地。其阴过乎地者,阴自阳中来,阴抱阳质,阴恋阴住,阳为阴逼,复自地起。周而复还,并无走失。尚有震动倾倒之愆,又况人肾为水也。水中生气,如烟似线,触之则断,挠之则散。眼耳鼻舌身意,六欲伤于外;喜怒哀乐好恶思,七情伤于中。上则重楼走失,下则金龟抛泄。如漏网包风,能无损乎?不知补气之道,如火消膏,积日复入轮回。 补益 《洞神真经》曰:养生之道,以不损为延命之术,以有补为先。居安虑危而防未萌,不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起卧有四时早晚,行止有至和之常制。调和筋脉,有偃仰之方;养正除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予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以清虚去其狂虑,以安闲养其真性。虽少年致损,气弱体枯,年老得悟,防患补益。以气补气,气自有余;以神补神,神无不足。气盛而形乃延长,神住而命自悠久。 《西山记》曰:知至道者,天不杀;服元气者,地不灭。夫至道不远,只在己身。用心精微,命自延久。《六玄旨》曰:欲得长生,当修所生。所生之本,始乎精气。精气结而为形,形为受命之本,气是有形之根。故午前炼干,午后炼坤。气自肾中生,自子时为始,午时为终,其气升而旺也。所以炼干者,静坐幽室,闭目冥心,升身勿动,使气满四大,薰蒸其体,荣卫通和,积日气秀神清。及夫肾气到心,积气生液,液自心中生,自午时为始,子时为终,其液降而盛也。所以炼坤者,闭目冥心,敛身正坐,以两手抱腹,降心火于丹田,烹蒸气海,积日气旺神清。此补益于气也。冬避寒,夏避暑,寒避风,暑避热。动勿劳其肢体,闲勿怠其肌肤。五日一浴,十日一沐。气旺时勿动,血旺时不息。 此补益于形也。永绝嗜欲,见境不动心者,上也。假借修真,因死求生,形虽交而气不交,体虽浊而形不浊。不得已而亲妇人,勿使走失。时暂弃其情爱,抽身于后,赚心气以补下元,可以安性命者,次也。三十岁,阴阳两停,而五谷秀气无所制作,未免情欲,当五日一度。四十岁者,十日一度。五十岁者,二十日一度。六十岁者,一月一度。 六十四岁,卦尽之年,更不言度也。若高上玄元,欲求长生不死者,可不议此也。此补益于精也。补益形者,不若补益精;补益精者,不若补益气;补益气者,不若补益神,补益于神,则形气永安。古今达士,谈益神之道,不为少矣,往往不见功者,非特出至诚也,神为主故耳。昔刘纲真人,于甲子庚申生日本命祭享形神,尚得神聚,长生不死。赵真人,于静房空室,调神出壳,如壮士展臂,可千万里,阴魂不敢相干,亦得留形住世。况夫补已散之灵气,益见在之魂神?祸福预知,神之灵也。死生永除,神之真也。补神之道,有清身养命,绝念忘思,动静不失时,修炼应其法,丹就而气自真,气真而神自益矣。 补损 《十洲杂记》曰:纯阴无阳,鬼也;纯阳无阴,仙也;阴阳相杂,人也。鬼则阴灵之气凝而为形,仙则阳和之气不散,炼而为质。人以阳尽而为鬼,鬼者,人之归也。人以阴尽而为仙,仙者,人之迁也。当其少年,阳多阴少之时,不肯修炼。及夫老弱,气散神衰之后,安得无损?高人上士,忧勤未补之前,戒慎补已损之后。未损者,保养不至于损;已损者,补益不至于亏。非大道高士,不可议此。 《西山记》曰:人受气赋形,三百日胎完,与母分体,一千日乳抱,四千日盗物,取天地之气,五千日气足。故女子十四岁,天癸降而真阴散;男子十六岁,真精满而阳气泄。男子之气,八百一十丈;女子之血,三石六斗。九九八十一,纯阳之数,气之本数也;六六三十六,纯阴之数,血之本数也。过此以往,走失耗散。气以九九而损,血以六六而竭。 自然亏损,又况败坏而不知修养乎?如王侯之府,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外家数百。昼以醇酒,淋其骨髓;夜以房事,输其血气。耳耽目恣,偃卧不休。上奔走不安居而又滋味锦绣,大醉入房,不知御神保气,居无节而精神有限,未及半白已憔悴枯朽也。故真仙上圣,凡所修养有益,惟求无损。一日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此补损之大略也。五味,人不可无也,戒之偏多。酸损脾,甘损肾,咸损心,苦损肺,辛损肝。大药未就,尚有饥渴,一日三次要食,古人所以淡而食之,又不荤腥,恐污口腹也。五脏积滞,用六字气治之,即《黄庭图》之法也。张澄道以此留形住世,王悟真以此治病延年,孙思邈以此修身治人。六字之妙:春不呼,夏不 ,冬不呵,秋不嘘,四时常有嘻,三焦无不足;八节不得吹,肾府难得盛。凡有余则引其子,不足则杀其鬼。此妙古今无知者,西山上圣得其昧也。不须禁忌百端,但朝不虚而暮不实,上也;素无味,淡无荤,次也。何虑四体之不充悦乎?及夫六字气,有余引子,不足杀鬼者;肝本嘘也,余则用嘘。嘘亦不能引肝气,若引其子,则用呵字,泻心之气,心气既行,肝气自传也。若肝气不足,则杀其鬼。肺,金也,金克木,木为妻而金为夫,夫乃鬼也。如肝气弱,必是肺之有余,必杀其鬼,用 字泻之。聪明之士,审达五行生克,调和其气,无过不及而阴阳自正。 根据时对节,下手行动,默契天机,混合玄理,安有长生之不得、神仙之不成耶? 真水火 《中黄秘诀》曰:阴生水,水性常冷,而有华阳温泉濡之,不胜其暖也。阳生火,火性常热,而有萧丘寒焰向之,终不能暖也。外之水火,尚有返复之性;内之阴阳,安无颠倒之宜?如肾,水也。水中生气,气为火矣。心,火也。火中生液,液为水矣。水可以滋流百脉,火可以熏蒸四大。人之水火也,如此。 《通玄论》曰:道原一判而分二仪,天以干道而轻清在上。在上以阳为用,暗抱一点真阴在其中也。故冬至后,地中阳生,夏至到天。积阳所以生阴,其阴感阴而阴不得耗散,散为雾,凝为露,雾露之气,天之所出阴而真水也。地以坤道而重浊在下。在下以阴为用,暗抱一点真阳在其中也。故夏至后,天中阴降,冬至到地。积阴所以生阳,盖其阳感阳而阳不散耗,升为云,施为雨,云雨之气,地之所出阳而真火也。人亦若是。受胎之初,父精母血,二气相合。阳气上升,心为气馆,气中暗藏,真水在心也。 阴气下降,肾为水府,水中暗藏,真气在肾也。不然,安得肾气到心,积气生液,一阴生于二阳之中;心气到肾,积液生气,一阳升乎二阴之中也? 《西山记》曰:凡人有三火八水。水者,一气传一气,积气生液,而五脏各有液,名曰色水。 肾气之中,暗藏真一之水,而为阴虎者,名曰真水。肘后飞金晶入上宫,自上而下,与真火相逢,而既济成,然名曰神水。凡有疾病,闭口纳气,一口复一口,定中送在病处,皆可痊安,名曰法水。水之为用多矣,其名不一。丹就真气生,灌溉而为沐浴之法,炼形真气升,还返而为还丹之法。刘海蟾言:两曜注成七宝殿,一渠流转八琼浆。是玉液还丹也。吕公言:水火都来相作间,卦候飞成地天泰。一升一沉阳炼阴,阴尽方知此理深。是上下水火既济之候也。逍遥子曰:法水能朝有秘关,逍遥日夜遣循环。是法水治病也。此水之大概矣。三火者,膀胱民火,肾为臣火,心为君火。凡所无知,为物所扰而怒且忧者,则为无明之火。若降而下烧丹田,一意不散,至诚守之,而曰烧炼丹药。 火之升上,起后过双关,而曰河车。升之前起上过重楼,而曰炼形。前后俱起,遍满四大,炎炎焚身,此火之大概矣。 《九仙经》曰:病小用水,病大用火。病大者,无常之限也。若人误犯天神,或身不宁,急入静室,散发拨衣,闭目冥心,正坐握固,叩齿集神,升身起火,微以留息,少入迟出,默想如脐下火轮大如斗,须臾焰起自身,可比轮盖,罩定自身,令阴鬼邪魔不敢近也。释教降魔火,道家焚身火。凡行此火,须是久绝嗜欲,丹元坚固。不然,以水火交媾,龙虎成丹,丹就而阴灵自散,不敢近阳,神自不肯去也。神在形固,阴退气全,气全角坚,自可长年。 真龙虎 《龙虎真丹经》曰:真龙真虎所在、所交之处,古今秘而不说。唯《太一真书》,是太上亲着,又《真一元解入言玄言》二集,称“龙虎真诀”,一在昆仑五城之内,一在北极大渊之内。藏之玉函,刻之金札,封之以金泥,印以玉章。猛兽列卫,神人在旁,尘世无缘而知矣。 太白真人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少则少矣,妙则妙矣,乃所以泄天地之机。 吕公曰:因看崔公入药境,令人心地转分明。阳龙言向离中出,阴虎还于坎上生。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修真上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京。《入药镜》曰:肾中生气,气中暗藏真一之水,名曰阴虎。心中生液,液中暗藏正阳之气,名曰阳龙。龙虎非肝肺也,乃玄之又玄,知之修炼而为圣。《传道集》曰:肾气传心气,积气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名曰阳龙,是谓出于离宫。心液传肾液,积液生气,气中有真一之水,名曰阳虎,是谓生于坎位。二物会时,在人生人,在己生神龙虎。 古今有识者,或以多知广记,知其龙不在肝,而虎不在肺,如何得达交会之时,而悟采取之法。故少有不长生与成仙者,良以此也。 《西山记》曰:水火既济,龙虎相交,所用不一。如肾气传肝气,肝气方生,肾之余阴入脾,其气过肝,为纯阳。气中有真一之水,以到于心,和气生液,颗颗如悬珠垂露,而还下田,更不随溺水以传膀胱。若用火候无差,炼而为一气,气中生气,浩劫不死,而为陆地神仙。是虎交于龙,以肾气合心气是也。及夫下火,加减有时,抽添有数,以心气合于肾气,是龙交于虎。若以下关透而起自尾闾穴,左升者为龙,右起者为虎。气从夹脊双关而过,至分道岭而阳龙之气入内院,阴虎之气入天池。左旋右盘,三十六数,而真水下降,如甘露入心。此是龙虎相交于上宫,又不必于心肾而有上交、上合之别也。及夫胎完胎就,而真气既生,防其大过,必济之以水,而玉液金液还丹。及夫还丹日久,行于经络,而变阳酥,凝于中府,而积白雪,防其大过,必举以火,而有炼质焚身。是知还丹之时,乃阴虎单行,而不必交于龙也。焚质之时,乃阳龙独举,而不必交于虎也。龙虎之功,不为小矣,所患乎不知龙虎之本也。若识龙虎之象,又知交合之时,且得采取之法,三百日养成内丹,而命中有晶,乃得与天地齐其寿算矣。 真丹药 《洞天语录》曰:高上元君始在尘世而流传大道,引喻天地升降之宜、日月往来之数,而曰内丹。广成子教黄帝根据法行,持久不见功。乃于崆峒山中,凡以内事为法则,以金石相配合,而曰外丹。内之丹药,乃为真药,外之丹药,止可疗治病,安乐而已。内丹小则长生不老,大则超凡入圣。始乎二气交,而凝结在丹田,变精为汞,变汞为砂,砂变为丹,形若弹丸,色同朱橘,而真气自生。以气炼气,气合神聚而入道,道成而入圣。圣则大而化之,无所不通,岂外丹之可比耶?故知真药、真丹,身外无求。 《西山记》曰:以龙交虎媾,结成玄珠;火候无差,烧成大药。真气始生,升之可以炼形,不避寒暑之患。真气既聚,纳之可以还丹,永除饥渴之苦。于己也岂非药乎?及夫真气施于人也,亦有验矣。入水水沸,吹木木荣,变苦为甘,改衰为壮。即人以疗疾苦,无不痊瘥。凝神以祛鬼魅,无不灵应。盖内真而外应也,岂非谓人之药乎? 或以内事不修,真元不识,惟以外之无精金石,加日添火,饵之以求超升,误矣!然而古今上士,亦论外丹,非外丹不可用。如广成子以朱砂为丹,炼之九转而曰神丹。陈七子以七宝丹砂,炼之九转而曰灵丹。刘安王以童子小便,炼之七转而曰还丹。是知灵聚而为神,神散而为虚,以气还元,而曰还丹。 后人用之,亦见有功。升仙者,盖始也炼之,而内事兼修,内外俱成,得通仙道。若以外药独用,气弱神衰,天地秀气不能停留,反为害不细矣。 真铅汞 《玄洞玉诏》曰:昔广成子教黄帝炼外丹,方有铅汞之物,凡以内事为法则也。人之初生,先生肾也,肾为北方壬癸水,在五金而为铅。次生心也,心为南方丙丁火,在八石而为砂。铅中取银,如肾气之中暗藏真一之水。砂中取汞,如心气之中暗藏正阳之气。盖以外铅中银而合砂中汞,自然成砂,火候合宜,锻成大宝。取类于人,则肾气之中,取真一之水;心液之上,取正阳之气。二物合而为丹,乃如外物见宝之比也。《传道集》曰:抱天一之质而为五金之首者,黑铅也。铅以生银,铅乃银之母。感太阳之气而为众石之主者,朱砂也。砂以生汞,汞乃砂之子。难取者,铅中之银;易失者,砂中之汞。铅汞若相合,锻炼自成宝。此铅汞之理见于外也。若以内言之,父母真气合而为一,即精血为胞胎,凝结为内肾。内肾者,铅也。及夫肾中生气,气中生水,以肾水合心液之上正阳之气,凝结于黄庭而为丹。 则曰真铅也。以肾气合心气,积气生液,结为玄珠,方还下丹田而曰汞也。及夫丹就真气升,肾气入顶而真水降,一升一沉,于十二楼前而为既济。既济一次而还下丹田,故曰真汞也,《元皇君诀》曰:铅汞鼎中居,烧成无价珠。都来两个字,了得万家书。正一真人曰:铅汞传来几万秋,几人悟得几人修?若教此理常人会,尘世神仙似水流。吕公曰: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古今上圣,称说铅汞之理不同,其来止于铅为肾水而真铅为丹,汞为心液而真汞为药。真铅真汞为既济,若凭外说,不可中理矣。 真阴阳 《九天秘录》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物中神而大者,天得一阳以守干道,地得一阴以守坤道。物中神而明者,日得一阳魂以道应,月得一阴魂以道致。故夏至一阴自天来,若无真阳,万物死也,不能焦枯。冬至一阳自地升,若无真阴,万物生也,不能滋润也。日有真阳,阳燧感而火出;月无真阴,故方诸取而水绝。此天地日月至大至明,真阴真阳,岂人之不若是乎? 《西山记》曰:肾,水也。水中生气,名曰真火。气中暗藏真一之水,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 心,火也。火中生液,名曰真水。液中暗藏正阳之气,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三华者,三阳。肾气乃阴中之阳,丹中真气,则真阳中之阳也,心液之气,乃阳中之阳。不说三阴也,所贵阴尽阳纯矣。 《玉皇圣胎诀》言:人常降心火于下田,外境不入,泯绝狂虑;一气不散,委于气海。肾气不能上升,其息渐少,纵出之悠悠,然减省也。故后圣有自然胎息矣,及达磨胎息至理,言人之气升,自有走失,莫若内视诸世界,游玩自己天宫超清虚妙境。其法贵乎无漏,一念不生,一意不动。无漏,则善果成;不动,而真圣见。而面壁九年,气无毫发走失,阴灵自外而身有身。东人不悟,乃掷钵西归。故圣人曰:真胎息也!及扁鹊解《灵枢》,以冬至之后,真铅积之一分,状如戏蕊而镇丹田。 令人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火进一十六两而炼就阳胎。又以夏至之后,汞积之三分,状如抱卵而镇绛唇。亦以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火进一十六两而炼阴息。以阴息投阳胎而生真气,真气生元神,神形合为一,与天地齐年。离而为二,身外有身,而为羽客仙子,不在尘世,以返三岛十洲者也。及葛洪注《胎息论》,曰:凡胎息之要,如在母腹中。母呼即呼,母吸即吸。今人不达妙理,纵能闭之少时,随口出之,喘息不已,非止不能留所闭之息,而又元气损虚,返为外来阳气所夺。若气未急之前,外身自可停步少时,勿使大急。未气急之际,先鼻引清气一口,续后便以新取之气,换出旧闭急者之余气也。故得夺住其气,积而形神清爽,可以除疗百病。曲留强住,亦非自然,所以为下等胎息。 真仙上圣而有三品之论也。鼻引口吐,可以去浮寒,逐客热,冲结滞,行经络。若定息,气血不交,阴阳自媾。若定万息,气住神藏,大乘之功,不可言也。补气之道,此为上矣。或咽气救饥渴,行气以壮肌肤,收气补下田,养气以返童颜,运气以益血脉,虽见小功,终不及胎息之补气得力,功速且久也。 炼法入道 《西山记》曰:以法入道,道故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求仙不难,所以难者,所学之道不正。学道不难,所以难者,所学之法不真。昔人隐形易貌,留气返魂,咒白刃不伤,禁毒虫不害,钉钉自落,履火不焦,使水逆行,回风倒雨,结巾投地而兔走,盘带辍针而蛇行, 果结实于须臾。 龙鱼遨游于倾刻。若此是其术也而与法不同。故昔人以冬后阳生,而春分之后余寒误入肠胃,以为伤寒之疾。既觉,急居静室,盘膝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以双手叠之,兜外肾,向前倒身跪礼不过二三十度。汗出清凉,寒气自散。昔人梦泄遗漏,或下元虚冷,乃于日落之后,静坐幽室,以手兜外肾,以手搓脐下八十一数。搓手兜肾,兜手搓脐八十一数。九遍为度,但左右换手而已。遂丹元补暖,真气充盈。 昔人以幽居静室,绝念忘言,一向下心火,闭目存想,如火轮炎炎。积日气海坚固,颜色异常。日久下尽诸秽,自耐寒暑也。昔人以饮食过度,胸臆注满,或寒热凝滞,或痛结雍塞。当静坐,鼻引清气,口闭不开,多入少出,攻所病之处。大紧方放其气,不下三五次。自然消除,永绝万病。昔人心上为阳而阴不能到,以肾下为阴而阳不能及。故涌泉之上,气升而不降,血注而不升,致使脚膝沉重,阴凝而阳散,又况终日奔驰,无时休息,当夜后汤灌二足。此外益而功少,不若高举二足,使气倒流于涌泉,逆流于丹阙,即日足轻,行及奔马,其步如飞也。昔人以四肢小疾,五脏微 ,或而凝滞雍塞。静坐澄清,闭目绝念,运心气于所病之处,暂闭息少时,无攻不胜。以上皆法也而与道不同。夫道者无所不包,无所不通,何止为技艺之能,治疾病之功而已。因术识法,因法知道,道本一阴一阳而已。阴阳相交相合,故天地有春夏秋冬之四季,日月有弦望晦朔之四候。惟人也,于一日之间,丑末寅初,阳合阴也;辰末巳初,阳交阳也;未末申初,阴合阳也;戌末亥初,阴交阴也。悟阴阳交合,何道之远哉? 炼形化气 《西山记》曰:形者气之舍,气者形之主。借形养气,气壮而形固矣。运气炼形,形全而气自真矣。 故人之真气,大运随天。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肾。人之元气,小运随日。子在肾、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古先达士,识破天机。以气度合天度,以日用参年用。自子至午,气生之时,而用聚气还丹之法。自午至子,气散之时,而用收气炼丹之法。彭玉真人诀曰:午前炼干,午后炼坤。自寅至午,乃升身静坐,冥目忘言,鼻息迟迟,密想心宫,如夫妇相见之仪,久久成功而得长生不死。 昔元 真人诀曰:自晨起不语,以舌搅上 下 ,恶浊之津咽之而呵出心中所积喜怒哀乐之气。 真气上升,寄留面目,以手握之,次居静室,宴坐不语。至午未之间,气盛神昏,侧卧闭口而睡。积日安乐延年,亦可留形住世。此知其时候,悟其交合,而无采取之法也。西山上圣,知其子时肾气生,卯时肝气生,午时肾气交心气。积气生液,还于丹田,而曰玄珠。若火候无差,乃成大药。肾气之中,暗藏真一之水;心液之上,暗藏正阳之气。以阴抱阳,用水承气,此大道之本,长生之药。如何使之不走失?当辰巳之间,幽室静坐,神识内守,满口含津,勿咽勿吐。 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自然二气相交,凝结如露。一百日无差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仙完而真气生,气中有气而可炼气成神。故钟离曰:昔有三真颂金丹六诀矣,若以修行不悟此,世人学道谩劳功。又曰:闲庭无事忆江南,华满春城水满潭。若见扬州风物好,是须稳驾虎龙船。此名曰龙虎交媾,又曰采药之法也。及自午至子,而用收气炼丹之法者,而为火候,古今不同。夫不悟真理,不识天机,而达造化之宜者,惟扁鹊解《灵枢》。以鼻引清气,入而留之,四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火,夏至之后,以巽卦天 运二十五度,行之炼真汞而为阴胎。冬至以乾卦灵符运二十五度,行之炼真铅而为阳息。阳息投阴胎而变金丹,金丹一粒,可长生不死。广成子教黄帝,自晨至暮,静坐忘念,屏绝外虑,神识内守,一意不散。降心火于丹田,存脐下如净瓶。净瓶之中,有一珠如弹丸,用炎炎火不计昼夜而下烧之,至于胎成息住。自然不饥不渴、不畏寒暑,可以留形住世。此进火得时,亦无聚气之法。 西山有颂曰:佳人才子正当年,华落黄昏聚会难。不避主公肠欲断,时来须索闭阳关。此戌末亥初,气随真液还丹之际,阴交阴而气欲散失。当居静室,息不必闭也,但少入迟出,心火下降,至意留在丹田。恐肾气升而不停,心火降而不住,乃微以肚腹轻胁,丹田自热,炼日中所得之药。始也一百日乾卦,次一百日兑卦至乾卦,次一百日坤卦至乾卦。乾坤相见,火候无差,若此加减合宜,如说抽添,须肘后飞金晶也。故古先上圣,于离卦采药,乾卦进火,三百日结就内丹而为陆地神仙。形神俱妙,浩劫不死。故炼形之道,非真气不可也。 炼气成神 《西山记》曰:以气炼形,形化气而体骨轻健,入水不溺,蹈火不热。其大平龙虎交媾而成大药,火候无差,以变金丹。若以神炼气,气炼成神,非在于阳交阴会,其在于抽铅添汞。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使九三之阳长,三百日仙胎完而真气生,不可再采药也。肘后飞金晶,自肾后尾闾穴升之而到夹脊,自夹脊双关升之而至上宫。不止于肾气补脑,而午后降真火以炼丹药,致阴尽阳纯也。如是子时肾气方生,静室清心,闭目正坐,敛身而肾气自聚,微微升身,偃胸直腰,先到夹脊,次到上宫。自子丑至辰巳,定一百日一撞三关。而又积心之真火,锻炼下元内丹。阴固阳凝,气自纷纭。是日气中有气,前升入顶,后起入脑,前后俱起。但升身勿动,以焚身逐阴鬼。 一烧增一气,十烧增一神,百烧延万年,千烧出尘世。古先上圣,恐火大过而又有浇灌之法也。始以采药,是玉液还丹。次以肘后金晶入脑,自上田复入下田。是金液还丹之法也。以鼓两颊而嘘咽纳气是也。丹就而真气生,以真气炼五脏之气。《九仙经》云:炼神剑金槌,本以五脏之气。《中黄经》云:闭之千息,以炼五脏。五脏各出本色,气聚而上以朝元。三阳合而升之入顶,是则不出五脏而无修炼之时,又无锻炼之法也。西山有炼气之法,妙且玄矣。采药进火,三百日大药成。还丹炼形,二百日真气满。 大运不必随天,但可以小运应日,闭气炼气。如甲乙日炼肝气,甲日肝气先进于艮卦,闭息至巽卦为期,如青气现,运而在顶。乙日养肝气,与彼法同,凡起火识五行生克也。丙丁日炼心气,丙日心气先进于巽卦,闭息至坤卦为期,如赤气现,运而在顶。丁日养心气,凡起火识五行生克也。戊己日炼脾气,先进于春,则辰时一时闭息,夏则未时闭息,秋则戌时闭息,冬则丑时闭息,凡起火识五行生克也。庚辛日炼肺气,庚日肺气先进于坤卦,闭息至乾卦为期,如白气现,运而在顶。辛日养肺气,凡起火识五行生克也,壬癸日炼肾气,壬日肾气先进于乾卦,闭息至艮卦为期,如黑气现,运而在顶。癸日养肾气,凡起火识五行生克也。十日一翻,炼遍五脏。凡二百五十日,各炼二十五日数。 真气自聚,开河车,搬五彩之物,笙簧女乐车马旌旗,各分方号队阵,喜笑熙熙,上朝帝阙,共入天宫。或而阴鬼作梗,邪魔为障。但于静室中,闭目冥心,升身正坐,三昧真火自起,一烧而魔鬼消散。火过清凉,了无一物。前件侍从歌乐,转加繁盛。终日默坐,内观明达,并无厌足,奇验异证,不可备录。既觉身形常似飞腾,意气飘扬,难以制御。常用调神出壳,乃超凡入圣之时也。 炼神合道 《西山记》曰:修真之士,志在玄元而甘寂寞。一日气满功盈,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血凝气聚,万神朝真,并在上宫,富贵华盛,楼台车马,士女笙簧,殆非人世所有,勿得认为真境。是自身上宫未能超脱内院,因循不出,是为困在昏衢,形神俱妙,不能超脱,止为陆地神仙,难以弃壳而返十洲三岛。 西山上圣,前功已满,而出壳之法不可不备录详记也。 昔海蟾公功满数足,阳神欲出,方在上宫,而静室孤坐,如鹤出天门,龙生旧穴,猛撞天门自开,弃壳而去。钟离公功满数足,静坐内观,如登七级宝台,自下而上,一级至一级,上尽到时,勿忽忽,则变壳不出,止为陆地神仙。登之既尽,闭目下跳,如梦中方寐,身外有身,如婴儿大莹洁可爱。勿得远游,速须复入本躯。入而不出,与天地齐年;出而不入,与凡俗异处。吕公出法,七层宝台,三级红楼,一如钟离之法。方当内观,紫河车搬神上入天宫,留恋紫华而不肯超出。故起真火而于烟焰中化一火龙,跃出昏衢,乃弃壳之法,最妙者也。世祖禅师,虽无火候而阴灵亦不散。方在内观,而于定中,以神磬声而去,此止可出而不见入法也。昔达摩六祖禅师,虽是阴神出壳,始以形如枯木,心若死灰,集神既聚,一意不散。神识内守,从心地涌起。一升复一升,直过三十三天,化乐天宫,如道家之在上宫也。当跪礼前进,从三门之中门而出,此亦出而不能入也。西山上圣功满数足,其出也,虽不离内观,中起大歌乐过中门。故起火是搬神入顶,过门是调神出壳。方在内观,起火之后,想闹华深处,有孤村寮舍三二间,始自彼中出。既远既近,而回望故园,根据根据寥落,欲去不可。回视欲来,则不可错路。圣圣相传,皆得弃壳而无难易也。颂曰:功成须是出神京,内境繁华勿累身。回望故园风物好,闹华深处有孤村。嗟夫!少学无知之徒,止于定中而出阴神,一日误出天门,不能回返本躯,名曰尸解坐化,迷惑世人,深为有识者之所笑也。 炼道入圣 《洞天语录》曰:世人不悟大理,以尘世石火电光中暂荣暂贵,役使心绪无定。一日气弱而病,气绝而死。转转不悟,流身异类。透灵于别壳,终不达生死之宜。夫修养真气,真气既成而锻炼阳神,阳神既出而得离尘世。方居三岛,功成神迁弃壳,须传流积行于人间。行满功成,受紫诏天书而居洞天矣。稚川《受道记》曰:道成之人,不可不传。传之非人,祸及七祖。得人不传,灾临己身。赤松子戒黄帝曰:道不可私,求必以物。将其理,当信金而示不变也。《西山记》曰:所为舍施者,表其受道之人诚心也。大则舍一身,中则舍儿孙,下则舍田宅。上则舍施于有道之人,中则舍施于有法之人,下则舍施于有术之人也。茅真君戒曰:传道之人,必欲与先圣立教,遇有志之士,勿谓无信金而不传。遇无志之士,勿谓得信金而强与。非特坠教坠道,而又彼此皆无益也。玉真人请益元德真君曰:上仙入南洲,传道立教,必欲立盟誓、出金玉者,何也?真君曰:盖南洲之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轻命重财,愿为下鬼。若不立信金,彼必有反虑。若不设盟誓,彼必轻泄。故取之以金,表其不变。嗟夫!人居大众,万中无一人奉心清虚,万中无一人志诚,万中无一人明者。明破天机而轻于财货、委于性命,留意者少矣。 盖其人假道求财,诳惑有志之士,致使信心者见道流弃之。遂使高道之士,束手钳口,见死不救。 若奉道之士,识人而知其贤愚,受法而知其邪正。节次得事,续续有功。使泰华为金,未可酬师友之一二也。 序 尝闻松有千岁之固,雪无一时之坚。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蠹;藏雪于阴山,虽累年而不消。 违其性则坚者脆,顺其理则促者延。物情既尔,人理岂殊?然则所谓调摄之术者,又可忽乎?臣窃览前人所撰保生之书,往往拘忌大多,节目大繁,行者难之,在于崇贵,尤不易为。臣少也多病,留心养生,研究既久,编次云就。其术简易,乘间可行。先欲固其正气,次欲调其肢体,至于衣服、居处、药饵之方,蔬果、禽鱼之性,有益者必录,无补者不书。古方有误者,重明;俗用或乖者,必正。目之曰《保生要录》。虽无裨于闻道,粗有资于卫生。冒昧上献,伏深战灼。蒲虔贯谨序。 养神气门 嵇叔夜云:服药求汗,或有弗获。愧情一焦,涣然流离。 明情发于中而形于外,则知喜怒哀乐,宁不伤人?故心不挠者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寿延矣。 调肢体门 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污。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故手足欲时其屈伸,两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两手双拓,如拓石法。或双拳筑空,或手臂左右前后轻摆,或头项左右顾,或腰胯左右转,时俯时仰,或两手相捉细细捩,如洗手法,或两手掌相摩令热,掩目摩面。事间随意为之,各十数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拥滞。体中小不佳快,为之即解。旧导引方太烦,崇贵之人不易为也。今此术不择时节,亦无度数,乘闲便作,而见效且速。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过,名曰干浴。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常时浊唾则吐,清津则咽。常以舌拄上 ,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黄庭经》曰:口为玉池大和宫,嗽咽灵液灾不干。又曰: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频叩齿令齿牢,又辟恶。夫人春时暑月,欲得晚眠早起,秋欲早眠早起,冬欲早眠晏起。早不宜在鸡鸣前,晚不宜在日出后。 热时欲舒畅,寒月欲收密。此合四气之宜保身益寿之道也。 论衣服门 臣闻衣服浓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温。盛热能着单熟衣卧熟帐,或腰腹膝胫以来覆被,极宜人。冬月绵衣莫令甚浓,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不骤热也。故寒时而热则减,减则不伤于温;热时而寒则加,加则不伤于寒。寒热若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衣为汗湿,实时易之。熏衣火气未歇,不可便着。夫寒热平和,形神恬静,疾疹不生,寿年自永。 论饮食门 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常时不可待极饥而方食,候极饱而撤馔。常欲如饥中饱,饱中饥。青牛道士云:人欲先饥而后食,先渴而后饮。不欲强食强饮故也。又不欲先进热食而随餐冷物,必冷热相攻而为患。凡食,先热食,次温食,方可少餐冷食也。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虽热不得灼唇,虽冷不可冻齿。 凡食温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凡食热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上如虫行。食饱沐发作头风。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如全不食苦则心气虚,全不食咸则肾气弱是也)。 是以天有五行,人有五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生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生之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王脏不伤,王气增益。饮食合度,寒温得宜。则诸疾不生,遐龄自永矣。 论居处门 传曰:土浓水深,居之不疾。故人居处随其方所,皆欲土浓水深。土欲坚润而黄,水欲甘美而澄。 常居之室,极令周密,勿有细隙,致风气得入,久居善中人。风者天地之气也,能生成万物,亦能损人。初入腠理之间,渐至肌肤之内,内传经脉,达于脏腑,传变既广,为患则深。故古人云:避风如避矢。盛暑久坐两头通屋,大招风,夹道尤甚。盛暑不可露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立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常枕药枕,胜于宝玉,宝玉大冷伤脑。其枕,药性大热则热气冲上,大冷又冷气伤脑。唯用理风平凉者,乃为得宜。 药枕方 (久枕治头风、目眩、脑重、冷痛、眼暗、鼻塞,兼辟邪) 蔓荆子(八分),甘菊花(八分),细辛(六分),吴白芷(六分),白术(四分),芎 (六分),通草(八分),防风(八分), 本(六分),羚羊角(八分),犀角(八分),石上菖蒲(八分),黑豆(五合,拣择令净)。 上(前)件药细锉,去碎末,相伴令匀。以生绢囊盛之,欲达其气。次用碧罗袋重盛,缝之如枕样,纳药直令紧实,置在合子中。其合形也如枕,纳药囊令出合子唇一寸半以来。欲枕时揭去合盖,不枕即盖之,使药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三、五月后,药气歇则换之。 初枕旬日或一月,耳中微鸣,是药抽风之验。 论药食门 辩服金石 金石之药,有可服不可服之理。欲究养生之术,须穷药石之由。今假设问辞,用明至理。 或问曰:夫金石之药,埋之不腐,煮之不烂,用能固气,可以延年。草木之药,未免腐烂之患,焉有固驻之功?答曰:夫金石之药,其性骠悍而无津液,人之盛壮,服且无益;若及其衰弱,毒则发焉。夫壮年,则气盛而滑利。盛则能制石,滑则能行石,故不发也。及其衰弱,则荣卫气涩。涩则不能行石,弱则不能制石。石无所制而行者留积,故为人大患也。欲益而损,何固驻之有哉? 问曰:亦有未虚而石发者乎?答曰:忧恚在心而不能宣,则荣卫涩滞而不行,石势结积而不散,随其积聚,发诸痈疮。又有服石之人,倚石势而纵佚游。石势既行,乃作强中之病。不晓者,以为奇效。精液焦枯,猛热遂作,洞釜加爨,罕不焦然。 问曰:金石之为害若此,农皇何以标之于《本经》?答曰:太虚积冷之人,不妨暂服,疾愈而止,则无害矣。 又问:前云石势骠悍,脏衰则发,今先虚而服石者,岂能制其势力乎?且未见其有害,何也? 答曰:初服之时,石势永积,又乘虚冷之甚,故不发也。以此观之,当太虚积冷之时,暂可服饵。若久长防患,则不如草木之药焉。 又问:草木自不能久,岂能固人哉?答曰:服之不倦,势力相搂,积年之后,必获大益。夫攻疗之药,以疾瘥而见功;固驻之方,觉体安而是效。形神既宁,则寿命自永矣。 果类 莲实粉。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股轻身延年。 取莲实八月,就他皮黑者去皮心,曝干,捣筛为粉。早以酒或白粥调之,不宜与地黄同食。莲实嫩时,生食动气,为粉益人。 栗子粉。主浓肠胃,补肾气。 取栗子曝干,令皮自坼,去皮薄切。又曝令极干,捣为粉,如莲粉法食之。凡食栗子,生食动虫发气,熟食亦发胀,皆不及曝令半干。衣中近肌肉暖而食之,甚益人。 葡萄作浆,虽是常术,且补益功优。主筋骨湿痹,益气力,强志,令人肥健。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葡萄熟时,先于根底着羊肉汁、米泔汁各一斗,如是经宿。拣熟者摘之,纳新白瓶中,令满稍实,密封石器,自然成浆。去滓饮之,味过醇酎,甚益人。 榴梨浆(治风热、昏闷、烦躁) 青梨(大者二十颗),石榴(十颗),淡竹沥(三大升)。 上捣榴梨。捩取自然汁,澄滤拌竹沥。一服五合,日三服。梨极大方用二十颗,小者三十颗。 谷并菜类 胡麻。主肠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去虚热。久服明目轻身,不老延年。一名巨胜,四棱为胡麻,八棱为巨胜。陶弘景云:八谷之中,唯此为良。又云:味甘,在米豆部。此正是乌麻也。今时所用巨胜,茎荚虽小,类麻而叶子大。极味苦,其性甚冷。夫味苦不可入米谷,性冷不可为补益。其叶又与麻不同,阴暗则低,日烈则起。此当别是一物,非巨胜、胡麻也。今俗但用不觉其非。正当用乌油麻,味甘而荚有四棱者为胡麻,八棱者曰巨胜。正合本经,不当用味苦而冷者也。 肉类 羊。丈夫食之损阳,女人食之绝阴(此羊中有角者是)。羊髓补虚损(脑髓,食不益人)。 鹿肉。温,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壶居士云:鹿性警烈,多食良草,处必山冈,产必涧泽。故可飨神者,以其洁故也。食良草有九物(鹿葱、鹿药、白蒿、水芹、甘草、山苍、葛叶并根、齐头蒿、荠)。鹿常食此九草,性能解毒、治风、压丹石。服附子。多食鹿肉、附子,少力也。五月忌食之,茸不可近鼻。 獐肉。温,补五脏。八月至十一月食,胜羊肉。十二月以后,动风发气,不堪食。 鳗鲡鱼。性温,主五痔,杀诸虫,补阳气。食三五度,腰肾间百病自瘥。五色者,兼理妇人带脉百病。碎切去骨,以五味调,内羊肠中,系两头炙之,候冷,然后切食。 鸡雌而黄者,性温。主虚渴、数溺泄利。补五脏,益气力,黑者治风。 圆鱼。平补。去骨节间诸壅热气。五六月不宜食(有人以鳖甲作散,五六月间感阴湿气,忽化为小鳖)。 猪无筋,鸡无髓,药食多绌之。 鹌。性平补。不宜合菌食之,酥煎良佳。 食宜篇 思仙问曰:夫修养之士,何物所宜食之充饥得不伤损矣?真人曰:酸咸甘苦,食之各归其时,春夏秋冬,顺之勿逆其脏。所食大过,成疾亦深,节戒作,方延益无限。其伤损之事,前已具言。延益之宜,今为子说。无令说略,子宜志之。 八素云:春宜食辛(辛能散也),夏宜食咸(咸能润也),长夏宜食酸(酸能收也),秋宜食苦(苦能坚也),冬宜食甘肥(甘能缓中而长肌肉,肥能密理而补中)。皆益五脏而散邪气矣。此四时之味,随所宜加之食,皆能益脏而除于邪,养生之道,可不移矣。《礼记·内则》云: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云:多其时味,以养其气也。经曰:春无食酸,夏无食苦。四时各减时味者,谓气壮也。减其时味,以杀盛气。《内则》所云多其时味,恐气虚羸,故多其时味,以养其气也。《内则》云:春宜羔豚,膳膏芗(春为木王。膏芗,牛膏也。牛中央土畜,木克土,木盛,则土休废,用休废之膏以节其气,故用牛膏芗也)。夏宜 ,膳膏臊,( ,干雉也, ,干鱼也,臊,犬膏也。犬属西方金也,夏属南方火,火克金,火盛则金休废,故用犬膏臊以节气也)。秋宜犊 ,膳膏腥(膏腥,鸡也。鸡属东方木,秋属西方金,金克木,金盛则木休废,故用鸡膏腥也)。冬宜鲜羽,膳膏 (膏 ,羊也。羊属南方火,冬属北方水,水克火,水盛则火休废,故用休废膏 也)。郑云:彼羔豚物生而肥,犊 物成而充, 热而干,鱼雁水涸而性定。此八物,得四时之气尤盛,为人食之不胜,是以用休废之脂膏煎和膳之也。凡牛宜 ,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瓜。言其气味相成也。 《周礼·天官》云:凡食齐视春时,羔齐视夏时(羔宜热也),酱齐视秋时(酱宜凉也),饮齐视冬时(饮宜寒也)。 太素云: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麻、犬肉、李皆酸。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皆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皆苦。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桃皆辛。 又,肝病者,宜食麻、麦、犬肉、李、韭。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枣、葵。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黍、猪肉、栗、藿。 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羊肉大热。羊头肉平,主风眩疫疾。羊肚,主补胃虚损、小便数,止虚汗。羊乳酪,补肺,利大肠。羊肾,补虚弱、益髓。 犬肉,温。主补五脏劳伤,久服益气力,浓肠胃,实下焦,填骨髓,不可炙食。 牛肉,平。牛乳甘寒,主补虚羸,止渴。牛酪主寒热,止渴,除胸中热。牛酥寒,淘胸间客气,利大小肠。 鹿头肉,主消渴及多梦。鹿肉,主补中益气力。鹿蹄肉,主骨髓中疼痛。鹿久食,令人耐寒。 獐肉,补五脏。从八月至十一月食,胜羊肉。 驴肉,主风狂、忧愁不乐,能安心气。 肉,主久水胀垂死,作羹食之大效。 豹肉,温酸。主强筋骨志性。 肉,平。食之肥下焦,强胃气,能食。 雄鸡肉,酸温。主下气,去狂邪,安五脏,肠中消渴。 乌雄鸡肉,甘温。主补中,止痛,除心腹恶气。 乌雌鸡肉,味平甘。主除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及乳痈。 雁肉,味甘平。主益气轻身,久服长发,耐老不饥。 白鸭肉,平。主补虚羸,消毒热,和脏腑,利水道。黑鸭不可食。 野鸭肉,味咸寒。主补中,益气,和脏腑,除客热,消食。九月后好食,消腹中虫,平胃气,调中,轻身,可长食之,胜家鸭。 鹑,温。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实,长食令人不厌。四月以后八月以前,不中食。 干枣,味甘辛温。主心服邪气,安中,养脾气,助十二经脉,通九窍,补少津液、大惊、强志,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成仙。 栗,味咸温。主益气,浓肠胃,补肾,令人耐饥。生食治腰脚,不宜蒸食。 柿,味甘寒。补虚劳不足,干者浓肠胃,健脾气,消宿血。红柿至补肺气,续经络气。 橘子,味酸寒。主下气,开胸膈痰疾、结气,止渴。久服除口臭,轻身长年,皮陈久者良。 乌梅,味苦平。主下气,除烦热,安心神,支体疼痛、偏枯不仁,止下痢、好睡、口干。 HT ,寒。益心气,补中焦不足。 樱桃,平。主调中,益脾气,多食无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 蒲桃,味甘平。主益气,倍力强志,耐饥寒去肠间水,调中。久服之,轻身延年。 林擒,温。主止消渴、好睡,不可多食。 覆盆子,味甘平。主益气、轻身,令人发不白。 甘蔗,味甘平。主益气,补脾气,利大肠,止渴。 豆蔻,味辛。主温中,止呕吐、口臭。 莲子,寒。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二十五络,益血气。食之心欢,止渴,去热,补中养神,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延年。 藕,寒。主补中,益气力,养精神,除目病。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鸡头实,主补中,愈百病,益子精,强志明目。 菱实,平。主安中,补脏,令人不饥。 芋,平。主宽缓腹胃,除死肌,令人悦泽。 椹,寒。主补五脏,明耳目,利关节,通血脉,益精神。久食不饥,变白发。 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胸胁气,除客热、风痹,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补虚损,明目,益精气。久服轻身,耐寒暑。 葵,味甘寒。宜脾。久食利骨气,为百菜主。 竹笋,味甘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不可久食。 苜宿,味苦寒。利五脏,轻身,去脾胃邪气诸热毒。不可久食,瘦人。 荠,味甘温。主利肝脏,和中,明目。服丹石人不可多食。 蔓菁,味苦温。主消食下气,利五脏,轻身,益气。 萝卜,寒。利五脏,轻身益气,根消食下气,除五脏中风,炼五脏中恶气。服之令人白净,细肌理,美颜色,制面毒。 白苣,味苦寒。主补筋力,利五脏,通经脉,令人齿白,聪明少睡。 葱白,味辛温平。冬月食之甚益,不可多食,虚人。葱青,温。归肉,除肝邪,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 薤,味苦辛。宜心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轻身耐老。学道人长服之,通神安魂,益气,续筋骨。 韭,味辛酸温。归心,宜肝,可久食,安五脏。不利病患。 荏子,味辛。主咳逆下气,温中补髓。叶调中,却臭气。 紫苏,下气,除寒中。 薄荷,味苦平。却肾气,解劳。新病患不宜食。 荆芥,味苦温。辟邪气,除劳。不宜久食。 兰香,温。主消食,去停水,散毒气。 茼蒿,味辛平。主安心气,养脾胃,消饮食。不可频食。 香薷,味辛温。散水肿,止霍乱,去热风。不可多食。 苦菜,味苦寒。主五脏邪气,久服安心益气,少卧轻身,不老耐饥。 蓝菜,平。主填骨髓,利五脏,调六腑,理经络结气,明耳目。使人骨健、少睡,益心力。久食大益人。 生姜,温。去痰,下气,去胸中臭气,通神明,散烦闷,开胃口。 水芹,寒。养神益力,令人肥健,杀百药毒。 白蒿(今青蒿也),味辛。主补中益气,养五脏,长毛发令黑,久服轻身不老。 小 根,味甘温。主养精保气,令人肥泽。 野苣,寒。久食轻身少睡,调十二经脉,利五脏虚热气。长食甚益人。 马芹,温。主心腹满,下气消食,能调味甘香美。 决明,平。主明目,轻身,利五脏。 牛蒡,寒。主去热风、头面烦满,四肢不遂。通十二经脉,久服轻身。 菠 ,寒。主利五脏,通肠胃。服丹石人,食之甚良。 朱 达,平。主补中下气,利五脏。 白黍米,味甘辛温。宜肺,主补中益气。 粳米,味甘辛苦。主心烦,止渴益气,断下痢,平胃气,长肌肉。 仓粳米,主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 炊饭水,浸令酸,食之缓五脏六腑气。 白粱米,味甘寒。除胸中客热,移易五脏六腑,续筋骨,可长食之。 粟米,味咸寒。主养肾气,去骨痹热中益气力。陈者止痢,压丹石毒。 胡麻,味甘。主益力气,长肌肉,填骨髓,坚筋骨,治金疮止痛,久服轻身长年。 绿豆,味甘酸。主虚羸,补五内虚乏,益气安精神,行十二经脉。食之脾浓肚宽,可长食之。 大麦,味咸寒。宜心,主消渴,除烦热,益气调中,久食头不白。 麦,味甘寒。主轻身,除热,久食令人多力健行。五谷之中, 麦为上。 小麦,味甘寒。主养肝气,去寒热,止渴烦,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 薏苡仁,味甘温。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除筋骨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稗米,味甘平。主益气补中,利脾胃气。 白豆,平。补五脏,益中,助十二经脉,可长食之。 饴糖,味甘温。主补虚乏,益心力,止渴,治喉咽痛,除唾血。 月宜篇 思仙问曰:尝闻月宿所宜食者,愿赐其法。 真人曰:每月宿下,各有所宜之物。人若择而食之,亦可除其疾疹矣。今传于尔,亦可晓示将来。 养生论云:正月卯日。食 鱼,使人无瘟病。 二月春分。食龟,使人不蛔,子孙蕃息。 三月宿毕。食鲔鱼,使人不蛔,美色,多气力。送迎各二日。 春三月。食大肉,又先酸麦,无齿病。因甲乙以具。 四月宿昂。食鸡,使人目明。 五月夏至。食鸣 ,送迎各二日。食鸱枭,送迎十日。 六月宿房。食野雉,使人阳多,遂子孙矣。 夏三月,食鸡雉及苦先麦,食之无瘅病。因丙丁以具。 七月。食蠹,使人宜子孙,送迎各二日。蠹,木蝎也。 八月秋分。食蠹,使人无病淫,众人畏之,送迎二日。 九月宿建星。食雁,使人不病瘅,得良辰,美筋骨,送迎二日。 秋三月。食马肉及辛,食之无寒病。因庚辛以具。 十月宿营室。食诸鸟使人烁心,益寿美色,送迎二日。 十一月冬至,食兔,令人不蛔,利足不僵。 十二月腊夜。令人持椒卧井旁,无与人言。纳椒井中,除瘟病。 冬三月。食彘及咸,食之无足病。因壬癸以具。常以其月,不尽三月夕半,食者无饱。 四时调摄 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节情欲,以葆生生之气。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肝旺脾衰,减酸增甘。肝藏魂,性仁,属木,味酸,形如悬匏。有七叶,少近心,左三叶,右四叶。着于内者为筋,见于外者为爪。以目为户,以胆为腑。故食辛多则伤肝。治肝用嘘字导引。以两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缓缓,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两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 一春早暮,须念念为之。不可懈惰使一暴十寒,方有成效。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减咸酸,增辛辣,助肾补肺,安养胃气。衣宜下浓而上薄,勿骤脱衣,勿令犯风,防夏餐雪。 二月,肾气微,肝正旺。戒酸增辛,助肾补肝。衣宜暖,令得微汗,以散去冬伏邪。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勿处淫地,勿露体三光下。 胆附肝,短叶下,外应瞳神、鼻柱间。导引,可正坐,合两脚掌,昂头,以两手挽脚腕起,摇动为之三五度。亦可大坐,以两手拓地,举身努力腰脊三五度,能去胆家风毒邪气。 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伏阴在内,宜戒生冷。神气散越,宜远房室。勿暴怒,勿当风,防秋为疟。勿昼卧,勿引饮,主招百病。心旺肺衰,减苦增辛。心藏神,性礼,属火,味苦,形如例悬莲蕊。着于内者为脉,见于外者为色。以舌为户,以小肠为腑。故食咸则伤心,治心用呵字导引。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虚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两手交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间气为之,去心胸风邪诸疾。 行之良久,闭目三咽津,叩齿三通而止。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为纯阳之月,忌入房。 五月,肝气休,心正旺。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早卧早起。名为毒月,君子斋戒。薄滋味,节嗜欲,霉雨淫蒸,宜烘燥衣。时焚苍术,常擦涌泉穴,以袜护足。 六月,肝弱脾旺。节约饮食,远避声色。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勿濯冷,勿当风,夜勿纳凉,卧勿摇扇,腹护单衾,食必温暖。脾藏意,性信,属土,味甘,形如刀镰。着于内者为脏,见于外者为肉。以唇口为户,以胃为腑。故食酸多则伤脾。旺于四季末,各十八日。呼吸橐龠,调和水火。会合三家,发生万物,全赖脾土,脾健则身无疾。治脾用呼字导引。可大坐,伸一脚,屈一脚,以两手向后,及掣三五度。 又跪坐,以两手据地,回头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收敛神气。禁吐、禁汗。肺旺肝衰,减辛增酸。肺藏魄,性义,属金,味辛。形如悬磬,名为华盖。六叶两耳,总计八叶,着于内者为肤,见于外者为皮毛。以鼻为户,以大肠为腑。故食苦多则伤肺。治肺用 字导引。可正坐,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积劳。又当反拳槌背上,左右各槌三度。去胸臆间风毒邪气。为之良久,闭目咽液叩齿而起。 七月,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安静性情,毋冒极热。须要爽气,足与脑宜微凉。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勿食姜,勿沾秋露。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勿冒暴风、恣醉饱。 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暖足凉脑。曝背避寒,勿令汗出。目勿近火,足宜常濯。肾旺心衰,减咸增苦。肾藏志,性智,属水,味咸。左为肾,右为命门。上对脐,附腰脊。着于内者为骨,见于外者为齿,以耳为户,以膀胱为腑。故食甘多则伤肾。治肾用吹字导引。可正坐,以两手耸托,左右引胁三五度。又将手反着膝,挽肘,左右同捩身三五度。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数十度。能去腰肾风邪积聚。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减辛、苦,以养肾气。为纯阴之月,一岁发育之功,实胚胎于此,大忌入房。 十一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增苦减咸,补理肺胃。一阳方生,远帷幕,省言语。 十二月,土旺,水气不行。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气。勿冒霜雪,禁疲劳,防汗出。 起居调摄 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挣开。却除风火。披衣起坐,叩齿集神,次鸣天鼓,根据呵、呼、 、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默,皮肤宜常干沐。食饱徐行,摩脐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食发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运动故也。勿得久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神,久听伤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气痔,着湿衣、汗衣,令人生疮。夜膳勿饱,饮酒勿醉,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头勿向北卧,头边勿安火炉。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减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触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 临睡时,调息咽津,叩齿,鸣天鼓。先睡眼,后睡心。侧曲而卧,觉直而伸。昼夜起居,乐在其中矣。 延年六字诀 (此法,以口吐鼻吸、耳不闻声,乃妙。此行六字工夫,秘要诀也。非此六气行不到手。本经以此导之。若不引经,不可知耳。) 肝若嘘时目瞪睛,肺知 气手双擎。 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吹肾气诀 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病 羸气色昏。 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呵心气诀 心源烦燥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 喉内口疮并热痛,根据之目下便安和。 嘘肝气诀 肝主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泪,嘘之立去病如神。 肺气诀 数多作生涎,胸膈烦满上焦痰。 若有肺病急须 ,用之目下自安然。 呼脾气诀 脾宫属土号太仓,痰病行之胜药方。 泻痢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免成殃。 嘻三焦诀 三焦有病急须嘻,古圣留言最上医。 若或通行土壅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四季却病歌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 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长生一十六字妙诀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右(即上)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嗽津三五次,舌搅上下 。仍以舌抵上 ,满口津生,连津咽下, 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蓦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无既上升,随又似前, 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 然有声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为正事,不使间断,方为精进。如有疯疾,见效尤速。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形体不变,百疾不作。自然不饥不渴,安健胜常。 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瘫疽疮毒等疾,耳目聪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如亲房事,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龙飞,甚有益处。所谓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十六段锦 庄子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法,养形之秘,彭祖寿考之所由也。其法,自修养家所谈,无虑数百端。今取其要约切当者十六条参之,诸论大概备矣。凡行导引,常以夜半及平旦将起之时。此时气清腹虚,行之益人。先闭目握固,冥心端坐,叩齿三十六通。即以两手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以去两胁积聚风邪。复以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按项二十四,以除胸隔间邪气。复以两手掩两耳,却以第二指压第三指,弹击脑后二十四,以除风池邪气。复以两手相提,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二十四,以去肝家风邪。复以两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状,以去臂腋积邪。复大坐,展两手扭项,左右反顾肩膊随转二十四,以去脾家积邪。复两手握固,并拄两肋,摆撼两肩二十四,以去腰肋间风邪。复以两手交捶臂及膊上连腰股各二十四,以去四肢胸臆之邪。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排天状二十四,以去肺间积邪。复大坐,伸脚,以两手向前低头扳脚十二次,却钩所伸脚,屈在膝上,按摩二十四,以去心胞络邪气。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三举,以去心肝中积邪。复起立据床,扳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以去肾间风邪。复起立齐行,两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踏,右手摆向前,左手摆向后二十四,去两肩之邪。复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二十四,以去两胁之邪。复以足相扭而行前数十步,高坐伸腿,将两足扭向内,复扭向外各二十四,以去两足及两腿间风邪。复端坐,闭目,握固,冥心,以舌抵上 ,搅取津液满口,漱三十六次,作谷谷声咽之。复闭息,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内外热蒸乃止。能日行一二遍,久久身轻体健,百病皆除,走及奔马,不复疲乏矣。 八段锦导引法 闭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顾,肩膊随转动二十四,先须握固),赤龙搅水津(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 声而咽之),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闭气搓手热(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顷。 搓手急数,令极热,鼻中徐徐乃放气出),背摩后精门(精门者,腰后外肾也,合手心摩毕,收手握固)。尽此一口气(再闭气也),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用后法)。左右辘轳转(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闭少顷间),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足频(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舌急搅,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律。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谓再漱三十六如前,口分三咽,乃为九也)。 咽下 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摆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转辘轳二十四次),发火遍烧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闭气少顷)。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诀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出气,唯鼻中微放清气。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昼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病,渐觉身轻。能勤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 导引却病歌诀 水潮除后患 平明睡起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 ,闭口调息,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久除后患,老而不衰。 诀曰: 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数咽下丹田。 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起火得长安 子午二时,存想真火自涌泉穴起,先从左足行,上玉枕,过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从右足,亦行三遍。复从尾闾起,又行三遍。久久纯熟,则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健而百骸理也。 诀曰: 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 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梦失封金匮 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 复以两手搓胁,摆摇七七。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止,屈足侧卧,永无走失。 诀曰: 精滑神疲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 搓摩有诀君须记,绝欲除贪最上乘。 形衰守玉关 百虑感中,万事劳形。所以衰也。返老还童,非金丹不可。然金丹岂易得哉?善摄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运神气,冲透三关,自然生精生气,则形可以壮,老可以耐矣。 决曰: 却老扶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 玉关谨守常渊默,气足神全寿更康。 鼓呵消积聚 有因食而积者,有因气而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聚为妙?患者当正身闭息,鼓动胸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 诀曰: 气滞脾虚食不消,胸中鼓闷最难调。 徐徐呵鼓潜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劳。 兜礼治伤寒 元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端坐盘足,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缄息。存想真气自尾闾升,过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不拘数,以汗出为度,其疾即愈。 诀曰: 跏趺端坐向蒲团,手握阴囊意要专。 运气叩头三五遍,顿令寒疾立时安。 叩齿牙无疾 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 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凡小解之时,闭口切牙,解毕方开,永无齿疾。 诀曰: 热极风生齿不宁,侵晨叩漱自惺惺。 若教运用常无隔,还许他年老复丁。 升观鬓不班 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败而鬓班矣。要以子午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令光,上视泥丸。存想追摄二气自尾闾间上升,下降返还元海,每行九遍。久则神全,气血充足,发可返黑也。 诀曰: 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胎仙。 心中念虑皆消灭,要学神仙也不难。 运睛除眼翳 伤热伤气,肝虚肾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每日睡起时,趺坐凝思,塞兑垂帘,将双目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瞪。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欲,并书细字。 诀曰: 喜怒伤神目不明,垂帘塞兑养元精。 精生气化神来复,五内阴魔自失惊。 掩耳去头旋 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正作痛。久则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折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风邪散去。 诀曰: 视听无闻意在心,神从髓海逐邪氛。 更兼精气无虚耗,可学蓬莱境上人。 托踏应轻骨 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熊鸟演法,吐纳导引,皆养生之术也。平时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覆平地,存想神气,根据按四时嘘呵二七次。则身轻体健,足耐寒暑。 诀曰: 精气冲和五脏安,四肢完固骨强坚。 虽然不得刀圭饵,且住人间作地仙。 搓涂自美颜 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澹,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嗽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 诀曰: 寡欲心虚气血盈,自然五脏得和平。 衰颜仗此增光泽,不羡人间五等荣。 闭摩通滞气 气滞则痛,血滞则肿,滞之为患,不可不慎。治之,须澄心闭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复以津涂之。勤行七日,则气血通畅,永无凝滞之患。修养家所谓干沐浴者,即此义也。 诀曰: 荣卫流行不暂休,一才凝滞便堪忧。 谁知闭息能通畅,此外何须别计求? 凝抱固丹田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此凝抱之功也。平时静坐,存想元神入于丹田,随意呼吸。旬日,丹田完固;百日,灵明渐通。不可或作或辍也。 诀曰: 丹田完固气归根,气聚神凝道合真。 久视定须从此始,莫教虚度好光阴。 淡食能多补 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至亏损。孰若食淡谨节之为愈也?然此淡亦非弃绝五味,特言欲五味之冲淡耳。仙翁有云: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可见其不绝五味,淡对浓而言,若膏粱过度之类如吃素是也。 诀曰: 浓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三千功行从兹始,天鉴行藏信有之。 无心得大还 大还之道,圣道也。无心者,常清常静也。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何圣道之不可传,大还之不可得哉!《清静经》已备言之矣。修真之士,体而行之。欲造夫清真灵妙之境,若反掌耳。 诀曰: 有作有为云至要,无声无臭语方奇。 中秋午夜通消息,明月当空造化基。 却病八则 平坐,以一手握脚指,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即将脚指略略转动,左右两足心更手握擦,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终不若自擦为佳。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 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息,舌拄上 ,目视顶门,提缩谷道。两手摩擦两肾 各一百二十,多多益善。极能生精、固阳、治腰病。 两肩后小穴中为上元、六合之府。常以手捏雷诀,以大指骨曲接三九遍。又搓手熨摩两目,顾上及耳根,逆乘发际各三九。能令耳目聪明,夜可细书。 并足壁立,向暗处,以左手从项后紧攀右眼,连头用力,反顾亮处九遍。右手亦从项后紧攀左眼,扭顾照前。能治双目赤涩火痛。单病则单行。 静坐,闭息纳气,猛送下,鼓动胸腹,两手作挽弓状,左右数四。气极满,缓缓呵出,五七通,快即止。治四肢烦闷、背急、停滞。 覆卧去枕,壁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复以鼻出之四。若气出之,极令微;气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及背痛之疾。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能除淤血、结气。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能除胃寒、食不消。 凡经危险之路,庙貌之间,心有疑忌。以舌拄上 ,咽津一二遍,左手第二第三指按捏两鼻孔中间所隔之际。能遏百邪。仍叩齿七遍。 慎修内法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能随风上下,至高辛氏时犹存。 常以朝起,布席东向。先以两手叉头上,挽头至地,五吸五息。止胀气。 次以卧,右手掩脑,左肘肘地极。复以左手掩脑,右肘肘地极。五息止。引筋骨。 次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睡极起头,五息止,引腰。 次以左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 次以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腹中。 次以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目。邪气不复得入。 次以两手叉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 次以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 次以两手相叉,反于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 次以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 次以两手叉左右,举肩,引皮肤;立右右,摇两胫。引除脚气。 右(即上)赤松子导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寿。此自当日月习行之,久久有益。 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常不灼。 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卧引为三,以手指掐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东向坐四通,啄齿无通数,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鼻微纳气,愈羸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蛤蟆行气法 正坐,自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大佳。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有不消气排之,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两手从屈膝中入,掌足五命令内曲,利腰尻髋、治淋遗溺愈。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寤寐、精气不泄。两手交叉颐下,自极,利肺气、治暴气咳。举两脚、夹两颊边,两手据地,服疗宿壅。举右手、展左手,坐右脚上,掩左脚,愈尻髋痛。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皆治骨节酸疼。掩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为之即愈。竖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视者。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倾侧腰膝及小便不通。东向坐,向日,左手揖月,举身望北斗,心服月气,始得众恶不入,理头仰苦难。牵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极,张弓,兼补五脏不足。气则至,抱两膝,着胸自极,此常令丹田气还补脑。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胫,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 耳不闻勿正倍声,不息,行气从头至足心,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痹,极力右振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倦、风气不随。 龟鳖行气法 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鼻微出纳气,愈鼻塞不通。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愈口干舌苦。 雁行气法 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 龙行气法 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不息,十二通,愈脚足虚痹、不任行、腰脊痛。以两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月初出、月中、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吸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 向北方箕踞,以手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脏,快神气。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疾入上下、致肾气。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正偃卧、卷两手即握不息,顺脚跟据床,治阴结、筋脉麻痿累。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弦、手枯。反两手据膝上,仰头象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 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中,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坐地,以两手交叉其下,愈阴满。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见,愈头眩风癫。以两手牵,反着背上,挽绳自悬,愈中不专精、食不得下。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尻久痔及有肿。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不能受食、吐逆。 宁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有一还丹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支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 HT 不随,耳聋不闻,头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彭祖谷仙卧引法 彭祖者,殷大夫,历夏至商,号年七百,常食桂得道。 居常解衣被发卧,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又云:伸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腹寒热、胸臆邪胀。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窍。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脊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两足内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心肺,去风虚,令人明目。张胫两足指,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五息止,复诸劳。 右(即上)彭祖谷仙卧引除百病延年益寿要术,凡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导引,常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 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 法曰:枕当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去身各三寸,解衣被发,正偃卧,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纳气,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息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兔股 ,以省为贵。若存若亡,为之百遍,动腹鸣气,有外声,足则得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已。喉咙如白银环一十二重,系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泽,前两叶高,后两叶卑。心系其下,上大下锐,率率赤如莲华未开,倒悬着肺也。肝系其下,色正青如凫翁头也。六叶抱胃,前两叶高,后四叶卑。胆系其下,如绿绨囊,脾在中央,亦抱正黄,如金铄铄然也。肾如两伏鼠,夹脊直脐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络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无污秽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此名神舍。神舍修则百脉调,邪病无所居矣。小肠者,长九尺,法九洲也(一云九土,小肠者,长二丈四尺)。 诸欲导引,虚者闭目,实者开目。以所苦行气,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来,度二百步所,却坐,小咽气五六,不瘥,复如法引,以愈为效。诸有所苦,正偃卧,被发,如法,徐以口纳气填腹,自极,息欲绝,徐以鼻出气数十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口温气,咽之三十所,腹中转鸣乃止。往来三百步,不愈,复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纳气,鼻出气者,名曰补;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泻。 闭气治诸病法 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张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纳气,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二、端坐生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扭头各三十,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摇之。 三、端坐生腰,以左胁侧卧,以口纳气,以鼻吐之,除积聚、心下不快。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泪苦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寒、头痛恍恍。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正偃卧,以口徐纳气,以鼻出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寒者使人干呕腹痛,以口纳气七十所,大填腹。 六、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咽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七、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中痛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八、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九、端坐生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也。 十、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即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倾,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满,食饮苦饱,坐生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 十四、端坐生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十五、端坐生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口纳气填腹,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痛、瘀痹。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疼,一本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二十四、覆卧,旁视两踵,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偃卧,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 二十六、偃卧,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仰、足胫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二十九、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根据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王乔导引图(一在彭祖中) 七日,伸左脚,屈右膝,内厌之,五息止。引脾气,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彭祖导引图 导引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掐两脉边五通。 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淘气诀 诀曰:凡人五脏,亦各有气。夜卧闭息,觉后欲服气者,先则淘转,令宿食故气得出,然后调服。其法闭目握固,仰倚两拳于乳间,两膝举背及尻。内闭气,鼓气海中气,便自内出,斡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淘气,毕则调之。导引服,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二七,愈龋齿痛,或曰治蚶不龋。 咽气诀 夫人皆禀天地元气而活之,每咽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气海中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喉吐极际,则辍口连鼓而咽之,郁然有声 。然后左边而下至,经二十四节,如水历坎,闻之分明也。 女人则从右边而下,如此则内气相固,皎然别也。以意送之,手摩之令速入气海。气海在脐下三寸是也,亦谓下丹田。初服气人上焦未通,以此摩而助之,务令速下。若气已流通,不摩而自下,一闭口而连咽,止二咽,号云行。一湿咽,取口中津液相和咽之,谓之雨施。服气入内,气未流行,每一咽则施之。不可遽行至连咽也。三年行之,乃以功成也。 导引服,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痹。或曰,行气从足起,令上气至头,止。 导引服气,先偃卧,闭口鼓腮腹,令气满口咽,咽时作意蹙向后,日夕为之妙也。 导引服,踞地壁角中,两手抱膝,低头不息,九通。愈颈、腰、脚痛,一曰治劳,他同。 导引服,左右伸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风、气不随、塞闭。 导引服,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饱之气,即饥醒。宜夏月行之,令人温凉不躁。 导引服,正坐,张鼻服气,排至脐下,小口微排不息。以除结。宜夏月,喜热。 导引服,小低头微息,但抱手左右不息十二通。消食,令人轻身,益精神,配气不得入。或导引服泻行气,皆低头抱踞,以绳自缚,低头不息十通,消食轻身。 导引,常以两手如拓千斤之右,左右互相为之,终身无疾。 导引,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之。此势每日为之,补益延年。当为之时,勿当风,仍须闭气。每一服了,吐气莫令耳闻。若劳倦,以 吐之,脏中病若冷,则吹气;若热,呼气出之矣。 导引服,蛇行闭气,偃卧正直,复起踞,随王相所在,向之不息。少食通畅,服气为粮,以唾为浆,春出冬藏。华池玉浆甜如饴,子勉行之勿生疑。一本春生夏养,冬合内藏,闭目前光,他同。 导引思气者,呵属心,心主舌。口干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治之。如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亦须作意量宜,治之过度则必损。 导引思气者,呼属脾,脾主中宫土。如气微热,腹肚胀满,气闷不泄,以呼治之。 导引思气者,嘘属肝,肝主目。目温赤,嘘以治之。 导引思气者,吹属肾,肾主耳。腰膝冷,阳道衰,吹以治之。 导引思气者, 属肺,肺主鼻。有寒热不合, 以治之。呵、 、呼、嘘、吹、嘻,是五脏各主一气,及劳极,根据理之,立瘥。 导引之法,卧床,当令高,无令地气上冲,鬼气有干。 导引之法,无令躁暴者,一身之贼。 导引之法,无令向北,反神有犯。每事不言,亥子日不向北唾,减损年命。 导引服,思司命两人更回左右,旋思常见。 导引服,思神光黄且明月在己边,昼夜常见。 导引服,思五脏形气色串,周流身匝。 导引服,思五脏色神在所处,自此以下,人形皆五。 导引服,思五脏化为龙鱼。 导引服,思精脐中肾气正赤白,从背上头下迎身,名曰还精。 导引服,思心为火如斗,辟恶气。 导引服,思飞分身飞行,常念有人若在己前后,久可得与语,南北在所问。 (上抄集宁先生导引图异同事,道林导引要旨。) 低头以两手抱两足,不息十二通,主消谷,令人身轻,益精气,诸邪恶、百病不得入。 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口热疮及五痔。 累膝坐,以两手据两膝,上伸腰极,起头引之,不息三通,治肤。 交趺坐,叉两手着头上,挽头结下着地,不息五通。令人气力自益。 长跪坐,曲手以抱两乳下,左右膝摇不息,令人延年益寿,住年不老,以两手抱两膝着胸前,不息三通,治腰痛、肾疝及背膂中疼痛。大箕坐,以两手捉两足五指,自极,低头至地,不息十二通。 治颈项腰背痛,又令人耳目聪明。 交趺坐,以两手交叉着头下,自极,不息六通。治腰痛、不能反顾。仰头,以手摩腹,以手持足距尘,不息十二通。治膝痹、不任行步及腰背痛。伸两脚,以两手指着足指上,治腰痛如折及歃血、瘀血。屈两脚坐卧住足五指,治腰背痛。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之,不息十二通,治脚痹湿及腰背痛。左手急引发,右手急掐项中,利阴阳之势。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治虚羸大小便。 以一手攀上悬绳,一手自持脚,治痔及肿。 伏蹲踞,以两手抱两膝,低头不息,九通,治颈痛、劳极、腰痛、百节蹉错。 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立消也。夏天为之,令人自然凉不热。 以两手大指捻鼻孔,不息,令人阴阳不倦。外转两足十过,内转两足十过,补虚损益气。 赤松子坐引之道,能常为之,令人耳目聪明,延年益寿,百病不生。其先长跪,两手向前各分开,以指外向。 次复长跪,两手夹叉腰左右。 次复长跪,以右手反腰,左手高头而止。 次复长跪,右手伸后去,左手叉腰前。 次复缓形长跪,左右手更伸向前,更屈,从后叉腰。 次复长跪,高举两手。 夜半子 夜半子,少阳之气生于阴,分纾伸转掣。 《混元经》:戌、亥、子三时,阴气生而人寐。既寐,即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不厌缩,觉不厌伸,转、掣,务令荣卫周流。 鼓腹淘气 《淘气决》:闭目仰面,停两手于乳间。侧立两膝,举腰背,鼓气海中气,使内外转,呵而去之。不使耳闻,一九二九止。凡欲服气,须淘转呵出,独令宿食消化。故气出尽,然后始可调而服之。服气人睡觉口干舌涩,是五脏热,即大开口,微呵数十遍,候喉中津液出,是热退而五脏凉矣。 取气太冲 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次以手攀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 太冲二穴在大指本节后二寸,骨罅间陷者是。 挽如引弓 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 《大洞真经·按摩篇》:叉两手,乃度以掩项后。仰面视上,举手使项与手争。为之三四,令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能久行之,无病。毕,又屈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华伦别传》云:人身欲得劳动,但不当极尔。体常动摇,各气得血脉流通。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形体亦然。真人导引,盖取诸此。《元通经》云: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通。 故修生之士以导引为先。 气息平定内视神宫 眉间一寸为明堂,深三寸为洞房,上入三寸为上丹田泥丸宫,中丹田为绛宫,下丹田为气宫。 各有神人,故曰神宫。 叩齿及牙 先叩齿当门小鸣,后叩大牙大鸣。《真诰》云:叩齿所以警身中诸神,神不得散,则鬼气不得侵。 捏目四 《太上三关经》: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 。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又云:导引毕,以手按目四 三九过,令见光明,是捡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灵也。 摩手熨目 用两手掌侧立,摩掌如火,有硫黄气乃止,开目熨睛数次。 对修常居 《内经》云:常以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一年可夜书。亦可于人中密行之,勿语其状。 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眼生晕、和营精光、长珠彻瞳。保炼目瞳,是真人坐起之道,一名真人常居。真谚云:子欲夜书,当修常居。真人所以能旁观四达、八遐照烛者,实常居之数明也。《紫微夫人诰》: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两眉之角是彻视之津梁,天真是引灵之上房。 灌溉中岳 《消魔经》:鼻欲得按其左右,唯令无数,令人气平。所谓灌溉中岳,名书帝 。 俯按山源 紫微夫人云:俯按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侧在鼻下小谷中也。楚庄公时,市长宋来子常洒扫一市,常歌曰:天庭发双华,山源障阴邪,清晨按天马,来诣太清家。真人无那隐,又以灭百邪。 常歌此,乞食一市,无人解其歌者。乞食公西岳真人冯延寿也,周宣王时史官也。手为天马,鼻为山源。每经危险之路,庙貌之间,心中有疑忌之意者,乃先反舌内向,咽津一二过。毕,以左手第二节三指摄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内际。鼻中隔之际曰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魂台。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散分;手临魂台,则玉真守关。于是感激灵根,天兽来卫,千精震伏,莫干我气,此自然之理使然也。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通府。守真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摄之耳。 营治城廓 《消魔经》云:耳欲得数按抑,左右令无数,使人聪彻。所谓营治城廓,名书皇籍。 击探天鼓 天鼓者,耳中声也。以两手心紧按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壮盛,相续不散。一日三操,有益于下丹田。或声散不续,无壮盛者,即元气不集,宜整之。 拭摩神庭 《真诰》云: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即面焦,脑减则发素。《太素经》云: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令人面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山泽通气,常盈不没。又云:勤而行之,手不离面,乃佳。 上朝三元 《真诰》云: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使发不白。以两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之,顺发就结,唯令多也。 《黄庭经》云: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其中。 下摩生门 《黄庭经》云:两部水王对生门。生门者脐也。闭内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摩一周天。 山巅取水 此在口诀。气海与肾相连,属壬癸。水性就下,水归于海,不能独升,必以阳配。阳既下临,阴即上报。故化为云雾,蒸为甘雨,润泽枯槁,百骸九窍,无所不达。烟萝子所谓火逼水、云 、五行相连会成功。启玄子亦云:无出则不入,无降则无升。 海底觅火 此在口诀。世人不蒙师授,多将心火为火。火属神,且内中垆鼎在心,下得心火为火,其火在鼎上。《千经万论》言火从下发,未闻火从上来。《周易》卦有水火既济,是上水下火,火自脐下起,水在鼎中生。故曰上水下火。诀云:但从山头取水,海底起火,重阳中取汞,重阴中取铅。故行有路,取有时,世人窃用其道,不受口诀,反受其病。通真子歌云:解接无根木,能挑海底灯。古歌亦曰:还丹修炼本无形,元火烹来即渐成。 须信神仙路咫尺,朗然飞步上青冥。 养虎咽气 此在口诀。阴真人云:若欲长生,当服内气。《素问》云: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天气者,内气也。《阴符经》云:天生天煞,食元和之气。天不能煞,地不能埋,名之曰真人。故修行之士,饥食元和之气,渴饮华池之水。老子所谓实其腹者,此也。若未绝粒人,欲服气,当须少食,务要腹中旷然虚静。然亦无早晚,腹空则咽之。然而所以要口诀者,服气须分内外、辨清浊、别咽喉。不分内外,则吸邪气;不辨清浊,则无分两;不别咽喉,则不入胃脘。 偷龙咽津 此在口诀。人之得体,始于北极元泉之下。元泉者,真一也。自丹田上朝舌下二窍,谓之神水华池,咀嚼至浓。养生家名曰炼精合虚。鼓漱搅成大药,其数一周天,赤龙不能胜载,方为铅汞重宝。 内想神宫,微微出气,作意咽之,直令喉中作声,下入丹田中,凝结如鸡子洁白状。紫河车歌曰:左为日兮右为月,两半同升合为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桔。中有佳味甘如蜜,子若得之慎勿失。审能修之仙道毕。《内景经》亦云:舌下玄膺生死岸。又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命长存。《赤城长生记》:人身上之津液,非漱咽则无以灌溉于五脏,发其光泽也。 离卦用九·坎卦用六 太白真人云: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又曰:欲知颠倒术,相克乃相生。又曰:欲知颠倒由离坎,须识浮沉定主宾。《草堂歌》曰:若欲学长生,先须 五行。 五行不颠倒,还丹不解成。会得五行颠倒,方知利中有害,害却成利。珞 子云:每见凶中有吉,吉乃先凶。《阴符经》所谓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且以天地万物观之,无有不颠倒者。然须识真五行,方解颠倒术。曹真人云:五行处处有,岂是真人惜。欲识五行真,一水还一石。郑真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水一石之谓丹。又歌曰:为得铅中金,兼得石中水。盖水中出金,石中出液。 日南午 所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日南午,太阴之气乘于余阳,燕坐。 燕坐者,儒家所谓潜神,释氏所谓坐禅。左玄真人云:夫欲修生,放舍外事,无令干心。然后安坐,内观于心,若觉一念起,即除灭。其法要:于净室宽衣叠足,蟠坐闭目,安稳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则元气自复,兀然而佳矣。 调息 太白真人授冲和子云:神庐者,鼻也。夫欲安元和之气,先净室中调,令气微微然。小则生之门,大则死之路,故生死之机在此矣。启之又不可,闭之又难为。但令微之,又微不得令奔而口吐。故老子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容成子:吐故纳新,察鼻之出入。《内观经》云:元气入鼻灌泥丸也。《保神经》云:欲得延年寿,无过治髓门。髓门者,玄牝之门也。 心无外缘 《黄庭经》云:脐下一寸名曰下丹田。刘真君歌曰:欲得不死长在天,须将元气守丹田。 大抵心无外缘,是真人初修道法,所谓收视为听。其法要:喘息不出于鼻,内思惟不离于身中。老子云: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皆此义也。 以神驭气 尹真人曰:若神能驭气,即鼻不失于息。真人以神为车,以气为马,终日行而不失,上至泥丸,下至命门。二境相通,可救老残。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吸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神气相合,子母不相离,即当内结,求死不得。功成之后,男子关元无聚精,女子脐下不结婴。若神气各驰,情为欲牵,元气下降,自不能制,遂有畎浍之忧。若息息之中神气相持,子母不离,虽有会合,常味于无味,乃于得术矣。西竺迦叶、留形、马明、龙树,并得此密传于世。得闻此者,皆累世积福,于仙录有缘,乃可遇之。 古歌曰:若欲长生学伏心,莫观他事去来今。但向定中神气合,何忧不至大仙林。 闭神庐以定火候 草衣子歌曰:采炼铅汞在午前,一阴生即破其干。所以修生之士,阳时则服气,午后只闭息而已。所以炼阴也。《赤城记》所谓炼气者,闭息也。闭息千日,则五脏不交、六腑不传、百脉不行、百关自凑、神气自御、万化自定。天地不能盗其体,阴阳不能衰其形。从一至十,从十至百,从百至千,闭息一百二十为小乘,闭息一千二百为中乘,闭息一万二千为大乘。昼夜计一万三千五百息,呼吸计五百四十动为一息,去仙不远矣。其术:湛然无思,澄心燕坐,昂头瞑目闭息,以右手第二指第三指节,谓之生死门,受神之所,乃以数珠按之,心默数之。息急即右转咽喉,不可令大急,急则微出外气,复吸则上。此在口诀。 开生门而复婴儿 胎息者,抱一守中之法也。婴儿在腹中,取气于脐管。十月脱胎,即取气于神庐。真人鼻无出入,其息深深。老子所谓复归于婴儿者,胎息之谓也。《胎息歌》云:鼻口非呼吸,方为胎息功。 虽居宇宙内,如在胞胎中。世人为生门有脐盖闭塞,所以气出不得。脐虚之后,求息则息,自然气从此处出,鼻中无息也。蟠足正坐,两手交在脐上者,为脐虚。存一之后,应从此处出也。 圣胎内结 圣胎内结,握固凝然。卫生之经,思过半矣。自子至午为炼阳,自午至酉为炼阴。阳主乎动,阴主乎静。阳不欲溢,阴不欲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然而知之非难,持之在久无间断。与道相应则内外俱进,而还丹之事可议矣。 《谷神论》:含津炼气,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谓之内丹。阳龙阴虎,木液金精,二气交会,烹炼而成,谓之外丹。修道之人,先成内丹,后炼外药,内外相应,即致神仙。烟萝子云:真外应,丹自来。金华山人云:只修真气不修丹,到了多应变化难。定机子亦云:虽是长生客,未为拔宅仙。更须修大药,方始得飞仙。 导引诀 并闭息为之,息满急则微微吐放。 仰托一度理三焦 双手极力向上,如擎天状,托之,左右各三次。 左肝右肺如射雕 先左引,次右引,极力为之,如前。 东肝单托西通肾 右手握固,柱右肾堂,左手极力托之。左手握固,柱左肾堂,右手极力托之。左右各三次。 五劳回顾七伤调 右手抱左肘则左顾,左手抱右肘则右顾,皆极力三作。 游鱼摆尾通心脏 双展两臂摆之,数多为妙。 手攀双足理于腰 正坐,舒展双足,以双手取足心,极力三攀之。 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双手紧掩两耳,叩齿三十六下,以第二指敲耳后骨。 中风门 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疝、大风、偏枯诸风痹。 一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一法: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一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一法:一足蹋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一法:手前后递,互拓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膊前后欹侧,柔转二七。去膊并血冷、筋急,渐渐如消。 一法:两手抱左膝,生腰,鼻纳气七息,展右足。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萎。 一法:两手抱右膝着膺,除下重、难屈伸。 一法: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右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一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势。上下来去,换易四七。 去膊并内血冷、内风、两膊、两腋、筋脉挛急。 一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 一法:偃卧,合两膝,布两足,生腰,口纳气,振腹,七息。除伏势疼痛、两胫不随。 一法:治四肢疼闷及不随、腹内积气。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寸。握固者,以两手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泉者,以舌略舐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得至一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悉不得辄行气,唯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能愈万病。 一法:展两足,上。除不仁、胫寒之疾也。 风痹门 一法: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一法: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生腰坐,口纳气胀腹,自极七息。除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一法:踞坐,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引两手。 一法:偃卧,端展两手足,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大风、偏枯诸痹。 一法: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一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一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痛痹。 一法: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一法:凡人常觉脊倔强而闷,仰面努膊,并向上,头左右两向 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两膝、脊、腰、颈、项痛,风痹。 一法: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心腹痛门 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法:偃卧,口纳气,鼻出之,除里急饱;咽气数十,令温中寒。干吐呕、腹痛:口纳气七十所,大振腹,咽气数,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 一法:偃卧,仰两足、两手,鼻纳气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霍乱门 一法: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 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外踵者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转筋。 一法:覆卧,旁视,立两踵,生腰,鼻纳气。去转筋。 呕吐门 一法: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拓席,尽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除腹肚冷气、宿气积、胃口冷、食饮进退吐逆。 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左跷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中病、食苦呕。 一法: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以两手直叉两脚底,两脚痛舒,以头枕膝上,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气门 一法: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极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尽势,来去二七。去脊、心、肺气壅闷。 一法:两足两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厥逆上气。极用力,令两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气出,病患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无有违逆。 痰饮门 一法: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痨瘵门 一法:以两手着头上相叉,长气即吐之。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一法: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除虫,伏尸皆去,面体光泽也。 胁痛门 一法:胁侧卧,伸臂直脚,以鼻纳气,以口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一法:端坐生腰,右顾视目,口纳气咽之,三十。除左胁痛、开目。 一法:手交项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坐地,交两手,着不周遍,握当挽,久行,实身如金刚,令息调长,如风云如雷。 腰痛门 一法: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侧身欹形,转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并肋、腰脊疼闷。 一法:平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始却跪,便急如似脊肉冷气出许,令臂膊痛,痛欲似闷,痛还坐,来去二七,去五脏不和、背痛闷。 脚气门 一法:坐,两足长舒,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屈一足,安膝下,努,长舒一足,仰取指向上,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去腰疼、腰膊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一法:覆卧,旁视内踵,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一法: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倒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逆气向下三七,不失气数寻。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也。 一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便急捉一足安膝头,心散两足跟,出气向下,一手拓膝头,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去膝痹疼急。 一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溪,安 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积聚门 一法: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聚。 一法:端坐生腰,回目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开目、除心下积聚。 一法:左胁侧卧,伸臂直脚,以口纳气,鼻吐之,周而复始。除积聚、心下不快。 一法:以左手按右胁,举右手,极势。除积及老血。 一法:闭口微息,坐向王气,张鼻取气,逼置脐下,小口微出,十二通,以除结聚。低头不息,十二通,以消饮食,令身轻强,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一法: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一法: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不息,极,张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息定复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所病皆愈。复有积聚者,张吸其腹,热乃止,症瘕散破即愈矣。 脾胃门 一法: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欹身,两手一向偏侧,急努身舒头,共手竞扒相牵,渐渐一时尽势,气共力皆和,来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项前后两角,缓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纵身心,摇二七,递互亦然。去太仓不和、臂腰虚闷也。 补益门 (前半属性与《太清导引养生经·慎修内法》相同,可参阅。) 五禽戏法 《道藏经》云: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 虎戏:四肢踞地,前三踯,却三踯,长引腰,乍前乍却。仰天即反伏,踞地行,前却各七。 熊戏: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戏:四肢踞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伸缩亦三。 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七。以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脚五,按头各七。 鸟戏:立起,翘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指各七,伸缩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佗行之,年过万岁。 教传弟子广陵吴普,亦得延年长寿。 服气吐纳诀 字: 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 ,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湿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消渴门 一法: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 一法:解衣偃卧,伸腰、HT ,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使无挂碍;偃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使肾无逼蹙;HT 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HT 腹牵气;使五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唯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以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与气和,即真良药也。 胀满门 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拨心向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肚胀、急闷、食不消化。 一法:腹中若胀有塞,口呼出气,三十过止。 一法:若腹中满,食饮若饱,端坐生腰,以口纳气数十,满吐之,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一法:端坐生腰,口纳气数十,除腹满、食饮过饱、寒热、腹中痛病。 一法:两手向身侧,一向偏相,极势,发顶足气散下,欲似烂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去来三七,始正身,前后转动膊腰七。去腹肚胀、膀胱、腰脊、臂冷、血脉急强、悸也。 一法:若腹内满饮食、苦饱,端坐生腰,以口纳气十,以便故,不便复为。 一法:脾主土,暖如人肉。如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始得左回右转立,七气和,如用腰身内一十五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动脉搓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腑、均气。用头动摇振,手气向上,心气向下,分明知去来莫合。平手欹腰转身摩气蹙,回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二,不失气之行度。用之有益。 不解用者,款如气乱。 眼目门 一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去胫中痛、痹、风、目暗耳聋。 一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去胫中疼。一本云除风、目暗耳聋。 一法:以鼻纳气,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纳气,口闭,自极七息,除两胁下积血气。 一法:端坐生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暗、泪苦出。闭目吐气,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痛恍恍,皆当以汗出为度。 一法:蹲踞,以两手举足五趾头,自极,则五脏气偏。主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发白复黑。 一法:展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背痹、偏枯,令人耳聪,久行眼耳诸根俱无挂碍。 一法:伸左胫,屈右膝,纳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病,令人目明。根据经为之,引肺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昼无异。 一法: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一法: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内气洗身,中令内睛洁此,以外洗去其尘障。 一法:卧引为三,以手爪项边脉五通,令人目明。卧正,偃头下却,亢引三通,以两手指爪项边大脉,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见色。为久不已,通见十方,无有际限。 一法:鸡鸣欲起,先屈左手,啖盐,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曰益愈,赐我目,受之于口,即精摩形常,鸡鸣二七着唾,除目茫茫,其精光彻视万里,遍见四方。咽二七唾之,以热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喉舌门 一法:一手长舒,合掌仰,一手捉足频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一法:两手拓两颊,手不动,搂肘使急,腰内亦然。住定放两肋,头向外,肘膊腰气散,尽势,大闷始起,来去七,通喉痹。 口齿门 一法:常向本命日栉发之始,叩齿九通,阴咒曰:大帝散灵,五老返真,泥丸玄华,保精长存。 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练,百病愈。因咽唾三过。常数行之,使齿不痛,发牢不白,头脑不痛。 一法:东向坐,不息四通,上下啄齿三十六,治齿痛。 一法:凡人觉脊背崛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膊并向上,头左右两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终尽除也。 鼻门 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箕坐,治鼻中患,通脚痈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久行不已,彻闻十方。 一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 一法:端坐生腰,徐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泪苦出。徐徐闭目吐气,鼻中息肉、耳聋亦能除。伤寒,头痛恍恍,皆当以汗出为度。 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息肉。 耳门 一法: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塞不能自温、耳不闻声。 一法:脚着项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塞、不觉暖热、久顽冷患、耳聋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 遗泄门 一法:治遗精、白浊、诸冷不生。戌亥间阴旺阳衰之际,一手兜外肾,一手搓脐下八十一次,然后换手,每手各九次,兜搓九日见验,八十一日成功。 一法:治遗精,以床铺安短窄;卧如弓,弯二膝并脐缩,或左或右侧卧,用手托阴囊,一手伏丹田,切须宁心净卧,戒除房室思欲之事,若固不泄,可保身安。 淋门 一法:偃卧,令两足布膝头,邪踵置尻口,纳气振腹,鼻出气,去淋、数小便。 一法:蹲踞高一尺许,以两手从外屈膝内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极力一通,令内曲八。利腰髋、治淋。 一法:偃卧,令两足膝头邪踵置尻口,纳气振腹,鼻出气,去淋、茎中痛。 一法:以两足踵布膝,除癃。 一法:偃卧,令两足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纳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气癃、数小便、茎中痛、阴以下湿、小腹痛、膝不随。 二便不通门 一法: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便,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虚羸。反以两手着背上,上推使当心许,箕坐,反倒九通,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虚羸也。 一法:龟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头面,正卧,不息九通,鼻微出气,治大便闭塞不通。 一法:偃卧,直两手捻左右胁,除大便难、腹痛、腹中寒。口纳气,鼻出气,温气咽之数十,病愈。 疝气门 一法: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孔窍。 一法: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指,使足上头下,极挽,五息止,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利诸孔窍。往来易行,久行精爽、聪明、修长。 诸痔门 一法:惟高枕偃仰,心平气定,其踵自收。 一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痔、五劳、三里不下。 一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两通,治五痔。 一法:两手抱足,头不动,足向口受气,众节气散,来去三七,欲得。捉左右侧身,各极,挽腰不动。去四肢、腰上下、髓内冷、血冷、筋急、闷痔。 一法:两足相踏,向阴端急蹙,将两手捧膝头两向,极势捧之二七,竞身侧两向,取势二七,前后努腰。去心劳痔病。 老人门 《修真书》云: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阑。秋 定知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记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宝神丹。 诀云:肝若嘘时目睁睛,争知肺 手双擎。心呵脑后高叉手,肾若吹时抱膝平。脾用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嘻。四季常是嘘,八节不得吹。盖肝为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也。 肝嘘,主嗌干面尘、眼眵赤、多泪、疼痛、胁下痛、小便黄赤色或涩。 心呵,主烦燥、喉疮、热肿、多汗、掌中热、咽干渴。 脾呼,主热痰涎、目黄、喉痹、鼽衄、口干舌痛、身重腹胀。 肺 ,主喘嗽烦渴、胸膈烦膨有痰、掌中热风汗出。 肾吹,主有疾 羸、面黑、口干,耳鸣、咽嗌肿、股内疼痛、足下热痛。 三焦嘻,主颊痛、喉痹、耳闭浑浑然。 以上主治六经、本病之邪也,然无脏不足,又在药食气味为补。经云:形食味,故味归形,气养形,故形归气,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故五味为宜。若五志所过,非药可治者,五胜为宜。 忧胜怒。肝属木,在志为怒,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怒伤肝,故以所胜者制之。 恐胜喜。心属火,在志为喜,过节则反自伤。故曰喜伤心,故以所胜者制之。 怒胜思。脾属土,在志为思,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思伤脾,故以所胜者制之。 喜胜忧。肺属金,金在志为忧,过节则反自伤。故以所胜者制之。 思胜恐。肾属水,在志为恐,过节则反自伤,放以所胜者制之。 《通玄集》云:其补真妙理,只要心头无事,内外俱忘,一齐放下,把捉得定。阳生子时,阴生午时,静室披衣、握固、端坐,盘膝、蹲下腹肚,须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偃首于后,后开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三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实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而放气过,仍仰面,脑后紧偃,以闭上关,慎勿令开,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入顶以补泥丸、髓海,则身耐寒暑,为习长生之基。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背,存而升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至火起为度。自丑行至寅,终可止。是曰肘后飞金精,又曰抽铅,使肾气生肝气也。 又略昂首偃项,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近后,以柱上 ,自有津出,不漱而咽下,还黄庭,是名金液还丹。四时不拘时候节次行此,自艮至巽而已。晚间乃勒阳关,法自兑至干而已。 玉溪子丹房语录 心凝曰神,凝神归气以炼丹。情复乎性,复性归根以养命。还丹之本,铅汞而已。元精为命之根,宝元精而真铅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啬元精而真汞自产。是知固精以养气,固气以养神。铅汞有时而相投,驻息绵绵而成火候。真气无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铅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元精竭。欲求返还,不亦难乎?非遇志人,勿轻传授。保而重之,秘之。 口诀 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则内药也。外有作用,内则自然。精、气、神之用有二,其体则一。以外药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细细,至于无息。思虑之神,贵在乎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合之精自不泄矣。炼气,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炼元神也。坎离合,体成干也。元神凝则思虑之神泰定。其上更有炼虚一者,非易轻言,贵在默会,心通可也。勉旃勉旃。 玉溪子宜春心诀 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千家。率皆旁门小法,无非曲径。仆阅历《参同》,仅三十载,作规中图十二字诀,用传学道。君子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处中以制外。以熙和、中和、敛静、敛肃八字为辅,调御四时,由外以应中。上合天心,中稽人事。默符造化,顺轨阴阳。外法五行,内理五脏,以为日月循环无端。不施为,不存想,晏然大定,以总元机。但要绝嗜欲,定心气,省思虑,节饮食,调鼻息,警昏睡,悭视听。养天和于四威仪、四聪,合自然之妙,别无繁难也。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养圣胎。未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气,养精神。为立鄞鄂之渐至于虚耗损失,疾病交攻,则以是驱疾固元为补益、延年养命之术,可谓简易法门矣。宋咸淳己巳岁下元节,宜春玉溪子李公明序。 规中图 规中者,如居一规之中,如大圆镜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主,为中心柱子。当万虑具泯之时,真人出现,如鱼跃深渊,游泳自乐而不离方寸是也。喜怒哀乐未发,当此时,可以居规中,游泳而潜。 御四时以正造化,四威仪中,不可失节焉。物来则应,应过复归于中,绝不可动着中心柱子。于中常令空虚,一尘不立,久之不纵不拘,自得受用其妙也。六阴归坤,万物 ;元复赴建,始萌长。 子绝父体。一阳潜动处,万物未生时,从这里起,便是作用处。当斯时也,跏趺大坐,凝神内照,调息绵绵,默而守之。 则一气从虚无中来,杳杳冥冥,无色无形,非子玄冥坤癸之地,生于肾中,以育元精,日益月强,始之去,次之返婴,积而为内丹之基本矣。袁真人云:元气补元气,岂是凡砂石,此补益之上法也。朝屯者,君子经论之始,是万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夫子时始生之气在肾,是不召而自来,宜保而养之。调息无令耳闻,但听有悠悠绵绵,合乎自然,则与天地橐龠相应。久之,则肾气合心气,二气之交感,以降甘露而产玄珠焉。暮蒙者,以养正圣功也。使不失赤子之初心,义之端也。午时其始生之气在心,是亦不召而自来,无思无虑,冥心内照以合之。静坐而照,久而则心合肾气而成既济之功焉。人居三才之一,一身之造化,与天地等耳。故日月常行,天地之气相应,真一之精相符。人之元气,八百一十丈,与二气橐龠相合。所以元气大运随天,小运随日也。但人生不能体天地造化之大,以至作丧伤败,精神迷乱,自与之违,天地岂违者哉。知道之士,若能顺理握机,则可以符化工而为修丹内炼长生久视之道也。舍人之外总皆禀混淆,而在元气中均为化物耳,又安能驭之气也。《参同契》云: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从戌亥。又云:赏罚应春秋,昏明应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中黄内旨 玉真先生云:无极中黄大道,本是口传心授,不立文本,吾今慈悯初生之士,一时闻之,不能记忆。故设为此善巧方便,令彼入耳注心,眼观神领。传度既毕,实时焚之,勿令泛之。内旨曰:夫天有九宫,地有九州岛,人有九窍。天有中黄为太阳,地有中黄为太阴,人有中黄为丹扃,俱名为中黄。八极中言其位,黄言其色,故谓中黄。八极者,是八方总会要处,又只是中宫,即黄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气,即玄关一窍、即至善之所、即黄极之道、即允执厥中。 在五行谓之土,在五脏谓之脾,在五常谓之信。药物、三气、五神、火候、乎吸,尽在是矣。行住坐卧皆当注念,不可须臾离也。不废人事,但当正心处物。常应常静。吾祖师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又言:三十辐共一毂。辐者胁肋,毂者中扃也。又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乃呼吸之谓也。呼则肾气升,得土则止。吸则心液降,逢土则息。即此谓水火锻炼而成大丹。若能存守,则法无不灵。吾常谓若要道法灵,须是守中扃。中者,理得上下四隅,不偏不倚之谓也。天地相去八万四升里,人之心肾,即一身之天地,相去八寸四分,以中指节文为则,自脐上至尻尾骨尖,尺有八寸四分。今云脐者,盖与肾对也。故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脐肾之上三寸六分,惟中间一寸二分为黄庭,主我身命,所谓至圣之道,秘之秘之。 三茅真君云:精养于气,气会于神。精神不散,是曰修真。子不离母,母不离子。子母持守,长生不死。洞真先生云:谨守谨守,莫言莫言,自然自然,玄之又玄。闻道之士,皆千生幸庆,宿有仙缘。或资谈笑,漏泄于人。有不测之祸,蔓延之灾。受授之后,勤而行之。 玉溪真人云:儒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历代道统相传,即此道也。升少慕清虚,留心至道。万法千门,无不师访。因游衡岳,方遇至人,密受紫阳仙翁丹诀。按九宫八卦,以年易月,以月易日,以日易时,取天地之正气,夺造化之奇功。纳归中宫,交感成丹。非止延年,可以住世,所谓我命在我不由天。升自得之后,体力不衰,发鬓不白,日行百里,举动轻便。神异证验,不可具述。 其间水火既济,又为坎离交会之法。久而行之,可以成丹。今之人盖火燥炎上,水湿润下,自勾引阴邪之气,乘间而入,令人多病。寿夭若遇,此诀使之。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顺行则凡,逆行则圣。玄之又玄,今悉于后。诀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此十六字,简而易行,不拘时候。或在官府,不妨政事;虽处富贵,不妨行用。所谓至道不繁也。如有风疾,见效甚速。但于日中少暇,或盘膝,或垂足、正坐,皆无所拘,取鼻中出入息为候。 入息谓之吸,即便升气,将下部微力前提,其气尽归脐间,此之谓气气归脐。盖脐乃人之气海,所聚元气尽藏于兹。出息谓之呼,即便放身自在,一咽 然有声,此谓之水火相见。如是行之,不计次数。要行且行,得止便止。若能久持,脐下常如火熨,腹中气响如雷,小便渐减,精气不泄,腰脊坚强,饮食倍进,百病去体,外邪不侵。行及一年,宿有诸疾尽除。行之既久,自然三宫升降,二气循环,遂成大道,长生久视也。昔年都下有过海王先生,教人行持,随鼻出入息升降之法,而不得提搐之法。次有恩州李道人,授杨和玉,只教提搐之法,而又不得出入息之法。皆用其偏枯。升因游南岳紫气峰下,亲受李先生秘诀。先生山东人也,一百五岁,发须不白,面如童颜,行步如飞。予得其传,行之既验。不敢自秘,谨以传好道之士。 四段锦 一开臂,二开胸,三搅车,四挽弓。青霞翁《丹经直指》:仆自幼学道,弱冠弃家,遍历江湖,求师问友。得先师张悟真以来,诸前烈丹经、诗词、传记,熟读精思,寻友求义。又尝遍参道友术士,访名山洞天,祷求石碑壁记,得海琼仙指迷大道之要。后遇率然居士于朱陵洞天,作诗章以相赠,始得证海琼之妙旨。乃知年少所学、所求、所见,已是屋上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道在迩而求诸远也。一但顿悟,切恐湮没无传;且念后之学人,未必如此肯心留意。因录数语,以贻后人。得之者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虽不求师,而在其中矣。夫男子四大,一身皆阴。惟先天一气真阳,此气非吹、嘘、呼、吸之气,亦无形影气象可见。 故悟真先生以为可见不可用,可用不可见也。然此气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气,然后生二肾,便生二眼,由此生心、生肝、生脾、生肺、生九窍四肢而后人象俱足也。此气只在两肾中间,名为玄牝之门。先师玄牝歌言之详,世间人莫能悟之。今人宰牲杀猪,但见两肾中间、腰脊去处有一空,膜中有此,呼吸膨动,直至肉冷方息是也。此气未死之先,气血全盛,魂魄相属,内含五采,受气如汤。人一死则如牲畜,气血一散而气馁矣。只此一气,便是金丹大药。故先师以肝、心、脾、肺、胆、肾、肠、精、津液、涕唾、气血为非道,又以精神、魂魄意似是非者,此也。人之一身,右足大阴,左足太阳。而足为涌泉,发水火二气,自双足入尾闾,上合于二肾。左为肾堂,右为精府,一水一火,一龟一蛇,互相囊龠。二肾之间,虚生一窍,是为玄牝。二肾之气,贯通玄牝之间,由此发黄赤二道。上夹脊双开,贯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之下,会于风府,上朝泥丸。 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宫,下入重楼玉阙,直注于绛宫,复流入于本府。日夜循环,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即不是动手脚做成的。今人流入旁门者,不知虚无自然默默运用之理,却乃妄行屈伸、呵咽、摩擦、引导、存思、注视,妄想妄作,反致成疾。如白莲道人多黄肿,运气道人多气蛊,皆其验也。夫此一气,人人一般,即无多少,但有涵养的做得成,无涵养的做不成。其流行出入,自有定数。 如海中潮候,弦朔必应天上,斗柄子午自移。又若女子月经,因时而至,确然不差。此气遇阳时为火,阴时为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又左肾为坎,右肾为离,离中有己,坎中有戊。以戊己二土合为圭字。 又名水中金,金者,刀也,故名刀圭。又火即木,水即金。为金木无间,水火同乡。其实金木水火只是一土,一土为总五行尔。先师以为五脏无气,六腑无精,故谓此也。此气自然时时运转,不假人力。 凡言辘轳、三车、黄河、曹溪,取象如此,非以人力强为也。此气常以子时而至,为阳火。午时而至,为阴水。以卯时而至,为木液。酉时而至,为金精。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须采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运中土。自非洞晓乾坤升降、阴阳盛衰、药材老嫩、水火潜亢之理,不足以语此。然先师言之甚详,而后人甚惑;言之愈多,而后人愈疑者,何也?皆缘终于虚无,无则不知下手功夫,是以胎息不成而归于顽空。忽于自然,溺于妄想强作,是以心神枉费而返致疾。夫虚无者,言其不可见闻。 自然者,言其不可以迎取。今之采取火候等逐节工夫,深浅之言,句句分明,节节谨切。谨守奉行,无不应验。凡未入室以前,且理会,得安鼎采药。每日夜,且习打坐,坐一定然,则骨节关开,脉通自膀胱至夹脊,便如车轮运动。先天一气,自然由三关朝泥丸,下重楼,入绛宫。然其来有时而采亦有时,须得甲庚金木旺相之时,默默端坐,不须用摩动。须臾觉顶中火热,喉中甘露垂垂滴而下,便以目内视,一意以内送纳之绛宫玄牝而止。凡一日之间,以甲应上弦,庚应下弦。自子至卯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为下弦,得铅半斤。采甲汞庚铅各半斤,自然定数。所谓铅见癸生须急采者,言木汞金铅以甲庚二时采取也。如此采取之法。然初采之时,不计年月,久久积之,方成鼎炉。夫一身,炉也。绛宫,鼎也。今人以脾中黄庭、顶中泥丸为鼎,皆非也。年月既久,炉鼎方成。然后种药,药物一生,且采且炼。 采而积之为药,炼而成之为火。采之一日有一斤数,炼之一日有铢之得。采药之时,须采甲庚旺气。行火之法则,忌甲庚沐浴,有此不同云。采之法,亦如鼎,然不过目,其自然之来.迎之以意,送之以目。 故丹书有黄婆、青女之说。黄婆,意也。青女,眼也。以意迎逢,谓之黄婆媒合;以目内送,谓之青女传言。人身之气,随意而动。意行即行,意止即止。故送入鼎中,随意即止。不复下流矣。谓之种药。药既入鼎,然后有火候焉。圣人传药不传火,以火与药同归殊途,同情异功故尔。子为一阳,至巳为六阳。自子至巳,火得六数,而六阳成干。当其子至巳,以意迎之,谓之进火,谓之添。午为一阴,至亥为六阴。自午至亥,水得六数,而六阴成坤。当其午至亥,以意送之,谓之退火,谓之抽。 故子巳为火,午亥为水。言火不言水者,添进为火,抽退为水耳。自然而然,不假人为。丹经言河图洛书之有数者,言其火候自然,与此生成之数合也,非必待用力而合此数也。言朝屯暮蒙,昼 夜复。亦言与卦默合,非必用力而方合此卦爻也。如运用之说,则言此气营运流灌五脏百脉。如亥子旺肾,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丑未旺脾。自然此气营运,由旺宫而出。亦不必妄想此时此脏有气出入流运。然采取造鼎之初,则无禁忌。时至即为,既了即了。至如入药行火,则须择日入室。一毫俗事,不可妄干。使耳目鼻口,四象相忘,胸中淡然,虚室生白,一有所着便是封固不密,药物走漏,便非道也。既居室内,惟半饥半饱,不可求睡。每使胸次惺然,常常提醒。见药即采,遇火即行。一年之内,止除卯酉二月不行水火。以其卯则木旺,酉则金旺,木旺则火旺,金旺则水旺故耳。凡此二月不行水火者,盖行则返过而伤也。一年十二月内,除卯酉二月外,止存十月。故十月而胎成,过十月又不须行火,则又谓之伤丹,此谓火候。十月胎成,移入泥丸,谓之换鼎。此胎气既足,如人已生,但须乳哺。故换鼎入泥丸,乳哺之谓。此时不须工夫火候,亦无沐浴,但只常常温养之。如此三年九载,则天门自开,婴儿自然出矣,往来无碍而位登仙翁矣。此首尾用工之说,皆出自然,不假人力强为妄想,不过及时以意迎之而已。此是积日累月,造鼎安炉。一年十月,结胎行火,先师以为一日金丹赫赫红是也。又谓顷刻可成者,何也?言一时半日之工夫,可夺一年半纪之造化。当其药生之时,不过顷刻迎逢,谓之顷刻金丹。即非终日终夜,劳神苦思,强为之也。夫药、炉鼎、火候、沐浴、胎息、婴儿、运用、抽添、主宾、浮沉、升降、铅汞、水火、真土、金精、木液,一切言说,皆是假名换姓,其实只为一物。钩锁连环,自可熟论见义。其有用工下手虚无自然之说,先师许多丹经词诀尽矣。参同吻合,一以贯之,不过如此而已。然言之非艰,行之为艰,行之亦非艰,守之为艰。何以守之为艰?大抵旁门小法,具无报应。惟金丹一件,便有报应。今人采药,年少者,须半年功夫,守斋戒、沐浴、绝欲、忘念、静坐,默取采之。候时节到来,耳目手足轻健,百病具无。自然两肾火起,夹脊如车轮,泥丸如汤浇,口中常有甘露滴滴而来。若能不睡,存神不绝,不过两月余,得目生神光,此心明了也,若有慧性,此之验也。得之者,不可便以为至道,否则狂念一生,遂成颠风。至若三月,行火之余,时刻工夫不差,则九窍光明,头有金轮,洞视内外,远接鬼神。当此之时,婴儿已成形象,不可便纵其运动,出入须加紧护牢收,否则火漏丹散。十月既满,婴儿受气已足,自然如瓜果之熟,脱蒂而去,然后出入往来,可以移身丈尺。 远则不可远出,一出便还须收回,否则神一夺而迷途遂至,投胎托化,不复顾屋庐矣。直须三年九载,日子满足,骨格老成。如人生十数载,知人事深浅轻重,方可纵其自然往来出入,此则飞升变化登真仙位矣。然犹有魔障焉,当其入定坐忘之时,而聪明倍生,神异百出。凡天下奇奇怪怪之事,生前死后神仙希遇之事,鬼怪警怖之状,并集于前,直如慧眼神见,又若神明根据附。此魔障之来,不可便以为道,须要定见把握。一念凝坚,所谓太玄之一守其真形是也。切不可见妄为真,从情为性,如此守一,方能成道。今人多如此时无定力定见,故为外邪所附。不为学道无成,及致坠堕,以为神仙有无何渺茫?惜哉!仆平生读书结友,参师问道,躬行力践,所见功验如此,并以告之未来学者。有志之士得而诵之,寻文求义,参之先师丹经遗论,求之道藏玄文秘旨,一一皆合。但能根据此修行之,十月胎成。移鼎温养之后,又参向上一着,方可看悟真下编求精进法。又当自然有希有之遇,有不言传者。若不如此次第行之,则身中无主,婴儿不育,妄参禅学,如水之无源,木之无根,觉成顽空,顽空之下,不思工字用工。丹田合一,方是贯通之理,一有走漏,到老无成,终归轮回恶趣,皆思平日空下工夫。修炼成丹,合一成真,方是贯通,诚实也。再用丹田修炼成珍,则脱体化神,方是宝也。修得实宝在身,丹成之后,修成深浅,把握定否。如何有报应,却是用功处。一时不可怠忽,一步不可放纵。就中飞升为上,尸解为次,夺舍又次之,投胎为下矣。至如飞升、长生久观一也,尸解二也。二者尤须功圆行满,有代天宣化、济物、利人之功,方能及此。若无功行,但足以增年益寿,亦不能为仙矣,何以言之,神一去而不回,则气一绝而不苏。上则夺舍,下则投胎。又下为无着之魂。 仆痛惜愚惑之徒,谈道者千万,功成者一二。故并述为来者之戒。不揆轻泄,冒成此书。后之作者,得玩味披研,如对师资,如见君父,珍藏什袭,永为身宝。非人勿示,非人勿传。有违此语,先祸其身,后及九祖。坠沉无间,永无出期。时咸淳甲子秋望日,书于朱陵洞天。 大道歌 道不远,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神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神御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术则易知道难遇,几人遇了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与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金锁乃玄关处,玉匙即元气也。静坐之际,调鼻中之息。规守中扃,以得定处自然。神息绵绵,不可以一毫别念。待调息已匀,鼻中自觉无出入息。但存中去处,一念坚固。以元气呼吸,息纳于玄关。 忽觉一声,其关即开,当时自有所见之趣。工夫至此,中字方洞彻矣。 金鼎欲留砂里汞。金鼎是中字,又即鼎炉,中间欲留存。砂里汞,是元精也。玉池先下水中银。玉池是华池,水是神水也。金鼎中欲留其汞。静坐间先守中扃,中扃若守得定了,出入息自然微默。 微默之后,自觉息定,元气自在内藏呼吸。待身体自觉混融,恍不知有物、有自身、有天地后,如此,华池水自来。待得满口,一咽 然有声,就下以意送至中扃。中扃玄关处 然一声响,似开锁。 恁时,就闭目回照,顾己内境,自灵异景象,不可尽述之耳。 金丹问答 问曰:如何谓之金液还丹?答曰:金液者,金水也。金为水母,母隐子胎,因有还丹之号也。 前贤有曰:丹者,丹田也。液者,肺液也。以肺液还于丹田,故曰金液还丹。 问曰:何谓铅汞?答曰:非凡黑锡水银也。真一子曰:铅是天地之父母,阴阳之根基。盖圣人采天地父母之根而为大丹之基,采阴阳纯粹之精而为大丹之质,且非常物造作也。汞性好飞,遇铅乃结,以其子母相恋也。 问曰:何谓火?答曰:火者太阳真气,乃坎中之阳也。紫清真人曰:坎中起火是也。 问曰:何谓候?答曰:五日为一候,是甲子一终也。日有十二时,五日六十时,终一甲子也。 紫阳曰: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以起火之际,顷刻一周天是也。 问曰:此火候如何?答曰:年中用月,月中用日,日中用时,时中用刻也。 问曰:何谓真一?答曰:人能将自己天真安于天谷之内,乃守真一之道也。金洞主云:真一者,在于北极大渊之中也。 问曰:何谓动静?答曰:阳主动,阴主静。翠虚曰:动中求静,静中有为,动静有作,口口传之。 问曰:何谓九还?答曰:金生四,成数九。还者,自上而还下,九乃老阳之数。阴真君曰:从子至申为九还,亦顺也。 问曰:何谓七返?答曰:火生二,成数七。返者,自下而返上也,七乃少阳之数。阴真君曰:从寅至申为七返,逆行也。 问曰,何谓炉?答曰:上品丹法,以神为炉,以性为药,以定为水,以慧为火。中品丹法,以神为炉,以气为药,以日为火,以月为水。下品丹法,以身为炉,以气为药,以心为火,以肾为水。 又有偃月炉。 问曰:何谓鼎?答曰:鲍真人云:金鼎近泥丸,黄帝铸九鼎是也。 问曰:何谓药物?答曰:即此药物,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五行颠倒,大地七宝。五行顺行,法界火坑。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紫清曰:采药物于不动之中是也。 问曰:何谓神水华池?答曰:李筌云:还丹之要,在于神水华池。紫阳曰:以铅入汞,名曰神水。以汞投铅,名曰华池。海蟾曰:从来神水出高源。紫清曰:华池正在气海内。 问曰:何谓三关?答曰:头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 问曰:何谓内三要?答曰:第一要,大渊池也;第二要,绛宫也:第三要,地户也。 问曰:何谓外三要?答曰:口之与鼻共窍,是神气往来之门户。下工之际,调鼻息,缄舌气,闭兑也。 问曰:何谓兑也?答曰:真一子云:兑,口也。 问曰:婴儿 女正在何处?答曰:婴儿在肾, 女在心。 问曰:肾属水为阴,婴儿属阳,心属火为阳, 女属阴。何缘居此?答曰:肾属坎,阴中有阳,乃真阳也。心属离,阳中有阴,乃真阴也。 问曰,泥丸宫正在何处?答曰:头有九宫,中曰泥丸。 问曰:何谓金公?答曰:金边着公,乃铅也。紫阳曰:要能制伏觅金公。 问曰:何谓黄婆?答曰:黄乃土之色,位属坤,因取名焉。紫清曰:金公无言 女死,黄婆不老犹怀胎。 问曰:呼吸何如?答曰:呼则出心与肺,吸则入肾与肝。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根。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呼吸风云,凝成金液。 问曰:何谓琼浆玉液?答曰:皆神水也。 问曰:何谓神气?答曰:神是火,火属心;气是药,药属身。神、气,子、母也。虚靖天师云:气者,生之元。神者,生之制。持满驭神,专气抱一,神根据气住,相合乃可长生。三茅真君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 问曰:何谓十二重楼?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问曰:何谓帘帏?答曰:眼是也。下功之际,含光云房,曰闭户垂帘默默窥。 问曰:何谓子午?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也。在天为日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为南北。 问曰:何谓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答曰:天地五十五数,故干得一九,合而成十。坤得四六,合而成十。巽兑得二八,合而成十。震艮得三七,合而成十。离得五,坎得十,坎离无偶,所以自合也。 以数言之,则得天地之中数。以爻言之,则得天地之中爻。以位言之,则得天地之中位。坎离不亦大乎。 问曰:何谓五岳?答曰:《五岳真形图》曰:在人之头。紫清有巾藏五岳冠之句。 问曰:何谓玄牝?答曰:在上曰玄,在下曰牝。玄关一窍,左曰玄,右曰牝。 问曰:何谓玄牝之门?答曰:鼻通天气曰玄门,口通地气曰牝户。口鼻乃玄牝门户矣。 问曰:何谓三男三女?答曰:干道索坤,长男曰震,中男曰坎,少男曰艮。坤道索干,长女曰巽,中女曰离,少女曰兑。 问曰:何谓火龙水虎?答曰:虎,西方金也。金生水,反藏形于水。龙,东方木也。木生火,反受克于火。太白真君曰: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是也。 问曰:何谓分至?答曰:子时象冬至,阴极而阳生;午时象夏至,阳极而阴生;卯时象春分,阳中含阴;酉时象秋分,阴中含阳。人身亦有分至。紫阳曰: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 问曰:何谓沐浴?答曰:真气熏蒸,神水灌溉为沐浴。太上曰:灌以甘泉,涤垢污,出自华池,后归坤户。杏林曰:沐浴资神水是也。 问曰:何谓抽添?答曰:既抽铅于肘后,须添汞于中黄。《传道集》曰:可抽之时不可添是也。 问曰:何谓搬运?答曰:搬金精于肘后,运玉液于泥丸。下手工夫,口诀存焉。 问曰:何谓三田?答曰: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若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 问:背后三关?答曰:脑后曰玉沉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问曰:何谓神室?答曰:元神所居之室也。朗然子曰:未明心室千般挠,达了心田万事闲。 问曰:何谓三花聚顶?答曰:神、气、精混而为一也。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聚也。 问:五气朝元?答曰:五脏真气上朝于天元也。 问:和合四象?答曰: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动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 精、神、魂、魄聚于意土也。 问曰:马牙、真主人神符、白雪?答曰:皆铅汞之总名也。 问曰:河车?答曰:北方正气名曰河车。左曰日轮,右曰月轮。搬运正气,运在元阳,应节顺行,下手无非此车之力。 问:老嫩何也?答曰:采药之时,审其老嫩。彭鹤林曰:嫩时须采老时枯。紫阳曰:铅见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是也。 问:浮沉?答曰:铅浮而银沉也。 问:清浊?答曰:阴浊而阳清也。清者浮之于上,浊者沉之于下。修丹者,留清去浊属阴也。 问:五行相克?答曰:《金碧经》云:金木相伐,水火相克。土旺金乡,三物俱丧,四海辐辏,以致太平,并由中宫土德之功也。 问曰:往来何也?答曰:子往午来。阴符阳火,自子进符至辰巳,自午退符至戌亥。始复终坤,皆以卦象则之。一消一长,一往一来,以成其变化。《易》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也。 问:雌雄?答曰:雌阴雄阳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孤阴寡阳不能自生。《参同契》曰:雌雄相错,以类相求。注曰:雄,金砂也。雌,火汞也。相须合吐,类聚生成,以为神药也。 问曰:防危?答曰:防火候之差失,忌梦寐之昏迷。翠虚曰:精生有时,时至神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 问:交合?答曰:磁石吸铁,隔碍潜通。 问:有无?答曰:《金碧经》云: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 问:刑德?答曰:阳为德,德则出,万物生。阴为刑,刑则出,万物死。故二月阳中含阴而榆荚落,象金砂随阴气动静落在胎中,故曰归根也。八月阴中含阳而荠麦生,象金水随阳气滋液于鼎内,故卯酉乃刑德相负。阴阳两停,故息符火也。 问:黑白?答曰:《参同契》曰: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也,黑者水也,以金水之根而为药基矣。 问:寒暑?答曰:真一子云:不应候,风雨不调,水旱相伐。或阳火过刻或阴符失节,凝冬变为大暑,盛夏反作浓霜。火候过差,灵汞飞走,运火之士,可不谨之? 问:晦朔?答曰:《参同契》曰:晦朔之间,合符中行。乃金水符合之际也。 问:固济?答曰:太真云: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言其水火既济,闭固神室而不可使之泄漏。 问:圣胎?答曰:无质生质,结成圣胎,辛勤保护。十月如幼女之初怀孕,似小龙养珠。盖神气始凝结,极易疏失也。 问:四正?答曰:子午卯酉为四正。玄关一窍为四正宫也。 问:黄庭正在何处?答曰: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也。 问:金乌玉兔?答曰:日中乌,比心中液也。月中兔,比肾中之气也。 问:炼形?答曰: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也。金洞主曰:以精炼形,非凡砂石。 问:张紫阳曰心肾非坎离,何也?答曰:心肾特坎离之体耳,有体有用。 问:所有者,何也?答曰:气乃心之用也,属离。形乃肾之用也,属坎。交媾之际,运用于此矣。 问:功夫?答曰:知时而交媾,进火而防危,阳生而野战,刑德而沐浴。以至温养成丹也。 问:野战?答曰:《龙虎上经》曰:文以怀柔,武以讨叛。紫阳曰: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问:温养?答曰:杏林云:温养象周星。毗陵曰:金鼎常留汤用暖,玉炉不要火教寒是也。 问:烹炼?答曰:烹金鼎、炼玉炉。口诀存焉。 问:赏罚?答曰:春气发生谓之赏,乃巳前阳火之候也。秋气杀物谓之罚,乃午后阴符之候也。 问:守城?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气也。 问:堤防?答曰:驱除杂念而专心不二也。 问:神庐者,何也?答曰: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黄庭经》云:神庐之中当修治,呼吸庐间入丹田。 问:太一含真?答曰:守真一于天谷,气入玄元,即达本来。天真答上曰:真道养神,若能守我在死气之关,令七祖枯骨皆在生气。生我者道,活我者神。将神守道,以道养神,是也。 问:三尸?答曰:《中黄经》云:一者上虫居脑中,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名曰彭琚、彭质、彭矫也。恶人进道。喜人退志,上田乃元神所居之宫,惟人不能开此关。被尸虫居之,生死轮回,无有了期。 若能握元神栖于本宫,则尸虫自灭,真息自定。所谓一窍开而百窍齐开,大关通百体尽通。则天真降灵,不神之神所以神也。 问:胎息?答曰:能守真一则息不往来,如在母胞胎之中,谓之大定也。 问:玉池?答曰:口也。《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是也。 问:橐龠?答曰:橐乃无底囊,龠乃三孔笛,又是铁匠手中所弄鼓风之物也。《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升降论》曰:人能效天地橐龠之用。开则气出,合则气入。出则如地气之上升,入则如天气之下降。一升一降,自可与天地齐长久矣。 问:五芽?答曰:乃五脏之真气。《中黄经》曰:子能守之三虫弃,得见五芽九真气。 问:屯蒙?答曰:《道枢》云:坎者水也,一变为水泽之节,再变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离者火也,一变为火山之旅,再变为火风之鼎,三变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抽添水火,在于寅戌,十二卦气,在于屯蒙运用也。 问:采日精月华?答曰:非外之日月也,采心中真液、肾中真气也。 问:内外八卦?答曰:头为干,足为坤,膀胱为艮,胆为巽,肾为坎,心为离,肝为震,肺为兑也。 问:修炼待时,然后下手?答曰:有时中之工夫,有刻中之工夫。毗陵曰:炼丹不用寻冬至,心中自有一阳生。马自然曰:不择时中分子午,无爻卦内别乾坤。此皆刻中之工夫也。 问:金丹形象如何?答曰:形若弹丸,色同朱桔。抱朴子曰:大如弹丸黄如桔,中有佳味甘如蜜。 沙门得之即禅定,黄衣得之即超逸,审之行之天地毕。《元枢歌》曰:君不见,一粒金丹何赫赫,大如弹子黄如桔。人人分上本圆成,夜夜灵光长满室。盖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当知非有形之物也,吕公曰:还丹本质也。 问:玄关一窍,正在何处?答曰:在人之首。功夫容易见,下手的难寻。若不遇真师摩顶授记,皆妄为矣。 问:真空?答曰:返本还元为真空。杏林曰:不知丹诀妙,终日玩真空。 问:作用?答曰:螟蛉咒子,传精送神。 问:出神?答曰: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盖以一心运诸气,气住则神住。真积力久功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问:超脱?答曰:超者,出也。脱者,换凡躯也。皆天门出。前圣有脱壳之验:六祖七层宝塔出,钟吕七级红楼出,海蟾公鹤冲天门出。诗曰:功成须是出神京,内院繁华勿累身。会取五仙超脱法,炼成仙质离凡尘。 问:尸解?答曰:尸解有五,金、木、水、火、土也。又有积功累行而白日飞升者。《徽宗皇帝尊道篇》末曰:亘古迨今,飞升者千有余人,拔宅者八十余家(出《真诰》)。 问:金丹之道不亦难乎?答曰:是不难也。悟者惟简惟易,迷者愈繁愈难。杏林云:简易之语,不过半句;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翠虚曰:药之不远采不难。毗陵曰:皇道不繁人自昧。紫清曰:只一言贯穿万卷仙经,但片晌工夫无穷逸乐。师曰:下手工夫容易,坚心守道为难也。 序 夫咏玄者,乃咏玄中深奥也。窈冥取理,恍惚求真。撮众妙之英华,采群经之要会。言上直而义正,道入重玄;旨似远而意明,风存上祖。引龙虎同归之躁竞,显玄牝绝利之玄微。直示指归,立成妙用。正演开遮之说,明分去就之元。回玄包罗,升沉浩渺。故使下士抚掌,上士勤行。克成于神气全真,冀泯于根尘妄照。诚知珠玉兮何重,性命兮何轻。宁不穷解分息动之玄,而纵流光走魄之逝。深可悲哉!此咏玄诗实长生度世之法要也。至如玄元帝之灵篆,常秘枕中;淮南王之神方,密藏肘后。 盖上圣所遵所重乎至言也。学人值遇,宜须秘慎,深自惜焉。 荣卫气 二气相成道始生 夫姿形立兆,未有独分一气而获着生。盖荣卫调和,方生存也。故云二气相成。始生者道也。道者,生也。故老子云: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浑融同处一源行 二气浑融之谓和气。同处一源,以其生生也。 阴阳感激相须理 禀二气而兆形质,舍二气而着生成。此皆感激阴阳,资养性命。 不得和柔即战争 忽二气争竞,不相和柔,即勃乱五脏而患生焉。故经云:阴疑于阳必战。是知无全阳之男、全阴之女。故天为全阳而负阴露,地属全阴而抱阳精。盖天地阴阳相须而化生万物。《易》云:干男坤女。故人伦亦全,法天象地矣。 荣气 荣气生来不独分 荣气者,清阳也。《内观经》云:气清而驶谓之荣。在人身中,不可独建,故不独分也。 清阳虚在赖阴存 阴气聚而阳托,阳气存而阴赖。故曰阳赖阴存,以相成也。 从兹始得成胚兆 夫二气相感,始成于胎孕。解胎而生,亦自有荣气之始也。 炼取归元别有门 于二气中淘炼,归于本源。纯一清净之气别,修除滓秽,成全阳而荣与道同真矣。 卫气 卫气元从阳气来 卫者,浊也。《内观经》云:气浊而迟谓之卫。本因元气交感,方有形躯;既有形躯,始明卫气。 故卫从荣来。 色身兆合处胞胎 形质既兆,即禀二气之所感,处于胞胎也。 暗符天地排宫室 人之一身,暗象天地。故《内观经》云: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此之谓也。 自此澄凝细可裁 自此精血澄凝,以成形质,细可裁量,以通其用。盖人之卫气,凡有二名。一者,精血澄凝,以成形质。二者,同荣气流行而通其生也。是知人之身者,因示修真之地,得乎最灵之称,可不惜而怠惰而求于逝也。其卫气亦象三才:一者,澄凝以成形质,象地也;二者,荣卫合处,曰冲和之气,象人也;三者,真精命蒂,居上丹田全阳之宫,以象其天也。禀此三气,以通其生,而道自归之。是故体三才而履道也。 魂魄 二气含和即着生 魂者,阳真精也。魄者,阴真精也。二精处乎泥丸宫,以蒂二气。不相离溃而神明居之,生方着也。 老子曰:万物负阴抱阳,以成其道。 始名魂魄应真灵 子产曰:人始曰魄,既生阳曰魂。是故二气发生,莫非魂魄而应真灵。及其生也,万变千化,有生有死。无超跃三清,漂沦诸趣。得丧之机,实在此矣。 在天日月全通象 日月者,天地魂魄也。故魂者为日,主昼天真精也;魄者为月,主夜地真精也。是知明暗同源,往来通会。盖人之魂魄,全通象于日月也。淮南王曰:天之气成魂,地之气成魄。又《五脏内镜》云:父之精气为魂,母之精气为魄。其理昭然矣。 万化皆从守一宁 万化者,盖心之所灭而运役魂魄,着于生云。故圣人设千经万术,教化群品,显是守一之法而息诸妄也。 魂 阳精魂主号神金 魂者,阳真精也,故阳精是神之金。圣人为之法体,递相系属,以通真也。韩子云:非至精不能变至神。抱朴子云:老君者,天之魂,感日精而孕,化成兆身,故显至阳之精也。 感应潜符运用心 心动即气转,故云潜符,以明感应也。 若使圆通诸妄息 若息诸妄,至于圆通,即气以合于神而生变也。 灵光照耀脱全阴 真精既备乃合灵,逍遥不夜,即脱坼全阴之质。故圣人禀御以通灵变也。 魄 阴气冲融应感阳 境动宜其心,而成感激也。 二来和会致流浆 二气既投,弗可致也。 穷玄偶此非真用 穷玄者,随境放逸,致二气乖荡。即非真用之法,违道之真理也。 魂不飞扬魄不妨 魂不飞扬魄不妨者,应心之用也。魂既不飞,魄亦不应。盖心为去留之辖,气是生死之基。而修生之理,非此者未之有也。 谷神 圣祖函门显谷神 圣祖于函关为关令尹,喜说《道德经》五千言。指象立端,显明谷神。削其浮讹,以彰玄妙也。 深微历代事长新 义理深微,卒何穷究。纵多分晓,莫尽洪源。故云深微历代事长新,言经文玄邃者也。 若于已上披寻得 思理弃言,崇于已上。行持之法,匪于谷外也。 便是今生了悟人 契悟者,不拘优劣及有无之分。若颖悟,即一生了决。果陶属论于诸生也。 谷 玄谷因何隐至灵 谷者,二气孕化之兆也。 都缘谷内抱真精 真精者,二气之精,莫处乎泥丸宫。此乃因兹隐至灵,若精散即神去也。 如从得所相包系 神气相须,各不离溃也。 和会根据凭始有声 和会,各相根据凭,以成其体。既和会,感至灵。即方明着生。即有声言者耳。 神 阒寂犹来无所根据 阒寂者,幽寂也。言神之未处四大,恒游太极无所根据附。及降兆于身,始明灵,即立生有道。 本体象乾坤,凡生行藏,皆能通应。老子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又《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即知其不以意度,宁足以言诠而明之也。 因过玄谷众神归 既过玄谷,眼即视色,耳能听声,鼻能嗅香,舌能别味,意怀贪爱,身受寒温,灵变多端。故云众神归也。 子今认得还元路 返本还元之道,灭心抱一之法,必在事兼道,匪多事而至也。 不计程途迥细微 非步涉程途,以明其要,莫不探赜远妙,体用双明。而能舍妄归真,背尘合道也。 返本还元 气衰形悴少精神 人之衰老,为染嗜欲,以致伤败而多殂落。《西升经》云:如木自出火,还复自烧腐。 又《阴符经》云:心生于物。此之谓也。 返本还元是最真 气全神备,道可克成。太白真人云:老者复丁,壮者返婴。此盖明返本而还元者也。 补过功成方渐契 补过者,为补从来耽淫销削之过。补之功成,方契返本之道也。 复知大患即吾身 复知者,重明返本还元也。返本还元,凡有二:初明补过,谓求全气而返真;次云复知者,以其本乃归乎本元。老子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根据此而论,故老子不以全身为至也。 神与气合 神气相须不去离 夫神之无气,若鱼之去泉。气之去神,如灯之无火。不可去离也。 深明翻恐世人疑 将神合气,化入无形。有无之理,亦不执滞。若深明之,广学人疑惑。盖人有智识明昧浅深者也。 且缘凡圣行持别 圣人不视外色,不听外声,不思外事,神凝气合。凡俗以贪妒为心,劳神役智,故圣人行神与气合之事也。 非绝神垆安得之 倘去就之未归,即神气之不合,实如猫捕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此则可结胎育婴。 换之臭质,回颜返老。炼冗冗之凝躯,或发火以焚身,或化金而成骨,或则脱落滓滞,或则凝撮真如。入不二之玄门,尽无穷之至理。是知神与气舍,方有滋应。用随其所归,是非深浅而通变化之道者也。 抱一 深玄抱一事为宗 神气相抱,混而为一之宗。老子曰:抱一为天下式。又云:善抱不脱,善计不用筹策。又庄子云:通于一,万事毕也。 未了真元道不通 未谙 辖,宁得通和。 心地虚无方见谛 虚无者,虚无其心也。故老子十三虚无经所载,盖显五千文中。生之徒十有三,十二者,全明生之徒也。所明十三,总归于虚以为善。既心地虚无,以求抱真一也。 信知万物用非同 学人多途,玄陈各异。故云万物之用不同。虚无抱一之道者也。 胎息 用得冲和道自全 冲和者,二气混同,荣卫合处。若用及网卫,则契最玄之理而着于会通。生道余也。 适名胎息理幽会 谓契重玄之理,即明真住之法也。 处胞赤子何当契 靡由百谷,生自何存? 细审行持法自然 了认赤子之道,可明胎息之机。自然理会,神凝心通念绝。盖圣人禀之而生,凭之而成。苟不得其要枢,即难除其大患。指归之路,届兹而无法可言。返本之源,应用而有期。必契体而用之,必无差失。栖真子云:我气内闭,我身长宁。凡修胎息之法,皆是自然之道。保任真息绵绵,来往微微。不得令静躁不恒,自以求乎安也。昼夜修行不断,日往月来,真人自不出户。若得真全胎结,其道至矣。老子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理明绝诸虑以定其至而生慧昭然也。若至定位,即生定水,灌溉五脏生光华。此曰真水,非乎涎浊之液唾。此去留形住世之法要。《三住铭》云:心若住,气亦住。气若住,形亦住。三者尽住,即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矣。 自然 水性谦柔火性刚 水火各属自然。盖论水火相生之理,以明神气自然之道也。 就卑炎上各相当 就卑者,水之性。炎上者,火之体。故气能蒸上,液能润下。二物递相交感。气上蒸以生液,液下润而生气。固养一身,自兹感化。故名之各相当,非人所挤抑也。 交并感应皆相类 交并者,水入相投而成感应。类象外之。凡水火,若炎釜水,气即生。盖显大道之感应,皆自然也。 莫 殊途理自长 既知本体自然之道,故非外有所求。且天覆地载,男生女孕,君臣父子,皆禀自然之数,非乎殊途异类之属而能会和如此。即还丹之道昭矣,本元之理明矣。 龙虎 龙虎同源躁竞时 龙者,隐显非常。有无不的,故象神之妙也。虎者,其性劲励,其力刚强,复象气之为物也。 圣人混神气为一物也,故得制伏之机。凡俗以内外各行,而生躁竞之患,遂致龙腾虎走,不相系属也。 只应聚极却支离 既立兆形,乃全其神气。皆以嗜欲所感。至于衰老脱削,元气既尽,即神无所投,致之死也。 故曰聚极则支离也。 先须制虎为枢辖 欲降其龙,先须制虎。故《阴符经》曰:擒之制在气。盖全气以明其用者也。 便得龙潜两自持 虎伏龙潜,两自凭而归真一之道。太皇老歌曰:虎伏龙亦潜,降龙先伏虎。但毕河车功,不用提防拒。盖显擒之用也。 炼阳销阴 阳炼阴销举世稀 炼阳魂,销阴质也。炼阳销阴之法,天真皇人传黄帝三一之诀,此其道也。若神气相合,阳自炼,阴自销。此皆自然之理,阴阳使其然哉。《黄庭经》云:玄元上一魂魄炼,其理至所至玄。人罕得知其深奥,故曰:举世稀也。 灵文妙诀好遵根据 灵文,金简之书。妙诀,乃三一之法。此皆起归秘藏,飞入玄都。非乎至人,不传斯道。炼阳销阴之理,化本虚无之机遇,云凡人何所至矣。 阳缘躁动难拘系 欲拘系者,理不偏取,道可双全,匪羁孤而成妙用也。玄刚云:凡人余阳一分则不死,余阴一分则不仙也。 认取灵元上上机 灵元有上机,乃制躁动之枢要。太白真人曰:玄机至则身存,机往则身丧也。 上丹田 宫阙重重号玉都 玉都者,泥丸宫也。上丹田有九处宫阙,悉相通贯。故云:宫阙重重也。 还丹成就处阳垆 还丹者,真精也。上丹田乃全阳之宫,独贮还丹之所。人皆有之,故云成就处阳垆也。 通神夹脊为衢道 此宫有二条脉,夹脊降至下丹田气海,以通真精,点化和气而应脱泄者也。 下应关元事不虞 关元者,乃下丹田脱泄精气之关口也。若人交感阴阳,则真精降下至关口。点和气变为凝精,以应神用。盖此关乃百聚之口,通诸脏腑及四肢筋脉,如藕丝窍气化之所,故号关元也。上若应下而道者以为不虞矣。 中丹田 建申令属应中元 建申者,七月。中元,亦应人之中丹田也。 一部三焦心肺肝 三焦者,心肺肝也。主喘息之府。此乃中丹田所管,故号生之府。津液下润而致于是也。 自有灵台驻真宰 灵台者,五脏心之一脏也。真神根据附,以为宫室,故云驻真宰也。 修持见在证轻安 若知真神之动用,则修持见在证轻安,则永无忧患也。 下丹田 冲和运育下丹田 下丹田者,脐下三寸气海是也。冲和者,一气荣,荣气混卫气,故名和气。其气运转于五脏四肢,常凑于下丹田。故曰气海也。 点化犹来道不玄 心若动作,贪着淫欲,即上丹田真精降至下丹田。点化和气,和气即化。遂乃弃损而道岂玄也。 二气相投皆感应 谓男女二情交相感激,而有云雨施之事,皆自然感应,乃至成于胎孕。自真元之精成,变化在修生者,宜须慎守,以求制御之法。故《太白真经》云:留精于身即生身,施精于人即生人。移此元气,结彼元气,彼既成形,此则受损。是知慎于是也。 细寻运会地交天 天地阴阳二气相推,而生变化。盖阴阳有运会之理,不言而信。故云气上蒸而雨泽,雨泽下润而万物化生。但细推天地运合、日月回旋,以明法象,通乎无私之理。 重玄 上玄潜与下玄通 上玄,门也。下玄,关也。谓上玄不止,即下欲难除也。故云上下潜通也。 动静由来事一同 动止上下相应而通其气,故以重玄明之,兼心法而论也。至如龙吟云起,虎啸风生,皆以随类相从,各得其所。故上玄、下玄,应用等心法而兼济助,事同一也。 消息上玄令泯灭 专一渐求泯灭。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故消息亦皆如之。若修至神与气和真全,胎即自然,心随息尽,气逐息生,尘境既消,系系都尽。《胎息论》云:胎从元气中结,气从鼻中生温,在乎专用泯灭。故知日新,此之谓也。 下玄从此亦同功 老子云:前后之相随者也。 阴丹 阴丹多见赚时人 得者全少,失者至多。 都是传来托误文 得者少,托误文者,多见夭逝。不体真元,故非真谛。且凡心既发,如猛火投焰。事既炽然,卒何固济。故道之玄妙,起自心法,既忽荡动,气亦奔腾。岂谓初机之道,返为害命。 未晓重玄篇内旨 未晓重玄之旨,徒枉阴丹之功。 味于无味亦徒云 既若无味,则何用行持?故云亦徒云也。《黄庭经》云:长生至慎房中急,何谓死作令神泣。 盖王屋真人、罗真人、狐刚子、元阳诸仙人,不可一一举备。所说阴丹,皆得重玄之妙用,道体交合神凝之法。若初学,强自行持而至中夭,与道愈失。与道愈失,与道愈彰,生自何存也?故阴丹之法,本为绝尘之事。古圣人恐真者未遂了达,且居常道,故示之阴丹之妙。其理法天象地、升阴降阳,所忌者,以淫心难制。以女子交感而男子先脱其精,如此行之而疾病俱生,以运夭逝。其外晦朔、弦望、风雨、饥饱、喜怒、劳佚,次而忌之。凡女人有经后六日,三阳数,与女人交合者生男;三阴数,与女交合者生女。凡一月此六日,若是须二情齐降,方获成就。自此阴阳 数,还知贫富贵贱,其理昭然矣。 玄关 无关善闭岂能开 老于曰: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玄关者,不独称乎心也。若明善闭之法,以通玄妙,始得玄关之称。盖善闭之道,即心地之法也。 妙使灵童出得来 灵童者,得道之称也。若契玄关之理,即达善闭之道,或出或处,得妙便法要,至乎轻安也。 已绝六尘玄路启 六尘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有法识,所染是六尘。故云玄关善闭,以求泯灭其尘妄。若志之所至,即玄之又玄也。 自兹生死不相该 无染尘识,安系去留,心法两忘,取损同泯。栖真子云:百邪不能干其正,群动不能挠其清,故生死不该属也。 玄珠 玄珠安比世间珠 非身外有珠,方璧之类也。故曰居易求。《玄珠赋》云:动为道枢,静为心荷,玉光不耀,至真不渝也。 悟者将知是命符 若悟珠之至理,乃明生之要会而与命符也。 不昧不明随应化 老子云:不昧不明,玄之又玄。盖显玄珠之本体,相应其通而变者也。 动为瑕玷即萦纡 心动即随缘逐境,乃是玄珠之瑕玷。故云动为瑕玷即萦纡,即玄珠不能莹彻也。 玄牝门 通真玄牝是灵关 玄门者,神庐也。牝门者,大关也。此修行之大要也。故云灵关。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不悟修生事更难 若不悟玄牝门,行持修生之理与精神为关钥。即修生之事,无所可着也。 浪紧溯流动用到 初行持者,乘舟溯流,功用到,则非常道。老子曰:理大国若烹小鲜,宽猛之理,得所也。 只兹滩后更无滩 若功用到,永离忧患,恒居安静。故云更无滩也。 玄门 九洞三山各少人 九洞三山者,海中所有之岛,乃仙人集居之所。绝学至人,多隐其间。故举以明得道之所由,显玄门是修生之枢要。 九洞三山,亦象人之三田九窍也。 尽经此路学修真 玄门一路,得尽同,若失之归,即动皆非。 下连紫府通华盖 华盖者,肺也;紫府,肾宫气海也。盖玄门开合,皆通应也。 得丧绝尘非绝尘 若得神庐之妙则永,故云绝尘。若丧淳朴之根,巡还六趣,即云非绝尘。 牝门 诸窍开因牝窍开 牝门者,大关也。诸窍开坼,至于筋脉、五脏、命关,皆悉相应。脱漱气液至于衰志而无觉知,以崇其道,求乎生也。 精神自此去如催 牝门既开,则出损精气。精气若损,神渐昏蒙而见危坏。 固关枢要将为首 修生者因闭天关,次为其首也。 迷者多因致祸灾 若不明开合之理,但贪着滋味之感,则万祸入、寒暑侵,至于殒逝,皆由之也。 绝利一源 绝利一源事细微 绝阴路而启阳门,初机道也。老子《胎息精微论》曰:玄之又玄,是我命门。又《阴符经》云: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匪运而有,用师之倍。盖绝一源于是也。 调和全自理神机 调和,调源也,全在神机运合者也。 若教依旧还贪着 若念未尽,不能制止,荡逸去来,即非道也。 倏忽交争见是非 若神气乱行,妄生动作,则暴乱生乎是非,致错误之由也。 心 染污随缘圣莫穷 心者,性之用也。随缘染境,起灭无常,是知圣莫穷也。 都来心法共伊芳通 千方万法,至于出死入生,未有不因心而修学,至于成备者也。 是非得丧全由此 万事是非,或舍或留,或迷或悟,皆由此也。 返本归原道愈同 返其本,归其源。故道是群经之要会,与道合即同也。 性性 性为心所本同途 性不可见,由心明之。心不自彰,因性方起。既为心所起,故曰同途。 认取元阳制动枢 元阳者,元和之气。能制躁动,故为枢也。此全明心法也。 根据附凝躯方创建 人根据屋宇,始免风霜;性托形躯,方能创建也。 自心却返到虚无 心契妙轨,以法行持,云归虚无之妙。故云自心却返而归元也。动即为心,乃之动而非动,其动则应见随机变通无滞。群品于始终之理,知他心起灭之端,妙不可量,功不可测,化无所化,称莫以称。 在凡即云妄想纷纭,在圣即曰真元作用者也。其静则为性,是知静则非静。泯灭变化之道,消亡应现之机,不涅不缁、无尘无垢。熙熙上圣之真风,荡荡极迷途之化本,巍巍事既实而言莫诠,道以崇而理难谕,前际后际有空,焕乎浩浩之元,宛乎融融之德,妙中之妙,玄之又玄。此盖归乎化源而穷理尽性,变化莫测者也。 法法 法本无言理自如 不拘动静,理自如如。 犹知自是众经枢 圣人所设万论千经,说不可及法,乃无枢要也。 人有颖悟玄玄趣 若得悟玄中深趣,即真道之谛理也。 秘向心头作妙符 法者,心源之妙符,起生死之大要。非轻取轻傲求,非躁挠所能知,非讹所能学,非念诵而至,非步历而至。明昧虽殊,古今不异。《真言诀》云:去其死,先去其生。去留之理,体而用之。故高真教主、太上虚宗,或明于三心九心,或显于一法万法。至于皇人丹诀、青童玉书,理有实归本元,是非执滞,调不讹而经众妙,直露希夷。其余化体飞形,育婴固命,乃至五行假借,动静得常,三身互道往不废,亦干枝叶,殊未届其根株。盖受道于深浅之师,致理有见闻之执。深宜济度,勿惮参承。 养生养肤语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鱼之在水,两腮翕动,无有停时。人在宇宙间,两鼻翕张,亦无有停时。所以统辖造化之气,人赖之以生也。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为此也。人生奔驰劳顿,气因之骤矣。骤则出多入少,外者不入,内者愈虚。所以死期将至。惟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脐。寿天地矣。故知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须是在处受持。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郭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健倍常,年几百岁。 皆由善摄元气所致。天气常清,天色常明。更无一物挠乱,所以长久。今人所见云气倏忽变现起灭者,皆近地之界。百里而上,无有也。譬如人身有七情六欲之干,有三毒六害之扰,岂能长久?诚能至清至明如天地,岂得不如天地之不毁乎?青天歌云:青天忽起浮云障,云起纵横遮万象。养生者辨之。 触事而感生,善应而劳生,此皆致老之理也。庄子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同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余以为此即养生之理也。人之生也,以有上栋下宇之求,饥食渴饮之资,故不得不与民角利。日夜忧劳其心,无有顷暇,故老及之也。今岩居水饮,则于世无求;不与民同利,则于物无竞。无求无竞,虽欲不寿,得乎?古人谓之却老。却之者去其可老之道也。 人有喜谈道者,余止之曰:道不易谈也。不能绝色,不必谈道。不能绝世,不必谈道。何也?道所以全吾真也,而不绝色,则为渗漏之躯,真何能全?道所以完吾性也,而不绝世,则为合尘之徒,性何能全?或者引休妻不是道及引大隐在市廛为证,此则禅家最上一乘之妙。若以此为解,徒使退堕耳。 卫生歌云: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去火方延命。谅哉斯言。夫人之忿怒,羡艳悲壮、激切、鼓动、奔驰、跳跃、翔舞、讴歌、叫啸之类,凡激于人我而发者,夫熟非火之所以为哉?木与木相钻而火生,人与人相形而欲生。其理一也。人能勘破此理,每事抑损,惩其忿而窒其欲,则五气自平,六脉自和,延生必矣。 魂魄合而成形。贤愚在德,肥瘦在母,寿夭在父。血盛则肌肥,精足则神壮,神和则德全。此闻之汪弄丸,云以此见天之赋命,生由父之精而死亦由父之精也。但养和全德,此则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权德舆文云: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 ,行有餍。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机。呜呼,岂独在于高官尊爵已哉?正在饮食、衽席、舆马、燕寝之间。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于危耳。 学道之士,须识吾之一身从太虚中而来。既从太虚中而来,则此身初亦无有,岂应执着之以为己物?故此身之灵明,主人必使不着于有,不着于无,一如太虚之无物以扰之。然后本体之心方得清静合虚,灵觉常圆。而一切繁华,一切系累不能夺矣。繁华、系累不能夺,则俗心日退,真心日进。退得一分俗心,自能进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者是也。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周莱峰以养生术请钱午江,曰:不过履和适顺而已。履和,则不伤和;适顺,则不违顺。夫天地之气,至和大顺。尽之人身,小天地也,岂不可仿天地之长年乎?莱峰刻石临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终其身。先辈之重箴言如此! 阴阳本不相对,待造化之生物也。阳入于阴,阴留阳而不得飞,则生;阳出于阴,阳罔顾阴而不能留,则死。是死生俱系于阳,固与阴不相关也。仙家谓:一分阳气,不尽不死;一分阴气,不尽不仙。 然则阴阳岂可对待言哉?虽然,阳之所在,不独生死系之,即诸物之灵蠢亦系之。人,阳气在上,故耳目聪明,于物最灵。鸟兽,阳气与阴气混淆,故蠢。草木,阳气在根,故尤蠢。以此为言,则人之阳气安可不宝?耳聋目 ,阳将散矣。是以君子先时竟竟,惟阳是守。有以也夫。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体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爱者,谓其神之去也。然则人之所爱,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养,顾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声神去,好色神去。 凡动静运用纷纭,神无不去,人莫之惜顾,神绝乃独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及其绝而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古仙云: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翁妪返童孩。噫,其诚通天地之生机也夫。 高南州云:阴阳交合,造化之妙,无可伦比。因述一术士言,八月十五日夜半子时,俟月色正中,以方诸取月华水盈缸。俟来年五月五日午时,以阳燧置缸上。须臾,日照水中,缸中水奔腾翻涌而起。 顷之,水尽涸矣。观其药候,以为服食。此丹家炼神水法也。服食虽未易卒得,然因此可以窥造化交合之妙。 却病之术,有行功一法。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工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工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 此四法可为治病快捷方式,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此得之老方士言。 道书云:有妻子者,则为妻子所累;有富贵者,则为富贵所累。道不可行也。审如是,必弃妻孥、捐富贵而后可乎?夫妻孥不病道,病在于累妻孥;富贵不绝道,绝在于累富贵。 盖妻孥、富贵,在境而累,不累在心。舜尝二女裸矣,亦尝受尧禅矣。不为许由之逃务光之辞,而竟无伤于道。此其道之微旨可想已。 王宏宇论修真有难易曰:吾辈破漏之躯,与童真修炼自别缘。童贞原是干体,不破不漏,非破干而成离者。比欲修纯干,止用得一段纯阳工夫耳。若吾辈,必补离成干,然后更着工夫,所以难也。此论甚合元理。 《续仙传》有卖药翁尝呼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此言最警悟,人之不为土馒头寡矣。 人日非而己不悟,何与?但药有数种,苦不能辨。有灵药可以益寿延年,有至药可以起死回生,有神药可以回阳换骨。若夫金石草木,但可以治病,虽然迟速,末后一着土馒头如故。 许道人云:人心贵澄静。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则性命入吾囊橐;若夜夜不倒身,则性命在我掌握,长生可冀矣。何者?魂强魄弱故也。又问:何如用工。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二语尽矣。 陆元鹤谈养生之旨曰:不过藏神于渊,令不外游。久之,自然神化。毋多谈,予唯其语。夫神之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恒留于身,其中炯然。则精气归真,神化自现。古仙云: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能神气住,便是得仙人。所谓神气住者,非神也耶?世率称仙真为神仙,以其所炼在神也。 郑龙门见召,指座右二沃丹花曰:此四本同发,惜止移其二入堂中,今十余日矣。其二则未暇为日色所曝,遂萎谢。且曰:此可以悟养生若如此花,天岂有所限量邪?余因惕然有警。诚悟此理,则自不置其身于伤生之境。嵇中散一溉后枯之说可信。 壮年嗜欲,一时不见,久之渐至怯薄;譬如富家妄费,一时不见,久之渐至贫穷。自然之理。人听见在旦暮,故不悟耳。推此以观,凡读书史、作文本养生作家,取效亦复如是。弗谓无功,久之自然见效。 偶遇方僧,谈终南山苦行道流,多有至二三百岁者。日常掘食黄精、苍白术诸药草以充食,又有服饵茯苓者。其法:山中大松树多合抱者,搜其根土深数尺,断树命根,以大瓮盛蜜与新茯苓放树根下。春则蜜气升于树颠,冬则蜜复降入瓮。如此三年,方取出地。每日啖如拳大一块,饮水一瓯,不复火食。茯苓既是长年之植,又不火食,其享有异寿,固宜也。若今世人,志行如常而欲企异常之寿,不亦难乎哉? 俗谓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也。凡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趋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古之善养生者,呼不出声,行不扬尘。不恒舞而熊经鸟伸,不长啸而呼吸元神。殆皆息力以生气乎。 凡风寒暑湿,在外则为气,中于人身则为毒,或有发为痈疽、发为疟痢者,中伏伤生之道,不可不谨。故人之起居室之栖止,须秘密坚固,高朗干燥。斯无患矣。 井不汲不溢,精不用不盈。何以?以水由地中,汲则益之;精充身中,损则充之。本非有溢而盈也。世人不解斯理,谓汲井不见其损,不知汲频则地元竭;用精不见其耗,不知用频则真元疲。是以明于汲井之理者,井养而不穷;明于用精之道者,神用而不竭。 有人好养真而未尝轻事远游,曰:昔也,某曾泛舟游于江,遇风几覆没,以是不数游也。余笑曰:闭尔户,坐尔室,宁独无江乎哉。夫江之险犹凭舟也,若户与室之险,在衽与席,在饮与食,宁复有舟可凭哉,奚独江也?焦若火,凝若冰,利若戈矛,何时而不有,奚独江也与哉?客曰:吾闻命矣,吾将事远游。 发本缁也,而何为素?齿本缜也,而何为疏?眸本 也,而何为 ?耳本聪也,而何为 ?手本攫也,而何为疲?足本趋也,而何为痿?肩能负,何为老而痹?身能任,何为病而弱?颜能丹,何为衰而枯?此意可省其殆生之所以死者耶?殆死之所以形见其征者耶?知生之所以死者,则知死之所以生矣。 夫人之形,日日有生,生而不知所以宝其生;时时有死,死而弗知所以救其死。及其偃然卧、溘然冥,然后随而哀之。噫,亦晚矣!夫早服重积者,非至人,乌足语此。 上品上药,神与气、精。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裕气,裕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方。但心为精主,意为气马。心驰意动,则精气随之行。故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为此。 虽然,犹是初功,须到得心虑俱泯、神识两忘,方是真人境界。心虑俱泯、神识两忘为何?泯其心所以存其心,忘其神所以养其神。气盛神全,自然底于神化。 顾色泉生平好奉道旨。偶夜梦之海上,有二人从逐而行,相谓曰:此君姓顾,笃好学仙。色泉顾而问之,一人高声曰:仙没有,无欲即仙。因与同东行,指海中而去。醒而自思畴昔所梦,非仙也邪?余因无欲即仙一语甚近道,志之。 黄可斋言:嘉靖年间至京,遇内膳来自吏部李古冲所,得尝一脔,味极咸,不可入口。盖诸物俱用秋石煮制故耳。大抵内膳烹调,五味过浓,食之至有不知其何物者。因言:食淡极有益,五味盛多能伤生。彼曾至东光县村落中,三老人昆弟俱年八十余,极强健。问之,云:此地难得盐,吾辈尽淡食,且务农无外事。此不可解养生哉?可斋亦食淡已十年。丹书云:食淡精神爽。老子云:五味令人口爽。以此观之,五味之用,可无慎哉?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今人口鼻中气喘急,气出反为天地所盗,得天气之养者寡。 日常所养,惟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不惟不得养,且以戕生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今人务为浓浓者,殆失其味之正邪。古人称鲜能知味,不知其味之淡耳。 胡浦南巡抚西江,以劳 致衰疾。闻方士言,乃多索民间乳饮。每晨进瓯许,无验。又多索松子取实,日进数盂,代餐饭。半月余,更觉虚疲不可支。得告归,竟不起。此胡沙冈言。因思物有形质,岂能复化为精气?况诸香走窜腠理,耗散元精。其不验,宜矣。夫善养生者,岂徒特药物已哉? 王阳明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元元更元。说与世人浑不解,却于身外觅神仙。昔慧海师,或问修道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时即眠。一切人,吃饭时不肯吃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眠食,不得自如。岂得长生邪?尝举示二则公案于道友,且问百尺竿头更进步,如何?道曰:饥食困眠,犹是欲界;须阳长阴消,至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方是究竟。 欲最难制,惟断乃成。姻家董三冈,性刚果,年六旬,始举子。既育之日,曰:吾将绝欲延寿,观此子之成立也。诸姬别馆,自此俱异处。寿七十八而终。余闻严介溪,因阃中不和,年方四旬余,即绝欲。至后贵极人臣,果八十五终。宝精之验如此。 昆山周六观,盖 然一儒也。余曾识荆,能诗善画,作赵体书亦逼真。又好客、好古玩、好声伎、好鼓琴。余私念,此君精神如此,诸好毕集,何以支久?逾年,周果不禄。以此见人生所好,自当专一。若多好、多能,反能耗神损精。其殆与食少事烦者,同一机邪。 张全山官学职,年八十有六,有少容。陈泰严谈其为人甚可法。官虽小,若以为贵;家虽贫,若以为富。年老生一子且幼,若以为众且壮也,欣然无忧戚之色。且不形之论议,真实作自家事。宜其寿也。因忆全山对徐存斋云:彼苍报施,决不差爽。然则全山之得寿,其亦有由致与? 马见田善谈元理,年六十有五而须发尽黑。李少白不善谈元理,行年七十而须发亦黑,有少容。 予尝以养生术叩见田,曰:不食咸,不饮茶,宝养精、气、神为主。日坐一室,无所事事。及叩少白,少白无言,但日嬉嬉然,不关心世务,虽患难,无忧戚之色而已,然未常绝足城市。然则二君致寿,果相符邪?抑外不相符而中实无异邪? 心动则神疲。凡诸技俩营营与人角胜负者,未有不减年 者也。技俩之中,作诗弈棋,劳神独甚。周莱峰云:某之所见,以弈伤生者四人矣。宋豫斋、王连川、王汾源、郭南洲是已。又云:孙李泉五更作诗,以劳成疾而卒。陈雨泉云:王同墟与客弈,忽瞑目,呼之不应则死矣。弈之劳神如此!噫,伤生之事,岂独在酒色之间已哉。 嘉定陆筠台少病寒证,瘥而不慎,遂病亡阳。稍闻人声,辄悸欲死。服药累年无效,陆乃尽除药饵。日事睡卧,待毙而已。如是者五年,病似少瘥,性颇通灵。 门有隶人至,呼曰:隶人至矣。有友人至,呼曰:有友人某至已。而数里外之事,率能前知。更年余,乃起,如少壮时,能挽他有力人不能挽之弓。既病起累月,少 人事,灵知遂昧,不复如其病卧时矣。 与余友善,后得子,号兰室。 过佘山,遇顾豫斋,与语。豫斋好静,修筑馆佘山,弥岁不归。谈内养一诀,止是专气致柔,如婴儿作不生计,则长生可冀。若分别尔汝、高下,有敬慢、有爱憎,皆是有生后事,非未生前工夫也。 此言真得修养之奥。 内养秘诀,得之未真切,未可轻试,屡有因之而召祸者。曾见谢宾山之徒试内视之诀,行火太急,未期痢下五色,死。有一苏友,从方外学闭气诀于某塔寺,仅半岁,亦病痢下而亡。某士夫,闻一同年病疽发而殒,云:此必曾学坐功也。询之果然。以是知遇诀未真,欲益反损。试观人间炼黄白术,火候少差,鼎炉随失。况于人身,又非鼎炉可见者比。下工试手者其慎无倚,信哉。 色易溺人,圣人亦不能卒制,止是远之而已。故曰去谗远色。远之自可驯致于绝也。饮食亦易动饕贪,故曰君子远庖厨也。旨酒则疏,仪狄而绝之。疏之云者,殆亦远之义与?因谈食色性也之义而漫论及此,不知可测圣贤制欲之真方否。 道者谢宾山,别去数年,复来谒。云:别后过建业,浮彭蠡,之袁南饶厂之间,访龙虎山遗迹。 年余,逾匡庐,走荆、襄、郑、卫诸境。已而过河间,徒步真、保,长途以及北都。居三年,复还。寓金焦岁余。访贤日久,曾无一遇。但只勘得世情熟破。问世情若何?曰:只是要占便宜,损人利己而已。遇富人则敬,遇贫人则贱。在在皆然。语音不同,其情一如。既而曰:只讨一人我平等人,亦不易得。况肯损己利人,何以学道?余闻之悚然。果能人我一如,是谓无我,是谓克己。巍巍圣境,缈不可即。 吾乡佘山庙塑像甚工。闻寺僧云:旧有一塑工某姓,来自江西。经岁余,塑诸像。金泽寺像亦其人所塑。成而病,诸侣欲为延医。工却之曰:无以为也。吾想像臆度,尽吾神矣,此所以病也。世岂有药物能复吾神哉?竟死。仙庙诸像今具在,诸刹罕见其比。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头是。睚 ,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头是。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霸下,平生好重,碑坐兽是。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狮子头是。 ,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惟龙无好,所以成龙。此可以证无欲即仙之旨。 《龙川纪事》载仙都山道士论养生有内外。精气,内也,非金石所能坚凝。四肢百骸,外也,非精气所能变化。欲事内,必调养精气,极而后内丹成,内丹成则不能死矣。然隐居人间,久之或托尸解而未能变化轻举,盖四大本外物和合而成。惟外丹然后可以点瓦砾、化皮骨,飞行无碍矣。然内丹未成,内无交之,则服外丹者多死。余谓此论固为唐皇服丹燥渴而发,然以内丹为精气,则胶于凡躯不知药自外来之旨;以外丹为金石,则滞于形质而不知从有入无之妙。岂足通元家之奥义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