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笼小品》 人参 功魁群草,善疗百病,为气虚之圣药。 最不可缺者:痘疮气虚难起,临盆补气易产,跌扑血出发晕,一切气脱危症。 所禁用者:肺邪未清,斑疹初起,产后瘀血为患。 此药在国初时,出多用少,大参不过黄金对换,见《逃庵诗钞》。予少时,五分枝白金五十换。近年产稀用繁,价十倍于前,其力亦大,最虚之症,服参三、四钱,已可挽回,续用西党参代之,往往奏功。每见有人倾资服参,反致遍身浮肿,仍归无济。可见用之的当,少亦有功,若浪服之,虽多奚为? 防党参 西产为上,体糯味甜、嚼之少渣者佳。他方所出,反觉肥大,概不入药。 近来人参大贵,无力者惟仗此扶助脾胃,与西芪、甜冬术并用,以为补益。四君、补中益气等汤,皆以代人参,往往见效。 惟中满有火者忌之。腊月煎胶合丸料,代蜜最妙。 西洋参 味苦性寒,惟牙宣出血、虚而有火者宜之。 更车中马上噙含数片,亦可生津止渴。 世人见其有参之名,又能生津止渴,作为补益之品,火体庶可,其虚寒者,能免脾胃受伤、纳减便泄乎? 北沙参 肺经轻清淡补之品。 予治肺虚咳嗽,每用党参、元参、北沙参,或加降气消痰,名三参饮,获效甚多。 若肺中有邪,不可漫施。 甘草 生用泻火,炙用补中。凡入表和补泻温凉剂中,皆能相助为功,协和诸药,使之不争。 炙黑能治吐血,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 惟中满者忌之。 节治疮核,梢治淋浊。 黄精 天生此味以供山僧服食,凡深山皆产。 鲜者如葳蕤,须蒸透作黑色,能补脾益肾,其功胜于大枣。 一僧患便血,久而不愈,有道友馈数斤,食尽而痊,亦补脾益肾之功也。 葳蕤 即玉竹。 甘平益胃,润燥祛风。 能治病眼,见风泪出。 妇人久服宜男。惟与痰多者相犯。 微炒用。 黄芪 西产为佳。 虽系种者,亦金井玉栏,体糯而甜,新货为上,稍久则色味尽减,不可用矣。 去头去粗皮,切片蜜水拌炒,欲达肌肤,连皮生用。 黄芪补气,亚于人参,然当归补血汤中,用黄芪倍于当归者。盖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须当急固。故重用之也,然则黄芪兼能补血明矣。 治阳虚自汗,人尽知之,阴虚盗汗,人皆不察,只须兼凉血之品,六黄汤用此一味是也。 惟肺家有火,表邪未清、胃气壅实者,咸宜忌之。 白术 天生野产,不论何处,皆能扶土生津,挽回造化。 近时不可得矣!即有亦只如钮大,欲求津如玉液,味似琼浆,难矣哉!土人以此细者种之数载,然后出售,已为难得。得一枚重钱数者,价亦不贱。铺中所卖,所谓于术,即苍术种,亦为高品。更有大如拳者,出台州,谓之粪术,种而浇肥,故易大耳,或饭饧久蒸,调理常病亦可用。更有小者,味薄妙用,惟能燥湿。更有小而甜者,为甜冬术,宜入淡补剂中。 予治肺虚咳嗽,每用白术,因其补土生金,前人用异功散治肺疾,亦由此也。 玉屏风用之,亦取其补土生金,以固皮毛。 胃气壅实,邪在阳明,在所禁用。 一人停食,用消导无效,一医令浓煎白术汤,服之而愈。谓胃虚则欠运,如磨齿平,不能屑物,此塞因塞用,亦颇有理。 苍术 苦温辛烈。 燥湿强脾,发汗逐痰,饮辟恶气。 总解痰气血湿食五郁燥结。 多汗忌用。 出茅山、朱砂点者良。 米泔浸切。 桔梗 入心肺胃。 开提气血,散表寒邪,故能开胸膈滞气。 治喉痹咽痛,腹痛肠鸣。载药上浮,至于高处,凡病欲从大小便出者,若误用之,为患不测。 天麻 辛温。 入肝气分。 通血脉,疏痰气。 治诸风眩掉,语言蹇滞,风湿群痹,小儿惊痫。 此燥血之品,非真中风忌用。 秦艽 苦燥湿,辛散风,活血荣筋。 治风寒湿痹,通身挛急,潮热骨蒸,肠风泄血,一切湿胜风淫,皆能治也。 柴胡 苦微寒。 能升清阳,为足少阳胆经表药,同黄芩治往来寒热,心烦欲呕、口苦耳聋、热入血室等症。 阴虚火炎禁用。 银州柴胡治久疟成虚,或肌热骨蒸,同地骨皮、青蒿、鳖甲,再加育阴之品治之。 前胡 辛散肺,解风寒;甘入脾,理胸腹。功专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 无实邪者忌。 独活 辛苦微温。 善搜肾经之风,兼能燥湿。 故治痉痫湿痹项背强直、手足反张曰痉,奔豚疝瘕肾积曰奔豚,风湿客于肾家所致,疝瘕亦然。 节疏色黄者为独活,节密色紫者为羌活,并出蜀中。 羌活 辛苦温。 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 刚痉柔痉无汗为刚,有汗为柔,中风不语,太阳头痛,皆主之。 凡属血虚为病,非关风湿者,勿浪用也。 防风 辛甘微温。祛风胜湿之要药。 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拽肝泻肺,太阳头痛。 若咳嗽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在禁例。 合黄芪、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名玉屏风散。予治哮喘愈后,必用玉屏合异功,加杏仁、苏子为丸,令服,多致不发。 升麻 甘辛微苦。 能引参、芪补力入于脾胃,表散风邪,升散火郁,能升清阳。 治下痢后重,久泄脱肛,崩中带下,痘疮斑疹。 若阴虚火升者忌。 细辛 辛温。 为心之引经,肾之本药,温经发汗。 水停心下,治少阴咽痛。 味厚性烈,不可多用。 远志 开心气,散郁结。 疮家用以为膏。因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取其开心气,散郁火也。 甘草水浸去骨。 金毛狗脊 味咸入肾。 治腰脊痛。 盐水炒,微滑,大便不实者勿用。 淫羊藿 性温补肾,须辅入他药,独力无功。 锁阳 味咸入肾。 能强筋润燥,益精兴阳,状类男阴。 惟相火易动及大便不实者忌。 肉苁蓉 味咸入肾,性味和平。 治老人便闭,苁蓉之名不虚也。便滑者不用漂淡。 以上二味,旧传产西北,驴马遗精所化。 白芨 性涩。 得秋令,入肺止吐血,肺损者能复生之人之五脏,惟肺损坏者可以复生。 为末,酒冲二钱,治跌打折骨。油调治汤火灼伤,除面上皯皰皯:面上黑色,皰:面上疮也。涂手足皲裂,研硃点勘,手摩不脱。 三七 广产者,细皮坚实,味甘苦,能生津补气。 虚寒吐血,配入温滋剂中,宜炒用。 地榆 苦酸微寒,入下焦。 除血热肠风血鲜者为肠风,血瘀者为藏毒,血痢地榆有断下之功,初起禁用。 取上截炒用,梢反行血。 丹参 旧称:一味丹参,功兼四物。谓其亦能补血。 凡血虚有痰,大便不实者,碍于四物而用之甚妙,兼补心血,天王补心丹用之是也。 元参 能清浮火。配入丸料,能入肾补水;若煎剂中,只可治虚火上炎。 时人每有咽痛,辄用元参、麦冬,不知风温与寒郁为患,二味并不能治,而反滞邪,岂可浪用? 苦参 清下焦血热。 故孙一奎治血痢,每多用之。 不可多服,令人腰膝软弱。盖苦伐生气,徒有参名而已。 龙胆草 大苦大寒。 清肝胆实火。 故龙荟丸治肝火郁结,大便不通。 极伤胃气,非肝经有实火者不用。 黄连 川产坚实,色如淡金者佳,余不入药。 清心火,为安危定乱之品。 同瓜蒌、枳实,泄胸痞如神;又为热痢要药。凡热邪入血分,非此不除。 炒用厚肠胃,酒炒兼泻肺火。 《温疫论》言其守而不走,亦与大黄对峙而言,泄痞何尝不走,惟不能逐有形之邪耳。苦从火化,久服反能生热,惟胸中有火,血分有热相宜,否则须佐补药,方能无弊。如同人参治噤口重痢,入六味汤治牙宣出血之类,其用不可枚举。 胡黄连 其性功用,并同黄连。 今治小儿潮热、五疳等症小儿五疳,即大人五劳也,幼科不辨曲折次第,概用成方治之,初起亦有得效。 胃虚者服之,有死而已。盖此等药,极苦大寒,弱体不能胜耳。 出波斯国,折之烟出者真。 黄芩 入肺与大肠。 同柴胡治往来寒热;同白芍、甘草,治挟热腹痛。血痢要药,胎前能滋胞宫之阴,其用甚广。 虚寒者忌之。 坚实者为子芩,清大肠;中空者为枯芩,泻肺火。 紫草 凉厥阴血分心包、肝。 治痘疮血热、二便闭塞。 知母 滋肾泻火,育阴滑肠。 热病阴不足者宜之,而便溏忌用。知、柏二味,寒而滋阴,其质粘腻可证也,故丹溪常用之,然配入养血剂中为善。 贝母 川产为佳。 泻心火,散肺郁,化燥痰,功专散结除热。汪机曰:贝母凉润,主肺家燥痰,半夏温燥,主脾家湿痰。 故凡风寒湿滞之痰,贝母非所宜也。 象山贝母,去时感风痰,俱去心。土贝母外科用治痰毒。 白头翁 能清阳明血热胃、大肠,治热毒血痢。 血分无热忌。 药铺多于统柴胡内拣出,然必头上有白毛者真。 白前 微寒。 治肺气壅实,喉中作水鸡声者,服之立愈。 白薇 微寒。 泻阳明血热,下水气,疗热淋。 白鲜皮 味苦性燥,入脾胃。 除风湿,通关利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 白茅根 甘寒。 清心润肺,除脾胃伏热。 治吐衄诸血,肺热咳嗽。 延胡索 辛苦温。 能行气血之滞。 治上下内外诸痛不通则痛。活血利气之要品。 无瘀滞者忌。 能堕胎。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醋炒止血。 当归 辛温。血药得酒良。 凡遇血虚肝燥、筋失所养、妇人月事不调,必需之品。 其用浩博,惟不宜于多痰、邪热、便溏、火嗽诸症。 凡治痢疾,及便血吐血衄等症,皆宜炒黑,则温滑之性减,黑兼止血,可取也。 头行上,身行中,尾行下,兼行瘀。 芍药 酸,敛血药。 凡遇血热肝火必需之品,炒用。 桂枝汤用之,能止伤风自汗,桂枝温卫,芍药收敛也。同甘草用之,能止腹痛,取其敛肝,甘草和脾也。在表在里,无所不可,皆在用之得宜耳。 病欲疏散者忌用。 入脾药中宜炒焦,取平肝不克土也。 有赤白两种,白者补而敛,赤者散而泻,疡科多用。 芎䓖 辛温。 血中气药,升阳开郁,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止痛调经。 治诸种头痛须加引经之药、一切风木为病。 凡气升痰喘、虚火上炎,不宜用之。单服久服,令人暴亡。 蜀产为川芎,南产为抚芎。 丹皮 清肝经血热之要药,疮家必需之品。同桑叶大能泄木,凡肝火为患,二味如军中之弓矢,不可一日废也。 郁金 辛苦微寒,入心及心包络,并入肺。 开心肝之郁。 治气血诸痛。 如阴虚火亢,不关心肝气逆,不宜用也。 出川广者佳。 姜黄 辛温,入脾及肝。 破血下气,除风消肿。 治产后败血攻心。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 血虚服之,病反增剧。 出川广。 蓬莪术 辛苦温。 行气消瘀,通经化积。 治心腹诸痛,奔豚痃癖。 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耗,须兼参、术,庶几焉耳。 荆三棱 苦平,入肝。 散一切血瘀气结,疮硬食停,老块坚积,消肿止痛,通乳堕胎。宜同莪术面裹煨。 泽兰 苦辛微温,入肝脾两经。 通九窍,利关节,破宿血,通月经。 无瘀者勿轻用。 俗云即省头草,非也。马兰草凉血止鼻衄。 香附 辛散苦降。 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利三焦,解六郁。 治崩中带下,月候不调。 能耗血散气。生则行胸膈,达皮肤;童便浸炒入血分,酒浸炒行经络,醋浸炒消积聚;姜汁炒化冷痰。 木香 辛苦温。 三焦气药,疏肝和脾。 治一切气痛,九种心痛,泻痢后重。 性香燥,肺燥血虚,慎勿与之。香连丸用之,取其破滞和脾止痛。 广产入药。 砂仁 辛温。 和脾快气,行结滞。 治痞胀,温中醒胃。 性窜而燥,血虚火炎者忌炒,去衣研。 砂仁壳,辛香利气,凡腹胀、泻痢等症,俱可用之,无砂仁燥窜之弊。 白豆蔻 辛热。 流行三焦,温暖脾胃,散滞气,除寒湿,化食宽膨。 治久疟脾虚,感寒腹痛。 若因热腹痛,气虚火升,咸宜禁之。 去衣研。 草豆蔻 产闽中辛温香散,暖胃健脾。治客寒胃痛,霍乱吐泻。 辛燥耗血,阴不足者忌。 草果 辛热。 温脾破气,除痰消食化积疟积。 治瘴疟,寒痰凝于膜原,疟久不住者,非草果不为功,但用须参培元之品。 面裹煨,取仁,忌铁。 肉豆蔻 一名肉果辛温。 理脾暖胃,下气调中,逐冷痰,除心腹冷痛。 肾脏虚寒,五更泄泻,四神丸用之是也。 面裹煨。 破故纸 即补骨脂。 辛温,入心包、命门。 暖丹田,缩小便。 治虚寒喘嗽,腰膝痠痛。 若阴虚有热,大便结实戒用。 得胡桃肉良。 益智仁 辛温。 治脾阳郁滞,冷气腹痛。 又能使气宣通,温中进食,摄涎缩小便。 血燥有热不宜用。 出岭南。 取仁炒。 蛇床子 辛苦温。 强阳补肾,散风寒,燥湿杀虫。 治女子阴痛阴痒同矾煎汤洗。 时珍曰:不独补助男子,而且有益妇人。世人舍贱求贵,岂有不负斯味乎? 良姜 辛热。 治胃脘冷痛。虚者可与参、术同行。 出岭南高州。 土拌炒。 藿香 出交广。 辛微温,入肺脾。 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 霍乱吐泻,心腹绞痛,上中二焦邪滞。 若胃家有热戒用。 梗胜于叶。 白芷 色白味辛,入肺、胃、大肠三经。 发汗除风湿,治头目昏痛,目痒泪出。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又为疮家圣药同大黄煎服,治痈疽发背。 外用为末敷涂。 虚而有火忌。不香者不入药。 藁本 辛温,为太阳膀胱经风药。 本经寒郁头痛连脑者,必用之。又去风湿,疗胃风泄泻头痛。 不因寒伤太阳不可用。 香薷 辛。 散皮肤之蒸热,温解心腹之凝结。 治呕逆水肿,霍乱转筋。香薷为夏月解表之品,其性温热,感寒宜之。 若阳暑,宜清凉,误服之反成大害。 香薷饮宜冷服。 荆芥 辛苦温。 散皮里膜外之风,发汗胜湿,利咽喉,清头目。 为风病、血病、疮家要药。 治血炒黑用。 紫苏 性温。 发汗解肌,散风寒,利肺下气,定喘安胎。 若旦暮恣食,亦能耗损真气。古称芳草致豪贵之疾,此类是也。苏子驱寒降气,消痰利膈,润心肺,止咳嗽。炒研。老苏梗顺气安胎,挟虚宜之。 薄荷 辛凉清散。 疗风热而发汗,清头目,利咽喉,起皮肤隐疹。 治伤风失音。 表虚勿服。 地黄 向年人从怀庆归,馈地黄一囊,钉头鼠尾细纹坚实,所谓原枝是也。铺中所售,皆细长,缩而为肥短之状,其力远不及原枝。 滋补肝肾之要药。生用凉补,熟用温补。同当归能纳气,同桂、附能暖命门,为补阴益血之元戎。 惟大便溏泄、大伤湿热、胃欠运行者忌之。与莱菔同食,须发易白,寇莱公所从事焉。 鲜生地另是一种,出杭州桥水地名,惟能清热润燥,配入玉女煎,最为相称。 旱莲草 即醴肠。 止牙宣出血。 捣汁收入食盐,擦牙能固齿,微有益肾之功。 麦冬 清肺中伏火,若燥金用之,能滋能清,最宜;兼能宁心。 若肺有外邪,则不可用。 复脉汤,生脉散用之,皆取其润养肺金也。 甘菊 息肝风,解疔毒。 凡因肝风上冒头目,必需之品。 炒黑用。疮家勿炒。 谷精草 功善明目退翳。 稻根得余气而生。 草决明 即青葙子。 除风热。 治一切目疾,惟瞳子散大者忌。 木贼草 治目疾,见风流泪,翳膜遮睛。 麻黄 辛苦温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性热可知,入心、膀胱、大肠,而为肺之主药。 能发汗,去营中寒邪,利九窍,开毛孔。 伤寒头痛,恶寒无汗,脉紧者宜之。 治咳逆上气,痰哮气喘,皮肉不仁,水肿风肿。 惟冬月表有寒邪用之,误投祸不旋踵。 按麻黄用蒸发汗,驶不能御;根节止汗,又效如影响。物理难测如是也。 刺蒺藜 苦温。 平肝风,胜湿破血。古方用以补肾何也? 沙苑蒺藜 产潼关者入药。 补肾纳气,须从熟地、枸杞相辅为功,独力无成也。 盐水炒。 益母草 即茺蔚。 微苦微寒,入心包、肝。 行血去瘀生新,调经,消疔肿乳痈。辛散滑利,益母之名,勿为误之。 茺蔚子功用相同,行中略补。 夏枯草 苦寒。 散肝经郁火。 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目珠夜痛,此皆肝火为患也。 久服亦伤胃。 青蒿 二月生苗,得春气最早,故入肝胆血分。 治骨蒸虚热,久疟盗汗,清暑辟秽。 青蒿性虽苦寒,然芬香醒脾,血虚有热者最宜。 连翘 清六经之火,只治上中,力不到下焦,凉药之轻清者也。 地丁草 辛苦寒。 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为外科要药。 水洗。 牛蒡子 即鼠粘子。 辛苦寒。 泻热散结,宣达肺气,清咽喉,消斑疹,行十二经,散诸疮肿毒。 大小蓟 甘苦凉。 皆能破血退热。 治吐血、衄血、肠痈。 小蓟只能破瘀生新,不如大蓟之消痈毒。 红花 入肝经。 破瘀活血,润燥消肿止痛。 治经闭难产,痘疮血滞。 过用能使血妄行。 酒润焙。 瞿麦 苦寒。 降心火,利小肠。 治热淋要药,更通经堕胎。 萹蓄 苦平。 能去湿热,故利小便,治黄疸热淋。 车前子 清肺肝风热,渗膀胱湿热,开水窍,固精窍。 阳虚下陷勿服。 入利水剂中炒研,入补药酒蒸捣饼。 灯芯 淡渗。 祛心火,清肺热,利小肠,同竹卷心。 稍加甘草,治心火咽痛如神。 微寒,入膀胱。 利小便,通热淋。 海金沙 除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血热之要药。 茵陈 入膀胱。 发汗利水,泄脾胃湿热,为治阳黄之主药。 若阴黄宜温补,用茵陈大谬。 葶苈子 辛苦大寒。 能泻肺中水气,从膀胱出,止嗽除痰定喘。《十剂》曰:泄可去闭。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分气闭。猛峻之药,得大枣为辅,稍缓其性。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缓。 同糯米微炒,去米用。 稍挟虚者切勿轻试。 大青 苦咸而寒。 解心胃热毒。 治伤寒狂热,阳毒发斑。 非心胃实邪勿用。 青黛 从波斯来者最佳,然难得。 今所用者,乾靛花,每斤漂取一两,亦妙。 泻肝散五脏郁火,治伤寒发斑血痢。 同天花粉作散服,治火嗽无痰、面浮眼肿者如神。 芦根 清肺胃热,痘疹痧斑,可以煎汤代茶。 取其甘寒退热,不犯胃气之良药也。 茅根清养肺气,燥金咳呛宜之。 豨莶草 苦辛。生寒熟温。 治缠绵风气,四肢麻痹,长于理风湿,未免燥血。 亦可捣汁熬膏。 旋覆花 苦辛。 能下气行水,咸能软坚。 入肺、大肠。 通血脉,消痰结。 同代赭石治噫气频频。 然走散之药,虚人禁之。入煎剂须绢包,或沥清有细毛,着肺令人嗽。 紫菀 辛苦温。 治痰逆上气。 能开喉痹,取恶涎。 阴虚肺热者不宜专用,须地黄、麦冬共之。 款冬花 辛温润肺。 治咳逆上气,喘渴喉痹,肺痿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 十二月开花,当积雪坚冰,此花独秀,禀纯阳之性,故主辛温开豁,却不助火,可以久任。 牛膝 味酸,入肝、肾并膝足。 炒黑治虚火吐血。 下降之药,凡小便多与胎气不固者忌用。 续断 川产者佳。 苦辛微温。 补肝肾,通血脉,理筋骨,主劳伤,止痛生肌。 补而不滞,行而不泄,取用宏多,女科外科需为上剂。 胡芦巴 出岭南者佳。 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 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子、吴茱萸,治疝瘕冷气,寒湿脚气。 酒炒。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 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陈久者良。 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 凡血燥有火禁。 附子 辛甘大热,其性纯阳多浮,其用走而不守。 通行经络,无所不至。 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下焦之寒湿。 治中寒中风,心腹冷痛,暴泻脱阳,脾虚久泄,拘挛风痹,小儿慢惊,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症。开关门,消水肿。 通宜冷服热因寒用。发散生用,峻补熟用。 若内有真热,外见假寒,服之祸不旋踵。从前附子野生产罕,价贵功力亦大;近今多是种者。土人以盐腌之,其性愈减。 乌头、天雄,名异用同。 白附子 辛甘大热,入阳明经。 能行诸药上行头面,祛风痰。 治心气冷痛,中风、失音。 燥毒之品,勿可轻用。 天南星 苦辛,入肺脾肝三经,性燥。 除湿痰,治风散血,攻积拔肿。 按南星治风痰,半夏治湿痰,故阴虚燥痰大忌。 半夏 辛温性燥,能走能散。 和胃健脾,除湿化痰,发表开郁止呕,又能行水利二便,为治湿痰之主药。 苟无湿者禁。古有三禁,谓失血、口渴、多汗也。造曲燥性减,调理剂中宜之。 常山 辛苦寒。 能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截诸疟必效。 性猛烈,挟虚不可用。 藜芦 至苦辛,入口即令人吐,善通顶使嚏。 风痫宜用之,因其善吐痰涎也。 取根用。 大戟 辛苦寒。 专能泻脏腑水湿,治十二种水肿,发汗通经,消痈逐血。 除寒善泄,大损真气,元虚无湿勿用。 杭产色紫者入药。 甘遂 苦寒。 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下水之圣药。 主十二种水,大腹肿满。 去水极神,损真极速。 大实大水,可以暂用。 面裹煨。 商陆 苦寒。 沉阴下行,逐水退肿胀肿属脾,胀属肝。 肿胀因脾虚者多,若误用甘遂、大戟、商陆等药,虽取快一时,未几再作,决不能救。 芫花 苦温。 去水饮痰癖,疗五水在五脏,皮肤胀满。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仲景治伤寒心下有水而咳,干呕,痛引两胁,十枣汤。 毒性至紧,取效最捷。稍虚服之,多致夭折。 千金子 辛温。 行水破血,治冷气胀,下恶滞物,攻击猛挚。 肿胀不因体实水积而用之必死。 去壳研,压净油。 牵牛 辛热。 惟善走泻气,宜下焦郁遏。 治大小便气闭不通,逐水消痰,杀虫堕胎。 凡气虚病在血分者大忌。 有黑白二种,黑者力速。 蓖麻子 辛甘热。 性善收,又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 治水症浮肿,针刺入肉捣敷伤处,刺出即去药,追脓拔毒,敷瘰疬恶疮,屡奏奇功。 外科煎膏多用之,内服不可轻率。 贯众 有毒而能解毒,故解邪热之毒,发斑痘,杀诸虫。 浸水缸中,日饮其水,能辟时疫。 射干 苦寒。 泻肺脾实火,消结痰老血。 治喉痹咽痛为要药。消结核,化疟母。 惟实火宜之。 扁竹花根也。 大黄 大苦大寒,气味俱厚。 除肠胃中有形之邪,治伤寒邪结于胃,与少阳胆、少阴肾诸经者,皆可下之。 温疫邪伏膜原,积滞于肠胃,非此不能疗。血痢初起,体实者亦可用。一切上病治下、釜底抽薪法,用之得当,亦其效如神。 辨症不真而误用之,贻害非细。 酒制力缓;煎剂生用,迟入有力。 天名精 一名地松辛甘寒。 能破血,吐痰涎,解毒杀虫。 治乳蛾喉痹,小儿急惊不省人事,绞汁入好酒灌之即醒。服汁能吐疟痰。 根名杜牛膝,功用相同。子名鹤虱,杀虫治蛔咬腹痛。 山慈菇 甘辛微寒。 功专清热散结,痈疮疔肿解毒。 去毛切。 仙茅 产浙东仙居县,性温补肾,不入丸料,只可浸酒服。 苍耳子 即《诗》卷耳甘苦温。 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 治头痛,肢挛痹痛,遍身瘙痒。 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何首乌 益肝补肾,敛阴气,乌发须。 于冬季得大重斤者,竹刀刮去皮,切开煨,料豆汁拌蒸曝干,再蒸黑色为度。 七宝美髯丹,前明嘉靖初,方士邵应节进上,世宗服饵,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方,天下大行矣。 菟丝子 补肾强腰膝,和平中正之品。 《千金》大菟丝子丸首用此味。凡脾疾久而不愈,必责诸肾,此丸是也。 淘净杂子,煮透吐丝,捣饼酒炒。 覆盆子 甘酸温。 益肾补肝,固精缩小便。女子服之多孕。 小便不利忌。 淘净酒拌蒸。 此味贱药之金玉品也。 五味子 收肺家耗散之金。 一分肺邪未尽,用之即受其害。 虽名五味,酸居其八,辛居其二,余味非我所知。 其酸不亚于梅,即欲用之,只可十粒,或一分,不宜多用。 天冬 苦寒。 补水,与地黄皆为补北济南之品。 但脾胃虚寒者大忌。糖制者虽易其性,然亦能滑肠,大便不实者不宜服。 百部 甘苦温。 润肺经,治寒嗽久咳,杀蛔除虱。烧烟熏椨虫。 伤胃滑肠,虚人须与补药并行。 酒浸焙。 马兜铃 轻清肺热,苦辛降气。 治痰嗽喘促。 若肺虚挟寒大忌。 根名青木香,涂诸毒热肿。 瓜蒌皮 能和肝阳,开胸涤痰。 瓜蒌仁润肺,疗干咳,便滑者忌。 天花粉 即栝楼根生津止渴,清肺胃烦热。 和平之品,同地骨皮、桑叶治客热久而不愈。 同漂青黛,治火呛如神。 山豆根 苦寒。 泻心火,保肺金,去大肠风热。 治喉痈喉风。 能损脾胃。 金银花 甘平。 除热解毒,养血除痢宽膨,治一切疮疽。 禀春和之气以生,故无禁忌。 其藤名忍冬凌冬不凋,治筋骨痹痛。 按银花无论外科与痢症,俱宜重用。 土茯苓 甘淡。 祛湿热,利小便,止泄泻。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淡渗伤阴,肝肾阴亏勿服。 有赤白二种,白者良。 萆薢 甘苦,入胃肝。 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茎痛遗浊。 肾虚无湿者禁。 有黄白二种,白者良。 防己 辛苦寒。 行十二经,开太阳膀胱,通腠利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木通苦寒,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兼治脚气、水肿。 若下焦无湿热忌。 出汉中,根大而中通,名汉防己,治湿;更有木防己,治风。 木通 旧称轻清平淡。尝其味,实大苦。 通脏府之气,消乳积,治热淋。 通草 降肺气,利小便。 同桑皮治水臌。 水出高源,肺气下降,则水亦泄矣。轻清平淡,加诸通利则合。 葛根 辛甘。 轻扬升发,入阳明经。 能助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开肌,发汗退热,为治清气下陷泄泻之圣药。血痢温疟,肠风痘疹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 上盛下虚之人须斟酌用之。 葛花解酒毒。 欲缓其性,可煨用。 茜草 色赤,入厥阴血分。 消瘀通经,治风痹黄疸疸有五种,茜草治蓄血发黄。 无瘀滞者忌。 威灵仙 辛温。 风药善走,能宣五脏,通十二经。 治中风痛风,头痛顽痹,癥瘕积聚,黄疸浮肿,一切冷痛,性疾快利,治诸骨骾颇验威灵仙用糖酒煎一碗,一气饮下,诸骨尽销。 大耗真气,不得已而后用之可也。 钩藤 甘苦微寒。 除心热,平肝风,舒筋除眩。 治小儿惊啼瘛疭伸缩不已,俗谓之搐搦。 味淡力薄,煎剂宜迟入。 使君子 甘温。 杀虫,消积。 治五疳,为小儿诸病要药。 泽泻 利小便,消水肿。 六味汤同茯苓并用,治肝肾虚火上炎如神。 小便不禁者忌用。 石菖蒲 气辛性窜,惟痰火结于包络用之,以开蒙塞。 若小儿小有惊痛,自当散风清热,平肝消食,此味不可轻用,因走窜真气。 蒲黄 甘平。厥阴血分药心包、肝。 生用行血消瘀,通经脉,祛膀胱之热。 同五灵脂名失笑散,治心腹血气痛。 炒黑性涩止血,治崩带泄精。 无瘀勿用。 海藻 苦泄结,咸软坚,寒涤热。 消瘰疬结核癥瘕。 脾胃有湿勿服。 昆布 用同海藻而性雄,除顽痰积聚,治瘿瘤阴(疒贵)。 石斛 入胃。 穭豆皮入肾。 虚而有热宜之。 二种皆轻清淡味,配入诸药,如馔中之虾莱,无甚紧要,然不可缺。 鲜石斛清养胃阴,调理之病,最妙之品。 骨碎补 苦坚肾,温行血,补伤折,疗骨痿,蜜拌蒸晒。 景天 苦酸寒,纯阴之品,入心清热。 为末同菊叶汁疗火丹。 中寒者勿服。 马勃 辛平。 轻虚清肺,解热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失音。 将粉吹入,治鼻衄;外用敷诸疮,良。 柏子仁 色赤入心。 补心益智。 凡健忘多汗惊痫,皆心气不足,柏子仁汤主之。 炒研。 侧柏叶 性涩而燥,清血分湿热。 凡治便血,炒黑用;吐血衄血,捣汁冲。 肉桂 辛甘大热。 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 补命门相火不足,痼冷沉寒之症,疏通血脉;小腹痛,奔豚疝瘕,抑肝扶土;疗寒热久疟,引火归元。 出交趾最贵,猺产其厚者亦可用。 去皮及油而止。 桂枝 辛甘温。 气薄升浮,入肺、膀胱。 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伤风头痛,伤寒自汗,同芍药、甘草、姜、枣名桂枝汤,能和营实表。 阳盛之人,或挟暑热,下咽生灾。 沉香 辛甘温。 能下气,理痰调中。 治心腹痛,噤口毒痢。 气虚下陷,切勿沾唇。 入汤剂磨汁,入丸散镑曝燥磨,忌火。 丁香 辛温,纯阳。 温胃暖肾,治心腹冷痛,挟寒白痢,痛经。 同柿蒂、生姜,治呕哕呃逆。痘疮灰白不起,须同人参,当归。 非虚寒勿用。 檀香 辛温,调脾利膈。 降真香辛温,辟恶止金疮出血。 乌药 辛温,上入肺、脾,下通膀胱与肾。 疏胸腹气逆,兼能止痛,气虚血热勿服。 乳香 苦辛温,入心通十二经。 去风伸筋,调气活血,托里护心,生肌止痛。 痈疽疮肿,疮疽已溃勿服。 没药 苦平,入十二经。 散结通血,消肿定痛。 出南番,色赤如琥珀者良。 血竭 甘咸。 散瘀生新,止痛生肌,善收疮口。 出南番,嚼之如蜡者佳。 安息香 出安息国。 树脂熬成,外用沥青为壳。 能辟邪气,安五脏。 至宝丹所以用之。 苏合香 通窍开郁解邪。 出诸番,合众香之汁煎成,故又名苏合油。 以筋挑起,悬丝不断者真。 走窜真气,挟虚勿服。 龙脑香 即冰片。 出南番,杉脂所化。 辛温香窜善走。 治用虽多,不外通窍引经。 同火酒服杀人。 芦荟 木脂也。 出波斯国。 大苦大寒。 功专清热杀虫。 同胆草能泻肝经实火。 黄柏 滋肾泻火。 炒用燥湿,凡下焦有湿热者,必用之品。 同熟地、龟版、知母为大补阴丸,治火有余,而形不足者。 无火忌之。 槐花子 清大肠风热,治肠风便血、血痔。 虚寒者忌。 炒用。 金铃子 苦寒。 能导小肠、膀胱之热下行,通利小便,为疝气要药。 同延胡索名金铃子散,治肝火胃痛。 川产良,用肉去核。 秦皮 苦寒性涩。 清肝平木,久痢可用。 治目疾,洗服皆效。 樗根皮 即臭椿根皮。 苦寒涩,故能燥湿清热收敛。 入血分,血痢肠风,久而不愈,有断下之功。 积滞未尽,勉强固涩,必变他症。 诃子 苦温泄气,酸涩收肺。 大能化痰,久咳久痢,略用可也。 若早施之,为害不测。 厚朴 苦降,泻实满;辛温,泻湿满。 消痰化食治呕,泻痢乱霍,一切客寒犯胃,湿气侵脾之症,邪气未解宜之。 已虚者勿用,损胎元。 榛树皮也。 前因两川教匪扰乱,砍树为薪,紫厚者价至数换。 姜汁炒。 皂荚 性极尖利,搜风泄热,通关窍,涌痰涎,宣壅导滞。 以末搐鼻,立作喷嚏,治中风口噤,胸痹喉痹,济急颇有神效。 稍涉虚者,切勿轻与,孕妇尤忌。 皂角刺 辛温。 搜风杀虫,锋锐直达病所。 溃痈疽,散肿毒,攻乳积一名妒乳,为痈疽未溃之神药。 已溃勿服,孕妇亦忌。 西河柳 凡肺受寒郁,气不宣达,为咳逆,或咽痛,或畏寒,身热发痧发疹,皆宜用。 按西河柳辛开肺郁,温散风邪,达表最要之品,枝叶并用。 若无感无郁者忌。 海桐皮 入血分,祛风去湿,行经络达病所。 凡病属风湿者宜之。 出广南,皮白坚韧,作索不烂。 杜仲 续绝补伤,强筋健腰。 盐水炒断丝。 青娥丸同补骨脂、核桃肉,治虚寒腰痛,凡腰膝不足者宜之,并能固胎。 合欢皮 甘平。 安五脏,悦心志,和血止痛,明目消肿,续筋长肌。 香油调末,治蜘蛛咬。得酒良。 芜荑 辛苦散满。 祛五脏皮肤肢节风湿。 凡腹中有酒、血、气所化成鳖者,惟芜荑同暖胃理气补血之药,乃可杀虫。 乌桕根皮 性能泻下,故通肠利水,功胜大戟。 治咸齁痰喘。 苏木 辛平。 出苏方国。 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同防风治血滞生风,产后瘀血上攻,排脓止血。 无瘀者忌。 干漆 即漆渣。 辛温有毒。 功专行血杀虫。 血见干漆,即化为水,其能损血可见。 炒用。 大枫子 出南番。 辛热有毒。 治疮癣疥疠,有杀虫劫毒之功。 中仁色白,去油用。 巴豆 辛热大毒。 开窍宣滞,去脏府沉寒,为斩关夺门之将大黄府病多热者宜之,巴豆脏病多寒者宜之。 以少许着肌肤,即起泡,况肠胃柔薄之质乎!万不得已,亦须炒熟去油,入少许即止。 桑叶 泻肝经之气热。 与丹皮同用,大能泄木。同石膏、生地能疗肺燥。同地骨皮,又治盗汗。 轻清之物,施用颇广。 须立冬后采。 桑皮 蜜水炒。 治肺火咳嗽,大能泻肺。 肺以降为顺,故泻白散首用之。 《十剂》中同通草能消水肿,所谓轻可去实也。盖因肺气降,水亦从兹而泄。 惟客邪在肺,宜疏散,则不可用。 楮实 甘寒而利,消水肿,疗骨骾,明目软坚。 古方取以为补,惟还少丹用之。 酒蒸。 皮可为纸。 枳实 摩坚破滞,能坠至高之气。 性猛而悍,小陷胸用之,泻胸痞如神。 稍挟虚者犯之,反生胀满,切戒也。 枳实如壮夫,枳壳如年长,血气之勇已衰,惟能宽胸利气。青皮能疏肝气,枳壳并能疏肺气,然皆气滞始宜。 山栀 清心肺热。 同香附能开郁,凉药之轻清者;同茯苓能泻热邪,屈曲从小便出。 近多炒用,用生者绝少。 枣仁 安神敛心阳,止虚汗。 兼入脾,故归脾汤用之,取火生土也。 蕤仁 微寒。 消风清热,和肝明目,破心下结痰,除腹中痞气。 目病不缘风热,而因虚者勿用。 山茱萸 炒黑,收肝风,其酸不亚于梅,六味用之,亦取其酸收纳气也。 金樱子 酸涩。 固精秘气,治滑精久痢。 性涩滞,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致生别症,咎将谁执? 熬膏用。 郁李仁 行水破血,润燥。 治大肠气滞,关格不通。 治标之药,精液不足而便结者勿投。 去皮尖研。 女贞子 冬青树子也。 纯阴之品,益肝肾,阴虚有火者宜之。 揉去粗皮,蜜酒拌蒸。 五加皮 苦辛。 膏风胜湿,逐皮肤之瘀血,疗筋骨之拘挛。 茎节花皮根具五色,故名。 下部无风寒湿,及肝肾有火者勿服。 酿酒尤良。 枸杞 滋补肝肾之要品。性平赤色,又能补心。 凡阴不足者相宜。 产甘州为上。 入煎剂亦宜炒用。 枸杞在处有之,肉薄子多,故不入药。甘产则反是。抱朴子曰:去家千里,莫食枸杞。谓能壮阳补肾。予谓采子之药,古今相同,何昔能而今不能耶?按是尽多有过誉者。如称服菟丝子三月,能行及奔马,饮啖如沃雪,然乎否乎? 地骨皮 枸杞根也。 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热,凉血能,治五内烦热,止肌热虚汗。 中寒者勿用。 蔓荆子 轻浮升散,搜风利窍。 治头痛脑鸣,目痛齿痛诸症。 不因风邪,血虚有火者忌之。 木芙蓉 凉血散热,消脓排脓,治一切痈疽肿毒有殊功。 用花叶捣数四围,疡科为清凉膏也。 密蒙花 微寒。 润肝燥,治目中赤脉青盲,肤翳赤肿,眵泪羞明,小儿疳气攻眼。 产蜀中。 其花繁密蒙茸,故名。 竹叶 清肺胃风热。 竹卷心清心火;竹沥同老姜汁能消游行之痰;竹茹和胃止呕,须炒;淡竹叶极消暑毒,能令从小便出。 天竺黄 甘微寒。 凉心去风热,利窍豁痰。 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 出南海,大竹之精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 琥珀 色赤,入手少阴足厥阴血分心、肝。 能宁心定魄,消瘀血,破癥瘕,生肌合疮,治五淋,利小便。 淡渗之品,凡阴虚水亏者勿服。 茯苓 滇产者色绀,坚实可入补药;其六安两浙所出者,多断松枝种成,数年可采,惟能利小便,不及滇产远甚。 茯苓必须用片。 《叶氏医案》每用块苓,徐洄溪以为虽煎终日而味不出,此言自当遵之。 抱木者为茯神,安神宁心。 猪苓 甘苦淡。 泄滞利窍,在上能开腠发汗,入膀胱利湿行水,平阴阳,分消湿邪。 (毒副作用,使用注意)淡渗亡津,无湿勿服。 去皮切。 雷丸 苦寒有小毒,入胃。 功专消积,杀虫。 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 桑寄生 舒筋络,利关节,除风湿痹痛之要药。 同他药浸酒服良。 杏仁 有甜苦二种。 甜者去皮炒研,润肺降气,消痰止嗽,有湿痰者不宜。苦者泻肺解肌,降气利胸膈,同橘皮通大肠气秘肺与大肠为表里,去皮研,表剂连皮研,因虚而嗽勿用。 双仁者杀人。 乌梅 酸涩之品,入肺脾血分。 治久嗽、久痢、久疟,安蛔厥病。 有当发表者大忌,更有留邪未清,用之亦有害。 桃仁 能治一切血瘀、血积、血痞、血秘,皮肤燥痒肌有凝血,发热如狂蓄血在小腹。 若非瘀滞而误用之,大伤阴气。 泡去皮尖炒研。 大枣 甘温。 补中益脾。 同老姜和营卫,利百药。 惟嫌助火,胃热齿痛所忌。 梨汁 凉心润肺,除烦解渴。 熬膏代蜜丸,一切治肺之药最妙。 柿霜 乃肺之精液,北地用膏粱粉收者。 清上焦心肺之热。 柿蒂止呃逆《济生方》加丁香、生姜,尤妙。 木瓜 酸涩而温,调营卫,利筋骨,治霍乱转筋能理脾伐肝也。 山查 健脾行气,消食磨积麦芽消谷食,山查消腥羶,散瘀化痰,发小儿痘疹,行乳积,止儿枕痛恶露留于小腹,名儿枕痛。 同茴香疗小肠疝气。 去核炒。 橘皮 脾肺肠胃之气药,旧有国老之称,谓其于补于表于疏剂中皆能相助成功。 同杏仁能治老人便闭。 去白入肺达表。橘白和中止胃痛。《清异录》名橘皮为贵老,取陈而紫色者佳。 枇杷叶 清肺和胃,降气消痰,治热咳呕逆。 拭净毛,蜜炙,可入肺寒之剂;去粗蒸用,手揉软,可入肺热之剂。 石榴皮 酸涩。 治久痢下血,煅存性为末冲服;崩漏脱肛,煎汤洗。 若血痢留邪未尽,忌之。 胡桃肉 润,皮涩。 同补骨脂,治虚寒腰痛。 胡桃人参汤,观音梦传于洪辑子,治痰喘。去皮无效,连皮有功。盖皮能敛肺也。 一切筋骨痛皆可除。 荔枝核 治睾丸胀痛,取象形之义。 须配入平肝祛风湿剂中,烧存性,研冲。 龙眼 甘温。 补心益智。 惟嫌助火,故胃热者服之,多作齿痛。 松子 润肠开胃,悦肌肤,散风止嗽,治大便虚闭。 槟榔 尖长如鸡心者。 苦辛温。 能破滞散邪,泻胸心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攻坚去积,消食行痰,遂水杀虫,堕诸气至于下极。 气虚下陷者,所当远避。 虽能辟瘴,耗损真气,多食少寿。 更有花纹者,只可行滞消食阴囊生虱,煎汤洗之,即除。 大腹皮 辛温。 泄肺运脾,宽胸利水,为诸腹肿胀之首。 惟鸠鸟多栖其树,故须泡用。 川椒 热,有毒。 入肺,发汗散寒;入脾暖胃燥湿。 治心腹冷痛,肾寒水肿。 若阳虚火旺者,大忌。 微炒去汗。 椒目苦辛,行水消水蛊,除胀定喘。秦椒俗名花椒,主冶与川椒相同。 胡椒 辛,大热有毒。 温中下气,快膈消痰。 治寒痰冷痢,阴毒腹痛。 胡椒走气助火,最能损肺,莫以其快膈而嗜之。 吴茱萸 辛苦大热,有小毒。 疏肝燥脾,温中下气,除湿解郁。 治厥阴腹痛,呕逆吞酸。善能降浊阴上僭,利大肠壅气。 病非寒滞有湿者勿用。 滚汤泡去辛烈,止呕黄连水炒,治血醋炒。 茶 甘苦微寒。 上清头目,醒昏睡,消油腻,解肉毒。 瓜蒂 苦寒。 能吐阳明风热,痰涎,上膈宿食瓜蒂散加淡豉,赤小豆,同为末,开水调服,取水调。 西瓜 甘寒。 解暑毒,除烦清热。 翠衣入心包络,退热凉心,清暑之品。 蔗浆 甘微寒。 和中润燥。 治呕哕噎膈翻胃和姜汁服,大便燥结。 取浆须备器榨之。 莲子 象心。 宁心益脾,与龙眼肉煮汤,长服大益心脾。 痢之重者,以此调治,无损有益。故东垣治母高年病痢,首用此味也。 去心炒。 莲须涩精固胎。 石莲子 苦寒。 清心除烦,去湿热。 专治噤口痢。 藕 甘寒。 凉血散瘀。 节,功用相同。 荷叶 色青而仰,象震。 开发阳气,凡肝经病,用此引经甚妙。 芡实 扶脾益肾。 性涩,精不禁者宜之。 韭 辛温补肾,暖腰膝,散瘀血。 治噎膈翻胃。 多食神昏目暗。忌蜜。 韭子辛温补肾,助命门,故五子衍宗丸用之。 蒸晒炒研。 葱白 辛散。 发汗解肌,通阳气。 多食神昏。 青葱管同红花、杏仁,能入络治肋痛。 薤白 辛温而滑。 下气调中。 治胸痹刺痛,肺气喘急。 滑利之品,无滞勿用。 大蒜 辛热有毒。 开胃健脾,消食去寒滞,利小便,消水肿。其气钻经入髓,与麝脐同功。 生痰助火,散气耗血,昏神损目,虚热之人,切勿沾唇。 独头者切片灼艾,治一切痈疽恶疮,妙。 白芥子 辛温入肺。 能发汗散寒,祛皮里膜外之痰,消肿止痛。 芥菜辛热,多食昏目发疮。 莱菔子 辛温。 长于利气,生用豁风痰,散风寒,炒熟定痰嗽,消食除膨。 肺虚者勿服。 莱菔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制面毒。 生姜 辛温行阳分,祛寒发表,宣肺解郁,和胃止呕。 姜皮辛凉行水,故五皮饮用之。 煨姜与大枣并用,行脾胃之滓津液,和营卫之气。 干姜 辛热。 能温经散寒邪。 客寒犯胃作痛,厥阴浊阴上僭,必用之品。 同五味子治寒嗽,通关节,宣脉络,为用甚广。 炮姜 辛苦大热。 能使阳生阴退,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故入四物汤,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 即干姜炮黑,阴虚有火者勿服,孕妇尤忌。 大茴香 产宁夏。 辛温。 暖丹田,补命门,疗小肠冷气,癫疝阴肿疝有七种,皆属于肝。 小茴香 辛平理气,入肾治腰痛,入肝治腹痛,并疗阴疝。 菠菜 取老菠菜直下根,治老人大便难下最妙。 须佐补气养血之药。 蒲公英 苦甘寒。 化热毒,消肿核。 治乳痈、乳积之圣药。 山药 培脾益肾,强骨节。 一切滋补药,不能成丸者,用此收之。 百合 象肺。 保肺之药,百合固金汤是也。 若肺家有邪,疏之不暇,固之岂无害乎! 冬瓜子 肺胀喘急,非此不疗。 并消水肿,亦因利肺气也。 胡麻 润肠胃,益五脏。 大便滑者忌用。 大麻仁 治阳明燥热便难,走而不守。 肠滑者忌。 小麦 凉心止汗。 治盗汗,须浮者。 炒用。 麦芽 健胃快脾,消积滞,化一切米面食积,尤善通乳。 炒用。 糯米 和胃,育阴生津。 糯米饮同人乳服,治药杀胃口,食入即吐如神。古人称贫人无补,以糯为补。信然。 凡麦冬用粳米拌炒,滋肺而不妨脾。 稷俗名珠粟,小儿切不可食,坚而难化,胀而雍胃,曾见有失命,为长者预宜禁之。 苡仁 甘益胃,淡渗湿。 治水肿泄泻。 补脾炒用,利水生用。 其力缓,须倍于他味。 罂粟壳 酸涩。 敛肺固肠。 治久嗽、泻痢、脱肛。 兜摄太过,故必留邪净尽,庶用少许,否则大忌。 赤小豆 细而色暗者入药。 通小肠,行水散血,消肿解毒排脓。 同芙蓉花捣烂,敷一切疮疽,取效甚速。须出疮顶,腐豆水浸胖捣烂,涂痘疮翻疤,亦有神效。 绿豆 甘寒。 清十二经热毒而解渴。 凡肌肤热瘰,绿豆皮治之;肉壅气,能缓药力。 煨蚕豆能实大肠。 扁豆 生用清暑,炒用清补脾胃。 惟病后煨食,极能滞气。 去皮煮至稀烂,少食可也。 淡豆豉 苦泄肺,寒胜热,发汗解肌。 同栀子治懊恼不眠,同苏叶治寒月感冒,同薄荷、杏仁治暑风身热。 无表邪者勿用。 神曲 调中和胃,治痰逆,消积滞。 同香附、黑山栀能开郁气。 附造曲法:以白曲百斤,青蒿、苍耳、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杏仁泥、赤小豆末各三升,以配六神,通和作饼,楮叶包罯,待生黄衣,晒干炒。 谷芽 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生用运化为多,炒用开导为多。 味甘气和,健脾之良药也。 饴糖 即饧也和平润肺止嗽。 有痰火者忌之。 建中汤用之,取同甘缓和平也。 酒 温热经,甘者满中,淡者利小便。 用为向导,可以通行一身之表,引药至极高之分。 热饮伤肺,冷饮伤胃。少饮和血壮神,御寒辟邪;过饮乱神耗血,损胃生湿痰,助欲火,为病百端。无灰酒入药,火酒燥烈尤甚,不可多饮。葛花、绿豆,能解酒毒。 金箔 辛平有毒。 镇心肝,安魂魄。 治惊痫、风热、肝胆之病。 白石英 甘辛,微温润燥。 治肺瘘吐脓,咳逆上气。 紫石英性味相同。安心神,暖子宫,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之。 火煅醋淬,研末水飞。 朱砂 甘凉,体阳性阴,色赤属心。 镇心定惊,泻热辟邪,多用令人神呆。 明透者良,研细水飞。 雄黄 辛温有毒,入肝气分。 杀百毒,辟鬼魅,治惊痫,又能化血为水。 明彻不臭者良。 石膏 色白入肺,并清胃火、热邪在气分,口渴齿燥,引饮,非此不为功。 石膏为水药,燥热如焦釜,沃以水,气出蒸蒸然,此无汗能发之谓也。暑热烁津,则汗出不休,石膏能寒肺气,此有汗能止之谓也。凡疟疾寒轻热甚多汗者,用之最胜。一切肺燥发热,干咳喘急者,须同清滋之品,治之多效,白虎汤之知母、粳米,玉女煎之地黄是也。 石膏能行秋肃之令,肺胃发火者大忌。 滑石 利毛窍,清湿热从小便出。 暑必挟湿,得甘草良。今铺中六一散,用漂滑石收甘草汤者佳。 赤石脂 甘温酸涩。 能收湿,止血固下,疗肠癖泻痢久不愈。 禹余粮 甘平性涩。 入胃大肠血分。 能固下,治血痢血崩。 研漂。 炉甘石 甘温。 能止血消肿,收湿祛痰,退眼疾赤烂翳膜。 煅红童便淬七次,研漂。 海浮石 咸软坚,寒润下,色白体轻。 入肺止嗽,化老痰,消瘿瘤结核。 水沫结成。 磁石 咸。 能引肺气入肾,通耳气。 火煅醋淬,研漂。 代赭石 苦寒,入心包肝血分。 同旋覆治气逆,噫气频频。 虚人须加补益。 青礞石 色青入肝。 治顽痰癖结痰着礞石即化为水,滚痰丸所以用之。 虚人大忌。 须拣有金心者方入药。 花蕊石 入肝血分。 能化瘀血为水,下死胎胞衣。 大损阴血。 煅研水飞。 芒硝 软坚。 即皮硝之在上者。 三承气所以用之,同大黄、枳实,推荡燥实疫邪之要药。 克削脏腑,故调胃承气即不用者,恐其诛伐无过。 元明粉功用相同,霸性稍减。 石硫黄 味酸有毒。 大热纯阳,补命门真火。 若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亦为救危上药。治老人虚闭半硫丸主之。 用之不当,贻害匪轻。 番舶者良,最难得。 土硫黄止可入疮药,臭不可服。 白矾 酸咸寒。 性收涩燥湿,追涎化痰,坠浊,解毒杀虫。 地浆 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入新汲水搅浊,少顷取清。 用解一切鱼肉、菜果、药物、诸菌毒。 误食蚂蝗,生子腹中,用此下之。 伏龙肝 即对釜脐之土辛温调中,去湿消肿。 治久痢不愈。 燕窝 养肺阴,滋脉络。 骨节有声,用糯米煮粥服,即疗。 肥白为佳。 多痰者忌。 五灵脂 甘温。 生用能通血闭,炒黑治经水过多。 —切瘀滞作痛,必用之药。 酒漂去砂。 牛黄 同珍珠,治痰迷心窍。 丹药采用至广,如至宝丹、抱龙丸、清心丸皆用之,病在心包络之要药。 霞天胶健脾补血,胆星消包络积痰。 阿胶 补血清热,止血妄行,为血分要药。 蛤粉炒,但真者绝少。 黄明胶治疮疥血虚,不肯结痂。 虎骨 颈骨补天柱无力,膝补疲痿。能潜阳伏风。 煎胶用。 犀角 凉心解毒。 凡一切心经蓄热必用之品,又能和阳疗鼻衄。 羚养角 轻清肝经血热,和阳熄风,兼清肺火,平稳好药。 镑用。 鹿角 温经,强筋补血。 治巅顶虚寒头痛。 稍涉热体,服之即鼻衄便血。 其性温热可见矣。 煎胶茸,力更大。 麝香 麝之脐也。 西产为上,川产次之。 能开通十二经气闭。 走窜之品,凡丹药用之,取其开窍通气也。 善败瓜果,亦能堕胎。 桑螵蛸 益固肾,治梦遗白浊,缩小便。 即螳螂子也。 蝉蜕 其体轻清,故除风热,解肌发痘疹,退翳,治中风失音。 洗用。 蜂蜜 秘蜜之谓也。 润肠胃,和百药。 不可同葱食,杀人。 黄蜡止痛生肌。 凡被殴或跌伤,见风多致不救,一方用荆芥、黄蜡、鱼鳔炒黄色各五钱,艾叶三片,入无灰酒一碗,重汤煮一柱香,热饮之,汗出立愈。 惟百日内,不得食鸡肉。 五倍子 酸涩敛肺,咸寒降火化痰。 治下血脱肛。 有外感非虚脱禁用。 去蛀屑。 僵蚕 去齿足炒。 治风痰之要药,痧痘症多用之,取其散风消痰也。 日本国人有病,僵蚕为上药,非此不治,犹唐古忒之需大黄也。 蟾蜍 微毒。 入胃退虚热,行湿气。 治小儿劳瘦疳疾。 海参 色黑补肾。 产北洋者大而刺密,沿缘石上,一擒而获,若再取之,宁败不移。 便滑者莫多食。 龙骨 摄敛收涩,无过此品,故能镇心涩精敛汗,收飞越孤阳。 龙齿主治相同,尤疗惊痫。 煅用。 龟板 咸寒,至阴之品,益肾滋阴。 治真水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之症。 肾虚无热勿用。 去墙酒炙捣。 牡蛎 生能补肝滋肾,敛精止汗。 凡应表之症,用龙牡贻害非细。 石决明 咸凉。 除肺肝风热,疗目疾内外障亦治骨蒸劳热。 煅研。 珍珠 固心消热痰,清神明,治惊痫,所以至宝丹用之。 淡菜 味咸。 补阴潜阳,凡虚火易升者宜之。 人中黄 甘草为末,入竹筒中,沥青封固,腊月浸于厕中,交春取出漂清,破竹悬风处阴干。 解血分毒。 人中白 多年溺器中如苔而厚者,漂清煅用。 放血分毒。 喉科要药。 金金汁 入地愈久愈佳,莹白者入药。 清血分热毒。 大寒之品,无火者切忌。 童童便 止热血妄行,为吐血产后之良药。 患吐血自服溲溺,百不一死,皆能从其类而治之也。 秋石咸滋肾水,阴虚火升者宜。 人人乳 补血上品,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本属血化。 胃阴受戕,纳食即吐,同糯米饮缓缓服之,便能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