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 麻黄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 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 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水从汗解而消肿,②小便增多而消肿,⑧大便水泻而消肿,①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征结。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瘙坚积聚’的记载。《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 根据这些经验,我曾用麻黄,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过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麻黄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饯之间。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三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3:1),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桂枝 桂枝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汁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蓄卫,解肌止汗的作用。 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配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 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两。 荆芥 荆芥味辛,性微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配防风、苏叶,用于辛温解表:配薄荷,银花、桑叶,用于辛凉解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用于产后受风。荆芥与具他十温解表药不同的是风寒、风热的表证,都可以应用。 荆芥还可以透疹、止痒、治皮肤病。配蝉衣、葛根、薄荷等,叮治麻疹不易透山;配亦芍、苍木、黄柏、白藓皮,苦参等,可治风疹、湿疹、疥、癣等。 荆芥兼能清血分伏热,有理血止血作用。配地榆、槐花炭,可用于治疗便血;配藕节、黑山栀、白茅根,叫‘冶衄血,配当归、益母草、棕炭、川断炭,可治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失血;配红花,可行恶血等。用于止血时,须炒炭用。 本品茎穗同切生用,称荆芥;只用其穗称生芥穗,炒炭用时,称荆芥炭、芥穗炭。荆芥适用于散全身的风邪;生芥穗适用于散头部的风邪,荆芥炭和芥穗炭适用于止血,并可治疗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需选用哪一种,处方时要写清楚。 用量一般是一至三钱。治产后失血而血晕时,可用芥穗炭一两,单味水煎服。 防风 防风是最常用的辛温发汗剂。配荆芥,苏叶,治疗感冒风寒的表证。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临床上常常是荆芥、防风同用。 防风有祛经络筋骨中风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这时常与羌活、独活、当归,苡米、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防风还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可用于治疗旰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引起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这时要与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作用。还可随证配用钩藤、蜈蚣、僵蚕、白附子等。 防风还用于盱郁侮脾而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例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陈皮),就是治疗这类疾病常用的方剂。 防风还有治疗肠风便血的特殊作用。反复发作,日久个愈的大便卜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良好的效果。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 用量一般二、三钱。 阴虚火动的头痛不宜用。 紫苏 紫苏气味芳香,主要用于解表散寒,但兼有芳香理气、和胃止呕的作用。常用它治疗兼有胸闷,呕吐、胃部不适的风寒感冒(即俗话说的‘停食着凉”)。常同藿香,荆芥,防风、陈皮,神曲等配合应用,例如藿香正气散。从近些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本药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解表散寒用苏叶,行气宽中用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梗叶齐用),降气消痰用苏子(要略炒捣碎用)。苏梗还有理气安胎的作用,常用于妊娠呕吐、妊娠腹胀等的治疗。 紫苏有香气,能芳香辟秽,祛暑化浊,解鱼蟹毒,所以也常用于暑湿秽浊,鱼蟹中毒而致的胸闷、呕吐、腹痛等的治疗。 苏子下气消痰的作用比较明显,善治肺气喘逆、痰嗽等症,但脾胃气虚常有腹泄者忌用。 紫苏配独活、苍术、槟榔,可用于脚气病;配生石膏、白芷,可用于口臭病。 常用量是二、三钱。用苏叶时,—‘般要写明“后下”。 羌活 羌活的主要功用有三:1.辛温解表;2.祛风胜湿,3.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 羌活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表证,对身冷无汗,头痛明显的有显效。由于羌活兼有胜湿的作用,所以对夹有湿邪的感冒(恶寒、发热,身体沉重,骨节疼痛,嗜卧,才;愿转动翻身)具有特效。 羌活除用为辛温解表药外,“祛风湿”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对治疗风湿相搏而致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良好作用。根据这种经验,近些年来多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常与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苡米、松节等同用。 羌活祛风湿与独活不同。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 羌活与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羌活善于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而桂枝则善于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 羌活配片姜黄、桂枝,可治肩,臂、手等部位的风湿疼痛,配荆芥、防风,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扦,尤其刘·后头部疼痛明显的,效果更好;配苍术,治头痛如裹;配菊花、白蒺藜、蔓荆子,治受风目赤。 羌活又常用为治疗上半身疼痛和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羌活的常用量是八分至三钱。本品辛温燥烈,由于血虚而致全身空痛、虚弱乏力者禁用。 独活 独活也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可用千治疗风寒感冒所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腰腿酸痛等症。但由于独活祛风胜湿的作用较为明显,故临床上,常把它用为祛风湿,治痹痛的药。可与威灵仙、防风,秦艽、稀莶草、松节、透骨草等同用。我常用它配合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威灵仙、牛膝、泽兰、红花,附片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于虚寒性者效果较好,尤其是对腰痛、腿痛,效果更为明显。一般用法是:上半身疼痛明显者用羌活,下半身疼痛明显者用独活,全身疼痛者,羌活,独活同用。独活发散解表的力量不如羌活。 独活配细辛能治疗少阴头痛(头痛、目眩、痛连齿颊部,或见风即痛);配牛膝、木瓜、苍术,地龙、五加皮,川续断,可治两脚风湿疼痛、软弱、难于行走。独活配黄柏炭、川断炭,桑寄生,还可用于子宫出血。 一般用量力二、三钱;个别体壮而病重者,可用至四钱,外用为风湿痛,骨节痛的熏洗剂时,可用到五钱至一两。外用力熏洗剂时,常与桂枝、透骨草、乌头,当归、红花、防风,生艾叶等配合使用。 血虚头痛,肾虚腰痛,阴津不足等证,均不宜用。 白芷 白芷性味辛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排脓、止痛五大功能。 1.散风:白芷辛温发故,能治疗风寒感冒,尤其是头痛重的,更为有效。还能治风疹瘙痒.时起时落。 2.除湿,白芷气味芳香燥烈,燥可胜湿,有除湿作用。可用于寒湿下注所致的白带,常配合苍术、炒苡米、茯苓,樗白皮、白鸡冠花等同用。对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也有治疗作用,可与肉豆蔻,诃子,茯苓,芡实等同用。 3.通窍:白芷辛香走窜,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常用于通鼻窍,治疗鼻塞不通,鼻流腥臭脓涕(鼻渊)等,常与细辛、苍耳子,辛夷、薄荷等配合应用。临床上常用这些药随证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鼻炎等,每收良效。 4.排脓:白芷还有消毒排脓,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效能。可配用丹皮、冬瓜仁,败酱草、红藤、生大黄等,治疗肠痈(包括急性阑尾炎)。配赤芍、红花、公英,地丁、野菊花、银花等,治疗痈肿疮疡。例如消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银花、防风、亦芍、贝母、山甲、花粉,甘草、乳香、自芷、没药、皂刺、归尾,陈皮)中,就有白芷,是外科常用的著名方剂。 5.止痛:白芷善治各种头痛,尤其是对前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有显著效果。除能治头痛外,还可用来治牙痛,胃痛、疮疡痛。但要注意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物,配合使用。 白芷与细辛都能止牙痛,但细辛偏治齿髓疼痛,或夜间牙痛,白芷偏治齿龈连面颊部肿痛的牙痛。 近些年来,有的使用自芷治疗溃疡病的胃痛,除白芷的止痛作用外,它的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作用,是否对木病也有—定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常用量为一至三钱。 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痈疽巳溃者也宜少用,以免耗仿气血。藁本藁本也有辛温发散的作用,主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顶疼痛。 头巅顶处为督脉经所过之处,藁本散督脉经风寒,善治头顶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川芎搜少阳经风邪,解少阳经血郁,善治两侧头痛。 藁本能直走头顶部,故又为治头顶部疾病的引经药。但又因督脉经与肾经相连,故本晶也能治风寒侵入腰部而致的腰脊冷痛。 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三钱。 细辛 细辛气味串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常与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等配伍应用。本品有升浮之性,故又可用于头面部诸风百疾。 细辛的主要特点是有窜透开滞的效能。“辛”味能“开通”,可用它开胸中滞气,通肺窍,疏通关节,而治疗咳逆上气,寒痰喘嗽,眼风流泪,鼻塞不闻香臭,风寒痹痛等证。 细辛可入心,肾、肺、肝四经,故与桂枝、薤白,当归、丹参同用可治胸痹心痛;与独活、桑寄生,川断,乌药、当归同用,可治腰、膝、腹部疼痛:与干姜、五味子,半夏、麻黄、杏仁同用可治寒饮犯肺的咳喘,与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白芷,瓜蒌同用,可冶妇人乳结疼胀,经血不行,与草决明、石决明,羊肝,木贼草、夏枯草同用,可治目痛,目痒,流泪等。 蚕沙也能通凝滞,但偏用于祛风湿滞于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痛。细辛主要是搜风湿寒邪滞于旰肾而致的筋骨疼痛。独活善搜肾经气分伏风,细辛善搜旰肾血分风寒。 细辛的常用量是三分至一钱,一般不超过一钱。前人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但这是指单服细辛而言。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时,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临床—k也有在处方中用一钱半、二钱、甚至三钱的。但须仔细分析,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不可贸然地使用大量。 辛夷 辛夷气味辛温,有祛风通窍的作用,尤善于通鼻,以散风寒。故常用于通鼻窍,为治鼻病的要药。例如:治风寒感冒的鼻塞不通,可配合细辛、荆芥、防风、苍耳子同用;治鼻炎、鼻窦炎,可配合白芷,细辛、苍耳子,川芎、菊花,银花同用。临床上遇有鼻渊(鼻塞、流腥臭脓涕)、鼻鼽(音求,鼻流清水涕),鼻窒(鼻中生肉室塞鼻孔)、鼻疮、鼻塞流涕等,都可随证配伍应用。 苍耳子也能治鼻病,但偏于散头部风湿,兼治头风头痛;辛夷则偏于散上焦风寒,开宣肺窍。 细辛也有辛通走审的作用,可通全身之气,但偏于入心肾两经。辛夷则以通上焦之气为主,但配合桑枝,桂枝,松节,红花等也可通利关节。 白芷也能芳香通窍,但主要散头面的风寒而治前头痛,鼻塞。辛夷则善于散上焦风寒,宣肺而通鼻窍。 辛夷配鹅不食草、苍耳子,白芷、薄荷,梅片为细末,用少许搐鼻用,可治鼻塞不闻香臭,鼻炎,鼻窦炎等。辛夷内服用量一般为二,三钱。阴虚火旺者忌用。 苍耳子 苍耳子性味甘温,有祛风、通窍、散结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祛风湿;用于治疗风湿所致的周痹(全身疼痛),四肢拘挛,常配羌活、透骨草、威灵仙、苡米等同用。治风湿头庙也有良效。 2.通肺窍:用于治疗鼻塞不通,鼻炎,鼻窦炎,鼻流涕不止等,常配辛夷、白芷、细辛、川芎、菊花等同用。 3.治皮肤病:苍耳子有祛风止痒散结的作用,用丁治疗各种癣、疥、痒疹及麻风等。 另外,秋季采新鲜苍耳子,连茎带叶切碎,加水煮,取汁熬膏,摊于布上,贴肚脐及肉门处,可治小儿疳疾,肚大黄瘦,两目少神,消化不良等症,也可用此膏贴瘰疬,有消瘰疬、肿块(如淋巴结核等)的作用。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本药有小毒,不宜使用太大量。 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温,能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主治夏季感冒暑湿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痛或腹痛,吐泻等。常与荷叶、扁豆、佩兰、藿香等同用。并;T用于治疗水湿浮肿,小便不利者(如急性肾炎浮肿等)。扁豆健脾化湿而消暑;荷叶升达清气而消暑,香薷散利湿浊而祛暑。 冬季伤寒的表证,解表用麻黄;夏季伤暑的表证,解表用香薷。 用量一般为一、一钱,体壮病重者也可用三钱。体弱易出虚汗者忌用。 生姜 生姜味辛,性微温。常用于解表发汗、发散风寒的方剂中,以治风寒感冒。可配伍麻黄,荆芥、桂枝、苏叶等同用。也可单用生姜一味,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饮服,治风寒感冒。前人经验中有“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的记载,可资参考。生姜配半夏有明显的和胃止呕作用,并可解半夏毒。生姜也可解南星毒。 生姜与大枣同用,能益脾胃元气,温中祛湿,与白芍同用能制白芍之寒而温经止痛。 生姜汁可化痰止呕,用于治风痰口噤不语,风痰阻滞经络半身不遂等证。这时常配竹沥汁同用。一般用法是:竹沥汁一两兑入生姜汁六、七滴,分两次服。 干姜温中祛寒,温肺化饮。炮姜温经止血。生姜发散风寒,并能止呕。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JL—呕,比干姜而不燥,比生姜而不散。要注意根据病情,分别选用。 生姜皮有行水气、消浮肿的作用。可配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猪茯苓等同用。 生姜的用量一般是二、三片,或一钱至三钱。于姜、煨姜、炮姜一般用量是五分至-二钱。特别情况可刚至三,四钱。生姜皮常用量是三分至一钱半。 薄荷 薄荷主要用为辛凉解表药,有辛凉发汗的作用。常用它治疗风热感冒,头晕头痛,咽喉肿痛等。多与荆芥、银花、桑叶,菊花等同用。 薄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由风热引起的风疹、皮肤痒疹,麻疹等。这种情况常与连翘,赤芍、白藓皮、苦参、蝉衣等同用。 薄荷尚能清旰明目,用于肝郁化火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等证。常配菊花、冬桑叶等同用。对于薄荷的用途,大家多注意使用它发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而常不注意它能消食下气、消胀,除霍乱吐泻的作用。这种情况常与木香、槟榔、大腹皮,焦三仙、草叩等同用。 薄荷配地骨皮,银柴胡、秦艽,能退骨蒸痨热,配桑白皮,能泻肺热,配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能凋经顺气,例如逍遥散(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炙草,陈皮,薄荷、煨姜)中,也用薄荷以助散郁调气之力。桑叶、薄荷都常用为疏风清热药,但桑叶偏于凉血清热,疏风明目。薄荷则偏入气分,富有辛凉解散的作用。久病、大病之后,不可用薄荷,以免出汗不止。 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二钱,病较重者,也可用三钱。 菊花 菊花甘苦微寒,有疏风散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温初起,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 菊花也是眼科常用的药物,主用于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两目昏花,见风流泪,目生云翳等,有清利头目的作用。常配伍黄芩、密蒙花,草决明、青葙子、木贼草、桑叶、蝉蜕等同用。对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也有冶疗作用,常与生石决明、白蒺藜、生地,白芍、蔓荆子等同用。 菊花,薄荷都能敞风热、清头目,但薄荷偏于发敌,辛凉发汗的力量大于菊花。菊花则偏于清肝热,祛肝风,并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可以常用。薄荷则没有养肝之效,不能久服。 菊花还有清热解毒治疗肿的作用,为外科常用药。一般常与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等同用。这种情况有时用野菊花。菊花的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情况也可用到四钱或五钱。 牛蒡子 牛蒡子辛苦而凉,有散风除热,宣肺透疹,清热解毒的作用。 牛蒡子配桑叶,菊花,银花,薄荷,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的表证,对兼有咳嗽、喉痛、咽痒的尤为有效。小儿麻疹时,如果肺经郁热,咳嗽,咽喉红痛、麻疹出不透,这时可用牛蒡子宣肺透疹,常与荆芥、芦根、黄芩、蝉退、葛根、桔梗、薄荷等同用。 牛蒡子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喉炎,咽炎等。常与山豆根、玄参、桔梗、甘草、黄芩等同用。也可配合银花、连翘、苦参、归尾、赤芍等治疗疮癌肿毒,并能促进痈结的部分消散。 常用量为一线至三钱。要注意脾胃虚寒、经常泄泻的人不可用。 蔓荆子 蔓荆子性味辛凉,主用于散风清热、凉肝明目,洽头痛。 蔓荆子配荆芥、薄荷、菊花、牛蒡子等,治疗感受风热所致的头痛,发热、目痛,面肿等症,具有辛凉散热的作用。本药能散上部风热,所以凡因风热上犯而致的头痛,目赤,目昏均可用本晶配合桑叶,菊花、草决明、青箱子,薄荷等进行治疗。 蔓荆子最大的特点是能散头部风热而治头痛。尤其是对发于头部两侧近太阳穴处的头痛.临床上常与荆芥,防风,菊花,白蒺藜等同用。单用蔓荆子泡酒饮服,也可以治疗慢性头痛。配养血祛风药,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风等,也可用于治疗头风头痛。 藁本常用于治风寒头痛,白芷常用于洽风湿头痛,蔓荆子常用于治风热头痛。 白蒺藜偏用于肝风上扰而致的眩晕头痛。蔓荆子偏用于风热上攻而致的头沉昏闷、头痛。 用量:一钱半至三钱。注意:凡属于血虚而致的头痛,目痛,均忌用。 浮萍 浮萍为辛寒发汗药,本晶轻浮升散,可用于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咽痛,脉浮数等,用一般辛凉解表剂不能发汗者。可配薄荷,黄芩、荆芥,杏仁、淡豆鼓等同用。因本晶疏风散热、善这肌表,故常用于治疗热邪郁于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可与牛蒡子,蝉蜕、薄荷,葛根等同用。也可用于治疗风热痘疹(荨麻疹等)。 浮萍除辛寒发汗而散热外,还有宣肺利水而消水肿的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而兼发热者(如急性肾炎水肿等)。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二钱,个别重症可用到三钱,鲜的可用三至五钱,入汤药煎服(后下)。 体虚自汗者忌用。 蝉蜕 蝉蜕咸寒,有四大功用: 1.发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等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同用。兼有音哑,咽痛者,效果更好,常与桔梗,胖大海,射干等同用。 2.透发麻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发热而疹出不透者,用蝉蜕散热透疹,可防热毒内陷。常与牛蒡子,银花,薄荷,芦根,葛根等同用。配防风、荆芥、浮萍、白藓皮、赤芍等,也可用于治疗风疹(荨麻疹等)。 3.祛风解痉:适用于破伤风、高热惊厥,颜面神经麻痹等,有祛风止抽,缓解痉挛的作用。常与全蝎、钩藤、蜈蚣,僵蚕等同用。 4.退翳明目:适用于风热攻目,目赤目昏、目生云翳之证。常与菊花、木贼草、桑叶、草决明、蔓荆子等同用。蝉蜕善于散风热,退翳、透疹、祛风解痉。蛇蜕有小毒,善于除风邪,亦善退翳膜,多用于治疗皮肤疥癣,瘙痒等皮肤病。 一般用量为八分至二钱,体壮邪盛者可用至三钱,治破伤风时可用到八钱至一两。视具体情况而定。注意:虚证,孕妇及无风热者,不用。 简介 本讲介绍的内容,包括泻下药,利尿祛湿药,通利关节药和逐水药。至于寒性泻火药,则放在以后‘寒凉药”中讲述。 大黄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故临床上常用它通便泻火,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但最常用于泻下。 急性热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证见高热不退,下午热重,阵阵汗出,晚间神昏谵语,搏衣摸床,腹部胀满、痞硬拒按,舌苔黄厚或黄褐焦黑,脉象重按有力,此为火热积结于肠胃之证。这时可急用生大黄、芒硝、厚朴、枫实,攻下泻火。患者泻下一,二次稀便,常可热退症除。胃火炽盛的人,口舌生疮,口渴咽燥,齿龈肿痛,大便秘结或衄血、吐血者,可取生大黄一、二钱,用开水浸泡20一30分钟,取汁饮服,每日一次,连用二、三日,可通便泻火而使病愈。凡大便干秘,数日不行的实证,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 热痢初起,由于肠胃湿热积滞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黄配黄连,木香、槟榔等,泻除肠胃积滞,其痢可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大黄还有散肿消痈的作用。凡痈肿热痛不消,可用大黄内泻毒热、推荡壅滞而使痈消肿散。这时常与赤芍、归尾,银花,连翘,丹皮等配合应用。例如:大黄配白芷为丸内服,可治头背部的痈毒,配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肠痈(闸尾炎)。近些年来,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急性闹尾炎巳收到良好效果。 大黄还可用以清热除湿。例如治疗黄疸(阳黄)时,除用茵陈、栀子、车前子、黄柏等药外,再适当配入大黄,则可加速清热除湿和退黄疸的效果,再如用大黄粉外撒,可治疗黄水疮、湿疹等。 女子由于内有瘀血而导致月经闭止不来,肌肤干燥失荣,瘦弱少食,小腹满,目珠青黯,盗汗等症(俗称干血痨),可用大黄庶虫丸治疗,每服一丸,一日两次[大黄庶虫丸是前人的经验方,市上有成药出售,以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干漆,虻虫,水蛭、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廑虫(即地鳖)组成)。大黄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妇女因血瘀而月经闭止不行者,可在调经药中加入大黄以活血通经。 另外,大黄配甘草还有止吐的作用。我曾用生大黄配生甘草(大黄甘草汤),结合生赭石,旋复花、半夏、党参、槟榔等,治疗神经性呕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供参考。黑白丑泻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积水。大黄泻下,主要是推荡肠胃积滞,热结。 巴豆,大黄均为峻泻药。但巴豆性热,大黄性寒。大黄生用则泻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剂中,常用生大黄,且往往注明“后下”),酒炒(或酒浸,酒洗)则能达身体上部而驱热下行,酒洗并能助其泻力(目亦、牙痛,口疮,胸中焚热者适用),蒸熟则泻力和缓,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黄合芒硝同用,可使泻下之力增最而且快速,配黄芩、栀子泻肺火,配黄连泻心火,配龙胆草泻肝火,配生石膏泻胃火。 用量一般为三分至三钱,但个别病例,有时也可用到四,五钱。 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者,均不宜用。 遇有怵(音触,恐惧之意)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者,把汤药煎好后,可先用大黄三分,甘草二分,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约过20分钟如不吐,再服原来的汤药即可不吐,已试多人,有效,附此供参考。 芒硝 芒硝苦咸性寒,为盐类泻下剂。主用于治疗热邪炽盛所致的大便秘结,常和大黄同用。本品使肠中水分增多,软坚润燥,大黄推荡积滞,二药合用,泻力可以增强,攻下的效果可以加速。 本品除泻下外,尚有软坚破血的作用。可配合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等,治疗妇女血瘀经闭,配苍术、白术、三棱、莪术,牡蛎,郁金,丹参、山查核等,治疗腹中症瘕积块。 芒硝煎水可作为外洗剂,用于治疗目赤、痔疮等。配硼砂.冰片等研为细粉,可外用治疗口舌生疮,或吹喉用,治疗咽喉肿痛。 芒硝与莱菔同煎,过滤,冷却后析出结晶,经过风化而成为白色粉末,叫做’元明粉’。元明粉的泻下作用比芒硝较缓和,治疗作用大致相同。多用于热较轻体较弱者。 用量:芒硝一般一次为一钱至二钱,元明粉一次量为一至三钱,均可用汤药冲服。 无热邪结滞及年老体衰者忌用。 番泻叶 番泻叶味甘苦,性寒凉,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泻下药。治疗火热内结的便秘,可取本晶二、三钱,用开水浸泡约半小时,取汁分两次饮服,隔4至5小时服一次(服第一次如即泻下,第二次即可停服)。习惯性便秘者,可于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即可。 本品小量使用可清除胃热而开臂进食,适量应用可泻下通便,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甚或呕吐。通便泻下一般用二至三钱,或用水泡服或入汤药煎服。 番泻叶的泻下作用,可通过乳汁使哺乳的小儿泻肚,本品还有使身体下部充血的作用。故授乳妇忌用,妇女月经期,孕妇及有痔疮者都不适用。 芦荟 芦荟味苦性寒,有泻下作用,并能凉肝明目,消疳积,清热杀虫。 芦荟能入肝经血分,有通月经的作用,可配合当归,川芎、熟地、茜草、红花等,治疗妇女经闭。并能凉肝明目,配草决明,青葙子、生地、自芍,夜明砂,石斛等,可治血热目昏。 芦荟配合胡黄连,焦三仙,使君子,苍术,白术,鸡内金、茯苓、槟榔,黄芩,党参等为丸剂服用,可治疗小儿疳积,虫积所致的面黄消瘦,肚大青筋,下午低热等症。前人经验认为芦荟引药入盱的效力最快,近几年曾用芦荟一分左右,为末,装胶囊中,随汤药(柴胡、黄芩,半夏,焦三仙,槟榔,白蒺藜、皂刺,红花,草蔻,炒菜菔子等)吞服,治疗慢性旰炎,对恢复肝功能及消除症状均有一定作用。对儿童肝炎,肝功能长时期不恢复者,也可用本晶配合胡黄连,柴胡、黄芩、黄连、焦三仙、苍术、槟榔、炒内金,红花,茜草,半夏、桐实等,做为蜜丸服用二,三个月,可渐见好转。以上体会,仅供参考。 芦荟作为泻下剂治疗热结肠胃时,每用二分左右即可致泻。也有个别的人,用一分即泻,使用时须视具体情况而斟酌。作为通经,凉血,消疳,杀虫剂时,每次约有将近半分左右即可。小儿用量更要酌减。因本品味极苦,故常把它研为细粉,装入胶囊中。随汤药吞服。一般不入汤剂煎服。小儿一般多入丸药中使用。 芦荟有破血作用,孕妇忌用。 巴豆 巴豆辛热有毒,泻寒积、逐痰癖,为峻泻猛剂。用于肠胃中有寒痰积聚,食积胀满、腹中有痞癖症结等,须用泻法从大便消除者。内服时,多用巴豆霜(巴豆经过制作而去油者)加入丸,散剂中应用。每次约有数匣即可,不可多服。如服巴豆霜后泻肚不止,赶紧服冷稀粥或饮冷开水可得缓解。注意此时不要喝热粥或热水,越喝热的越助泻力。 巴豆除泻下作用外,还有消除腹中症结积块的作用。我曾用巴豆霜五分至八分,加入黄连八钱,厚朴六钱,吴萸三钱、泽泻三钱,白术三钱、枳实四钱、黄芩三钱,茵陈三钱,千姜一钱半,砂仁二钱、党参三钱,茯苓三钱,川乌三钱,川椒三践,桃仁三钱、红花三钱,香附四钱、肉桂一钱半,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皂角刺一钱、生牡蛎四钱,炙山甲二钱,昆布四钱、乌贼骨二钱、山楂核三钱,桂枝三钱的细末中研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日服两次,每次半丸至二丸(以大便微泄为度),温开水送下,治疗早期旰硬化的肝脾肿大,从几个病例来看,对肝大有一定的效果。有的服一料即可见消,有的须服三、四料才见消.巴豆霜的量及其他药物均可随症增减。因治疗例数太少,仅供参考。 巴豆霜是用量很小即可致泻的泻下药,并有消疳化积的作用,所以小儿科的丸散中常用之。例如市售的“保赤散’。‘铁娃散’中,都含有巴豆霜。 巴豆(去壳)配胡桃仁,大风于、水银等,捣如泥膏状,外擦,可治疥疮。注意巴豆有毒,摸过巴豆的手,不可揉眼,误揉之,可使眼睑肿胀。 火麻仁 火麻仁性味甘平,含有脂肪油,为滋润滑肠的通便药.适用于老年人、热性病后,产后等由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燥结。常与郁李仁、桃仁,瓜蒌仁,熟大黄、蜂蜜等同用。黑芝麻、火麻仁均可滋润通便,但黑芝麻偏于滋补肝肾,养血益精而润燥,火麻仁则偏于缀脾生津、增液润肠而通便。用量一般为三至五钱,燥结重者也可用至七,八钱到一两。 郁李仁 郁李仁味辛苦,性平。能开幽门之结气,润大肠之燥涩而行气、润燥,通肠,并有利水消肿作用。 火麻仁偏入脾与大肠血分,生津润燥、增液缓脾而滑肠通便。郁李仁偏入脾与大肠气分,通幽散结,行大肠气而导滞润肠。 郁李仁配火麻仁,全瓜蒌,番泻叶,为末蜜丸,每个三钱,每服1~2丸,可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郁李仁兼有行气利水作用,可用于腹水兼有便秘者。另外,因受惊而失眠,经服一般安眠剂无效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酒煮郁李仁(把郁李仁用黄酒煮十分钟,去酒)五钱至一两,往往有效。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特殊情况下,可用至一两, 蜂蜜 蜂蜜味甘性凉,为润肠通便药。多用于老人、虚人、津液不足,肠道涩滞而致的大便燥结。可用蜂蜜一至三羹匙,开水冲服,一日二,三次。 蜂蜜煎熟后则不太凉而补中,是很好的滋养晶,可用于病后调养。 饴糖,蜂蜜。大枣均味甘补中,但饴糖性微温主入脾,能缓急止腹痛,滋润滑肠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能润肺治疗肺燥咳嗽。大枣甘温补中,但专补脾胃,无润肠通便之力。 木通 木通性味苦寒,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通经下乳等作用。临床上最常用为利尿治淋药。 木通能降泻心火,导心经湿热由小便而出。配生地、竹叶,生甘草梢(名导赤散),可治疗心火盛,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道作痛,舌尖红等症。木通有明显的利水清热作用,可用于治疗膀胱结热而致的热淋,血淋等,常配合车前子、栀子、稠麦,篇蓄,滑石,大黄等同用。以这些药随证加减,可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 木通还能宜通血脉,下乳,利关节。配川芎,当归,红花,赤芍、桃仁等,可治妇女经闭,合猪蹄熬汤饮服,可治产后乳少,配合桑枝,防己,松节,威灵仙、羌活,独活等,可治关节不利,筋骨疼痛。 木通与泽泻都为利尿祛湿药,但译泻偏于泻利肝肾经之湿热,木通偏于泻利心与小肠经之湿热。木通与其他利尿药不同,不但能通利小便并且能兼通大便,这也是木通的一个特点。 据近代报导,木通有显著的利尿和强心作用。故配合茯苓、猪苓,桑皮、苏子、泽泻等,可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小便不利、两足浮肿、全身浮肿、烦闷喘促等症。但应随时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配合药物。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内无湿热,滑精,气弱者及孕妇均忌用。 通草 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功能利小便,下乳汁,泻肺热,舒胃气。 本品质轻柔。味淡能渗湿利尿,性寒能清热降火。配防己、茯苓,猪苓,大腹皮等,治水肿小便不利。配木通,瞿麦、连翘、竹叶等,治热淋小便不利。配杏仁、蔻仁、苡仁、滑石、厚朴、半夏、竹叶等,治湿热内蕴而身重疼痛、舌苔白厚、口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小便不利等症。配杏仁、黄芩、苡仁、桑叶,豆卷等,治疗表证兼湿而致的肺热咳嗽、烦渴、小便不利等症。配穿山甲,川芎,甘草、猪蹄等煎汤饮服,能通乳汁而治乳少。 木通与通草不同点是:木通降心火引热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脉、通大便,通利关节)。通草泻肺热助气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灯心草清心热,引热气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气,渗湿清热而利水。 王不留、木通主要是行血脉、通瘀滞而下乳汁。通草则主要是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 用量—’般一至三钱。但在有的下乳方中,可用到五,六钱或一两。孕妇忌用。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有二:1.利水除湿,2.宁心安神.3.益脾止泄。 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杌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曰、桑皮、苏子、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旰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6等证。 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吞、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观脾虚、巾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二、三分冲服)等同用。 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茯苓一般指白茯苷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抱松极而生者,称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旰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五钱至一两,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三,四钱。茯苓皮可用五钱至一两.茯神木可用五钱到一两。 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猪苓 猪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为利水渗湿。各种水肿、尿少、湿盛泄泻、淋浊、黄疸等症,皆可使用。例如配白术,茯苓,可治水泻尿少,配苍木、白术、厚朴、砂仁、陈皮、茯苓,可治睥湿肿满、中脘闷胀等症,配篇蓄、瞿麦、木通,黄柏、滑石等,可治热淋、小便疼痛不利,配茵陈、车前子,黄柏,栀予、大黄等,可治黄疸(阳黄),配泽泻、滑石,阿胶(名猪苓汤),可治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等症。 猪苓与泽泻合用,能增强利水的效果。 车前子利水而不伤阴,兼能清热。猪苓专主利水。 用量一般为二至四钱,特殊情况时也可用至七,八钱或一两。 泽泻 泽泻味甘咸,性寒。主要功用有二:1.泻肝,肾二经之火,2.逐膀胱、三焦之水,临床上主要用为利尿祛湿清热药。例如配合车前子、通草、桑皮、猪苓等,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合茯苓、海金沙,滑石、蕈薜等,治疗小便浑浊如膏。配合生地、木通、猪苓、黄柏,石韦等,治疗热淋尿痛、小便不利。配桑皮、枳壳,桑寄生、茯苓、大腹皮等,治疗妊娠水肿。配合海金沙、金钱草,牛膝、泽兰、冬葵子、猪苓、茯苓、赤芍等,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配龙胆草、黄芩、柴胡、茵陈,青黛、车前子等,能清利肝胆湿热,治目赤、胁痛、呕恶少食,黄疸、尿赤等症。 临床上常在补肾药中,佐用一些泽泻,以防补药生热而致产生肾火。治疗肾、膀胱或肝,肾有火邪、湿热时,泽泻是首选药物。 泽泻配白术(泽泻汤),可治胃内停饮而致的头目眩晕。泽泻利尿消水,适用于:消水臌之腹水。泽兰行血消水,适用于消血臌之腹水。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病情需要时,也可用到五,六钱至一两。 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车前子 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水清热,通淋,益肝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消水肿:车前子有利水消肿作用,常配合茯苓、泽泻、冬瓜皮等,用于治疗各种水肿。 2.通淋闭: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能利湿清热。可用于因湿热下注,热结于膀胱、小肠而致的小便淋涩不畅,欲尿不出,不尿自滴,尿道疼痛,甚或小便癃闭,点滴难下。常与茯苓、泽泻、滑石、木通、瞿麦、黄柏,篇苗等同用。 3.疗目病:本晶甘寒能清热明目。可用于肝火上升所致的目红、目肿,目痛等急性眼病。常与清火、散风热的药同用,如菊花、桑叶、草决明、黄连、黄芩,蔓荆子、银花、密蒙花等。 车前子有养阴滋益肝肾的作用。可用于因旰肾阴虚而致的两目昏暗、视力减退。常与滋补肝肾药如生地、熟地、菟丝子,石斛,枸杞子等同用。 4.止泻泄;治疗因湿盛引起的水泄,常用“分利”止泻法,即用利尿药引导水湿从小便排出而达止泻目的。可将车前子与猪苓、茯苓、苡米、竹叶、白术、炒扁豆、炒山药等同用。夏季小儿腹泻、大便如稀水状、多日不止者,可用五味异功散(党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加车前子一至三钱、桔梗三至五分,往往收到逾较满意的效果。 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止泻。车前草利湿清热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尿血、吐血、衄血。 滑石与车前子均能利水,但滑石兼能祛署,车前子兼能益肝肾明目。 据近些年实验证明,车前子确有显著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对尿素,尿酸,氯化钠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另外,也有一定的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子高血压兼目昏,目赤,尿黄、尿少者。 车前子多入汤药煎服,因其含有多量的粘液质,故须用纱布包之入煎。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滑石。 滑石甘淡性寒。功能利水祛湿,通淋滑窍(滑利尿道),清暑止渴.常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砂淋等所致的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可与猪苓、泽泻、车前子,瞿麦、海金沙,冬葵子,篇蓄等同用。 滑石淡可渗湿、寒能清热,适用于暑热病(身热烦渴,小便不利、自汗,脉濡滑等)与湿温病(身热不很高但多日难退,身重嗜卧,神情淡漠,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而腻,脉滑缓)。治暑热病常与甘草<如六一散),扁豆,扁豆花,竹叶、荷叶、绿豆衣等同用。治湿温病常与苡米、通草,佩兰、白豆蔻、大豆卷等同用。治疗中暑呕吐,泻利等症,可与藿香,佩兰、竹茹、半夏曲,茯苓等同用。 滑石粉外用有滑润皮肤、清热祛湿的作用。可用于痱子,湿疹、脚趾湿痒等病.可以单用,也可以与石膏,枯矾,薄荷等同用。 冬葵子与滑石都能利尿滑窍,但冬葵子兼能通乳汁,滑石兼能清暑热。 通草,木通、滑石皆能利小便,但通草6S引肺热下行而利小便,木通能导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能除膀胱湿热而利小便。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 脾胃虚寒,滑精,小便多者忌用。 石韦 石韦味苦性微寒。它的主要功能是清肺经气分之热,利膀胱湿热而利水通淋。可用于肺气不清和膀胱湿热所致的尿癌闭和热淋、血淋,砂石淋.常配合滑石、瞿麦,篇蓄,木通,海金砂等同用。 海金沙与石韦都能清利膀胱湿热而治淋,但海金沙偏入血分,石韦偏入气分,海金沙多用于砂石淋,石韦多用于湿热淋。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情况也可用五钱至一两。 篇蓄 篇蓄味苦性子。功能清利膀胱湿热,主要用于治疗热淋、小便不利。常与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滑石,瞿麦等同用。 本品有利湿清热的作用,故有时也用于治疗湿热郁蕴而致的黄疸(阳黄),可与茵陈,车前子,黄芩、黄柏等配合应用。与苍术,黄柏,白鲜皮、苦参等同用,也可用于治疗皮肤湿疹。 根据本品主治热淋的作用特点,近些年来常配合黄柏,木通、茯苓,泽泻,瞿麦、石韦等,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有一定效果。据实验报导,本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及皮肤霉菌有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 瞿麦 瞿麦苦寒,能清心热,利小肠、膀胱湿热。主要用于热淋、血淋,砂淋、尿血、小便不利等。常与译泻、滑石、木通、篇蓄、猪苓,茯苓等同用。 木品的特点是能入血分、清血热,故治血淋、尿血时常用。一般多与炒栀子、黄柏炭、海金沙、白茅根、灯心炭等同用。并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配合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牛膝等,可用于治疗经闭、月经有紫黑块等。瞿的穗部利尿作用比茎部效果好,故用于利尿时常选用瞿麦穗。 据近代报导,本品治疗血吸虫病腹水有效。本品与篇蓄,石韦比较:篇蓄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兼治黄疸,湿疹。石韦清肺与膀胱湿热为主,偏入气分,多用于湿热淋。本品清心与小肠、膀胱湿热为主,偏入血分,多用于血淋。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二钱。孕妇不宜用。 海金沙 海金沙甘淡性寒,有利尿作用,能清利小肠与膀胱湿热,主要用于各种淋病。例如:配石韦、篇蓄、木通、猪苓、茯苓、泽泻,黄柏等,用于热淋;配冬葵子、金钱草、滑石、车前子、猪苓、石韦等,用于砂石淋,配黄柏炭、白茅根、泽泻、瞿麦等,用于血淋。 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用海金沙配合冬葵子,牛膝、金钱苹、泽泻,泽兰、亦芍、槟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时可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曾有二,三例输尿管结石,用药后结石由尿道排出,经x线拍片‘证实)。腰痛明显的可配用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乳香,没药等。瞿麦、革薜、海金沙皆用于治淋,但瞿麦多用于治血淋,萆解多用于治膏淋,海金沙多用于治石淋。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单用本品时,也可用五钱至一两。 体虚尿频、无湿热者忌用。 金钱草 金钱草甘苦微寒。有利水排石作用,能清利肝,胆,膀胱,肾经湿热。主要用于利尿通淋(石淋)和排除结石(胆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 本品配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槟榔、大黄、元明粉、茵陈等,可用于胆结石,配猪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槟榔,海金沙、泽兰,泽泻等,可用于泌尿系结石。但要同时注意辨证论治,根据证候的虚实寒热,随证加减用药。例如胆结石患者出现肝郁气滞证(胁痛、肋胀、胸闷,脘堵、精神抑郁、喜长吁……)者,应配合木誉,香附,炒川楝子、郁金等舒盱理气之品,如胁痛或右上腹痛其疼痛之处固定不移、舌上有峦斑者,又应配合五灵脂、生蒲黄,元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大便经常秘结者,又应重用大黄和元明粉,泌尿系结石如出现肾虚腰痛、膝软乏力等症者,则应配用桑寄生、川续断、枸杞子、潼蒺藜等益肾之品;如少腹疼痛喜暖或波及睾丸、会阴等处者,则应配合炒川楝子、炒小茴香、吴萸、乌药、荔枝核等暖肝肾行气之品,如小便亦涩、尿道疼痛甚或尿血者,则应配合黄柏、木通、瞿麦,生地,篇蓄等。总之注意随证加减,疗效就能相应提高。 用量一般为一两左右。单味使用也有用到二,三两者。 冬葵子 冬葵子甘寒滑利.能利尿、滑肠、通乳。配车前子、猪苓、茯苓、瞿麦、蒿蓄、滑石,可用于小便淋痛、尿少、尿频兼有大便燥结之症。配通草、王不留、炙山甲等,可用于乳汁不通。配漏芦、瓜萎,自芷、赤芍等,可用于乳痈初起。近些年来,曾利用本品有滑利通窍的作用,配合金钱草、海金沙、牛膝、泽兰、泽泻等,用于泌尿系结石,有一定帮助。例如一患者,两天来右下腹部剧痛,疼痛向腰部及尿道放射,尿短赤而痛,大便干。舌苔黄,脉滑数。诊断为湿热淋兼砂石淋。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经用;冬葵子五钱、牛膝五钱、泽兰、黄柏四钱、泽泻三钱、猪,茯苓各五钱、金钱草一两、篇蓄四钱、生大黄二钱、乌药二钱,Ia麦四钱、黄芩三钱。水煎服。共服两剂,在排尿时,排出黑褐色结石两小块(如小些的大米粒人个)而痊愈出院。仅供参考。车前子清利湿热而通淋,兼能利湿止泻。冬葵子滑利达窍而通淋,兼能滑肠通便。 王不留通行血脉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滞而通孔。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情况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本品为滑利通达之品,故孕妇及无实邪者不宜用。 薏苡仁 (简称苡仁或苡米)苡仁性味甘淡微寒。主要功用有四:利湿,健脾,排脓;舒筋。生用利湿、排脓、舒筋,炒用健脾胃。 1.利湿:生苡米有利水祛湿的作用,常配合车前子、猪苓,状苓、泽泻等,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配木瓜、牛膝,防己。紫苏、槟榔等,用于足膝肿痛,湿脚气。 2.健脾:炒苡米有健脾除湿的功效。常配合白术,茯苓、炒山药、炒扁豆、芡实米等,用于脾虚泄泻。对于脾虚湿盛者,常生、熟苡米同用,可收健脾利湿之效。 3.排脓:生苡米不但能利湿,并有清热排脓的效果。例如配冬瓜子、槐仁,芦根等,用于肺痈(肺脓肿);配桔梗、白芨等,用于肺痈已溃、吐大量脓血者,有帮助排脓的作用;配银花、当归、生地、元参、生地榆、黄芩,甘草、生大黄,丹皮等,用于急性阑尾炎,配附子、败酱草等,用于阑尾炎巳化脓穿孔形成脓肿多日不愈者。 4.舒筋:生苡米还有舒筋、利关节及缓解痹痛的作用。配威灵仙,防己,羌活、独活、桑枝、赤芍、当归、附片等,用于风湿痹痛,筋急拘挛、肢体不能屈伸等症。对由于风湿久痹,筋急拘挛而关节、肢体变形者,除重用苡米配合上述祛风湿之品外,还可同时选配骨碎补。伸筋草,炙山甲、红花,地龙。虎骨(或豹骨)、续断、木瓜等活血通络、舒筋壮骨之品.这时可以生、熟苡米同用,既利湿舒筋又健脾益胃。木瓜、苡米均能舒筋,但木瓜偏于冶湿寒所致的筋脉拘急和腿肚转筋,苡仁偏于治湿热所致的筋急拘挛,肢体难仲。扁豆、苡米均能健脾,但扁豆偏于消暑除湿以健脾j苡米偏于淡渗利湿以健脾。 用量一般为三至六钱。但本品味淡力缓,病重者常须重用(一至二两)和久服。 滑精及小便多者不宜用。孕妇忌用。 防已 防已大苦辛寒。功能利水、祛风,通行经络,泻下焦血分湿热。 本品配黄芪、桂枝、白术、茯苓等,用于风水(头面,四肢浮肿,兼有恶风、骨节疼痛,脉浮)、皮水(四肢水肿明显)证。例如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茯苓,桂枝、甘草)等。这时可适当加用麻黄、桑皮,冬瓜皮等兼以宣肺利水。配威灵仙,苡米、羌活,独活,红花,赤芍等,可用于风湿痹证的关节肿痛、肢体挛急等症。配木瓜、苡仁、地龙、中膝、槟榔,茯苓等,可用于湿热郁滞而致的下肢浮肿、疼痛、脚肿,湿脚气等症。配木通、泽泻、猪苓等,可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等症。 防已有汉防已和木防己两种,作用大致相同。但仔细分析,也微有不同,一般说汉防己偏于祛湿利水,治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湿脚气时适用,木防己偏于祛风通络、止痛,治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时适用。若处方上只写防己.药店一般习惯即给“汉防己”,如须选用木防己时,药方上一定要写明‘木防己’。 通草甘淡,祛气分之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之湿热。木瓜酸温,化湿兼能舒筋活络,善治筋挛,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能通络泻热,善治水肿,脚气。 据近代报导,木防已有治各种神经痛的作用,可用于肋间神经痛,结核胸痛、各种肌肉痛、肩凝、闪挫、胃痛、月经痛等。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使用,恐害胃伤中。近代报导汉防已用小剂量刊‘使尿量增加,用人剂量反使尿量减少。 本品性善行,阴虚及无湿热实邪者忌用;热在气分者也不宜用。 木瓜 木瓜酸温。主要确有利湿理脾,舒筋活络的功能。 1.利湿理脾;木品能利湿温脾胃,可用于中焦湿盛所致的吐泻、腹胀,常与紫苏,吴萸、茴香,佩兰、甘草等同用。又常用于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跗而致的湿脚气(两脚浮肿胀痛、沉重、麻木,妨碍行走),常与紫苏、吴萸、桔梗,槟榔、橘皮,生姜(如鸡鸣散)等同用。 2.舒筋活络:本晶主治筋病,筋急者能缓,筋缓者能利。临床用于:①因暑湿伤中,发生吐泻不止而致的两腿腓肠肌痉挛(古书名霍乱转筋),常与藿香、佩兰、扁豆、党参、吴萸,白芍、甘草等配伍同用,②因湿邪侵袭,经络不和,筋软关节不利,肿胀沉痛(湿痹),常与虎骨、牛膝、五加皮,当归、川芎、川乌、威灵仙、海风藤等配伍应用。白芍治筋病,主要是柔肝缓急而养筋。木瓜冶筋病,主要是利湿温旰而舒筋。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 本品味酸,单独使用,可有收涩作用,故筋骨关节不利而兼有小便不畅者,不宜单用,须配合利水之品同用。 五加皮 五加皮辛苦而温。功能利湿消肿,强腰膝,壮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脚软无力,腰膝酸痛,下肢浮肿等,常与牛膝,苡仁、萆解,木瓜,独活等同用。 本品配木瓜、牛膝,研末服用,可用于小儿脚软不能行走。据近代研究证明南五加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甲、乙挥发油(五加皮油),故可用于缺乏维生素甲,乙引起的诸种疾病。配茯苓皮、桑皮、冬瓜皮,陈皮,麻黄等,可用于急性肾炎腰痛水肿。配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等,可用于心机能不全所致的下肢浮肿。据实验报导,北五加皮有类似毒毛旋花子甙K样作用,可作为强心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近人的发明,配伍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用本品泡酒,名五加皮酒,有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的功效,可随证饮用。 本品还可以外用。例如配黄柏、蛇床子、防风、苦参等,煎水外洗,可用于阴囊湿痒,皮肤湿疹等病。 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两种,功用大致相同。但仔细分辨,也有不同之处。北五加皮多用于利湿治水肿。南五加皮多用于强筋骨治脚软无力。 用量—般为一至三钱。 冬瓜皮(附冬瓜子) 冬爪皮甘寒,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常与桑皮、茯苓皮、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因其性寒,常配用一些生姜,姜皮、陈皮等,以防其寒。 冬瓜子味甘微寒,功能排脓利湿,降痰清肺,润燥导滞。可用于肺痈,肠痈,肺热痰多的咳嗽和大便干燥。治肺痈(肺脓肿)常配合桃仁、桔梗、生苡米、芦根等同用。治肠痈(阑尾炎)常与生大黄、丹皮、苡仁、连翘、赤芍、败酱草等同用。治肺热痰多,常与知母,贝母、瓜萤,杏仁等同用。用量:冬瓜皮一般为五钱至一两,病重者也可用到二两。冬瓜子一般为三至五钱,治肠痈、肺痈有时可用到一两。 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宜用。 茵陈 茵陈味苦微寒。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配栀子,黄柏,大黄、车前子等,用于阳黄(湿热性黄疸)。配附子,干姜,白术,茯苓,泽泻等,用于阴黄(寒湿性黄疸)。表有湿者,能微发其仔,里有湿者,能利尿祛湿,故阳黄,阴黄、表湿,里湿皆可用。近些年来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证较多),常以茵陈、栀子,黄柏。车前子,柴胡、黄芩,大黄等随证加减应用,对于退黄疸有明显效果。 本品也可用于湿温、暑温初起,症见往来寒热、口苦,胸闷、干呕.头眩、胁痛、不思饮食、或听觉不灵者,常与黄芩、竹茹,陈皮、半夏,枳壳、白叩、苡仁:等同用。茵陈有利胆的效能并有抑菌作用,配银花,连翘、枳实、柴胡、焦三仙,槟榔、赤芍,莱菔子等,可用于胆道感染,配苦楝子(或苦楝皮),乌梅、使君子,槟榔,川椒、大黄,元胡等,可用于胆道蛔虫。 用量一般为三至五钱,病重者也可用八钱到一两。个别情况还可用到二两左右。 玉米须 玉米须性味甘平。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配桑皮,茯苓皮,陈皮等,可用于肾炎水肿。配茵陈,黄柏、栀子等,可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但最常用于治疗各种水肿,也可单味煎水内服。 用量五钱至一两,单味使用时,有的可用到一两半或二两。 抽葫芦 抽葫芦性味甘平。功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治疗水臌(腹水)和水肿。可单味应用,也可放入利尿方剂中使用。例如配大腹皮、茯苓皮,车前子,车前草等,用于腹水。配白术,茯苓、黄芪皮、冬瓜皮等,用于全身浮肿。 入汤剂用量—般为四钱至一两。单味煎水服用时,可用一至二两。也可用本晶焙研为细末,每次服三钱,温开水送服,一日三次,连用十天左右。 甘遂 甘遂苦寒,有毒。功能泻逐水饮,是逐水猛剂。可用于重症腹术,胸水、水肿的实证。例如配黄芩、木香、砂仁等,用于水臌(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等)。配芫花,葶苈于、杏仁等,用于水饮停聚胸胁(胸水)。配芒硝,大黄,用于外感邪热与内蓄水饮结聚于胸胁脘腹之间(结胸)。配牵牛子,用于水肿腹满(肾性水肿)等等。 本品入肺、脾、肾三经,能逐泻上中下三焦之水邪痰饮,使水从大便泻出。可以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本晶所含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多作为散剂或丸剂使用。 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也较大,煨甘遂泻下作用较弱,毒性也较小,用醋炙后,可减缓其泻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本品反甘草,与甘草同用则毒性增强。 用量:生甘遂一至三分,煨甘遂、醋炙甘遂五分至一钱。宜先从小量开始,根据情况渐渐加量。 本品为逐水峻泻剂,泻力猛烈,虚证,体弱及孕妇忌用。 大戟 大戟性味苦寒,有毒。功能攻泻水饮,为逐水猛剂。可应用于重症的水肿胀满、胸腹积水,肝硬变腹水等。据近代报导也可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可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例如配芫花、甘遂,大枣(十枣汤),用于胸胁积水(胸腔积液),配甘遂,白芥子(控涎丹),用于因痰浊水饮积蓄所致的胸脘痞闷,恶水不欲饮,心悸,气短等症,配甘遂,葶苈子,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等。 大戟与甘遂不同之点:大戟能泻逐上,中、下三焦脏腑之水,甘遂能泻逐上、中,下三焦经隧之水,两药常同时配伍应用,使停蓄在脏腑。经隧的水邪都能被逐出。用量一般为二至五分,特殊情况可稍增多。制成散剂或丸剂应用。 本品有毒,有峻泻作用,体弱者和孕妇忌用。服用中如出现咽部肿胀、呕吐,或眩晕、痉挛等,为中毒的症状,应停药。本药反甘草,不能与甘草同用。 芫花 芫花辛温,有大毒。功能峻下逐水,兼除痰饮.配甘遂,大戟、牵牛子,槟榔,轻粉,橘红,青皮,木香为丸(舟车丸),常用于形气俱实的重度水肿,腹水,胸水.配大黄,葶苈子等,也可用于痰浊水饮引起的咳逆喘满. 据近些年的报导,本晶可用于肝硬变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和胸腔积液等病。 用量一般为二分至五分,病重体壮者可稍增大。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商陆 商陆苦寒有毒。主要功能是利尿逐水,兼有清热降气作用。但临床上主要用为逐水药治疗各种重症水肿。例如配鲤鱼煎服(鲤鱼汤),可用于各种水肿(肾炎水肿、心脏性水肿等),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配槟榔,大腹皮、茯芩皮、川椒目,赤小豆、木通,泽泻,杜仲等,用于水肿。水臌(肝硬变腹水),腹胀、二便不利等。 本品对胃肠有刺激作用,饭后服较合适。本品为末水调(或加些醋)外敷,可用于痈肿疮毒,有消肿拔毒作用。 用量五分至一钱半(入汤药剂量);如单味药研末服用,一般为二至五分。本晶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大量可引起中毒,反致尿量减少。曾遇一例服本品后,尿量未见增加,尿检查出现了“管型”,是否与毒性有关,供参考。身体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牵牛子 牵牛子又名黑白丑,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下气、通二便,逐水消肿。常用于水肿并有腹水、便秘(湿热郁结而致),喘胀等症。治腹水胀满(如盱硬变腹水),常配大戟,芫花,甘遂、青皮,陈皮,轻粉等同用(例如舟车丸),可通过泻下作用而遂水、下气,消胀,配枳实,槟榔,焦三仙、木香等,可用于三焦气滞,湿热郁结,肠胃积滞的便秘,腹胀。配大黄、槟榔、雄黄,使君子等,可用于虫积腹痛,腹胀、大便干秘。 单用本晶一至三钱,一半生用,一半炒用,为细末,每次用三分至八分,温开水送服,每日一次或隔一、二日一次(视体质强弱而定),能泻水兼利小便,可用于水肿、腹水等症。本晶常作为丸剂、散剂服用,很少入汤剂煎服。在逐水丸剂中除前述舟车丸外,现再介绍一个叫“消水丹’的经验方,供参考使用。牵牛子半斤,沉香二两,琥珀一两、甘遂半斤,共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身体较弱者每服十至二十丸,体壮者每服三十至六十丸,白水送下。隔日服一次或隔二,三日服一次。起初宜用小量,以后渐渐增大,可连用二十天至一个月。每次服后要泻稀水便数次,尿也可见增多.水肿消退后,应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低盐的饮食,好好休养些天,以使身体恢复。 本品泻下逐水,兼能利尿,并有下气、消积、杀虫作用。与上述遂水药又有所不同。 用量一般七分至一钱半。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先从小量开始。 体虚者及孕妇忌用。 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这类逐水药物,虽然有逐水消肿的作用,但毕竟是攻逐峻泻之剂,只可用于体壮邪盛者,并要注意不可用之过多过久,以免伤正.这些药物是治标之晶,水邪退后,要注意扶正。 另外,木通、苡米、通草、防己,木瓜、五加皮等,除有利尿祛湿作用外,还有舒筋通利关节的作用。这是与一般利尿祛湿药不同之处.至于祛风湿治关节疼痛的药,以后再谈。 简介 本讲内容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安神,固涩,止血等药物。 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则性温。功能补五脏,安精神,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大补人体元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抢救虚脱,凡久病气虚,或大量失血,或急性暴病所致的突然气微欲绝,四肢厥冷,虚汗淋漓,神昏不语,脉象微,散似有似无等气脱危证,急用人参五钱至一两,煎水灌服(名独参汤),可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四肢冰冷明显者,可配附片三、四钱(名参附汤)以增强回阳救逆的作用。出虚汗较甚者,可加用麦冬,五味子(名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止汗固脱。近些年来,常用独参汤或参附汤,生脉散,抢救各种休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后两种,有的单位巳制成注射剂)。 2.治疗气虚:脾为后天之本,为人体生气之源。肺主一身之气,为人体真气之海。脾肺气虚则气短懒言,说话声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面色皖白,精神萎靡,动作气喘,脉虚无力。可用本晶补脾肺之气以治气虚,常与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山药,五味子等配合使用。例如四味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皮)等.由于“气之根在肾’,如因肺肾气虚所致气短而喘,吸气困难,咳而无力等症,可与蛤蚧同用(参蚧散)。 3.扶正祛邪:人参能补益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故对正气虚而邪气盛的证候,在祛邪的药方中,加用人参,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如配紫苏,前胡、桔梗、枳壳等(参苏饮),可治体弱气虚之人而患感冒咳嗽等症。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人参白虎汤),可治气分高热,热邪伤正,正虚热盛之证。 在一般情况下,常用党参来代替本晶(参阅‘党参’条)。在抢救急症时(如虚脱,休克等)及治疗重病时,以用人参为宜。 目前市售的人参,有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两种。野生的称野山参或老山参。人工栽培的又分为红人参,白人参和生晒参。产于朝鲜的又称高丽参。 红人参补气之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能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生晒参性较和平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能养津,适用于扶正祛邪。自人参(也叫糖参)性最平和,但效力也相对地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高丽参也有红、白、生晒之分,效力与用法同上所述。野山参大补元气,无温燥之性,补气之中兼能滋养阴津。但资源较少,价较昂贵,故一般比较少用。 太子参益气健脾,但补力小。适用于气血不足、病后虚弱,津乏口干等症。 人参芦味苦,性上升,可致吐。身体虚弱而须用吐法者,可用此以代瓜蒂。另外,虚人脱肛者,在所用的方剂中加人参芦一,二分,有升提的作用。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独参汤等救急时,可用三钱至一两。 凡肺气壅滞,胸闷憋气,表邪未解及一切实证、热证均忌用。 本品反藜芦,畏五灵脂。 如服人参后腹胀太甚者,可用莱菔子或山查解之。据近代科学研究,人参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提高对复合刺激的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条件反射。有强壮作用,使身体对多种致病因子的抗病力增强,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加体重,减少疲劳。并有强心和促进男女性腺机能的作用。另外还有降低血糖,抗毒、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可结合辨证论治参考应用。 党参 党参性味甘平。主要功用为补气健牌。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 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本品能强脾胃功能而益气,可配合白木,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异功散)或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苡米、茯苓(参苓白术散)等同用。 2.益气补血,气血两虚的证侯(气短,懒倦,面白,舌淡,甚或虚胖,脉细弱等),可用本品配合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如八珍汤),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再者,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健脾可以帮助生血,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也常配用党参益气,健脾而帮助补血。例如配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热地,白芍,远志,五味子,陈皮等为人参养荣汤(党参代人参),配黄芪、白术,当归,白芍,陈皮、龙眼肉,木香、远志等为归胂汤,都是常用的益气补血的方剂。据近代实验证明小品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红血球。近些年来常以本晶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热地等,治疗各种贫血。 3.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易患感冒、喀痰无力等症。对气虚咳喘常以本晶配合麦冬、五味子,黄芪,干姜、贝母、甘草等同用。 4.代替独参汤,急救虚脱时,一般多用人参(独参汤),如一时找不到人参,可用党参一至三两,加附子二、三钱,生白术五钱至一两,急煎服,能代替独参汤使用。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苠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 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因产地不同,党参有‘台党参”(台参)和潞党参两种。药效差不多。目前药房巳无此分别。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或更多些。 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 据近代研究,本晶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血球增加,白血球减少,能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可根据辨证沦冶的精神结合使用。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功能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开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固表止汗:平素体弱的人,或久病重病之后,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情况。治疗表虚自汗,可用黄芪固表止汗。常配合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煨龙骨、煅牡蛎等同用。对于卫气虚、易出仟,经常易患感冒的,可用黄芪助卫气,固皮表。常配合白术,防风(玉屏风散),桂枝,白芍等同用。, 2.补中益气: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可用本晶补益中气,升提清气。常配合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同用(例如补中益气汤)。配党参(或人参),升麻,白术、甘草,为‘举元煎’,可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等症。 3.消水肿,黄芪还有利尿作用。常用于治疗头面,四肢水肿,可配合防己,白术(或苍术)、甘草,姜皮等同用,(例如防已黄芪汤)。或配茯苓、桂枝,甘草,防己(防己茯苓汤),用于全身皮肤及四肢皆水肿,并感觉有些怕风的。据近代报导,用本晶单味(每日二,三两)浓煎服,可对肾炎的水肿有效,并对消除尿中蛋白,有一定帮助。也可配合党参,茯苓,萆解,山药,苡米等同用.配北五加皮,桂枝,猪苓、茯苓等,对心脏性水肿也有效。但应随时注意结合辨证论治。据实验研究报导,用于利尿时,用量不可过大,以三钱左右为宜,可资参考。 4.补气生血,气血互根,如骤然大失血而血虚气脱,出现面白、出汗、气短、脉细而快等症,可用黄芪二至四两,当归三至五钱,急煎服,以补气而生血。如出现四肢跃冷、全身凉汗、血压急剧下降者,还可配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等急煎,进行抢救。 5.托毒排脓:气血虚弱之人患疮疡,因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使其化脓排毒而致脓为稀水状,久不收口。可用生黄芪配合党参、白芷、防风、当归,川芎,桂心,厚朴、桔梗,五味子,甘草等同用(例如托里十补散、托里黄芪散)。据近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可治慢性溃疡痈疽。 黄芪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炙用重在走里,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尿。 黄芪皮功用同黄芪,但善于走表,偏用于固表止扦及气虚水肿。 用置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一至四两。 胸闷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怒者勿用。 据近代报导,黄芪有保肝、强心,降压、抑菌等作用,并有类生殖激素的作用,可供参考。 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功能健牌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是常用的补气药,但与补血药同用,也可以补血(中焦运化旺盛,则气血自生)。 1.健脾燥湿:脾胃虚弱,中焦运化不健,消化不良,水湿不化,食欲不振,则易生胃脘闷,腹胀,大便溏软,呕恶,泛水,四肢倦怠等脾虚湿浊不化的症状。这时可用本品健脾燥湿以助中焦运化。常配合党参、茯苓、陈皮、半夏、木香,草蔻等同用。如脾虚运化失职,中焦湿盛,也可产生脾虚泄泻。这时可用本品配合党参,茯苓,猪苓、车前子、炒山药,炒芡实,炒扁豆等同用,以健睥止泄。 2.益气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本品最能健脾益气,培补中焦,故能益气生血。常配合党参、茯苓,甘草、当归、自芍,熟地、川芎等同用,例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等。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和理论,常用它治疗各种贫血。 3.和中安胎:妊娠以后,需要更多的血液养胎,血液来源于中焦,故增加了中焦脾胃的负担,有时可导致中焦运化失常,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呕逆、眩晕、胸闷、不食等,名为‘恶阻”。可用本品健脾化湿,和中安胎。常配合陈皮、竹茹,苏梗,茯苓,藿香、生姜等同用;兼有胎热者(脉数,烦热、苔黄、思冷饮食等),可配合黄芩、栀子,白芍等同用,兼血虚者(面萎黄、唇舌色淡,心慌、气短、脉细等),可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等同用,肾虚胎元不固者(腰酸腹坠,腿软无力,容易滑胎,小产,尺脉弱等),可配合桑寄生、川断、山药、山萸、熟地、五味子、黄芪、党参等同用。中气健壮,肝肾气血充足,胎元自然安固。 本品除用于上述诸病症外,还可配合猪苓,茯苓皮,冬瓜皮、车前子,桂枝等,用于治疗脾虚水肿;配合黄芪、防风、浮小麦等,用于气虚自汗,配合枳实,莪术、神曲,麦芽、山查核、生牡蛎、桃仁、丹参寺,用于腹中症结癖块等等。 党参,人参补气,偏于补脾肺元气,适用于补虚救急。白术补气,偏于健脾,补中焦以生气,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苍术,白术均能健脾燥湿,但苍术芳香苦温,其性燥烈,兼能升阳散郁,燥湿、升散之力优于自木,而健牌,补气生血之力则不如白术。 生白术适用于益气生血;炒白术适用于健牌燥湿,焦白术适用于助消化,开胃口,散症癖;土炒白术适用于补健脾胃而止泄泻。 据近代实验研究,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入血可使血循环增快,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重病或需要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左右(例如抢救虚脱需用独参汤时,一时得不到人参,可急用生白术一两至一两半、党参——至二两,附片三至五钱,急煎服)。脾胃阴虚者慎用 山药 山药味甘性温。功能补脾胃、益肺气、强肾固精、治带下。1.补脾胃;配白术,党参,茯苓、扁豆,莲子肉、炒芡实等,常用于脾胃虚而大便虚泻难愈、四肢疲乏无力,脉虚等症。本品有补脾胃而止泄泻的作用。 2.益肺气本品有补脾胃以益肺气的作用。常配合党参、五味子,黄芪、陈皮、白术等,用于肺气虚而致的气短乏力,懒言声低,自感胸中气少、右寸脉虚等症。 3.强肾固精:山药有强肾固精的作用.常配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锁阳。金樱子等用于肾虚而滑精,遗精等症。 本品生用能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而治消渴。以上消明显者(口渴甚、饮水不能解渴,消瘦、尿多,自汗等),可配伍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芩、五味子,沙参、生石膏、乌梅等同用,以中消较明显者(饮食倍增,易饥饿,多饮多食,人体消瘦,四肢乏力等),可配伍生石膏,知母、葛根,黄精,黄芩、花粉、生大黄、生地黄等同用,以下消为甚者(尿频数,尿量多,口渴,腰酸痛,膝腿乏力,阳萎等),可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泽泻,丹皮,茯苓,肉桂(少量)等同用。近些年来根据以上经验和理论,随证加减变化,用以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表现为消渴证者),可取得一定效果。 4.治带下:脾肾两虚、湿邪注于下焦可发为带下病。湿寒重者多为“白带’,湿热重者多为‘黄带’或“赤带”。山药既能补脾胃以化湿邪,又能固肾气以止带下。治自带常与白术、苍术、茯苓,龙骨、乌贼骨,吴萸、乌药及车前子等同用,治黄带常与黄芩、黄柏、白果、车前子、芡实,苡米等同用,治赤带常与黄柏炭、茜草炭、川断炭、乘寄生、茯苓,当归炭、白术,白芍等同用。 补脾胃,益肺气、治带下用炒山药,强肾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药。。 白术燥湿健脾,益气生血之力大于山药,山药补肾强精之力大于白术。 炒苡米、炒山药均能健脾止泻,但苡米偏于利湿以燥脾,山药偏于补脾肾而固涩。 对于阴虚火旺而导致睥虚泄泻者,如只用白木、苡米之类治疗,易致肾阴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用山药配莲子、芡实等以实脾,则补脾而不妨于肾。 用山药时,有时可产生气壅.腹中胀闷、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这时可配用一些陈皮,以防其副作用。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七,八钱。必要时也可用到一两多。腹胀,中焦满闷者,不宜用。 黄精 黄精性味甘平。补中益气,性质平和。主要功用为补脾气,养胃阴,润心肺。 本品配伍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陈皮、麦芽,谷芽等,可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精神疲倦、四肢懒动、脉象虚软无力之症。本品性质平和,适于久服、病后调养之用。前人经验认为“黄精可代参芪,玉竹可代参地’,可作为参考。 高热病后,胃阴受伤而口干不欲食,食少便干,饮食无味,舌红少苔者,可用本品配玉竹、麦冬,沙参,冰糖、生麦芽等,养阴开胃。 心肺阴虚而致咳嗽少痰,气短乏力、口干,少眠、多梦等症者,可配伍麦冬、贝母、沙参、远志。杏仁、茯神,枣仁等同用。 配蔓荆子,草决明等,可补肝明目,配枸杞子、菟丝子等,可补肾益精,配杜仲,川断等,可助筋骨,配羌活、独活等,可除风湿。用量一般二,三钱。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功能健脾养胃,消暑除湿。常用于调补脾胃的方剂中。本品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初用补剂时,先用扁豆,最为合适,能调养正气而无饱闷之弊。 配炒山药、白术,党参,茯苓,炒芡实等可用于脾虚泄泻。 本品有解暑除湿的作用。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致呕吐,泻利、烦渴,头昏、胸闷者,可以本晶配合藿香、佩兰,荷叶、赤小豆、厚朴、白蔻仁等同用。 白扁豆生用消暑祛湿,炒用健脾养胃。扁豆花解散暑邪之力大于扁豆,扁豆健脾祛湿之力大于扁豆花,扁豆衣清暑热,利暑湿之力优于扁豆,但健牌扶正之力则人不如扁豆。 绿豆性凉,能消心胃之暑,兼能利湿,解毒。扁豆性微温,能消脾胃之暑,并能健脾扶正。 荷叶升清气而消暑,扁豆降湿浊而消暑.用量一般为一饯半至三、四钱。扁豆花、扁豆衣质轻,可适当减少些。 大枣 大枣性味甘温.能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有止泻,生津,补养强壮等作用。并能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例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中,都使用大枣以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 本品配甘草,小麦,名甘麦大枣汤,可用于妇女脏躁(情绪抑郁不乐,悲伤欲哭等)。常配合香附、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白芍,郁金,胆南星等随证加减应用。 大枣的核,炒焦,泡水代茶饮,能使人安睡。对失眠的人,除服药治疗外,晚间可用此法,辅助治疗。服药不便者,也可用此法治之。 龙眼肉、大枣都能益脾,但龙眼肉偏于养心补血,治心虚,大枣偏于补脾和胃,治脾虚。 饴糖味甘益脾,偏于缓急和中,治巾虚作痛。大枣味甘益脾,偏于益气养血,兼能养心,治脾虚心慌如悬。用量一般三至十枚。 胃胀满,有痰热者,不宜用。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主要用为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药。 1.补脾:体虚或久病而致中焦气虚(四肢无力,气短、少言,饮食不香、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者,常用本品配合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等以健脾益气。 2.清热解毒:甘草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痈疽疮疡的治疗。例如对痈疡(红肿疼痛,如火炙),常与银花、连翘、赤芍、丹皮、地丁,公英等同用。对各种阴疽(患处不红、坚硬、色暗),常与熟地、麻黄,肉桂,鹿角胶、自芥子、桂枝等同用,也有解毒作用。近代研究证明,甘草对番木鳖,水合氯醛、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河豚毒,蛇毒等,有解毒作用。前人经验中也有‘解百毒’的记载。 3.缓急:‘急”含有紧张、痉挛、收缩等意义。前人经验认为·甘能缓急’,甘草味甘有缓急作用。对腹中‘急”痛者,常配自芍,饴糖,桂枝、大枣、生姜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适用于虚寒性的腹痛)。近人研究证明,甘草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对甘草的缓急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配自芍同用,名·芍药甘草汤’,可用于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肢体末梢部发凉)、脚挛急不伸等症。 4.润肺:生甘草兼能润肺。对肺热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例如配杏仁,贝母,枇杷叶、瓜萎,知母,黄芩等,用于肺热咳嗽,配桔梗,射干、牛蒡子,元参等,用于咽喉肿痛.近代研究证明本品为滑润性祛痰药,口服后能使咽喉粘膜减少刺激,适用于咽喉炎症。还证明甘草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配合抗痨药,可用于肺结核。 5.调和药性:本品药性和缓,通行十二经,可升可降,与补、泻、寒、热,温、凉等各类药物配合应用,有调和药性的作用。例如与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等补药同用,可使补药作用和缓持久而不骤;与大黄、芒硝,枳实等泻下药同用,可缓和泻药之性,使泻而不逮,充分发挥药力而不伤胃气,与生石膏,知母等寒性药同用,可缓和寒性药之寒,以防其伤胃,与附子,干姜等热性药同用,可缓和热性药之热,以防其伤阴,与麻黄,桂枝。杏仁等辛温发散药同用,可使药性和缓,并保护胃气,以防汗后伤津液等等。甘草在各类药方中,能使各药互相和谐而无相争之弊,所以前人称它能“调和百药”。 本品配生姜、桂枝,麻仁、麦冬,党参、阿胶、生地、大枣、丹皮等同用,名炙甘草汤,可用于阴气虚少,阳气虚败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之症有一定的效果。近人研究认为甘草有强心作用,与肾上腺素相类似。 用蜜炙过的甘草称炙甘草,适用于补中益气,生甘草适用于清热解毒,生草梢能治尿道中疼痛,适用于淋肩;生草节适用于消肿毒、利关节,生甘草去皮称粉甘草,适用于清内热、泻心火。 用量一般三分至三钱。 脾胃有湿而中满呕吐者忌用。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高血压。本晶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近代研究证明甘草流浸膏能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可用于溃疡病的治疗。有类皮质激素作用,可用于阿狄森氏病,与考的松同用,有互补作用。 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能补血生精,滋肾养肝。是最常用的滋阴补血药。 熟地黄配当归、白芍、川芎,名四物汤,是常用的补血药方,可用来治疗血虚证(面色萎黄、唇舌色淡、月经后错而且量少,目眩,心慌,脉细等)。近些年来常配合当归, 黄芪、党参、阿胶等(随证加减),用于各种贫血。本晶配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茯苓,名六味地黄丸(汤),可用于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遗精、盗汗、视物昏暗、耳目不聪、月经不调等)。如阴虚生内热而见骨蒸劳热、消渴,耳鸣耳聋、盗汗消瘦,下午颧红、夜间烦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症者,可配合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地骨皮、秦艽、别甲等同用(如大补阴丸等)。 熟地黄配当归则补血,配自芍则养肝,配柏子仁则养心,配龙眼肉则养脾。配麻黄同用则不粘滞,并能通血脉。如阳和汤(熟地黄、麻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甘草)是治疗阴疽,贴骨疽,流注(寒性脓疡,闭塞性脉管炎、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骨髓炎、关节结核)等常用的方剂,功能温阳散结。 阿胶补血兼能止血,熟地补血兼能填精髓。阿胶滋养肝肾兼能养肺阴。熟地滋养肝肾兼能养心血。 桑椹补肝肾,其性偏凉,补血之力不如熟地。熟地补肝肾,其性偏温,滋阴补血之力远大于桑椹。 当归补血其性动,熟地黄补血其性静。当归生新血而补血,熟地黄滋阴精而养血,二药合用能互补长短。何首乌也能补肝肾,但补血之力不如熟地黄。熟地黄乌须发之力不如何首乌。 熟地久服时,宜用砂仁拌(或佐用一些砂仁),以免腻膈(妨碍食欲、胸脘发闷)。 用量——般二钱至八钱。重病也有时用到一两或更多些。阳虚阴盛之人忌用.痰多,苔腻、胸膈滞闷者,均不宜用。 当归 当归味辛甘、微苦,性温。是治疗血分病晨常用的药。能使血各归其所,故名‘当归’。它的主要功用有: 1.补血:本晶配黄芪(黄芪一两、当归二至三钱)名当归补血汤,常用于失血后而血虚、气血不足、产后流血过多等症。配热地,白芍、川芎,名四物汤,是最常用的补血药方。运用此方随证加减,可用于各种血虚证.近些年来,也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各种贫血。 2.活血:当归还有活血通络、散瘀消肿的作用。与红花,赤芍,三七,桃仁,乳香、没药等配伍,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连翘、银花、赤芍、红花,皂刺、炙山甲等,可用千痈疮初起、肿胀疼痛.与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片姜黄、红花,苡米、川断、附子等配合,可用于风寒湿痹,臂腿腰足疼痛.与川芎,红花、半夏,防风,黄芪,桂枝、白芍,熟地、炙山甲等配用,可用于肌肤麻木不仁等症。 3.润肠通便:年老、久病、产后失血,或津液不足者,因血虚肠燥而大便秘结,可用当归养血润肠而通便。常与麻仁、生地,熟地.桃仁,肉苁蓉、郁李仁、瓜蒌仁,大黄等同用。 4.调月经:当归与熟地、赤芍、川芎、红花、桃仁、茜草,香附等同用,可用于气血凝滞而致的经闭。与自芍,香附,元胡、炒川楝子等同用,可用于行经腹痛。与生地,白芍,白术,艾炭,阿胶珠,棕炭等同用,可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症。总之,当归能调理冲、任、带三脉,普能补血,和血,故为妇科调理经血最常用之药。前人把它称之为“妇科专药”,无论胎前、产后各病,都常随证加减采用。白芍补血偏于养阴,其性静而主守。当归补血偏于温阳,其性动而主走。血虚生热者宜用白芍,血虚有寒者宜用当归。 当归配黄芪、党参,可生气补血,配大黄,牛膝,可破下部密血,配川芎,苏木、红花、桔梗,可活上部瘀血,配桂枝,桑枝、路路通,丝瓜络,可通达四肢、活血通络。当归头和当归尾偏于活血、破血,当归身偏于补血、养血,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当归须偏于活血通络。酒当归(酒洗或酒炒)偏于行血活血。土炒当归可用于血虚而又兼大便溏软者。当归炭用于止血。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急重病有时用到五钱。大肠滑泄,火旺者,均不宜用。 近代研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与抑制两种作用:其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而使收缩加强,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而使子宫弛缓。并有抗维生素正缺乏症的作用。对一些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茵等)有抑制作用。 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 白芍常用为补血养阴药。配当归,熟地、川芎,白木,阿胶等,能补血虚,配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等,可用于阴虚盗汗,配生地,石斛,女贞子、生牡蛎、珍珠母等,能养阴潜阳。我常用本晶配合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生地黄、黄芩、香附,夜交藤、远志、茯神、白蒺藜为主随证加减,用于神经衰弱病人表现为阴虚肝旺证者(头痛、头晕,目眩、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轰热、健忘、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供参考。 肝血不足,筋肉失荣,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可以本晶与伸筋草、苡米、鸡血藤、木瓜、甘草节、当归尾等配合应用。配甘草、牛膝,木瓜等,可用于因阴液受伤而引致的腓肠肌痉挛(腿肚子抽筋)以及腿足挛缩难伸等。病重可加虎骨等。 白芍配当归、甘草,桂枝,饴糖等,可用于血虚肝旺或脾虚寒所致的腹中疼痛。配木香、黄连、黄芩、葛根、槟榔,白头翁等,可用于痢疾腹痛。本晶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对腹中疼痛效果最好。 白芍能补血养阴丽柔旰,因而又能安脾。脾虚旰旺而致的慢性腹泄(生气则加重,泄前腹痛一阵,泄完后略舒适些),常用本品与炒防风,白术、陈皮(痛泻要方)等配合应用。白芍还常用于调理月经。配当归,生地,黄芩,艾炭,阿胶{胶艾四物汤)等,用于月经赶前或月经过多。配当归、川芎,熟地,红花、桃仁(桃红四物汤)、香附等,用于月经错后、量少等。对行经腹痛,常重用白芍。配桑寄生、白术,炒黄芩等,有清热安胎的作用。 养阴,补血,柔旰,用生白芍,和中缓急用酒炒自芍,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 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 当归入肝,能动肝阳,白芍入肝,能敛肝阳,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药合用,可互纠其偏,互助其用。 熟地、白芍皆能补血,但热地补血以入肾生精为主,自芍补血以入肝养阴为主,熟地甘温,白芍酸寒。 据近代报导,本品有制菌作用(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能缓解由于胃肠蠕动亢进而引起的腹部疝痛。刚量一般为一钱半至四钱。重症有时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产后血瘀,恶露不下者忌用。 阿胶 阿胶性昧甘平。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作用。 阿胶块(烊化服,烊音羊,溶化之意)能补血,滋阴。常配合当归,熟地、白芍、白术等,用于血虚证。近些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L常用本品治疗各种贫血。近代研究本品能促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加。配地黄、别甲、龟板、亲艽,银柴胡,青蒿等,能滋阴清热,常用于阴虚内热、骨蒸痨热等证。 阿胶炒珠常用于止血,润肺。配合麦冬、百合,白芨、沙参、黑山栀,藕节等,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咳嗽、咳血、肺痨等。配白芍,当归炭、艾炭,棕炭,白术等,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近年来常在此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入黄芪、党参、山萸肉,川断炭、菟丝子,桑寄生、紫河车等健脾补肾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配炒黄芩、苦参,槐花炭,炒地榆,灶心土,防风等,用于大便带血、痔疮出血等。用于润肺化痰时,可用蛤粉炒,用于止血时,可用蒲黄炒,滋阴,补血时,多生用(烊化服)。 热地,阿胶皆能滋阴补血,但熟地偏于补肾阴,填精髓而补血,阿胶偏于润肺养肝、补血而滋阴,兼能止血。黄明胶(牛皮胶)的功用与阿胶相似,如无阿胶时,可以此代用。但补益之力,不如阿胶。黄明胶兼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阿胶还有养血润燥而滑肠的作用,可用于妇女产后便秘,老人肠燥便秘、血虚便秘等。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 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均不适用。 紫河车 紫河车近代名“胎盘”,味甘咸,性温。功能大补气血,为滋补强壮药。本品气味俱厚,可用于各种虚损,精血不足的证候。前人有“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经验,即指用这些厚味之药。 本品有肉腥味,常在丸药中使用,或焙干研粉,装入股囊中吞服,不入汤药。例如河车大造丸等.可用于虚劳赢瘦.身体虚弱、精神不振、遗精,阳萎等症。 据近代研究,本品能促进乳腺,女性生殖器,卵巢的发育,有免疫作用,能增强抵抗力,对子宫发育不全,子宫萎缩、机能性无月经、子宫肌炎、子宫出血,乳少、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氏综合征)、贫血、肺结核、支气管炎等,都有治疗作用。 鹿茸补肾、督(督脉经)的阳气,并能生精益髓。紫河车补肝.肾的阳气,功能益血助气。 用量一般为八分至一钱半。 有虚火者,忌用。 何首乌 何首乌生者味苦涩,制熟后则兼有甘味。性微温。主要功能为养血益精,平补肝肾,乌须发。兼能润便滑肠,消瘰疬、治疟疾。 本品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性质平和.适于久服,常用于病后虚弱、阴虚血亏、筋骨软弱以及滋补强壮的丸药中。例如配熟地,当归、白芍、阿胶、自术等,可用于旰肾不足、血虚气褒以及各种贫血。据近代研究,本品有促进血液新生的作用。配山萸肉,山药,芡实,五味子,龙骨、牡蛎、远志、茯苓等,司·用于肾虚,滑精、遗精、妇女带下等症。年老、久病,产后失血等,由于津血不足而致肠道津液缺乏,肠管传导涩滞,大便秘结不通者,可用本品配当归,肉苁蓉,黑芝麻、火麻仁等,养血润肠以通便。据近代研究, 本品能促进肠管蠕动,适于治虚性便秘。 肝肾虚亏,精血不足,身体衰弱,须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致须发枯白者,可用本品配合补骨脂、当归,地黄,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黑芝麻、旱莲草等,作为丸剂服用。气血流行滞碍则可发生瘰疬,痈肿等,生何首乌可调和气血、解毒消肿,常配合蒲公英,地丁,连翘,元参、生牡蛎,夏枯草等同用。 疟疾邪入阴分,久久不愈者,可用何首乌配人参或党参(何人饮)同用,或用何首乌八钱至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我曾运用这一经验,结合小柴胡汤和白虎汤,随症加减,治愈过几例查不出原因的定时寒热病,仅供参考。熟地黄滋补肝肾,添精益髓之力较何首乌为优,但滋腻太甚,容易腻膈害胃。何首乌则不寒不燥,不腻膈、不害胃,又有养血祛风之功,是熟地黄所不及。急需滋补时,用熟地黄为宜,长服慢补时,用何首乌为好。二药也可合用。黄精也补而不腻,但偏于补中益气,润养肺胃阴津。何首乌偏于滋补肝肾,养血益精。 何首乌的藤,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水煎内服,能治失眠,祛风湿,舒经络,除痹痛。煎水外洗,有解毒、和血,祛风的作用,可用于风疮、疥癣作痒。 生何首乌适用于消瘰疬,解疮毒,通便结,制何首乌适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固精。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本品能‘止心痛’。故此,我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等病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时加用何首乌三至五钱,效果尚属不错。因中医说的“心痛”也包括胃脘部疼痛,所以在虚性的胃脘痛,也有时使用。我的习惯用法是生熟各半使用。据近代研究本晶有强心作用,尤其对疲劳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并且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我曾在治疗冠心病的丸药中,加入本品,让患者久服。仅供同志们参考。 用量一般为三至五钱,重症需要时也可用到八钱至一两。 龟板 龟板味咸微甘,性凉。为滋阴潜阳药,以滋阴为主。例如阴虚而致的骨蒸痨热,盗汗,肺痨咳嗽,咳血等症,可用龟板滋阴养血以清虚热,滋补肝肾以壮根本。常配合熟地、生地、知母、黄柏、猪脊髓、天冬、麦冬,元参、沙参等同用。 温热病高热经久不退,阴液耗伤而致阴虚液燥,虚风内动,证见手足轻微抽动,舌干无津,下午低热、夜间烦躁、脉细而弦数等,可用龟板配麦冬,白芍、阿胶、钩藤,别甲,生牡蛎等滋阴养液、潜阳熄风。常用的方剂如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温病条辨》方)。 肝肾阴虚,肝阳上浮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烦躁易怒、轰热,偏头痛等症者,可用本晶滋阴潜阳而收降肝热。常配合白芍、生地、生牡蛎,生石决明.菊花、黄芩及六味地黄丸等同用。 肝主筋,肾主骨,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瘘弱,腰酸腿软、不能行走,驼背鸡胸、小儿囟门不合等,可用本晶补肾强骨,滋肝荣筋。常配合虎骨、牛膝,山药,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肉,杜仲、续断、地黄等同用。 本品还有滋阴凉血的作用。可用于因阴虚火旺而血热妄行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不止、咳血、瓤血等症。常配生地、元参、阿胶,黄芩,白芍、黄柏,自茅根、侧柏炭,棕炭等同用。本品咸能软坚,并能通任脉,和血络,故有消散症瘕癖块的作用。对于因血虚气滞、邪气郁于经隧血络而腹中积有症瘕癖块者,可配合鳖甲、赤芍、生牡蛎、红花,桃仁、山查核,郁金,柴胡,香附、莪术、三棱等同用。近些年来常以此法治疗肝脾肿大。 用龟板熬的胶,名“龟板胶”,性味甘平,滋阴补血的作用比龟板更好,并有止血的作用。但通血脉消症瘕的力量,则不如龟板。 鹿茸偏于通督脉,补肾阳。龟板偏于通任脉、补肾阴。玳瑁长于平肝镇惊,功力偏于潜降。龟板长于补阴降火,功力偏于滋收。 鹿角胶补阴中之阳,通督脉之血。龟板胶收孤阳之汗,安欲脱之阴。鹿角胶、龟板胶可以合用,药房有成品(旧名龟鹿二仙胶)。用量一般为三至八钱,必要时可用到一两至二两。须打碎,先煎。 舌苔腻、食欲不振者,慎用。 鳖甲 鳖甲味咸,性凉。是常用的滋阴清热药。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兼能平肝潜阳.,因阴虚内热而见骨蒸痨热,盗汗湿发、潮热颧红,肺痨干咳,痰中带血等症.可用本品滋阴清热,常配合银柴胡,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当归、乌梅、白芍、生地、元参等同用。 疟疾久久不愈,左胁下出现硬块,名曰‘疟母”(脾肿大)。本晶咸能软坚,敬结消症。可用本品醋炙研末服,每日二、三次,每次一钱。也可与柴胡、黄苓、党参,半夏,桃仁、丹皮,射干,生牡蛎,三棱,莪术等同用。 妇女经闭,气血流通不畅,腹中瘀积结滞而生症块者,可用本品配合桃仁、红花、当归尾、亦芍,生大黄,三棱,桂枝、炙山甲等同用,以通经消症。 龟板偏于入肾滋阴,补益之力大于鳖甲。鳖甲偏于入肝退热,散结之力大于龟板。 牡蛎偏于化痰结,消瘰疬。鳖甲偏于除胁满,散疟母。用量一般为三至五钱。重症也可用到一两。入汤药须‘先煎”。 无阴虚内热及消化不良,肠冷便泄者忌用。 山茱萸 山茉萸味酸而苦涩,性微温。功能补肝肾、强身体,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兼能涩精、止尿频,敛汗益阴。肝肾不足而见腰疫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月经过多,身体虚弱等症者,可配合地黄,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六味地黄丸)等同用。遗精明显者,可加锁阳、金樱子、五味子等。月经过多者,可加黄柏炭、艾炭,阿胶珠等。腰痛者,可加续断,杜仲等。 肾虚而小便频数者(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无疼痛、尿色正常、尺脉弱,或为老年人),可配合桑螵蛸、益智仁、复盆子,乌药,地黄,山药,五味子等同用。 本品味酸苦而涩能收敛,有止汗固脱作用。凡正气不足而虚脱汗出不止者(如休克时的冷汗淋漓等),可用本品配合五味子、麦冬,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等同用。血压急剧降低者,可配合人参,附片等同用。 五味子偏于敛肺经耗散欲绝之气,收肾脏耗散欲失之元阳。山茱萸偏于滋旰肾不足之阴,敛阴阳欲绝之汗。金樱子,山茱萸皆能固精秘气,但金樱子兼能收肺气,敛大肠,山茱萸兼能缩小便,收阴汗(阴部多汗)。注意用时要去净核,前人经验认为不去核反能滑精.所以处方上常写“山萸肉”,意思是指用无核的果肉。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急救虚脱时可用八钱至一两。肾阳亢奋,下焦有热,小便不利者,均不宜用。 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子。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肝肾不足而致的腰膝无力,脐腹隐痛,阳萎不举、大便溏泄等症,可用本品配合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附片’、鹿角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右归丸)。 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而致两目昏暗,视物模糊不清等,可以本品配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菊花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 本品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配合天冬、麦冬、山药,玉竹、地黄、知母等,用于消渴病(消渴病包括糖尿病在内)。据近代研究,本晶有降血糖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常以枸杞子、五味子二味合用,代替山萸肉,可供参考试用。 枸杞叶苦甘而凉,可清上焦毒热,代茶饮之,可止消渴。枸杞于的根皮,即地骨皮,能清虚热,退骨蒸。山茱萸、枸杞子皆能滋旰肾,但山茱萸兼能收肝胆之火。拘杞子兼能益肾中之阳。 桑椹滋阴补血,益脑润燥。枸杞子滋养肝肾,益精明目。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有外感发热,消化不良易生腹泻者慎用。 沙参 沙参味甘苦,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热的作用。1.养阴润肺:前人有“沙参补五脏之阴”的说法,但从临床使用来体会,本晶主要是对养肺胃之阴效果最为明显。肺阴不足而生虚热,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咽痛,痰中带血丝,久咳失音等,可用本晶配合生地、知母、麦冬,天冬,川贝母,生甘草等同用。 肺性木燥,易受燥邪所侵,但又恶燥。肺燥则干咳少痰、咽喉干痒,声音嘶嗄(注:即声音嘶哑的症状,见于风热犯肺、津液受损,或见于急慢性咽喉炎症、声带创伤等症),口鼻干燥、舌尖边红.可用本晶配合桑叶,麦冬,元参,生石膏、知母,生地,百合,麻仁,阿胶等同用。 2.清热生津:高热病后,阴液耗伤或久病而致胃阴亏损,舌干口燥、食欲不振,咽干口渴,舌苔剥脱等,可用本晶配合麦冬、生地,石斛,玉竹,元参,花粉等同用。本晶对阴虚内热,肺痨伤阴等有养阴清热作用。例如肺痨咳嗽,下午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干咳少痰,人体消瘦,痰中带血,脉象细数等症,可用本晶配合生地、元参,鳖甲、秦艽,地骨皮,皿母、百部、白芨等同用。南沙参体较轻,质松,性味苦寒,清肺火而益肺阴,兼有风热感冒而肺燥热者,可以使用。北沙参体重质坚,性味甘凉,主用于养阴清肺,生津益胃,有外感证者不宜用。处方上只写沙参,药店即付北沙参,如须用南沙参时,须写上“南’字。 党参甘温,补肺胃之气。沙参甘凉,补肺胃之阴。人参补阳而生阴,沙参补阴而制阳。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四钱。 风寒感冒咳嗽及肺寒白痰多者不宜用。 元参 元参味苦,咸,寒。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解毒软坚。 阴虚火旺,火热上炎而出现咽喉肿痛、口渴烦热等症者,可用本品配生甘草,桔梗,麦冬、牛蒡子、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 温热病热邪入营,邪热伤阴而见口千烦躁,夜寐不安,舌质红绛,甚至高热谵语、斑疹隐隐等症,可与广犀角、生地,黄连,连翘、麦冬,丹皮等同用。如阴液耗伤而出现大便秘结者,可配麦冬,生地、玉竹,瓜蒌、生大黄等同用。本品不但能滋阴降火,而且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如热毒炽盛而致血热发斑。烦躁不宁者,可用本品配合生地、广犀角(或用水牛角)生石膏、知母、甘草、赤芍,丹皮等同用(如化斑汤)。 由于痰热郁结而颈部发生瘰疬者(颈淋巴结肿大),可用本品软坚散结,常配合贝母、生牡蛎同用,名曰消瘰丸。或适当加入夏枯草、昆布、海藻等同用。运用这种经验曾结合辨证论治用以治疗颈淋巴结结核(酌加:百部,黄芩,香附、青皮。炙山甲、赤白芍等),颈淋巴内芽肿(酌加:连翘。花粉、蒲公荚,柴胡、赤芍,皂刺,山甲、牛蒡子等)以及甲状腺肿大(酌加:黄芩,知母、生赭石,郁金,白芍,炙山甲、橘红等)等,都收到一定效果。 生地黄与元参都能滋阴,但生地黄甘寒补阴,偏于凉血清热,适用于血热之火。元参咸寒滋阴,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上浮之火。 苦参苫寒,泻火燥湿。善治外部皮肤湿热疥癞。元参咸寒,降火养阴。善治内部肾阴不足,骨蒸痨热。麦冬养阴,偏于润肺。元参养阴,偏于滋肾.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重病可用至一两。 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本晶反藜芦。据近代研究,本晶有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最常用千以下四种情况, 1.滋阴润肺:阴虚内热,烧灼肺津,肺阴不足,肺热咳嗽,干咳少痰,烦热口渴,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可用本品滋阴润肺,清热治咳。常配合桑叶,杏仁,沙参、麻仁、阿胶珠、枇杷叶,天冬等同用。对肺结核、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病出现阴虚肺热咳嗽者,均可应用。 2.养阴清心:心阴虚而心中烦热,心悸,心慌,失眠,舌红、脉细数等,常以本晶配黄连,阿胶、贝母,生地,元参、丹参,珍珠母,远志等同用。心气心阴两虚,出现气短倦怠,口渴汗出,脉微,弱欲绝而虚脱者,可急配人参,五味于同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敛汗(汗为心之液)而固脱。 3.生津益胃:本品有养胃阴、生津液的作用。温热病后,津液耗伤,胃阴不足而口燥咽干,食欲不振、大便数日不行者,可配合元参、细生地、玉竹、冰糖,瓜蒌,生大黄,火麻仁,枳实等同用。 4.润肺利咽:肺热阴仿,咽喉干痛,声哑失音、舌燥口渴者,可与元参,生地,桔梗、甘草,山豆根、金果榄等同用。 天冬、麦冬皆能滋阴,但天冬甘苦大寒,偏于清热降火,兼能滋肾阴,降肾火。麦冬甘而微寒,偏于润肺宁心,兼能养胃阴、止烦渴。 川贝母、麦冬皆常用于润肺止咳,但川贝母偏于散肺郁而化痰,兼能开心郁而清热。麦冬偏于滋肺阴而清热,兼能养胃阴而止渴。 麦冬用朱砂拌过,名‘朱麦冬’或‘朱寸冬’,适用于宁心安神。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 腹泄便溏、舌苔自腻,消化不良者,均不宜用。 天冬 天冬味甘,苦,性寒。常用为滋阴清热药。阴虚火旺,内热上蕉,肺热而咳,痰少而粘、咽喉干燥,夜间口渴,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等症,可配合麦冬、元参,生地.石斛、贝母、蜜杷叶,杏仁、藕节、白芨等同用。肺肾阴虚而致痨热骨蒸、颧红盗汗、干咳少痰,声音嘶嗄等,可配合秦艽、白薇。鳖甲、地骨皮,生地、龟板、黄柏,知母等同用.这些经验可运用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后期)等病。 肺肾阴虚而出现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尿频而多者(如糖尿病、尿崩症,甲亢等),可配合生地,山萸,花粉,知母、沙参、麦冬,五味子、乌梅等同用。 石斛,天冬皆能滋肾阴,但石斛兼能养胃生津,天冬兼能清肺润燥。用量与注意事项同麦冬。 石斛 石斛味甘淡性凉。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益肾,壮筋骨等作用。 温热病后期,因高热而阴津受伤,出现口渴舌躁、食欲不振,舌质发红,舌苔黄黑等症状,可用本晶滋养胃阴、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但应注意用本品治疗温热病,不可用之过早,以免滋补敛邪。 阴虚内热而发生干咳、盗汗、低烧,口渴、舌红脉细数等症,可用本品配生地,麦冬、百合,秦艽、银柴胡等同用。 因肾精不足而致目昏目暗,视力减退,常用本品配合生地、熟地、山萸、草决明、潼蒺藜、地骨皮、菊花、枸杞子等同用。因肾虚而两脚麻木痿痹者,也可用本品配合牛膝、黄柏、川断、熟地,山药、秦艽、苡米,木瓜、虎骨等同用。 玉竹与石斛均能养阴,但玉竹甘平滋润,养肺胃之阴而除燥热,补而不腻。石斛能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 金钗石斛偏于养胃阴,补肾精。霍石斛常用于老人,虚人、阴液不足者。鲜石斛清热生津、解渴之力较佳,多用于温热病。目前市场上供应以干石斛(川石斛)、鲜石斛,霍石斛为多。总之,石斛虽有数种,但其治疗作用,大体相同。用量:干石斛用二至四钱,鲜石斛用五钱至一两。舌苔厚腻,便溏者慎用。 据近代研究,金石斛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对急性胆囊炎的高热,有迅速退热的效果,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的作用。 玉竹 王竹味甘性子。功能滋养气血,平补肺胃,益阴润燥。常用千肺胃阴伤或燥邪伤肺而致的咳嗽少痰,咽干舌燥,燥热口渴等症。多与沙参,麦冬、桑叶,杏仁,石斛,元参等同用。 温热病后期,因高烧时伤耗了胃阴而出现口渴舌燥、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可用本品配合沙参,石斛、麦冬,冰糖,生麦芽等同用。 天冬滋阴偏在肺肾,且性寒滞胃。王竹养阴偏在脾胃,性平而不害胃,虽养胃阴但不妨脾阳。 用量一般为二钱至四钱。特殊需要时也可用到五,六钱或一两。据近代研究,玉竹有降血糖的作用。 百合 百合味甘性平。常用为敛阴润肺和清心安神药。配生地、麦冬、沙参,贝母,梨皮等,可用于阴虚肺燥的咳嗽。配沙参,五味子,马兜铃,诃子,麦冬等,可用于久咳不愈、肺阴虚而肺气浮散之证(久咳不止,已无实邪、咽干少痰,气短微喘)。配麦冬,莲子,远志、黄连,阿胶,元参等,可用于热病后余热不清的神志恍惚和阴虚的心烦,失眠。 五味子味酸而收,偏于治肺气之浮散。百合甘敛润肺,偏于治肺阴之虚燥。 百部温肺化痰而治嗽,并可杀虫。百合甘敛润肺而治嗽,并可宁心。 另外,百合还有益气调中的作用。用本品一两配乌药三钱名百合汤,可用于久久难愈的胃痛。我常用百合一两,乌药三钱、丹参一两,檀香二钱(后下)、草蔻三钱,高良姜三钱,香附三钱、川楝子二钱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对溃疡病所致的长期胃涌,属于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的证候,往往取得满意的效果,仅供同志们参考。用量:一般为三、四钱,须要时也可用到八钱至一两。外感咳嗽不宜使用。 女贞子 女贞子味甘苦,性平。主要功效为:养阴益精,平补肝肾,除虚热,乌须发,聪耳目。 配何首乌,乘椹、生地、杜仲,山药。旱莲草,枸杞于等,可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发早白,两目昏花,耳鸣耳聋,牙齿动摇,阴虚发热,腰膝虚痛等症。 本品性质乎和,补阴而不腻滞,适于久服,不像生地、熟地容易腻滞,但滋阴之力也不如二地。 何首乌补旰肾、乌须发,偏走血分,其性微温。女贞子补肝肾,乌须发,兼清气分,其性微凉。用量一般二、三钱。 胃有寒者或老年人,用本品时,可佐用一些补脾暖胃的药(如白术,陈皮,草蔻等)。早莲草早莲草味甘酸,性子。主要用为补肾滋阴药,并能凉血止血。 本品配女贞子名二至丸,常用于肝肾阴虚,头发早白,脱落,也可在为丸时加入桑椹汁。配生地、元参,白茅根,黄柏炭,大小蓟,瞿麦,泽泻等,可用于尿血。配生石膏、知母,黄芩,白芨,藕节炭等,可用于吐血。配槐角,地榆、槐花炭,黄柏,防风等,可用于便血。配桑寄生,川断炭,白术,棕炭,艾炭,当归炭、阿胶等,可用于崩漏。 近些年来在治疗再生障再性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紫癜等病的方剂中,也常随证选用本品。旱莲草有墨(黑)旱莲与红旱莲之分。墨旱莲偏于补肾,滋阴,止血。红旱莲偏于亦血,活瘀,清热,并能治疮疡。处方上写旱莲草一般给墨旱莲。用量一般为三钱左右,特殊需要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桑椹 桑椹味甘,性凉。为滋阴补血药。市上有‘桑椹膏’成药,每服三至五钱,日服二次,热开水冲服。功能滋补肝肾,聪耳明目。 配麦冬,沙参,玉竹等,可用于阴虚滓少所致的口渴舌燥,大便于涩等症。 桑椹有黑白两种。白桑椹(未成熟者)功力小,黑桑椹(成熟者)功力大。常配合何首乌、早莲草,女疯子等,用于阴血虚所致的头发早白,头发脱落等症.用量一般为二,三钱。 腹部有寒,大便溏软者忌用。 潼蒺藜 潼蒺藜又名沙苑蒺藜,味甘,性温。主要功用为补肾固精:配续断、牛膝、杜仲等,可用于肾虚腰痛;配山萸、玉味子、莲须、龙骨、巴戟天、仙茅等,可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阳萎;配桑螵蛸、菟丝子、复盆子、益智仁、补骨脂等,可用于老年人肾虚小便频数或失禁;配枸杞子、菊花,白蒺藜,菟丝予,决明子等,可用于肾虚所致的头晕眼花。白蒺藜主要用于散郁调盱。潼蒺藜主用于补肾益精。菟丝于、潼蒺藜皆能补肾益精,但菟丝子稍温而不燥,偏于生精强肾,可治久无子女,潼蒺藜温助肾阳,偏治遗精阳萎,兼能明目。 用量一般为三至四钱。需要时也可以再多些。性欲亢奋者忌用。 黑芝麻 黑芝麻味甘性平。为滋补肝肾药。 配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白蒺藜等,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配何首乌、桑椹,旱莲草、女贞子、生地等,可用于肝肾不足的头发早白。 本品含油脂多,有润燥通便的作用。配当归、桃仁、肉苁蓉,火麻仁等,可用于津枯血燥的便秘。 何首乌乌须发兼能养血,黑芝麻乌须发兼能润便。用量一般为三至四钱。多用于丸剂中。 牛膝 牛膝味苦,酸,性子。主要功用是:补肝肾,强筋骨,散瘀血,引药下行。 配龟板,黄柏、知母,熟地,当归,虎骨等,可用于旰肾虚所致的腰膝酸疼、足坎无力。配苍术,黄柏,名三妙丸,可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两腿红肿,两足不能步履,下部湿疮等。 牛膝有行血散瘀的作用,常配合桃仁、归尾、红花,川芎,赤芍、丹皮等,用手气血凝滞所致的经闭,症瘕等症。配红花,川芎、当归、木通、滑石,冬葵子等,可用于胞衣不下。配泽兰能利腰膝间死血,可用于瘀血所致的腰腿疼痛。牛膝入肝肾二经,有下行之力,并能引药至腿。可作为治疗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 对泌尿系结石,可重用牛膝,再配伍冬葵子,泽泻,泽兰,猪苓、茯苓,海金沙、金钱草,木通、槟榔等,有促进结石下行、排出的作用。 用于散恶血,破瘙结,活血散瘀时,可用生牛膝;用于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膝时,可用制(酒漫或酒蒸)牛膝。怀牛膝偏于补旰肾,川牛膝偏于散窃血,并能祛风治痹.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三钱。需要时也可用五钱至一两。因本品性善下行,故对滑精,溏泄者及孕妇,不应使用。据近代研究,本晶可使血压暂时下降,牛膝素有溶血及使蛋白质凝固作用;配银花。赤芍等,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治疗急性扁桃腺炎及防治白喉,都有良好效果。 鹿角 鹿角味咸,性温。也是补肾阳,益精血的药,作用与鹿茸差不多,只是作用较缓弱,可作为鹿茸的代用品。鹿茸常用为峻补肝肾药,补力大于鹿角,鹿角补肝肾的作用虽稍缓弱,但活血、散瘀,消肿毒的作用却大于鹿茸。例如配杜仲、川断、补骨脂、附片等可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腰痛。配银花,连翘、山甲、红花、赤芍等可用于疮疡肿毒。 鹿角的处方用名为鹿角镑(Pang3)或鹿角片,可入汤药中煎服,也可为末冲服,或放入丸剂中使用。生用偏于助阳活血、散瘀消肿.炙熟或熬胶用则偏于温补肝肾、滋养精血。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需要时也可用至五钱。为末冲服时,一次三分至八分,一日二、三次。 鹿角胶 鹿角胶味甘,性温。主要功用为:温补下元,补阴中之阳,通督脉之血,生精血,止血崩。功用与鹿茸大致相似,但补力缓慢,久服方效。多用于崩漏带下,虚性出血及阴疽(没有红肿热痛的肿块)。例如配阿胶、当归炭,蒲黄、乌贼骨等,用于虚寒性的崩漏、带下。配杜仲、肉苁蓉、淫单藿等,可用于阳萎。配熟地,山萸,山药,茯苓等,可用于小儿发育不良等症。配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等,可用于温补气血,滋养精血,强壮身体。配麻黄、熟地,白芥子等,可用于阴疽(如阳和汤)。 鹿角活血消肿之力大于鹿角胶,鹿角胶滋补上血之力大于鹿角。 龟板胶也为滋补药,但龟板胶偏用于滋阴,鹿角胶补阴之中兼能补阳,二胶合用,阴阳俱补。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烊化服。 鹿角霜 鹿角霜为鹿角熬胶后的残渣,温补之力小于鹿角和鹿角胶。可用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等证。也有时作为鹿角或鹿角胶的代用品,但用量需比二药大些。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需要时也可用到七至八钱。肉苁蓉 肉苁蓉味酸咸,性温。主要用为补肾阳药,兼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肉苁蓉质地油润,能补肾阳,又无燥性。配熟地,菟丝子,杜仲、山药,巴戟天,淫羊藿等,可用于肾虚所致的腰痛、膝软、阳痿、性机能减退、眩晕耳鸣等症。配当归、川芎,白芍、艾叶,香附、续断等,可用于肾气虚寒,月经衍后,子宫寒冷,久不受孕等症。配熟地、当归,桃仁,火麻仁,黑芝麻等,可用于老年人或妇女产后气血衰弱,津液缺乏而致的大便干秘。 火麻仁通便由于滋胂润肠。肉苁蓉通便由于滋肾润燥。用量一般为二至四钱。需要时也可用五钱至一两。 据近代研究,本品有降血压作用,也可作为膀胱炎、膀胱出血及肾脏出血的止血药(个人意见,用于止血时最好配合凉血药同用;或仅用于下虚性的出血)。 巴戟天 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主要用为补肾阳药,兼有祛风寒、湿痹的作用。 凡由于肾阳虚而致的性机能不好,如阳痿,早泄等,可用本品配熟地,山药,淫羊藿、枸杞子等治疗。由于肝肾虚寒而引起的少腹部冷痛,寒疝,腰骶部酸痛等,可与乌药吴萸,葫芦巴,补骨脂,小茴香,川断等同用.本品兼有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因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膝疼痛或腿部肌肉日渐软弱、消瘦等症,也可用本品配桑寄生、独活,肉桂,附子、牛膝、续断,木瓜、当归,党参等治疗.淫羊藿补肾阳,偏入肾经气分,并有燥性。巴戟天补肾阳,偏入肾经血分,且无燥性。 肉苁蓉补肾阳兼能润燥通便。巴戟天补肾阳兼能祛风寒湿痹。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淫羊藿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是常用的补肾阳药,兼有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本品峻补肾阳,兴奋性机能而治疗阳痿。常配合熟地、仙茅,肉苁蓉、枸杞子,巴戟天、潼蒺藜,山萸肉、锁阳、阳起石,羊睾丸等同用,作丸剂服。也可用本晶浸酒(浓度为10%)饮用。 淫羊藿性味辛温祛风寒,补肝肾而壮筋骨。因风寒湿所致的四肢肌肤酸痛,麻木不仁,或关节疼痛,腿软无力,可配合威灵仙,苍耳于,肉桂、附子,川芎、独活,续断等同用,水煎服:或为细末,温酒送服一钱,一日两次。我曾以本晶配合热地、山萸,山药、茯苓,附子、肉桂,巴戟天、内苁蓉,牛膝,续断、杜仲等,用于治疗脊髓痔,脊髓炎等所致的下肢截瘫,或两腿无力,二便失控等症,有一定效果。供参考, 枸杞子补肾益精,偏用于肾精虚者。淫羊藿补肾助阳,偏用于肾阳虚者。仙茅补肾阳并能助脾胃运化,增进食欲。淫羊藿补肾阳并能祛风湿、强筋骨,治四肢风冷不仁。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特别需要时,也可用到四、五钱.性欲亢奋者忌用。据现代研究报导,本晶有促进精液分泌的作用。 补骨脂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味辛苦,性大温。主要功用是补肾阳,固下元,暖脾胃,止泄泻。 凡因肾阳虚而致的阳痿、性机能减退、腰膝冷痛、阴囊湿冷、下腹部虚冷等症,可用本品配胡桃肉,杜仲、阳起石、川续断,附子,熟地等同用。肾主下元,肾阳虚可导致下元不固而出现遗尿,尿频、尿失禁等症,可用本品配桑螵蛸、菟丝子,乌药、益智仁等同用。也可用本品炒脆为末,睡前服。我曾用本品配桑螵蛸、复盆子、乌药、益智仁,熟地、山萸、炒鸡内金,茯苓、煅龙骨、煅牡蛎,桑寄生等,治疗青少年或成年人顽固性遗尿,取得满意的效果。脾胃虚寒而致消化不良,慢性腹泄等症,可用本品配肉豆蔻、大枣,生姜(名二神丸),茯苓、白术等同用。本晶既能温肾又能暖脾,故对脾肾两虚而致的‘五更泄’(又名鸡鸣泄,即每日清晨拂晓时泻肚)最为适用。常配合吴茱萸、五味子,内豆蔻(名四神丸)等同用。我常在四神丸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入炒山药、诃子、茯苓,白术,附子,炮姜等药,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病的泄泻,有一定效果,供参考。 肉豆蔻与补骨脂均能止泄泻。但肉豆蔻偏于助脾阳,燥脾湿而涩肠止泄。补骨脂偏于补肾暖脾而固阳止泄。用量一般一至三钱。尿血,便秘者及孕妇慎用。急性泌尿系感染而致的尿颊,不宜用。 益智仁 益智仁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温脾肾,燥脾湿,摄涎唾,缩小便。 脾胃虚寒,腹中冷痛,呕吐腹泻,涎多泛酸等症,可用本晶补脾阳燥脾湿,常配白术、黄芪,砂仁,木香、茯苓等同用。 益智仁有摄涎唾的作用。我曾治疗一位2s岁男性病人,主要症状是严重流口水,每夜都把枕头浸湿半边,每日需洗晒枕头,二,三年来很痛苦。用益智仁配合苍术,茯苓,诃子,半夏,陈皮等随症加减,服用五,六剂,即止住涎水.供参考。 益智仁配乌药为末,用山药糊为丸,名缩泉丸,常用于治疗遗尿,小便频数。夜间尿多等症,每次可服二饯,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如加入桑螵娟、五味于,山萸肉、补骨脂等同用,则效果更好.配补骨脂,肉豆蔻等,可用于胂肾虚泻。配高良姜,丁香治胃寒呕吐(水多涎多者)。 复盆子补肾缩小便的作用大于益智仁,益智仁燥脾摄涎唾的作用大于复盆子。复盆子涩性大,益智仁燥性大。用量一般一至三钱。一切燥热证及尿色黄赤而且尿道疼痛的尿频数均不应使用。 仙茅 仙茅味辛性温。有小毒。主用为温肾壮阳药,兼有暖胃的作用。肾阳虚而阳痿,腰膝冷痛,老年遗尿等症,可用本品配熟地,山萸、淫羊藿,枸杞子、五味子,川续断等同用。胃脘部冷气胀痛,或吐酸水,食欲不振等症,可用仙茅配砂仁、吴萸、木香、良姜等同用。 近年有用本品配仙灵脾(淫羊藿)、巴戟天,黄柏、知母,当归等同用(名二仙汤),治疗高血压表现为肾虚证者,取得了一定效果,可资参考。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菟丝子 菟丝子味甘辛,性温。主要用为补旰肾药。对于因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疼痛,阳痿遗精,视力减退,小便淋沥等症,皆常使用。例如配五味子、莲子内、远志、芡实等,用于遗精。配潼蒺藜,淫羊藿,枸杞子,巴戟天等,用于阳痿。配草决明、枸杞子、菊花、车前子,青藉子、熟地,生地等,用于视力减退。 根据本品有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固下元的作用,近年来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也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本品,进行治疗。蛇床子补肾,偏助肾阳,并可外用祛湿治阴痒。菟丝子补肾,偏于益精,温而不燥。很少外用。用量一般三、四钱。 杜仲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是常用的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的药物,并有安胎的作用。肾主腰膝,肝主筋,肾主骨。如因肝肾虚弱而致腰痛,膝腿无力者,可用本晶补旰肾,强筋骨而益腰膝。常与熟地,续断,牛膝、山药、山萸、补骨脂等同用,腰腿发凉喜暖怕冷的,还可加附片,肉桂,淫羊藿等。 孕妇如因肾虚而致胎动(妊娠二、三月腰痛,胎动欲坠、身体下部乏力,或兼见尺脉弱等),可用杜仲补肾安胎,常配合桑寄生、续断、白术、熟地、白芍,苏梗、当归等同用。如因肾虚而胎漏(孕妇子宫出血),常用杜仲炭配合续断炭,当归、白芍,阿胶,艾炭等治疗。 伤科中常把杜仲与续断同用,前人经验认为杜仲能促进筋骨离开的部分结合起来。续断能促使筋骨断折的部分接续起来。二药同用可互相促进其治疗作用.内科也常以这二药同用,可加强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的作用。 桑寄生,杜仲皆能治腰痛,但桑寄生祛风湿,益血脉,适用于肾经血虚,风湿乘袭所致的腰痛。杜仲温气,燥湿,适用于肾经气虚,寒湿交侵所致的腰痛。桑寄生与杜仲都有安胎的作用,但桑寄生益旰肾血脉,补筋骨而使胎牢固,杜仲补肝肾之气,肝肾气足而胎自安。二药常同用。本品性温而燥湿,入肾经气分,用熟地补肾时,佐用一些杜仲,可使熟地补而不滞。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肾阴不足而有虚热者不宜用。近代研究证明,杜仲有降血压的作用,炒杜仲的降压作用较大,煎剂比酊剂作用较强。有热证者,可配黄芩同用。 续断 续断味苦辛,性微温。主要功能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利关节,安胎。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肾虚腰痛:因肾虚而致的腰痛腿软,行走不利等症,常以本品配杜仲,狗脊,牛膝,生地、热地,制附片等同用。可补肝肾,利关节,壮筋骨而止痛。 2.跌打损伤:跌打损仿,筋骨折断,外伤肿痛等,常以本晶配当归,川芎,乳香,没药、三七,杜仲、牛膝,骨碎补等同用,可消肿止痛,接续筋骨,有促进组织再生之效。 3.胎动,胎漏:妊娠二,三个月,胎动欲堕者,常以本晶配桑寄生、杜仲,白术,当归等同用,可固肾安胎。胎漏(又叫胞漏,是妊娠后,阴道时有血样液体排出而腹不痛的症状)也可致胎动不安,常以续断炒炭配合当归、白芍、生地,杜仲炭、阿胶、艾炭等同用,有止血安胎的作用。杜仲入肾经气分,偏治腰膝瘦痛。续断入肾经血分,偏治腰膝关节不利,行起艰难。二药常同用。 狗脊兼入督脉,偏治腰脊部僵庸,兼能法风湿。续断偏治腰膝腿足疼痛,兼能活血。近年来常于腰肌劳损,扭伤。肾炎。泌尿系感染等出现腰痛者随证选用。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钱,特殊需要时,也可用到八钱至一两。 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能补肝肾,强腰膝,兼能除风湿。素日肝肾虚弱,气血不足,兼受风寒湿邪所侵而发为腰脊疼痛,腿软乏力等症,可以本品配川牛膝、海风藤、木瓜,续断、秦艽、独活等同用。 狗脊为性质平和的补肝肾药,除上述症状外,因肝肾不足而引起的月经过多(配当归炭,白芍,艾炭、生地、黄芩等),白带(配白术,白敛,苍术,茯苓、白鸡冠花等),尿频(配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等)等证,均可随证加减使用。对老年人腰脊酸,腿软脚弱等证,更为适用。近些年来对于脊椎关节炎,脊髓病,脊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等病,我常在补肝肾,通血脉,祛风寒的基础上加用本药四至八钱(例如曾用于治胸椎压缩性骨折而取得满意效果的主方;生熟地、山药、山萸肉、骨碎补、补骨脂,南红花,川断,杜仲,独活,制附片、淫羊藿,金狗脊、牛膝、炙虎骨,肉桂,随证加减),似有一定帮助,供参考。狗脊毛炒炭有止血作用,主用于外伤止血。用量一般二、三钱,需要时可用到四至八钱。 蛇床子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内服有温肾阳,暖子宫的作用,可用于男子阳痿、性机能减退,女子宫寒不孕等症,常配合熟地、山萸、茯苓、菟丝子、潼蒺藜、当归,肉桂,淫羊藿等同用。本品外用有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对于阴道滴虫引起的白带(滴虫性阴道炎),可用本品煎汤冲洗,或制成阴道坐药,软膏等使用,有燥湿、杀虫、止痒的效果。本品配苦参、黄柏、密陀僧等研末,油调外涂,对顽癣、湿疮等有效。 本品单味煎汤外洗,可用于阴囊湿痒流水。用量:内服一般一至三钱。常作丸剂用。或用三钱至一两煎汤外洗用。肾经有火,性机能亢奋者忌用。 阳起石 阳起石味咸,性微温。主要用为补肾阳药。可配熟地、山药,山萸.茯苓。泽泻,淫羊藿,巴戟天,附子等,用于男子肾阳虚而致的阳痿、阴部冷汗,女子子宫寒冷,腹痛.久不受孕等症。对阳痿也可用阳起石一两,熟地一两,水煎服。 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肾阳偏亢者不宜用。 韭菜子 韭菜子味辛甘,性温。有温补肝肾的作用。配龙骨为末,温水(或酒)送服一钱,一日二次,可用于遗精。配桑螵蛸可用于下元虚冷,小便不禁。配芡实.白术,可用于白带等症。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肾经有热者忌用。 酸枣仁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主要功效是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本晶能补养心肝之血而安神定志。最常用于肝胆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心烦不眠、多梦、易惊等症。一般偏于心脾不足气血两虚者,常配黄芪、白术、当归,自芍等同用(如归脾汤: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党参、茯苓,远志、木香、甘草)。偏于肝胆虚热者,常配知母、茯苓、黄芩等同用(如金匮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偏于阴虚肝旺者,常配白芍,生石决明,生地、龙齿,茯苓,生牡蛎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生用或微炒作用相同,如果炒枯则失去镇静效能。 酸枣仁甘酸能敛虚汗,并能生津,对久病失血,或忧思劳仍心脾而出现疲乏,出汗。烦渴,心惊等症。可配合生地、白芍、山萸,五味子,牡蛎等同用。黄连治心火亢盛,心中烦热不得眠。酸枣仁治肝胆不足,虚烦神怯不得眠。 古人有生枣仁治多眠,炒枣仁治失眠的说法,但于临床应用与药理实验,均未见如此相反的作用。宋代有的医家提出这是酸枣肉与酸枣仁之误,认为酸枣肉可治多眠,如同麻黄可发汗,麻黄根、节能止汗的道理相同。可供参考。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特殊需要时可用到五钱至一两。肝、胆、心、脾有实热或暑湿内停以及初感风寒者,不宜用。 柏子仁 柏子仁味甘、性平。主要用为养心安神、润燥通便药。本品能补心气养心血而安神。对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而出现心慌不安、惊悸失眠、夜间盗汗等症。常以本品配地黄、枣仁、当归、党参、茯苓,麦冬、五味子、远志等同用。 柏子仁还有养血润肠的作用,对年老、久病,体衰,津血枯耗而致的大便秘结,可以本品配桃仁、杏仁、当归,麻仁、瓜蒌、松子仁等同用。 合欢花治旰郁的失眠,夜交藤治阴阳不交的失眠,柏子仁治心虚的失眠。 郁李仁偏治幽门气结而致的便秘。柏子仁偏治血虚肠燥的便秘。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膈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远志 远志味苦,性温。主要功能是安神益志,祛痰开窍。本品有交通心肾而安神的作用。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心阳下交于肾,肾阴上交于心,心肾功能协调相交。如因心肾不交而致失眠,惊悸等症。常用本品配茯苓,枣仁、地黄,党参、夜交藤、五味子等同用。 本品还有益志的作用。可用于因心肾不足而致的记忆力减退,善忘,精力不集中等症。常配莒蒲,龙骨,龟板、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等同用。 由于痰阻心窍而致神志不清,惊痫,耳目不聪等症,可用远志化痰开窍,常配天竺黄,郁金、菖蒲,胆星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远志能使支气管分泌增加,促使支气管内容物容易喀出,有祛痰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等。一般常配杏仁,紫菀、前胡、甘草等,用来祛痰止咳。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夜交藤 夜交藤即何首乌的蔓茎,也叫首乌藤。味甘,性平。常用为安神药,但它也有通经络、除痹痛的作用。夜交藤有使身体阴阳协调的作用,适用于旰肾阴虚而阳旺所致的虚烦不眠、多梦等症。可配合生地、白芍、龙骨.牡蛎、远志,元参等同用。 另外,本品还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湿痹,全身窜痛等症。常配合桑寄生、桑枝、独活、羌活、桂枝、当归、红花、附子等同用,用量,内服一般三钱至一两。 珍珠母 珍珠母(真珠母)味咸,性凉。主要有以下几种功用: 1.降心火、清肝热;发热性疾病因痰热内盛,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而致神昏谵语、惊痫抽搐等症。可用本品配郁金、黄连、天竺黄、胆星,菖蒲,远志,广犀角,朱砂等同用。 2.潜肝阳,安心神:心肝阴虚,肝阳亢躁、心神不宁而致眩晕,耳鸣,失眠,心悸,虚烦,多梦等症,可用本晶配生白芍、生地黄、白蒺藜.远志,黄芩,香附,钩藤、生赭石等同用。我常用此类药物治疗神经衰弱属于阴虚阳旺证者,有较满意的效果,请作参考。 珍珠母,远志、夜交藤、酸枣仁、柏子仁均能安神治失眠。但珍珠母偏用于心肝阴虚,心经有热的失眠;远志偏用于心肾不交,痰阻心窍的失眠,夜交藤偏用于肝肾不足,阴阳失调的失眠,酸枣仁偏用于肝胆血虚的失眠,柏子仁偏用于心血不足的失眠。 珍珠母、石决明均有潜阳的作用,但珍珠母偏降心火,石决明偏降肝火。心经神志病常用珍珠母,旰经阳亢病常用石决明。 龙齿长于镇惊安神,珍珠母长于养心安神。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先煎)。心经有寒,水饮凌心者,不宜用。 朱砂 朱砂味甘,性微寒。为重镇安神药,并有解毒作用。本品性寒,质重,入心经,有清热、镇惊、安神的作用。由于心火太盛或心经痰热所致的惊悸,癫狂,失眠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生地、当归、甘草(朱砂安神丸)等同用,或配磁石、神曲(磁朱丸)同用。本晶不入汤药,常作为丸药用(如上述丸药)或作为细粉冲服。例如上述症可用黄连,生地、远志,天竺黄,郁金、生铁落等煎汤,送服朱砂粉二,三分。也有时作为丸药的外衣用。曾用香附,白芍。黄芩,黄连,天竺黄、菖蒲、远志、郁金,生赭石,生牡蛎,生铁落等随症加减,冲服朱砂二,三分用于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安者有一定效果。 本品性寒,清热、安神,故也常用于清暑热、安心神的药剂中,如益元散(滑石,甘草,朱砂)等人丹、避瘟散等祛暑药中也常有朱砂。 前人有’诸痛庠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记载,认为血中有火热可生毒疮,痈肿等症。本品能清心热,也是外科,喉科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品。例如配僵蚕、硼砂为细末,吹喉用,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等。治咽喉病的古方‘玉钥匙散’即为西瓜霜、西月石、飞朱砂、僵蚕、冰片所组成。是有效的吹喉剂。 珍珠母安神主要是养心阴,降心火。朱砂安神主要是镇惊清热。 生铁落重镇心肝,坠痰下气,偏治癫狂善怒。朱砂镇心降火,偏治心经邪热,神昏谵妄。 用量;一般一至三分,随汤药冲服。重症有时可用到五至八分。 据近代研究本品可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注意本晶不可直接见火,以免分解出金属汞而至中毒,不可用过大剂量,不可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琥珀 琥珀味甘,性平。主要作用有三。 一、镇惊安神:主用于治癫痫。由于突然受到严重的惊吓而发生神昏,吐白沫、吊眼、抽搐等症,称作惊痫。小儿目触异物或突闻异声都可致此病。本品有镇惊安神及通心窍的作用,常配合朱砂,胆星、牛黄,全蝎、天竺黄等同用(如琥珀镇惊丸)。 二、利水通淋;本品有淡渗利尿的作用。对于膀胱热结而致尿血、尿痛、排尿困难等症。可用本品配木通,蒿蓄滑石、茯苓,泽泻,瞿麦等同用。 三、散瘀血:妇人由于产后恶露不净,渐致下腹部疼痛拒按,并有硬块作痛等症,为腹中有瘀血所致,可用本品散瘀活血,常配合当归,川芎,别甲,三棱、元胡、没药,红花,桃仁、五灵脂等同用。 朱砂重镇清热而安神。琥珀镇惊通窍而安神。珍珠母镇心平肝而安神,兼能去目翳收疮口。琥珀镇惊通窍而安神,兼能利水通淋。 用量一般一至八分。随汤药冲服。凡阴虚内热,津液不足而尿少,小便不利者不可用。 磁石 磁石味辛咸,性寒。本药为重镇之晶,主要功用是:补肾纳气,镇肝潜阳,定志安神。 1.补肾纳气:肾虚而瞳孔扩散,视物不清,肝肾两虚而目睛昏暗,眼生黑花,白内障等。常以本晶配熟地、生地、枸杞子,菊花,石斛,白芍、当归,菟丝子、夜明砂,青葙子,羊肝,朱砂等同用。久病久咳或体质虚弱,导致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归肾而发生虚喘,症见气短喘息,劳累时更甚,吸气比呼气困难,吸气短自觉气不能下纳于丹田(指脐下部分),或兼见腰膝酸软,面色发黑,两尺脉弱等。临床称此证为肾不纳气的虚喘。常用本品配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肉桂,五味子,附片,沉香,苏于,杏仁等同用,有摄纳肾气而平喘的作用。 2.镇肝潜阳:肝肾阴虚,肝肾虚阳上扰而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目花,头痛等症,常以磁石配合生地、白芍、生赭石、生石决,蝉衣、菊花,黄芩,桑寄生等同用。 3.定志安神,对于心神不安,惊恐失眠、心慌虚怯、癫痫等,可以本品配合远志,朱砂,珍珠母,当归,白芍、柏子仁、茯神、龙齿等同用。 生赭石镇厥阴心包之气,除血脉中之热,养血镇逆,兼能镇降肝阳。磁石镇纳少阴上浮之火,使心肾相交而定志安神。赭石偏入心肝,磁石偏入肝肾。 紫石英重镇,能补心肝血分而温暖子宫。磁石重镇,能补肾养肝而纳气归肾。 黑铅纳肾气,是由上而下,镇降肾气之上逆。磁石纳肾气,是由下而上,引肺气下降,纳气以归肾。磁石能吸铁者称“灵磁石”。灵磁石效果较好。 本品是一种含铁的矿石,使用时最好配合神曲、鸡内金等助消化药物,既能帮助吸收又可免于害胃。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打碎,先煎。 龙骨 龙骨味甘涩,性平。本品有生用、煅用的分别。生龙骨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的作用,煅龙骨有固涩收敛的作用。由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失眠,头目眩晕等症可用生龙骨平肝潜。常配合生地、白芍、元参、白蒺藜,黄芩、远志、生牡蛎等同用。由于受惊而心神不宁,或心虚而易惊、心悸,失眠、睡时易惊醒等症,可用生龙骨镇惊安神。常配合远志、茯神、琥珀、龙齿,当归,熟地、珍珠母等同用。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于治疗失眠、头痛,烦躁等症的方剂中。 煅龙骨收敛固涩的效果大于生龙骨。常用于治疗多汗,遗精、崩漏,白带过多、遗尿,久痢等症。可配合麻黄根、浮小麦,生黄芪、白术(治自汗)、麦冬,五味子,生地、牡蛎(治盗汗),金樱子,锁阳,黄柏,远志,莲子心(治遗精),桑寄生、川断炭、煅牡蛎、棕炭,阿胶(治崩漏)、樗根白皮,苍术、苡米、茯苓(治白带),桑螵蛸,复盆子,益智仁,乌药、山萸肉(治遗尿)、赤石脂、木香,乌梅(治久痢)等同用。 龙齿、龙骨作用大致相同,但龙齿安神镇惊的作用大于龙骨。龙骨固涩下焦精气的作用大于龙齿。 牡蛎、龙骨虽均有平肝潜阳的作用,但牡蛎兼有软坚散结、降痰除症的作用,龙骨兼有止痢,止血的作用。煅龙骨在外科收口,生肌的外用药中也常用,有生肌长肉收口敛疮的作用。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生龙骨有时可用到七钱至一两:煅龙骨则不宜用太大量。 火盛而遗精者忌用,误用可致尿赤涩痛。 牡蛎 牡蛎味咸,性寒。生用有养阴潜阳、清热解渴,软坚散结的作用,煅用有缩小便,止带下的作用。 因阴虚阳亢而致的烦躁,失眠,盗汗等症,可用本品养阴潜阳。常配合生龙骨,生地,白芍、黄芩,香附,远志,夜交藤等同用。 生牡蛎有养阴清热解渴除烦的效能。对于因阴虚所致的夜间口渴,虚热烦躁等症,可以本晶配合元参、生地、花粉,白芍、石斛等同用。 本品有化痰散结的作用。例如用生牡蛎、元参、川贝母,为末,蜜丸,每服三钱,日服二次。可用于消散瘰疬,痰核(颈淋巴结核,甲状腺瘤、颈淋巴肉芽肿等)。 本品对腹中症癖、疟母等(肝,脾肿大,腹中肿物等)肿块,有软坚散结,消化肿块的作用。常用生牡蛎配合别甲,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玉金、柴胡,神曲、山查核、白术等同用,或作丸剂久用。 牡蛎煅用则可加强收敛固涩的作用。常用于白带、崩漏。遗精、遗尿等症。可配合白术、苍术,山萸,山药、莲子心、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等同用。 本品含有钙质,与苍术等配合,可用于小儿钙质缺乏的佝偻病等。 海蛤粉咸而化废,偏用于治咳嗽,痰粘稠不易喀出者。牡蛎咸而化痰,偏用于软坚散结,治瘰疬,痰核,散症瘕。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煅牡蛎用量要小些。 浮小麦 浮小麦味甘,性凉。是常用的止汗药。“汗为心之液”,本品入心经,甘凉止汗。治阳虚自扦,可配生黄芪,麻黄根、牡蛎等同用。治阴虚盗汗,可配柏子仁,麦冬、五味于、白芍等同用。 浮小麦也可用于久病、大病之后,因津液精血消耗太多而致阴虚,出现心烦盗汗,下午潮热,身体消瘦,舌嫩红而干,脉细数等症。常配合沙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地骨皮,元参,秦艽,鳖甲等同用。 浮小麦是把小麦放入水中淘之,取其干瘪体轻或枯瘦带皮而浮在水面上者入药,是临床常用之品。至于小麦(不浮在水面上者),也有时入药,其性味甘平,能养心除烦。可用于脏躁病的悲伤、喜哭,忧郁等(现代认为是癔病的一种表现),如《金匮》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也可随症配用一些舒肝,解郁,养心,安神之晶,例如香附,白芍、柴胡,远志,茯神,珍珠母,龙齿等。小麦与浮小麦不同。麦苗性味辛寒,有除烦热,退黄疸的作用。 麻黄根固腠理而止汗。浮小麦去心经虚热而止汗。小麦养心除烦,无止汗作用。 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小麦用量相同。 麻黄根 麻黄根味甘,性平。是常用的止汗药。本晶能引补气药到达卫分,固腠理而止汗。配生黄芪,煅牡蛎,浮小麦、党参,白术等,常用于阳虚,卫气不固而致的自汗症。配地黄、山萸肉、五味子、柏子仁,麦冬、生牡蛎等,也可用于阴虚内热,虚烦不眠,潮热盗汗症。与黄芪、当归等养血固表药同用,可治产后虚汗。用量一般为二、三镜。 金樱子 金樱于味酸涩,性平。主要功用是补肾秘气,涩精固肠。配芡实,龙骨、牡蛎,锁阳等,可用于肾虚滑精、遗精。配桑螵蛸,复盆子、山药、莲须等,可用于遗尿。配山药、芡实。莲子,苍术,茯苓等,可用于妇女白带过多。“肾司二便’,本品既有补肾秘气、涩固精关。止带下,摄小便的作用,并且还有固涩大肠而止泄的作用.临床上常以本品配合补骨脂、山药、芡实,茯苓,五味子,肉豆蔻,党参、白术等,用于慢性泄泻。我用‘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五味于,肉豆蔻)方配合‘附子理中汤’(附子,白术、党参,干姜,炙草)方加入金樱子,诃子、茯苓等,随症加减,用于慢性痢疾、慢性肠炎久久不愈者,曾屡收满意的效果,谨供参考。 莲须清心固精而治遣精。金樱子秘肾气固精而治遗精。有梦而遗精者选用莲须,无梦而滑精,遗精者选用金樱子。本品亦可熬成流浸膏使用,市上中药店有售‘金樱子膏”,可用于遗精,遗尿,带下,久泄等证,服用方便,可以选用。 据现代研究,本品可使肠壁之粘膜收缩,分泌减少,故有止泻作用。可用于慢性肠炎。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 心肾有实火邪热而致遗精,尿痛,尿频者,忌用。 莲子 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养心、健睥、补肾,固涩等作用。莲子入药时须摘去皮、心,所以又称莲子肉。 莲子能入心经,对心虚或心肾不交而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常配合茯神、远志、柏子仁、珍珠母、龙齿等同用。本晶能健脾,厚肠胃。常配合白术、山药,扁豆、茯苓、党参,芡实,木香等,用于治疗脾虚泄泻、消化不好、便溏少食、面黄白消瘦等脾虚证。 对肾虚而致的遗精,常以本晶配合生地、山萸肉,五味子、金樱子,锁阳等同用。 脾肾两虚湿邪下注而致久泄,白带过多,白浊等,可用本晶涩固下焦。常配合肉豆蔻、芡实、白鸡冠花、炒山药、炒苡米、诃子、白术、茯苓,白石脂等同用。莲子肉养心健脾。莲子心清泄心热。莲房炭止血。莲须涩精固肾。 芡实、莲子均为甘平固涩之品,但芡实偏用于固肾涩精,莲子偏用于养心健脾。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 海螵蛸 海螵蛸又名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能入肝肾血分,有通血脉、活经络、补肝血、祛寒湿的作用,并能止血、止带、固精,制酸。前人经验用乌贼骨,茜草为末,以雀卵为丸,用鲍鱼汤送服。可治女子伤肝,血枯经闭之证。我在临床上曾用此方常服,配合应证汤药,治疗青年女子找不到原因的经闭,并有骨蒸潮热,消瘦盗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特附此提供参考。 本品有通血脉,活经络,祛寒湿的作用。前人常用此药治疗久年胃脘痛,吐酸泛水等症,有通络、活血、止痛,制酸的效果。常随症配合高良姜,香附,五灵脂、丹参、白芍、当归,乌药等同用。 近些年来,各地报导以本品配合白芨,贝母,甘草等,为粉末冲服,用于溃疡病出血及溃疡病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各种出血,本品又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因入肝肾血分,肝肾主下焦,故常用于妇女血崩(子宫大出血),可配合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五味子,菟丝子。川断炭,莲房炭,棕榈炭等同用。《衷中参西录》的“固冲汤’中就用了本晶,以治血崩有良效,可资参考。 本品也常用于治疗赤白带下,多与山药,龙骨、牡蛎等同用。 据近代研究,本品含有钙质和胶质,是良好的制酸剂和止血剂。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散剂较汤剂疗效好。龙骨,乌贼骨均有收敛作用,但龙骨收涩呆滞,乌贼骨则收敛之中兼有活瘀之力。 桑螵蛸偏于补肾气,常用于固肾精,缩小便。海螵蛸偏于补肝血,常用于止崩带、疗腹痛。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内有热邪及有表证者,不宜用。 瓦楞子 瓦楞子味咸,性平。生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祛瘀,煅瓦楞子止胃酸过多。 对于腹中症瘕癖痞、老淡积块,无名肿物,本品有软坚散结,消积块,祛瘀血的作用。可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山查核、莱菔子、红花、亦芍,当归,桂枝、穿山甲,莪术等同用,注意随症加减。 对于胃脘疼痛,泛吐酸水(胃酸过多)等症。用煅瓦楞子有制酸、止痛的作用。常与高良姜、香附、吴茱萸、黄连、草豆蔻,木香,半夏,茯苓,元胡等同用。 近些年来,用煅瓦楞子配甘草(等分),共为细末,每次服两克,一日三次,温开水冲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有效。大便干秘者,.可加生大黄,胃部喜暖者,可加高良姜,胃痛明显而固定不移者,可加元胡,五灵脂。服煅瓦楞子可使人大便于燥,故对于胃脘痛,吐酸水,而又有大便干秘者,使用本晶时,要配合生大黄、番泻叶等同用。 乌贼骨通血脉、祛寒湿而治腹痛。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积而洽胃痛。 元胡治胃癌由于活血行气的作用。瓦楞子治胃痛由于制酸祛瘀的作用。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须要时也可用到四至六钱。生用时须打碎先煎。 经常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赤石脂 赤石脂为天然产的一种红色的多水高岭土。主产于山西、河南,江苏等地,除去杂质,研成细末入药。亦石脂,味甘,酸涩,性温。常用为收涩药,有固涩收湿,敛脱止泻,止血止带的作用。外用于疮疽久不收口。本晶甘酸涩性温,质重而涩。有收敛固肠的作用。最常用于久泻,久痢不止,大肠虚寒滑脱不禁,甚至因泻痢过久而脱肛等症。如肠胃虚寒,腹中冷痛,下痢脓血,久久不止,可配干姜,粳米同用。先将赤石脂为细末,留一半不煎,其余一半和干姜,粳米同煎,煎至米熟后,弃去渣滓,再把留下的一半赤石脂末,放入汤内,分两次温服(《伤寒论》桃花汤).如肠滑不禁,泻利不止,可配禹余粮(赤石脂禹余粮汤)同用,或加车前子、茯苓之类,兼利小便。总之,本品用于下焦不固之证。 妇女崩(子宫大量出血),漏(子宫经常小量出血)不止。本晶可固涩止血。常配生地、当归、白芍,白术、酒炒黄芩,川断炭,棕榈炭、艾炭,阿胶、桑寄生,炙黄芪等同用。对于慢性痢疾、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可使大便次数减少。对于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男女大便下血久久不止等,加用本品,可帮助止血。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异物的刺激,一方面可吸着炎性渗出物,使炎症缓解。对胃肠出血也有止血作用。本品亦能吸着消化道的毒物,故也可用于磷、汞内服中毒时,服用本品以防止毒物吸收。 禹余粮、赤石脂均能涩肠止痢,止血。但禹余粮甘咸性寒,亦石脂甘酸性温。 花蕊石,赤石脂都能酸涩止血。但花蕊石偏治咳血,吐血,赤石脂偏治崩漏、便血。 白石脂与赤石脂主治略同,但赤石脂偏入血分。赤石脂常煅用,以增加其涩性。 用量一般三钱至五钱,重症可用至一两。 大肠有实邪者禁用。因本晶重坠,故孕妇慎用。连续服用有使食欲减退的弊害。 禹余粮 禹余粮味粗·咸涩,性微寒。与赤石脂差不多,同为涩固下元的药物,可用于久痢,久泄,赤白带下,子宫出血,大便下血等症。但本品性微寒,兼有清热作用。用量及注意事项均同赤石脂。 乌梅 乌梅味酸涩,性温。有以下几种功能: 1.酸涩收敛:常用于止泻、止血、止痢,并有敛肺止咳的作用。对脾虚久泻,大肠滑泄不止,甚至脱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涩固肠以止泻。常配合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木香,诃子、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对大便下血、月经过多等,也可用本晶酸涩止血,常配合地榆炭、槐花炭、黄芩炭、艾炭,阿胶等同用。对于久痢不止,常以本晶配黄连,木香、赤石脂,禹余粮,白芍、煨葛根、诃子、炮姜等同用。对久咳伤肺,肺气浮散而干咳久久难愈之症,可用本晶收敛肺气以治咳.常配合百合,五味子、紫菀,诃子肉等同用。 2.生津止渴:对消渴、烦热口渴等症,常配合麦冬,石斛、沙参,玉竹,花粉等同用,也可以单味煎汤服。近些年来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出现口渴甚者,用六味地黄汤(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随症加减,同时配入乌梅,五味子及少量肉桂,常取得良好效果。 3.驱蛔止痛:乌梅有驱蛔虫的作用。前人治蛔常把酸,苦、辛、热的药同用,认为蛔虫见酸则软。(见苦则下,见辛则伏,得热则安o)一般常配合川椒、吴茱萸、干姜,使君子、生大黄,黄连等同用,常用的药方如‘乌梅丸’(乌梅、细辛,桂枝、党参、附子、黄柏,黄连、干姜、川椒、当归)、安蛔汤(党参,白术,茯苓、炮姜,川椒、乌梅)等。乌梅还有止虫痛的作用。前人经验对胃痛、腹痛症怀疑为虫痛者,可用乌梅二、三钱,煎汤一大杯,让病人喝下,如疼痛明显减轻者,·呵诊断为虫痛,即可按虫病治疗,如饮后疼痛如前者,即不一定是虫痛,可再进一步分析观察,仔细诊断。此法简便易行,可供试用。在农村如一时找不到乌梅,用醋半碗<约二两左右)饮之,也可以。 生津止渴、涩肠、敛肺时,去核生用。止血时炒炭用。另外,本品还有软坚消胬肉治鸡眼等作用。用乌梅一两,盐水浸泡24小时,去核,加醋适量,研磨成软膏,敷于鸡眼、胼胝上,外用橡皮膏贴之,数日可掉。夏日煎乌梅汤饮用,可生津清热消暑解渴。 山查、乌梅均味酸,但山查不涩不收,而能消积破气,乌梅则酸涩收敛,而能敛肺涩肠。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半。特别需要时,也可用到二至三钱。 诸证尚有实邪者忌用。病情须用发散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乌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多种肠道致病菌、结核菌及皮肤真菌有抗菌作用。用于治疗肠炎,菌痢等有效。有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对治疗胆道蛔虫、疟疾、钩虫病有效。 诃子 诃子又名诃黎勒。味苦、酸,涩,性温。主要功用为涩肠,敛肺,下气、调中、化痰,开音。本晶有收涩大肠的作用,对久泻,久痢,可配合肉豆蔻,吴茱萸,芡实,木香、肉桂.五味子、补骨脂,茯苓、白术。赤石脂等同用。对大便下血,可配合防风,槐花炭、地榆炭、黄柏炭、白术,川断炭同用。我曾用四神丸合八味地黄丸加用诃子,赤石脂、乌梅等用于慢性痢疾,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供参考。 对妇女崩漏、带下,胎漏、胎动欲产等证。也可用本品配合白术,山药,川断炭、黄芩炭,桑寄生、补骨脂、艾炭、芋麻根等同用。有收涩止血、固胎的作用。 诃子能收敛肺气,对因久咳不愈而致肺气浮散,症见久咳无痰,气短声嗄者,可以本品与百合,乌梅,五味子,麦冬,马兜铃等配合同用,以收敛肺气而止咳。但须注意,用上述这些收敛肺气的药品治疗咳嗽时,必须在后期肺内确实巳无实邪者,方可应用。否则容易敛邪难出,使咳加重。 本品配合乌梅,旋复花、金果榄、五倍子,射干、蝉衣等同用,随症加减用于慢性喉炎、慢性咽炎、声音嘶嗄等症,可收到一定效果。 五倍子、诃子皆能敛涩止血,但五倍子性寒,诃子性温。金樱子酸涩,主用于涩固精关,诃于主用于涩肠止泻痢。肉豆蔻暖脾燥湿而止泻。诃子涩肠固脱而止泻。 乌梅止久痢、下血,兼能生津止渴,杀虫。诃子止久痢,下血,但苦多酸少,故又能泄气,降肺火。 生用行气、消胀、保肺、清痰,煨熟用则温胃固肠。诃子皮可用于久嗽、喘逆、久泄。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咳嗽,痢疾初起及肺有实热,湿热泻痢,火冲气喘等,均忌用。 据近代研究,本品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诃子到肠的下部,方有收敛作用,可用为治痢疾药,口含能治喉炎。 肉豆蔻 肉豆蔻味辛性温。主要功用是燥脾。暖胃、涩肠。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温脾止泄: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久泄、久痢,本品有温脾燥湿、涩肠止泄的作用。常配合党参、白术,茯苓,诃子、木香,芡实、砂仁等同用.本晶对‘五更泄”(每日清晨泄肚)效果最好。五更泄为脾肾虚寒所致,本晶能温脾燥湿。涩肠,常配合吴莱萸,五味子,补骨脂同用(这四味药旧名“四神丸”,是治五更泄最常用的药方)。我常用四神丸方随症选加党参、自木,茯苓、诃子,山药,山萸、内桂、附片,干姜,乌药、灶心土等,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慢性泄肚者)等病,有良好效果,请参考使用。 2.温胃行气;本品功能温胃助消化、下气消胀,对中焦虚寒所致的食物不化、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症,常以本品配合木香,良姜、砂仁、香附,半夏,厚朴、枳壳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证明,本品所含之挥发油,能增进胃液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但用大量反有抑制胃液分泌、胃肠蠕动的作用。故用于温胃行气,开胃进食时,用量宜轻(五分至一钱半),用于温脾止泻时,用量宜重些(三至四钱)。 益智仁与肉豆蔻均能燥脾,但益智仁偏用于脾湿多诞,并能补肾缩小便而治遗尿。肉豆蔻偏用于脾虚泄泻,并能温胃行气。 补骨脂与肉豆蔻均能治泄泻,但补骨脂温补肾阳而治肾虚寒所致的大便溏泻。肉豆蔻温脾燥湿而治脾虚寒所致的肠滑便泻。 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三钱。有实热火邪者忌用。 桑螵蛸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主要功效为补肾、固精、缩小便。对肾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早泄,可配龙骨,莲须,山药,地黄、金樱子等同用;本品最常用于治疗因肾虚,收摄无权所致的遗尿或小便频数(尿道不疼的)。可与益智仁,乌药,山萸肉,山药,龙骨、党参等同用。我常以本晶配熟地,山萸、山药、五味子,益智仁、复盆子,炒内金,川断等随症加减,用于治疗遗尿症,每收满意效果。例如有一患者二十多年来每夜睡中遗尿1~2次,因而经常睡在木板上,不敢铺被祷,很痛苦。根据脉症诊断为肾虚寒证,经服用:桑螵蛸四钱,益智仁三钱、乌药四钱,复盆子四钱,川断五钱,淫羊藿四钱、肉桂一钱半,制附片二钱,锁阳四钱、鸡内金四钱,熟地八钱、桑寄生一两,四十余剂而痊愈。谨供参考。益智仁,复盆子,台乌药、桑螵蛸均有缩小便的作用。但益智仁补脾肾,涩精,缩小便,兼摄涎唾,复盆子补肝肾,固精气,性味酸涩而缩小便,台乌药温膀肾冷气,顺膀肾逆气而治小便频数,桑螵蛸固肾而缩小便。 海螵蛸通经,活血,止心痛,制胃酸。桑螵蛸补肾,固精,治遗精,缩小便。 用量一般为一浅半至三钱。 阴虚火旺、膀胱有热者忌用,急性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尿频数(多属湿热症)不宜用。 复盆子 复盆子味甘酸,性温。主要功用是补旰肾,固精,缩小便。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目昏:由于肝肾不足而致的两目昏花,视力减弱等症,可用本品配枸杞子,车前子、菟丝子、五味子、地黄,沉香,磁石,夜明砂等同用。 2.遗尿:肾司二便,肾虚不能摄固小便而致遗尿,小便余沥,小便频数等症。可用本品补肾,缩小便而止遗尿。常配合桑螺蛸、五味子,山萸肉、乌药,益智仁等同用。对治尿崩症有一定效果。 3.遗精;肾虚精关不固而致遗精、滑精,早泄等症,可用本晶补肾固精。常配合生地、熟地,山萸,五味子,锁阳,金樱子等同用。 金樱子、复盆子均能治遗精、滑精。但金楔子兼能治泄泻,久痢、大便频数。复盆子兼能治遗尿、小便频数。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钱。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及性机能亢奋者忌用。 五味子 五味于味酸咸、其皮味甘、其核辛苦,五味俱全。性温。主要功用有四: 1.敛肺:本昌能收敛肺气,并能益肾纳气,对久嗽不愈、肺张叶举,肺气浮散而产生的干咳失音,气短喘息、身倦无力,面色少华等症,可用五味于配百合,生地、山萸肉、紫菀,马兜铃,枇杷叶等同用。但要注意肺中尚有实邪的咳嗽,不能用收肺药。 2.补肾:对肾虚而致的遗精,滑精,遗尿等症,可以本品补肾固精、收纳肾气。常配合地黄,山萸肉、龙骨,牡蛎,金樱子,丹皮,泽泻、茯苓,远志等同用。‘肾司二便’,对因肾虚而引致的久泄、久痢等症,常以五味子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炒白术,炒山药,茯苓、炮姜、党参、木香等同用,脾肾双补而收效。3.养心、敛汗:由于心气不足而致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症,可用五味子收养心气而安神。常配合柏子仁、远志、茯神,龙齿、珍珠母,龙眼肉、党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证明五味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能兴奋呼吸中枢,可口调节心脏血管系统病态生理机能及改善血液循环,在血管运动中枢,特别是上述中枢受抑制时作用更为明显,故常制成五味子酊(90%),较长期服用,以治神经衰弱(每次一至二毫升,一日三次)。中医则多以本晶随证加减使用。‘心主汗’,“肾主五液’,五味子能养心滋肾,其性味酸收,故又有止汗作用。对阳虚自汗症,常配合浮小麦,生黄芪、麻黄根、酸枣仁等同用。对阴虚盗汗证,常配合麦冬、生地、元参、山萸肉、龙骨、煅牡蛎、黄柏、乌梅等同用。 4.生津止渴:.五味子能滋盱肾之阴,生脾胃之津,收肺肾耗散之气,故又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对阴津不足所致的口渴引饮等症,可以五味子配麦冬、生地、元参、乌梅等同用。对于糖尿病属于肾虚消渴证者,可于六味地黄丸方中加入五味子(三、四钱)及肉桂(三至八分),水煎服,可有一定效果,请参考试用。 山萸肉、五味子均能止汗,但山萸肉偏于滋养肝肾之阴,五味子兼能收养心肺之气。 金樱子酸涩入肾固精,兼能涩肠止泄。五味于酸收入肾固精,辣能敛肺上嗽。 入补益药炒熟用,入治嗽药生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五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苗,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故可增强产妇的分娩能力,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高而久不恢复者,用本晶降转氨酶有一定效果(研为粉末服用)。临床可结合具体情况选用。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 肾阳亢奋,肺有实热,蓄痰停饮,肝火妄动,痧疹初发等证,皆禁用。 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味甘苦涩,性平。主要用为收肺益气,定喘治嗽药。并有缩小便,止白带的作用。对哮喘痪嗽,常配合麻黄、苏于,冬花,半夏,桑皮、杏仁、黄芩、甘草(白果定喘汤)等同用。对久嗽失音,可配桑皮、茯苓,麦冬、蝉衣等同用。因本品有收涩作用,故在治咳嗽时,用于久嗽(肺中巳无实邪者)较为合适,或配合开宣肺气药(如桔梗、麻黄、细辛等)同用。对小便频数、遗尿等症,可配合乌药,益智仁、复盆子, 鸡内金、熟地,山药,山萸肉等同用。对白带症,可配白术、茯苓,炒苡米、白鸡冠花,椿根自皮等同用。 五味子温收肺气、纳气归肾,偏用于咳嗽兼喘者。白果收肺益气,偏用于喘哮菲咳者。 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三钱。不可过用大量,以免产生胀闷或中毒。 外感咳嗽初起时不宜用。 简介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行气、降气、破气等作用的药物,至于补气药已在补益药中讲过,不再重复。 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消胀止呕:由于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以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的(苔黄,喜冷饮食,脉数)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的(苔自、喜热敷及热饮食,脉象迟缓)可加乌药、良姜,兼有中焦湿盛的(舌苔白厚而腻、不喜饮水,脉象滑)可加茯苓,苍术等。 2.祛痰止嗽;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滑等症,常以陈皮配合半夏、茯苓、苏子、杏仁、炒莱菔子、金沸草(旋复花,古时又名金沸草,近代以其花为旋复花,全草名金沸草),前胡等同用。外感证明显的,可再加荆芥、桔梗,麻黄。 3.理气开胃: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可配麦芽、谷芽,蔻衣,神曲,山查等同用。有促进食欲的效能。 在使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生地等补药时,如配合一些陈皮同用,则有免除产生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的功用,从而更充分发挥补药的补益作用。《本草备要》中有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的记载,可以说概括了陈皮的功用。 陈皮就是橘子皮,以存放的时间长,陈久者为好,所以叫陈皮。广州产的橘子皮较好,故又名广陈皮。橘皮刮去里面的白东西,叫广橘红。化橘红,广橘红、陈皮均有化痰作用,但化橘红化痰效力最大,对痰多,痰稠,痰白粘者适用,广橘红偏于轻清入肺,适用于外感咳嗽痰多胸闷者,陈皮理气消胀开胃的作用大于橘红,橘红化痰的作用大于陈皮。 橘络有化痰通络的作用,常用于咳嗽,胸胁闷痛以及手指麻木等。橘核可散结止痛,常用千治疝气痛.橘叶能舒肝解郁,常用于胸胁闷痛,乳房发胀等。 青皮偏入肝胆,破气散滞,兼能治疝。陈皮偏入脾肺,理气和胃,兼能化痰。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本品性味香燥,过用、久用可耗散正气,无气涌者勿用。 青皮 青皮味苦辛,性温。功能破气消滞,舒郁降逆,并能治疝气疼痛。 由于肝气郁结而致的胸膈胀闷,气逆不食,胁肋痛胀,善怒,气滞胃痛等症,可用青皮破气结,舒肝郁。常与枳壳、苏梗,香附、槟榔、厚朴、陈皮等同用。 青皮能破气平肝,引诸药至肝。配乌药、川楝子,吴萸、小茴香,橘核等,能治疝痛。例如天台乌药散(乌药,川楝子、木香、小茴香,高良姜、青皮、槟榔)中就用青皮破气平肝。这是治疗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常用的方剂。我常运用前人这些经验对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前列腺炎等病,出现睾丸坠痛、牵引小腹疼痛、会阴部坠胀、喜暖畏冷等症者,用炒川楝子三至四钱.炒橘核三钱,青皮二至三钱、炒小茴香二至三钱、乌药三钱、吴萸一至二钱、荔枝核三钱、白芍四至五钱、肉桂三分至一钱,随证加减,常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仅供参考。 香附能通十二经的气分,行气开郁,兼能调经理血。青皮主入肝经,破气开郁,兼治疝痛。 枳实破气苦寒而降,偏用于快利胸膈,消导肠胃积滞。青皮破气,辛温而散,苦温而降,偏用于胁肋疼痛,破肝经气结。 用量—般一至三钱。 气虎者滇用。无气滞及多汗者不用。不可过用、久用,恐伤伐正气。 枳实 枳实味苦性微寒。主要功用是破气、消积、导滞、除痞.枳实善于破泄胃肠结气,对心下痞痛,胃脘硬胀,食滞腹胀、腹痛,肠胃结气、大便不畅等,效果很好。常与枳壳、木香,槟榔,神曲,麦芽,山查、大黄等配伍使用。对胆道感染、胆囊炎等引起的脘腹胀满、呕逆、食物不下、两胁胗(cheng)胀等症,可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减党参,甘草,加枳实、槟榔,大黄,元明粉等,常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要注意随证加减。 枳实有下气导滞通大便的作用,常用于胃肠有积滞而大便秘结不通之症。可与大黄、厚朴、芒硝、元明粉、瓜萎、槟榔,火麻仁等同用。例如大承气汤(枳实、厚朴、生大黄,芒硝),小承气汤(枳实、厚朴,生大黄),枳实导滞丸(枳实,大黄、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等。枳实破气结的作用很强,对气结而成的坚积,用枳实破其气结,气行则积消,因气结而痰阻者,用枳实破其气结,气行则痰行,由于气结而胸脘痞闷、胸痛者,用枳实破其气结,则痞闷自除。 枳实配白术,能除腹中积聚痞满,按之硬痛等症。例如《金匮》积木汤(枳实,白术)治心下硬大如盘,痞满。芍药枳实丸(亦芍、枳实、白术、陈皮)治食积痞满及小儿腹大胀满,时常疼痛等症。配厚朴能除中满,配大黄、芒硝,能破泻肠中结实。 青皮破肝经气结。枳实破胃肠气结。 木香行肠胃滞气,偏用于理气消胀。枳实破肠胃结气,偏用于导滞消积。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 孕妇慎用。气虚中满、气陷便溏,胃虚不思食者,禁用。 枳壳 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功效与枳实相近似。但枳实主入脾胃,枳壳主入脾肺。机壳力缓,偏于理气消胀。枳实力强,偏于破气消积。枳实破降下行之力强,枳壳开胸宽肠之力强。枳壳配桔梗,可宽胸消胀,配槟榔,可使胸中结逆之气下行,配荆芥、防风、红花、赤芍,能治遍身肌肤麻庠。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脾胃虚、气虚者慎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机实,枳壳煎剂,可使胃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增强,并可使胃肠蠕动规律化。对胃扩张、胃下垂,消化不良,脱肛、疝气,子宫脱垂等有效。 沉香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主要用为降气药,兼能温肾平喘。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温中降气,由于中气失共和降、气逆为害而出现胸脘胁肋闷胀、心腹疼痛、呕吐泻泄、胃冷、呃逆等症。可用本晶降气温胃而调中。常配合香附、枳壳,炒川楝子、青皮(胸脘胁肋闷胀)、良姜,吴萸、元胡,蒲黄(心腹疼痛)、半夏、藿香、竹茹、茯苓,木香,白术(呕吐泻泄)、紫苏、豆蔻、丁香、柿蒂(胃冷呃逆)等同用。 2.温肾平喘:本品性温而降,能引气归肾温补肾阳,用于肾虚寒所致的气喘。多见吸气较呼气困难,吸气不能深纳丹田(脐下部分),腰膝冷痛,阳萎滑精,腿软乏力,尺脉缓弱等症。常配合补骨脂、葫芦巴,阳起石、黑锡、硫黄(后两味药不入汤药,只是做丸药时用),附子,小茴香、肉豆蔻、金铃子,木香、肉桂等同用。例如局方黑锡丹,即用上述诸药配制而成。每次可服五分至八分,最多不超过一钱,每日一至二次。沉香有时也可用于肺气不降、痰浊壅阻的实喘咳嗽。常配合苏子、前胡,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例如局方苏子降气汤(苏于,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沉吞)等,利用本晶降气之力而消痰平喘。旋复花降肺脾痰气。沉香降脾肾逆气。 槟榔降气,但偏于破泻下降,正气虚者忌用。沉香降气,无破泻的作用,不伤正气。前人经验认为沉香“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可资参考。 降香降血中之气而止血。沉香降肾虚不纳之气而平喘。 本品常研为细粉,用汤药选服。既节省药品,又效果可靠。一般不入汤药煎服。 用量一般为二分至八分,汤药送服。气虚下陷者忌用。 檀香 檀香味辛,性温。为理气开发之品,主要有调脾肺、利胸膈的作用。 本品能引脾胃之气上升而增进饮食,能开发胸肺之气郁而宽畅胸膈。故对因脾肺之气失调,而出现胸膈闷胀、心腹疼痛、饮食少进、噎膈吐食等症,常以本晶配合苏梗,瓜萎皮、枳壳(治胸膈闷胀)、丹参、砂仁、乌药、百合、良姜(治心腹疼痛),陈皮、生麦芽,沙参,麦冬(治饮食少进)等同用。 我常以檀香配合瓜蒌、薤白、桂枝、红花,赤芍、远志,五灵脂,蒲黄、槟榔等,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对除胸闷、定疼痛有较满意之效果。还常以本品配合丹参,砂仁、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等同用,治疗久治不愈的胃脘痛(包括溃痞病)。上举两种方药,可以随证加减,(注意:丹参与百合都用一两,其他约二、三钱即可)仅供参考。檀香有紫、白两种,紫檀香性味咸寒,偏入血分,外用敷金疮(指金属利器造成的创伤,并包括因创伤而化脓溃烂的疮)能消肿定痛。处方上只写檀香二字时,即给予白檀香,如需要紫檀香时,须在处方时,写明‘紫檀香”。 沉香降气,降中有升,但偏用于降气。檀香理气,升中有降,但偏用于宣散气郁。 降香理气兼入血分,偏用于治疗折伤,止血,活血,消肿定痛。檀香偏用于理气开郁,并能治心腹诸痛。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三饯。入汤药时要‘后入’。 柿蒂 柿蒂味苦涩,性平。能降逆气、止呃逆。治呕哕时,常配半夏,竹茹、生姜,藿香、刀豆子、代赭石等同用。治呃逆时,常配丁香、沉香,旋复花等同用。对虚证呃逆(重病,久病、老人体弱者),还可加党参、人参、附子,白术,陈皮等同用。我曾对脑血管意外等脑神经系统疾病引致的呃逆,用柿蒂七至十个,公丁香八分至一钱半、(后下)生赭石一两至一两半(先下)、旋复花三钱(布包)、党参三至四钱,半夏三钱、刀豆子三钱、苏子二至三钱等,随证加减,水煎服,有一定效果,谨供参考。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或三至七个。 旋复花 旋复花味苦,辛、咸,性温。主要功用是降气、化痰,行水。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暖气呕逆:由于大汗或泻下后,胃气受伤,或湿痰阻滞不降而引致肺胃之气上逆,出现嗳气频频,脘部痞闷,胸胁胀满,食入即吐,食物与痰水俱出等症。常用本品配合代赭石、半夏、生姜,党参,竹茹、苏于、茯苓等同用。痰湿盛者,可加陈皮、炒菜菔子等。 2.咳喘痰多c本品能降气化痰,使气降痰消而咳喘平.故对肺气不降,痰浊、水0(蓄积、胸膈滞塞,气机不畅所致的咳嗽,痰多粘稠、气逆作喘等症,常配合陈皮,半夏,桑皮,杏仁、紫苑,苏于,槟梅,炒莱菔子等同用.本品的全草(花、梗,叶全用)名“金沸草’,除有降气化痰作用外,兼有散风寒的作用。故对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嗽、痰多,常用金沸草配荆芥、前胡、半夏,细辛、茯苓、苏叶、桔梗,陈皮等同用。 苏子降气,兼能开郁温中。旋复花降气,兼能消痰行水.海浮石治痰结如硬块。旋复花治唾,痰粘如胶漆。本品性下降,前人有“诸花皆升,惟旋复花独降”的经验记载。根据前人的经验,曾用旋复花配苏梗、厚朴、半夏、生牡蛎、茯苓,香附,黄芩,金果榄、乌梅炭等,随证加减,用于梅核气(咽中似有痰核粘着,喀之不出,咽之不下,不妨碍饮食,但咽中常有异物感),可取得一定效果。梅核气为痰气凝滞所结成,故用此降气消痰之品,往往有效。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因多绒毛,故须用纱布包煎。气虚,大肠寒冷泄利者忌用。 莱菔子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主要有降气平喘,化痰消积,理气除胀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痰喘咳嗽,由于痰浊阻肺,肺失肃降而产生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等症,可用本品配苏子、白芥子(旧名三子养亲汤)同用。也可根据证候选配陈皮,半夏、茯苓、炙草等。我在临床上遇有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者,常用麻黄、杏仁、炒莱菔子、炒苏子、炒白芥子、半夏,陈皮,茯苓、炙草等,随证加减,常可取效。为了容易记忆,取名为‘麻杏二三汤(‘二”是二陈汤,‘三”是三子汤,即旧名三子养亲汤)。”舌苔厚腻、大便干的,可加熟军、槟榔、瓜蒌,呼气较困难的,可加枳壳、桔梗、前胡,吸气较困难的,可加磁石、沉香,咳嗽较重的,可加紫菀、杷叶、贝母,咳痰清稀而凉的,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等。 2.食积腹胀;对于饮食积滞而致的脘部堵闷,嗳气吞酸,腹部腆(Cheng)胀等症,可以本晶配合焦三仙、槟榔、枳实、木香等同用。 莱菔子生用,性善上升,服量较大时,能致恶心呕吐(临床上生用较少,但胃中食滞须吐出时可用)。炒用则性善降,可用于降气化痰、消胀平喘。 山查核偏用于助消化、磨积块。莱菔子偏用于消痰化滞,降气除胀。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气虚无痰积者忌用。 薤白 薤白味辛苦,性温。主要作用是助胸阳,开心窍,散胸中与大肠气滞,兼能活血。 对胸中阳气不振而产生胸痹刺痛,心痛血滞,肺气喘急等症。常配合瓜蒌、白酒,桂枝,枳壳、五灵脂、蒲黄、檀香、红花、苏梗,苏子,槟榔,川芎等同用。这些经验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等。 对大肠气滞而产生泄痢下重,大便涩滞等症,常配合白芍、木香、黄连,槟榔、枳实、枳壳等同用。 本品兼有散血活瘀而生新的作用,故对久病、气血瘀滞,肢体疼痛等症,可配合桂枝、当归、红花、羌活,片姜黄。松节等同用。例如趁痛散(牛膝、当归、桂枝,白术、黄芪、独活,生姜各五钱,薤白、炙甘草各二钱半,共为粗末,每次用五钱,水煎服)中就用了薤白,本方为治疗产后气弱血滞,受风着凉,遍身疼痛的常用方. 干姜温肺而助胸阳,偏用于祛心肺寒邪。薤白入心宣窍,行气活血而助胸阳,偏用于治胸痹刺痛。 细辛虽能入心助阳,但以入肺肾为主,故水停心下咳喘吐涎沫时可用细辛。薤白虽能散大肠气滞,但主要入心助胸阳,故心阳不振而胸痹(心胸疼痛)时常用薤白。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重症有时可用到五钱或更多。 无气滞血滞者不宜用。 苏子 苏子味辛,性温。主要有下气平喘,消痰止嗽、利膈开郁的作用。 苏子有润心肺,降气消痰的作用。对于肺失肃降,痰多气逆而咳喘、胸闷诸症,常配合杏仁、炒菜菔子、炒白芥子、陈皮、紫菀、前胡,厚朴、当归、沉香等同用。常用方如三子汤(炒苏子、炒莱菔子,炒白芥子)、苏子降气汤(炒苏子、半夏,陈皮、前胡,厚朴,甘草,当归,沉香)等。本晶还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对胃气上逆、痰浊上泛而致的呕恶,吐哕等症,也常用本品配合半夏,藿香、茯苓,陈皮,丁香、焦三仙、枳实等同用。 苏梗也是常用的调气药,请参阅“紫苏”条。莱菔子、苏子均有降气平喘的功效,但莱菔子消痰破积之力优于苏子,苏子下气开郁之力优于菜菔子。莱菔子偏用于消腹胀,苏子偏用于利胸膈,二药常合用,以治胸腹胀闷。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炒熟打碎用。 气虚下陷者忌用。 草豆蔻 草豆蔻味辛,性温。主要有燥湿、温中。破气,开郁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中焦寒湿不化:本品辛温芳香,其气燥烈,能化湿浊。对于中焦寒湿不化而引致呕吐、反胃、噎膈、痞闷、泻痢、腹胀、舌苔白厚而腻,脘闷少食等症,可用本品配合藿香、陈皮、木香,砂仁、厚朴、苏梗、茯苓,旋复花等同用。 2.胃脘庙:本晶辛散滞气、温化寒湿。对于因寒湿客于中焦使胃气滞而不行产生胃脘疼痛、舌苔白厚,胸脘堵闷,上腹胀满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高良姜、香附,檀香,砂仁,苏梗、槟榔、乌药、丹参、百合等同用。参看‘香附”项下的三合汤方,在三合汤中我常以本品代替砂仁。在临床上遇有因寒湿郁滞而出现定时寒热,舌苔自如积粉(血液检查疟原虫阳性或阴性)的证候,我常在柴胡、厚朴、知母、黄芩,槟梅,常山、藿香,苍术等应证方药中加用本品,以芳化湿浊.前人有‘除瘴哉疟’的记载,可资参考。 白豆蔻与草豆蔻功用大致相同,但白豆蔻常偏用于行气宽膈,芳香燥湿的作用不如草豆蔻。草豆蔻则晌用于破气开郁、温中燥湿。白豆蔻偏入肺,草豆蔻偏入脾。红豆蔻为高良姜之子,其性热,偏用于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无芳香行气的作用。 肉豆蔻偏用于涩固大肠而止泄。草豆蔻偏用于燥湿破气而开郁。 草果辛香燥烈之气更胜于草豆蔻,偏用于截疟消痰。草豆蔻长于温中调气而化湿。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久服、过服可助脾热而耗散正气。 砂仁 砂仁味辛,性温。主要有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并能引气归肾,兼有温肾,化湿的作用。对因气滞及脾胃湿冷而引致的脘腹胀满、痰湿积滞,呕吐,泄泻、腹痛、消化不好等症,可用本品行气散寒、化湿和胃,助消化。常配合枳实、白术,木香,半夏,陈皮,茯苓、藿香、焦神曲等同用。 对因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腹部冷痛,喜按喜暖、口不渴、大便清稀),可用本品温脾,敞寒,燥湿。常配合党参,白术,木香,炮姜、茯苓等同用。对因脾胃虚寒而引致的冷痢(腹中冷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白色粘冻、遇寒加重),也可用本品暖脾、行气,化湿。常配合木香、草蔻、吴萸,槟榔,当归,土炒白芍等同用。因本品可以行气,使大便通畅不滞,故也有时用于湿热痢的大便不爽,但须配合黄连,黄芩、马齿苋、白头翁等寒性药同用以监制其温性。对因妊娠而胃气上逆、胸闷呕吐等导致的胎动不安。可用本品配合苏叶、藿香、黄芩,白术,木香,当归等同用,可以安胎和中。 重用熟地等质地滋腻的补药时,配用一些砂仁,可免除滋补药妨害消化、减低食欲的副作用。前人有“砂拌熟地”(用砂仁拌粘熟地黄上)的用法。既免除了熟地滋腻害胃之弊,又可引熟地归肾,可谓一举两得。 蔻仁与砂仁均有行气调中的作用,但蔻仁和胃止呕的作用胜于砂仁,砂仁暖胃燥湿的作用胜于蔻仁。 肉桂与砂仁均能入肾。引火归元(肾)时用肉桂,引气归元(肾)时用砂仁。 砂壳(砂仁的外壳)也有理气醒胃的作用,但缺乏砂仁温中敝寒的效力。砂壳气味薄、燥性小,肝旺胃弱者用之合宜。 据近代药理研究,砂仁有芳香健胃作用,可促进胃的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可排除消化管内的积气。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一钱半。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二、三钱。入煎剂时,宜打碎后下,久煎可减小药效。砂壳体轻,一般用三,五分或七、八分。 本品有芳香温燥之性,阴虚有实热者慎用。 白豆蔻 白豆蔻味辛,性温。是常用的行气,化湿,健胃,止呕药。能宣散肺中滞气,温行胃中寒气,燥化脾经湿气。适用于脾胃虚寒、湿郁或气滞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胸脘满闷,腹部胀痛等症。常配合藿香、半夏、陈皮、生姜、丁香等同用。 本品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可用于治疗夏秋之交发生的湿温病(身热不扬,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胸脘堵闷,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甜,小便不利、舌苔白厚滑腻、脉象濡滑缓)。常配合杏仁、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三仁汤)等同用,而收到辛开,苦降、淡洛的功效,是治疗湿温最常用的方药。 白豆蔻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等,可用于食欲不振,配高良姜、香附、干姜,吴萸等,可用于胃寒疼痛。白蔻衣(即白蔻皮)长于理气宽胸消胀,温性较白蔻小,可应证选用。 用量一般五分至二钱。着去皮使用,名白蔻仁。入汤药‘后下”药效较好。 肺胃火盛及气虚者忌用。 注意:处方上如果只写“蔻仁’药房即给紫蔻仁。紫蔻仁主用为芳香行气,温中调胃药。功效介于砂仁与自蔻之间,芳香温燥之性,比砂仁较小,但比白蔻稍强。故在调胃药中,有时可以紫蔻仁代替砂仁。 荔枝核 荔枝核味甘,性温。有行散滞气的作用,适用各种气滞作痛, 本品能入肝经,最常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睾丸坠胀疼痛等症。常配合小茴香,橘核、青皮、乌药、川楝子等同用。荔枝核(烧存性)配炒香附,可用于妇女腹部血气凝滞而刺痛。配高良姜,香附、五灵脂,可用于胃脘痛。 荔枝核还可用于治疗奔豚气(病人自觉有气发于小腹,向上攻冲,冲至心下或上腹部即疼痛发作).常配合小茴香,木香、果萸,肉桂等同用。例如《医学心悟》奔豚丸(荔枝核八钱、小茴香七钱,木香七钱、肉桂三钱、附子五钱,吴萸五钱,茯苓一两半、橘核一两半,川楝子一两,共为细末,炒砂糖为丸,每服二钱,淡盐汤送下。有热证者可减去肉桂,附子)。我常以奔豚丸方合桂枝加桂汤(桂枝,自芍、炙草.生姜、大枣、肉桂或不加肉桂而加重桂枝的用量)、旋复代赭汤(旋复花、生赭石、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三个方子的主要药物合起来,随证加减,作为汤药,治疗奔豚气病(西医往往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也每收良效,提供参考.用量一般二至四钱。无寒湿滞气者滇用。 川楝子 川楝子味苦,性寒。亦名金铃子。本品能入肝经舒肝气。故常用于治疗肝气痛、肝气胀。胁痛,疝痛,胸脘满闷疼痛等症。常配合元胡、木香、青皮、厚朴,香附等同用。 前人经验认为川楝子“为疝气要药”,但其性寒凉,须配合小茴香,荔枝核,吴萸,肉桂,乌药等同用。炒用也可减少寒性。 川楝子配元胡,可用于热性胃痛。配桐壳,香附,可用于肝热胁痛。配乌梅、川椒,可用于蛔虫腹痛。荔枝核治疝,性温。川楝子治疝,性寒。苦樟子偏于杀虫,常用其根。川楝子偏用于舒肝理气,治疝。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脾胃虚寒者忌用。 香附 香附味辛微苦,性子。是最常用的理气开郁药。其性宣畅,能通行十二经,八脉的气分,前人称它能‘主一切气’,解六郁(气郁、血郁,痰郁,食郁,火郁、湿郁),调月经。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舒肝解郁,香附芳香辛散,有调气、舒肝,解郁的作用.可用于因情绪不畅,旰气郁滞而致的脘腹胀满,胁肋胀痛,吃饭不香,胸闷喜长吁等症。常配合柴胡、白芍、郁金,青皮、陈皮,木香,厚朴、苏梗等同用。兼有血郁的(舌质紫暗、月经不潮,面色不华等),可酌加川芎、红花等,兼有痰郁的(舌苔白腻、呕恶多痰、体胖、不欲饮水等),可酌加半夏、橘红、茯苓等,兼有食郁的(食欲不振、嗳腐吞酸,舌苔厚、胃脘痞闷等),可酌加炒槟榔、焦神曲、炒麦芽等,兼有湿郁的(舌苔水滑,胸闷、不愿喝水、或有轻度浮肿,便溏等),可酌加苍术,白术,羌活、猪苓、泽泻等。兼有火郁的(口苦,心烦、尿黄、舌尖红),可酌加栀子、黄芩,川楝子等。 2.行气定痛:香附行气通滞,通则不痛。最常用于气滞胃痛(胃痛由生气引起,或遇有心情不舒畅则胃痛加重,兼有胁肋胀痛,脉弦等)。常配合高良姜、木香,白豆蔻、/11楝子、元胡、白芍、苏梗等同用。常用的药方如良附散:取香附二至三两为细末,装入瓶中盖紧;再取高良姜二至三两为细末,装入另一瓶中盖紧。遇有气滞寒郁的胃脘痛,如辨其为气滞重于寒郁(生气则痛加重或攻及胁肋,性急易怒,脉弦),可取香附末七分、高良姜末三分,混合为一包,温开水送服。如辨其为寒郁重于气滞(胃脘喜暖、喜热饮食,遇寒痛加重、脉弦迟缓),可取高良姜末七分,香附末三分,混合为一包,温开水送服。如辨其为气滞寒郁并重的,可取香附末、高良姜末各五分,混合服用。注意两种药末,要在使用时再混合,效果较好。我还常把良附散、百合汤、丹参饮三个方子合起来使用,自命名·三合汤’,用于久治不愈,虚实寒热证交错互见的胃脘痛(包括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窦炎等),往往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把具体药方举例如下,高良姜三钱,香附三钱,百合一两,乌药三钱、丹参一两,檀香二钱(后下)、砂仁八分(或草蔻三钱)如痛点明显固定及舌质暗或有瘀斑的,还可加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吐酸水的,加煅瓦楞子。大便干的加生大黄、槟榔等等,请参考试用。 3.理气调经,香附本为行气药,但又能入血分,所以前人称它为“血中气药”(意思是能入血分的行气药)。能理气调经(凋整月经周期),对妇女因情绪不畅、肝气郁滞而引致的月经不调,过期不潮,行经腹痛等症有效。常配合当归、白芍、熟地、红花、五灵脂,川楝子、小茴香、乌药、桃仁等同用。本晶还能引血药至气分以生血,无论胎前,产后各症,皆可结合使用,所以前人又称香附为’女科要药”.香附生用,偏于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制熟用则偏入肝肾而利腰足。用于通行经络时宜酒浸炒,用于消积聚时,宜醋浸炒;用于消化痰饮,宜姜汁浸炒,用于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宜炒黑用(名黑香附,兼有止血作用)。 香附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可助其益气,与熟地、当归等同甩,可助其补血,与木番同用,可疏滞和中、行肠胃滞气;与檀香同用,则理气宽胸,消胀醒脾:与沉香、柴胡同用,可升降诸气;与川芎,苍术同用,可解诸郁,与栀子、黄连同用,可降火清热,与茯苓、远志同用,可交心肾之气,与小茴香、补骨脂同用,可行肾经滞气,与厚朴、半夏同用,可降痰消胀,与三棱、莪术同用,可消散积块,与葱白、紫苏同用,可宣解表邪,与艾叶同用,可暖子宫、活气血。木香辛温,偏于行肠胃滞气,主入气分。香附辛平,偏于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 青皮入肝,破气散结,兼能治疝。香附入肝,理气开郁,兼能调经。 厚朴行气,偏用于消胀除满。香附行气,偏用于舒肝解郁。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气虚血燥者慎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香附能抑制子宫肌收缩,并对肌紧张有弛缓作用。 木香 木香味辛,苦,性温。能行肠胃滞气,疏肝开郁,和胃健脾。是常用的行气药。气行则痛定,故可治一切冷气滞塞疼痛。 木香偏于行肠胃系统的滞气。常用于肠胃气滞而引致的胃脘痛,胃脘胀闷,脘膈间胀闷多嗳、腹胀等症。可配合藿香,香附、良姜,槟榔、砂仁、草蔻、丁香等同用。兼有胁痛的,可加炒川楝子、枳壳,青皮等。本品又有芳香化湿的作用。对于肠胃气滞,湿停不化所致的呕吐,腹痛,泻泄等也常以本品配合藿香、佩兰、竹茹,半夏、茯苓、灶心土、木瓜,黄柏,黄连等同用。 木香配黄连,名香连丸,是治疗痢疾的常用方。以木香行肠胃滞气而除里急后重,兼能芳香化湿,黄连燥湿清热,凉血解毒而止大便脓血。故对肠胃湿热积滞所致的痢疾,效果很好。临床上常以香连丸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各种痢疾。例如湿重者可加茯苓,苡米,苍术、车前子,热重者可加黄芩、黄柏、白头翁、马齿苋,食滞者可加焦三仙,槟榔、炒内金,有表症者可加葛根、荆芥,有寒者可加吴萸、肉桂,干姜,腹痛重或大便脓血多者,可加白芍(重用)、当归等等。本节所举的药方例子,可用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木香配砂仁可治脘腹痞满,配槟榔可除里急后重,配莱菔子可治腹胀,配小茴香可治疝痛;配乌药可治小腹部气逆作痛。 砂仁行气偏用于和中消食除痞闷,兼能引气归肾。木香行气偏用于行肠胃滞气而消腹胀,兼能燥湿治泄、实大肠。槟榔破气去滞消食,其性降,兼治脚气。木香行气消胀和肠胃,其性燥,兼能治痢。 乌药偏用于顺膀肾逆气(小腹部气胀、气痛)木香可用于治冲脉逆气里急(从小腹两侧至脐旁的部位逆气攻冲作痛)。 入行气药时,宜用生木香,入治泄,实大肠药时,宜用煨木香(用纸襄煨过)。 补药中,少佐一些木香,可以免除滋腻,呆滞的弊病而增强治疗效果.例如香砂六君汤。归脾汤中都用了一些木香。 用量一般为三分至三钱。特殊需要时也可用至四钱。 肺虚有热、血分燥热,及虚火上冲者均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木香对副伤寒杆菌及一些致病性霉菌有抑制作用,并对胆绞痛时的脘腹胀痛、逆气攻痛等有效。 厚朴 厚朴味苦辛,性温。主要作用是下气、除满,燥湿、消胀。 对脾胃运化力差,又受寒湿侵袭而致中焦运化失常、寒湿停滞所引起的胸腹满闷,呕吐,腹部胀满等症,可用本晶配合木香、干姜、草蔻,陈皮、茯苓,半夏,藿香等同用。如湿邪较重的(胸闷少食,舌苔白厚而腻,脉濡,滑,缓),可再加用苍术,炒苡米,砂壳等。如寒邪化热,热结肠胃而出现腹部胀满,痞硬不喜按,大便秘结、下午身热,谵语等症,·可配枳实.生大黄,芒硝等同用。例如《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厚朴,枳实,生大黄、芒硝),小承气汤(厚朴、枳实,生大黄)等。 因本品能降气,故对胸腹胀满,气上逆而喘咳之症,也常配用。例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白芍、炙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可用于外感风寒、自汗的咳喘。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炙草、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肉桂),可用于痰多气逆,胸满咳喘等症。 枳实破气,偏用于消积滞、除痞硬,兼能泻火。厚朴下气,偏用于消腹胀、除胃满,兼能燥湿。 大腹皮下气消胀,兼能利水,偏用于腹部水肿。厚朴下气消胀,兼能燥湿除满,偏用于腹胀便结。大腹皮利水之力优于厚朴,厚朴下气之力优于大腹皮。 苍术燥湿,能除胂湿,升清阳。厚朴燥湿,能除胃满降积滞。虽都能燥湿,但一升一降,各有不同。 青皮破肝气郁结,治因怒胁痛。厚朴下胃肠积气,治胀满腹痛。 厚朴花性味功用与厚朴大致相同,但药力较小。兼能理肝气、治肝胃气滞、胃脘闷痛等,又是其特点。厚朴花偏用于上,中二焦,厚朴偏用于中、下二焦。 厚朴生用偏于下气,姜汁炒用,偏于止呕。配党参、白术、茯苓,肉蔻、五味子等,可用于治泄。配青皮、川楝子,可用于肝胃气滞而痛。 用量一般为七,八分至二钱。急,重症也有时用到三、四钱或再多些。 本品为温燥下气之晶,虚人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报导,本晶煎剂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限强的抑制作用。 乌药 乌药味辛,性温。主要有行气宽胀,顺逆止痛、温故肝肾冷气、疏达腹部逆气的作用。是常用的温性行气药,兼能温肾缩小便。 本品善长于治下焦属于寒性的气痛,临床上最常用为温肾治疝的要药。对由于肾间冷气波及肝经而致的少腹攻痛,疝气疼痛、睾丸冷痛坠胀等症,可以本晶配合吴萸、木香、青皮、炒小茴香,炒橘核、荔枝核、肉桂、川楝子等同用。常用的药方如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良姜,青皮、槟榔、川楝子(用巴豆、麦麸同炒,去巴豆与麦麸)等。 对于因寒邪侵犯脾胃,中焦寒冷,气行不畅而致消化不好,胸腹胀痛,绵绵不休,甚则呕吐,胃部喜暖,进稍凉的饮食则上述症状加重等症,可用本品温散脾寒、行气宽胀,顺逆止痛。常与香附,高良姜,陈皮,半夏、神曲,生姜,吴萸等同用。对妇女受寒而致的行经腹痛,可配合当归,吴萸,香附、炒小茴香,川芎,炒白芍、内桂,炮姜等同用。因肾经虚冷而孜小便次数多者(尿色不甚黄,尿道无疼痛、遇寒加重),常用本品配桑螵蛸。益智仁,山药、五味子等同用。根据前人这一经验,曾治疗一妇女,产后尿失禁十多年,西医诊断为膀胱麻痹。虽经多处诊治,都未见效,裤中经常垫以棉絮等,非常苦恼。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为肾经虚寒、小便失司之证。治以温肾固摄之法,处方以八味地黄丸加乌药,桑螵蛸等,服用十余剂,病去大半,再稍调处方,又进十余剂而痊愈。其处方主要药物如下:熟地,山药,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乌药,桑螵蛸,益智仁,复盆子、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淫羊藿。这些药物可随证加减,仅供参考试用。 小茴香暖下焦、散寒邪而定疝痛。乌药温肝肾、散冷气、颠逆气而洽疝痛。 香附行十二经滞气,开郁散结,偏入肝胆,长于治少腹气滞。乌药顺膀肾逆气,治疝、缩尿,偏入肾经,长于治小腹气逆。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气虚有内热者慎用。 槟榔 槟榔味辛,性温。降气破滞是它的特长,兼能行痰下水,消积杀虫。 本品长于降气,前人经验认为‘性如铁石之降’,能把人体最高部位之滞气,降泻至极下之处.所以对于因气逆,气滞所造成的胸腹胀闷,嗳气呕逆,腹澜便难,痢疾后重,脚气水肿等症,都可使用。例如:对胸腹胀闷,常配合枳壳、苏梗、藿香梗、厚朴花等同用。对嗳气呕逆,常配合生赭石(先下),旋复花(布包),苏于,丁香,半夏,竹茹等同用。对腹满便难,常配合厚朴、枳实、生大黄等同用。对痢疾后重(前人认为调气则后重可除),常配合木香、厚朴等同用.对脚气水肿,常配合紫苏,陈皮,木瓜、防已等同用, 对由于气滞不运而致痰食积聚,痃癖症瘕(肝脾大及良性肿物,囊肿,以及某条肌肉紧张等)、虫积疳积,腹水胀满等症。可借本晶降气破滞,行痰下水、杀虫消积之力,配合消食、化痰、活血祛瘀、利尿、消积等品,随证加减治疗。例如:对痰食积聚,痃癖(“痃”与“癖”是两种症候,但习惯上通称痃癖。“痃”是形容脐两边有条状筋块扛起,状如弓弦,大小不一,或痛或不痛;‘癖”是指潜匿子两胁之间的积块,痛时摸之才觉有物)瘙瘕等症,可配合焦三仙,莱菔子.黑白丑,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生牡蛎,香附、郁金,皂角子,山楂核、苍术,白术、枳实等同用.对虫症疳积等,可配合使君子、乌梅,榧子,雷丸、南瓜子,胡黄连、川椒、细辛、焦三仙,炒内金等同用。对腹水胀满,可配合茯苓,猪苓,泽泻、大腹皮、桂枝、陈皮、冬瓜皮等同用。本晶配葶苈子,能降痰治喘j配山楂核、莪术,能消积化滞。 枳实消导积滞,除痞满的功效大于槟榔。槟棉降气下行的效力大于枳实。兼能杀虫。 大腹皮(即槟榔的皮)散无形的气滞,消胀而利水.槟梅消有形的坚积,降气而行痰。 使君子杀蛔虫,健运化。槟榔驱绦虫、消疳积。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驱绦虫时,可用到二、三两或更多些。气虚及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香橼 香橼味辛酸苦、性温。有调气、宽胸,化痪的作用。本品适用于肝气郁滞而致的胁庸、胃脘痛,脘腹满闷、暖气、呕吐等症。常配合半夏、生姜、木香、砂仁、蔻仁,香附,苏梗、厚朴花等同用。 对于痰气逆满而致的咳嗽胸闷,痰多气喘,也可以配合苏子、杏仁、瓜蒌、紫菀、菜菔子等同用。玫瑰花舒肝和胃,兼能活血通络。香橼醒脾畅肺,兼能化痰。 妊娠初期使用本品能增进食欲。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 佛手 佛手味辛苦酸,性温。主要功用是理气和中,舒旰解郁。 本品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胃痛,胸闷胁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症。常配合香橼、香附,苏梗,厚朴、半夏、陈皮、藿香等同用。 佛手配青皮、川楝子,治肝气郁结而致的胃院庙;配竹茹,黄芩,治妊娠呕吐,配降香,沉香曲能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 香橼化痰的作用大于佛手。佛手治呕的作用大于香橼.佛手花偏用于胸胁气滞作痛,并能开胃醒脾。佛手偏用于中焦气滞、胃痛,作呕。陈皮化痰燥湿的作用大于佛手。佛手舒肝解郁的作用胜于陈皮。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 香橼与佛手虽均为理气药,但其药力缓和,药性和平,适用于较轻之症,遇有气郁,气滞重症,须配合其他理气药同用。 简介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6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 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绷带用。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可以本晶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粳米、花粉、芦根等同用(如白虎汤)o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数日,见舌燥乏津、脉象虚大者,可加党参。 2.时行热疫:流行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与伤寒不同),高热狂躁,烦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刺,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脉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亦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请参看第一讲关于药物用量大小的变化)。我曾用清瘟败毒饮方随证加减,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苇流行性热性传染病,确有效果。有的单位用此方加减,已制成注射剂应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速,请参阅各地报导。 3.温病发斑: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刺,舌苔黄褐少津,脉象细数。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汤)等同用。 4.胃火牙痛:胃经火热而致牙痛、齿龈红肿、口渴、大便干秘等症。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黄、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兼有伤风者,可加荆芥,防风。 5.肺热咳喘:肺素有热,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邪热内郁,而见咳嗽、气喘、口渴、痰黄、面红,口鼻气热、脉浮数等症。可以生石膏配麻黄、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荆芥,薄荷、前胡、黄芩等同用。 我常以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黄芩、桔梗等,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肺热咳喘证者。如痰中带血,可去麻黄加白茅根、炒栀子等,谨供参考。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但寒水石清肺胃实火,偏入血分,无解肌这表之力。生石膏清肺胃火热,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 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于时行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亦斑、热毒赤痢等症。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 用量生石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半。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三,四两。入汤药须打碎先煎。注意,治疗重病时,不可用量太小。煅石膏以外用为多,内服较少用。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天然石膏煎汁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有明显退热作用。但对石膏的药理尚未完全探明, 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 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亦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如血分热毒郁积而生疮疡疖肿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栀子、黄柏、赤芍、地丁、银花、连翘等同用。 温病热邪入心而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汗出口渴、身热、舌红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连翘、犀角,生地、元参等同用。 心热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脉数等症。可以本品配栀子,生地、当归、甘草、辰砂、豆鼓等同用。热邪结滞于胃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痛等症。可以本晶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萎,陈皮、茯苓、生大黄等同用。黄连配枳实为治‘心下痞’(胃脘部堵塞感)的常用药。 本品还有清肝明目作用。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黄连,龙胆革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黄芩、柴胡,木贼草、青皮,黄柏、羊盱、蜂蜜),主治肝经火盛,血虚不荣致两目昏暗,视物不清,羞明怕日,雀目夜盲,胬内攀睛等症。用黄连煎水,外用洗目,也可治目亦目痛,暴发火眼(包括急性结膜炎等病)等症。 黄连还能燥湿。对湿热积滞而致的痢疾(腹痛、大便频数不爽、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象滑数),常以黄连配木香、白芍、当归、槟榔,黄芩、白头翁,茯苓,厚朴、枳实等同用。 黄连配吴萸可用于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痛嗜杂,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配木香可用于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痛下痢,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前人这些经验,皆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得功效,在组织处方时,可资借鉴。黄柏偏用于清下焦湿热,并能坚肾。黄连偏用于清中焦湿热,并能泻心火。 胡黄连偏用于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并用于小儿疳疾惊痫。川黄连偏用于中焦湿热,并用于各种疮疡肿毒。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或三钱。阴虚烦热.睥肾虚泄,气虚作泄等皆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连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主要有效成分为小蘖硷(即黄连素)。 黄芩 黄芩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清少阳邪热。兼能凉血安胎。 1.泻中焦实火: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扁桃腺肿痛、膈间闷热、大便干结,肺热咳嗽等症。可用本品清热泻火。常与生地,元参,连翘,黄连、生大黄等同用。兼有外感表证的,可加荆芥,薄荷;咳嗽较重的,可加桔梗、瓜蒌、杏仁、杷叶等。 2.燥肠胃湿热:对由于肠胃湿热,湿热下注而致的泄泻,痢疾,热淋等,皆刊·用黄芩清热燥湿。常配合黄柏、茯苓、猪苓、炒扁豆、炒苡米(湿热泻),黄连,葛根、木香、槟榔(湿热痢)、木通、篇蓄、滑石,猪苓、泽泻(湿热淋)等同用。对中焦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疽(阳黄),也常用本品配合黄柏、栀子,茵陈、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 3.清少阳邪热:病邪据于少阳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可以黄芩配合柴胡、半夏、生姜、甘草、党参等同用(如小柴胡汤)。我常用小柴胡汤减去党参、甘草、加茵陈,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炒槟榔等,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去党参、甘草,加炒川楝子、草蔻,炒菜菔子、红花、茜草、白蒺藜、皂刺、焦三仙,槟榔等,随证加减,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谨供参考。 4.凉血安胎:妇女妊娠,因胎热不安而出现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等症。可以黄芩配竹茹,桔皮、生姜、黄连,苏梗、茯苓等同用。 黄芩洒炒偏用于泻肺火,治上焦湿热,黄芩炭可用于各种热性出血,枯芩(又名片芩,中空而黑的)偏于泻肺胃之火,清肌表之热;于芩(又名条芩,里外坚实,黄色微绿的)偏于泻肠胃之火,并常用于清热安胎。桑皮,地骨皮泻肺经气分之热。黄芩,栀子泻肺经血分之热。 柴胡清热由于“苦以发之’(发散的意思),是散火热之标。黄芩清热由于‘寒以胜之”(苦寒直折,以寒胜热的意思),是直折火热之本。同是清热,作用各有不同。二药合用,为治少阳邪热的专剂。 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芩有退热及利尿作用;有降低血压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苗,百日咳杆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皆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为一钱至三钱。脾胃虚寒者禁用。 扼子 栀子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泻火药。能清泻三焦火热,祛湿解毒。常用于以下情况: 1.各种热性病:凡一切由于火热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咽喉痛,口舌生疮,火毒疖肿,发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皆可用栀子清热泻火。常与黄连、元参,黄芩,赤芍、生石膏、生大黄等同用。 2.血热妄行,由于血热而出现衄血,吐血,咳血、尿血等症,可以本晶配合生地,丹皮,侧柏叶,白茅根、生藕节,白芨等同用。我曾用栀子炭配生石膏、生地炭,黄芩炭、藕节炭,自芨、生赭石、旋复花、白茅根、元参,知母、杏仁等,治疗较顽固的咳血,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男性患者,患支气管扩张而咳血甚剧,每晚需到某大医院急诊室过夜,咳血时即急由静脉滴注脑垂后叶素而止血,连续多夜,届时即咳血,经用上述汤药随证加减,服用数剂,未再咳血,即正常上班工作),仅供参考。 3.黄疸;由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可以本晶配合黄柏、茵陈、生大黄,车前子等同用。 4.湿热淋;湿热下注而发为热淋(小便频数、排尿热痛、尿色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可以本品配合黄柏,木通,滑石、篇蓄,车前子、泽泻、猪苓等同用。生栀子用于泻火,炒栀于,栀子炭(炒炭)用于止血, 栀子衣用于清肺及皮表之热:栀于仁用于清内热,去心烦。黄芩偏用于泻中、上二焦的火热,黄连偏用于泻心、胃的火热,并能燥湿,黄柏偏用于泻下焦膀(胱),肾的火热,栀子可用于泻上,中、下三焦的火热。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注意栀子有使大便溏泄的作用,大便虚泄、无湿热证者均忌用。 据现代研究,栀子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 黄柏 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坚肾益阴。配黄连,木香、马齿苋,白头翁等,可用于湿热痢,配木香、藿香,茯苓、白术等,可用于湿热泄泻;配木通,生地,竹叶、滑石,篇蓄、猪苓等,可用于湿热淋,配茵陈、栀子、车前子、生大黄等可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配槐角,槐花炭、地榆、防风等,可用于痔疮便血,配苍术,牛膝、木瓜,苡米等,可用于湿热伤筋而出现下肢痿弱,甚或麻木,瘫痪等症。本晶能坚肾清热而益阴,故能清热降火,常配合滋阴药用于清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火。例如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荑、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和大补阴丸(地黄、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等,都是治疗阴虚火旺所致骨蒸痨热,盗汗,梦遗,口干,经闭、下午颧红等症的有效方剂。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的抗苗作用与黄连差不多:对阿米巴、利什曼原虫也有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作用。 我常用黄柏或黄柏炭(4—5钱),随证加入白茅根或茅根炭、大小蓟,川断炭、猪苓,茯苓、木通,生地等,用于治泌尿系感染,尿血等症,有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清热燥湿用生黄柏,坚肾,清虚热用盐水炒黄柏,治尿血,便血用黄柏炭。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重症也可用四至六钱。无实热者慎用.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有凉血清热和滋阴补肾的作用。 1.凉血清热:生地黄甘苦而寒,能凉血而清热,并能凉血止血。最常用于温热病,热邪侵入营分(高热.甚或神志恍惚,口反不渴,舌质红或绛、斑疹隐隐欲现、脉象数而略细)或血分(高热,谵语、舌质紫绛少津、斑疹透露、或吐血、衄血、昼静夜躁、脉象细数)时,常与元参、连翘,栀子、郁金、竹叶心,丹皮,赤芍,生石膏,犀角等同用,如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据近代研究报导,生地有止血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 2.滋阴补肾:本晶能滋阴补肾,可用于阴虚有热而产生的骨蒸痨热,干咳,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手足心热、盗汗等症。常与地骨皮、炙鳖甲,丹皮,秦艽,知母、白薇,元参,天冬等同用。 另外,温热病后期,因热邪伤耗津液而致的口渴、食欲不振、下午烦热、暮热早凉等症,也可用本品与麦冬、玉竹、沙参,梨汁,冰糖,藕汁、生麦芽,炒谷芽、香稻芽等同用,司·以养阴生津,清热益胃(如益胃汤等)。 对于阴虚不能胜热,而致消渴(口渴思冷饮,饮不解渴,人渐瘦弱,小便频多,易饿等),常以生地黄与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天花粉等同用。我常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药,配合山萸、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紫肉桂(不可太多,三至八分即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等,每获良效,请参考试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 生地黄简称生地,主用于凉血,清热.滋阴、生血,炒炭称生地炭,主用于止血(衄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崩漏等),用黄酒蒸制者,名熟地黄,主用于补肾滋阴,养血;地黄从土中挖出洗净即用者名鲜生地,性大寒,主用于温热时疫,血中火毒热炽而狂热谵语等症。另有细生地或小生地,养阴而不腻,适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津不足而食纳不好的情况。生地黄味厚滋腻,用大量或久服时,容易滞腻有碍胃口,此时宜用细生地,或配用一些砂仁,或用姜汁炒用。 配麦冬润肺清火,配天冬滋肾降火,配元参解毒清热凉血,配犀角凉血化斑。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重症可用一两,或更多些。鲜生地常用一两至二两。 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能用,暑湿盛,胸闷不食者禁用。犀角 犀角味苦咸,性寒。主要有清营凉血,解毒定惊的作用。 温病热入营分,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等症,可用犀角配合郁金,天竺黄、元参、钩藤,羚羊角。远志、菖蒲、黄连等同用。 温病热入血分,热邪迫血妄行而出现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身出红斑等证。可用犀角配生地黄,生石膏,亦芍,丹皮,元参、白茅根。大小蓟等同用。 犀角价格昂贵而货源缺乏,故常作为粉剂冲服。近些年来常以水牛角,广犀角代替。可资参考, 用量一般二至五分,为末随汤药冲服。广犀角可用一至三钱水煎服。 羚羊角 羚羊角味咸,性寒。主要作用有三: 1.清热解毒:对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症,可以本品配合生地、元参,生石膏、寒水石、银花、连翘、黄连,大青叶,郁金,天竺黄,远志、葛蒲等同用。 2.平肝熄风:对高热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抽搐,咬牙吊眼,颈强直视,四肢拘急以及小儿惊风、子痫(妊娠期间抽搐,咬牙等)等症,可用羚羊角配合钩藤、全蝎、螟蚣、白芍,赤芍、黄芩、白蒺藜、防风、天竺黄、胆星、生地等同用。常用方如羚羊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甘草、竹茹,茯神木)等。对肝火太盛而致的头痛眩晕,也可以本品配菊花,白蒺藜、黄芩、蔓荆子、泽泻,龙胆草,生地,生赭石、生石决明等同用。 3.凉肝明目:对旰热目昏,目亦肿痛,视物不清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元参,菊花、白蒺藜、柴胡,石斛、地骨皮、木贼草等同用。犀角凉血解毒的作用胜于羚羊角,偏用于心热神昏,血热发斑。羚羊角凉肝熄风的作用胜于犀角,偏用于平肝熄风,凉肝明目。 羚羊角多锉研为细粉使用,用量一次可用二至五分,随汤药冲服。如用羚羊角片煎汤服,一般常用五分至一钱,另煎兑入汤药内服。 非温热、瘟毒重症及肝经无热者均不用。本品货源少、价昂贵,是大缺点。 知母 知母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本晶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尿黄,五心烦热,肺痨咳嗽,消渴引饮等症,常以本晶配合地骨皮,秦艽,生地,白芍、炙鳖甲、元参,黄柏、白薇、麦冬等同用;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如用黄酒炒也可上行入肺。 黄柏坚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知母滋肾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常合用可增强其滋肾、坚肾、清热、降火的作用。 天花粉,知母均能清阳明胃热。但天花粉并能益胃生津,知母菲能滋阴降火。也有人认为知母苦寒滑降,多用可伤胃肠引起泻泄,夭花粉甘凉益胃又能生津,对胃有益无损,主张把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的知母改为天花粉。我也常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改用天花粉或在白虎汤中轻用知母加用天花粉,每取良效,可资参考。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 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有解热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本品最常用于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出疹发斑,吐血衄血以及丹毒,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等.可配合元参,生地、生石膏、知母,黄芩,银花,连翘、荆芥、薄荷、丹皮、广犀角等同用。例如《证治准绳》大青汤(大青叶、元参、生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地骨皮,荆芥穗),可用于热毒发斑等证。我常用大青叶五钱,黄芩二至三钱,板蓝根三钱、元参三至四钱,随证加减,用于腮腺炎有效。对于温病血分毒热炽盛而发斑,衄血、叶血等症,我常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元参、广犀角、甘草、粳米)加大青叶、生地黄、丹皮,赤芍、炒栀子、大小蓟等同用,可收比较满意的效果,谨供参考。 据近代研究报导,大青叶有抗病毒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重症有时用到一两。 脾胃虚寒者忌用。 青黛 青黛味咸苦,性寒。主要作用与大青叶差不多,但凉血作用比大青叶更好,并且有消膈上热痰的作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兰、蓼科植物蓼兰或十字花科植物菘兰叶干燥色素的加工制品,为细粉末状,还可以外用。 对于因血热妄行而发生的衄血,吐血,咳血以及温热入血、热毒发斑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元参、大青叶、白茅根、生石膏、知母,丹皮炭,栀子炭、藕节炭等同用。用脱脂棉或纱布条沾青黛、血余炭(2;1)塞鼻,可止鼻衄.对肝火炽盛、热极生风而致的高热抽搐,惊痫神昏等症,可配合胆星,全蝎,天竺黄、郁金、黄连、远志、菖蒲,钩藤等同用。 对肺热咳嗽,痰粘成块,不易喀出者,可用青黛消膈上热痰,常配蛤粉同用(名“黛蛤散’),随汤药冲服,每次三至五分。 青黛还可以吹喉用,治疗咽部生疮,红肿痛烂。例如青黛散(青黛、牙硝,朱砂,各六分,黄连、黄柏,各三钱,雄黄、牛黄、硼砂,各三分,冰片一分,研细末,吹敷咽部)o腮腺炎时腮腺肿大疼痛,可用青黛冷开水调涂,能消肿止痛。 大青叶清心胃毒热,偏用于瘟疫热狂。青黛泻肝经郁火,偏用于惊痫斑热。 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半,用纱布包煎,如用汤药冲服,每次一至二分或三分。中焦虚寒及阴虚潮热者忌用。 板蓝根 板蓝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本晶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常与黄连、牛蒡子、元参、连翘、黄芩、柴胡、马勃等配伍同用。 2.时疫斑疹;时疫(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热病)传染,瘟毒入血,营血热炽,出现身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出疹、发斑、舌绛紫暗等症。可用本品配合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元参,生地、丹皮、生石膏、广犀角等同用。 3.咽喉肿痛;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咽喉红肿热痛、单双乳蛾(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等症,可用本晶清热、凉血、解毒。常与黄苓、栀子、生地、元参、薄荷,牛蒡子,射干,锦灯笼、连翘、银花、生大黄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均能清热、凉血、解毒,但大青叶凉血,解毒、化斑的作用胜于板蓝根,板蓝根利咽喉,洽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作用胜于大青叶。 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四钱。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据实验研究及临床报导,板蓝根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次用生药粉或压成片8~1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四小时一次,连用三、四天),用板蓝根二至三钱煎服,每两小时一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满意效果,对流感及麻疹均有疗效,板蓝根注射液用于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 山豆根 山豆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泻火、解毒、利咽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疼痛。 对于火热上炎,热毒上侵咽喉而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咽下困难等症,可用本晶泻火清热、解毒消肿。常配合元参,麦冬,银花、桔梗、甘草、薄荷、锦灯笼等同用。对于喉风急症(包括严重的急性扁桃体炎),牙关紧闭,水谷不得下者,也可用山豆根五钱,桔梗四钱、白药子四钱,急煎服,有效。 对肺热咳嗽,也可用本晶配黄芩,瓜蒌、贝母,知母、桔梗、元参等同用。 山豆根配射干,洽痰热结滞于咽喉而致咽喉肿痛,配板蓝根,治毒热炽盛而致咽喉烂痛,配槐角、槐花,治痔痛出血。 板蓝根偏治瘟毒颐肿,咽喉红烂。山豆根偏治火毒上炎、咽喉红肿。 马勃治喉痛,偏于轻宣肺热,使热邪外透。山豆根治喉痛,偏于泻热解毒,降火消肿。射干治喉痛,长于清热、消痰、散结,偏治痰热结滞,扁桃体红肿。 据近代研究报导,山豆根对治疗癌瘤有效。也有人报告山豆根治疗鼻咽癌效果好,可供参考。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不宜用。 锦灯笼 锦灯笼又名金灯笼,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火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为清肺热药。对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粘,咽喉肿痛等症,可用本晶清散肺热.常配合瓜蒌,黄芩,知母,元参,桔梗、山豆根等同用。 我常以本晶配合生地、元参、荆芥,薄荷、银花、连翘,桔梗、黄芩,山豆根、射干等,用于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我的体会是:扁桃体发红肿大的可用射干,咽喉发红疼痛而扁桃体不甚肿大的可用山豆根,兼见声音嗄哑的可加用牛蒡于、蝉衣,兼见颈部红肿的可加用马勃、板蓝根,扁桃体化脓腐烂的加用青黛,板蓝根,或用青黛散(方见青黛项下)吹喉,扁桃体肿大不易消退的,除用射千外,并加用僵蚕。锦灯笼于以上各症中均可加入,对热症咽喉肿痛有效。同时也要注意全身情况,随证加减,不可机械死板。用量一般一、二钱,重症也有时用到三钱.无火热的喉痛(全身无热象,局部不红不肿)不能用。 射干 射干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咽喉肿痛:由于痰热交结、壅塞咽喉而致的咽喉肿痛、痰不易咯吐、痰声如拽锯、呼吸困难等症。可用本品清肺胃痰热,消肿散结利咽喉。常配合山豆根、桔梗,甘草,元参、连翘,黄芩、锦灯笼等同用。本品是治喉痹咽痛的要药。 2.肺热喘咳、喉中痰声:由于肺热痰结而出现咳嗽气喘,喉中如水鸡声等症。可用本品清肺消痰。常与麻黄、半夏,黄芩,细辛、冬花,紫菀、杏仁、瓜蒌、白果等同用。 3.腹中症结痃癖:腹中积痰瘀血,结成癖块痃瘕(包括肝脾肿大等)等症,可用本晶散血消痰、开结消积。常配合鳖甲、神曲,莪术,山查核,炙山甲,生牡蛎、生大黄、枳实,红花、桃仁、当归、亦芍,黄连,白术,槟榔等,做为丸剂服用。 山豆根泻火清热的作用大于射干,射干消痰散结的作用大于山豆根。 马勃清散肺热而利咽喉,偏用于肺气不得宣畅而致的咳嗽、喉痛、音哑。射干泻胸中实热,消痰散结而利咽喉,偏用于热盛痰结而致的咳嗽,咽肿、喉中水鸡声。据近代研究报导,射干能消除上呼吸道的炎症渗出物,并有止痛、解热作用。 用量一般八分至一钱半,重症可用二.三钱。用量不可过大。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用。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味甘,性寒。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以下三大功用。 1.解表清热: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在上焦,症见身热头痛、口渴,咳嗽咽干、脉浮数等。可用本品清散上焦风热,解表清热。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荆芥、薄荷、豆豉等同用。 2.清热解毒:对血分毒热壅滞而生痈肿疮疡,红肿热痛,甚或化脓溃烂,可用本品清血热,解疮毒。常配合连翘,赤芍,归尾,菊花,没药,乳香、天花粉、甘草等同用。凡一切痈疮疥癣、梅毒恶疮等症,皆可以本晶随证加减治疗。 3.清热止痢:对于热毒停滞于中焦而致发热腹痛、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等症,本品能清热解毒,常与当归,白芍,葛根,黄连、木香,白头翁,亦芍,甘草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对痢疾杆菌、肠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抗菌作用。故可用于急性菌痢(表现为热证者)。常与黄连,黄芩,白芍、葛根、木香、马齿苋等同用。 大叶性肺炎初起时,也可用本品配杏仁、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等同用(参看“解表清热‘项),如病情转化为肺热咳喘症时,可用本晶配合麻黄、生石膏、杏仁、生甘草、连翘、黄芩,知母、薄荷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二至四饯,特殊重症也可用到一至二两。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附:金银藤的性味功能都与金银花相似,在一时找不到金银花时,可用金银藤代替,不过‘藤’的作用比“花”的作用稍小些,故用量要比金银花大些,一般五钱至一两。金银藤并有通经活络、消经络中风热的作用。我常用于急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热肿疼扁者,常配合威灵仙、秦艽、羌活,独活、黄柏、赤芍、苍术、防己,木瓜、透骨草、红花等同用。 连翘 连翘味苦辛,性寒。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它的主要作用有三: 1.清心火:温热病热邪入心而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烦躁等症,可用连翘配合元参、麦冬,竹叶卷心、莲子心.天竺黄、郁金、黄连、犀角等同用。心经有火,移热于小肠而致小便热痛、淋浊不清、尿频,尿痛等症,常配合生地、木通、猪苓、泽泻,篇蓄、茯苓、滑石等同用。心火上炎而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可配合银花、赤芍,黄芩、生石膏,生地、元参等同用。 2.解疮毒:本品有清热散结、解毒排脓的作用。对于因毒热结聚而致的各种疮毒,痈肿,可以本晶配金银花,菊花,赤芍、红花、地丁,公英等同用。因本品常用于治疗各种疮毒痈疖,所以前人经验认为它是“疮家要药’。 3.散温邪:温热病初起,温热毒邪尚在卫分,热在上焦,症见身热头痛,口渴,微恶寒或不恶寒,微咳,咽喉痛,脉浮数等,可以本品清散上焦心肺热邪,常与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甘草(银翘散)等同用,如咳嗽较多者,可配合桑叶,菊花、杏仁、薄荷,桔梗、甘草、芦根(桑菊饮)等同用。 金银花兼能散风热,升散透达的作用大于连翘。连翘兼散血中郁火塑结,消肿散结的作用大于银花。 蒲公英消疔毒的作用大于连翘。连翘清上焦心肺火热的作用大于蒲公英。 前人经验认为带心连翘偏入心经,故温病热入心包时,多用带心连翘。连翘心味苦性寒,主入心经,在清心火的药方中,可用此引经攻邪。 连翘与莲子心同用,可入心经,与金银花同用,清热解毒兼散风热,与赤小豆同用,可清利湿热,与荆芥、薄荷同用,可辛凉解表。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特殊重症,可用五钱至一两。大肠有寒,大便溏泄者,阴疽不红不痛者,均不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也有抗真菌的作用。 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敌结的作用。外科常用于治乳痈,肠痈,疔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内科则多用于治疗热痢,瘟毒,腮腺炎,扁桃腺炎等。常与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大青叶、赤芍、元参,山豆根等同用。 我常用蒲公英五钱至一两,瓜蒌一两,白芷二至三钱、连翘三钱、炙山甲二钱、赤芍四钱,红花三钱,皂刺一钱半、夏枯草三钱,治疗急性乳腺炎,(已破溃者,去山甲、皂刺,加花粉.当归)有良好效果,谨供参考。 据近代研究,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地丁凉血解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蒲公英散结消肿的作用大于地丁。二药常合用。 败酱草清热排脓,偏用于治肠痈(包括阑尾炎)。蒲公英清热解毒,偏用于治乳痈(乳腺炎)。 鱼腥草清热解毒味辛入肺,宣散壅结,偏用于治肺痈(肺脓肿)及肺部感染.蒲公英兼能入肝胃二经,消肿散结,偏用于治乳痈及乳房肿块(可在上述治乳痈方中,加生牡蛎一两、元参五至八钱,大贝母三钱)。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病重者可用一至二两。鲜蒲公英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疗疮,痈肿等。 凡阴疽、久败疮均忌用。 地丁 地丁味苦辛,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外科常用于治疗疗毒,痈肿,无名肿毒,恶疮。经常与蒲公英、银花,连翘、菊花,赤芍、归尾等同用。 内科常配合银花,连翘,大青叶,元参,生地、丹皮,赤芍,黄芩,黄连,等用于瘟毒、疫毒,发斑、狂躁等营血毒热证。也可用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高热烦躁等症。配银花,天葵,蒲公英、野菊花,名‘五味消毒饮’,可用于一切毒疮,痈肿,尤其更常用于治疗毒。也可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 蒲公英散结消肿的作用较好,长于治乳痈。地丁凉血解毒的作用较好,善于治疗毒。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广请抗菌作用。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病重者可用一,二两。 无热证的阴疮,不宜用。 龙胆草 龙胆草味苦,性寒。有清泻肝胆火热的作用,并能除下焦湿热。 1.清泻肝胆火热:肝胆二经有实热火邪而致头晕,头胀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口渴、尿黄、尿少,黄疸等症。可用龙胆草配合黄芩、栀于,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同用.这个药方名“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的方剂。清泻肝胆湿热有良好效果。治疗传染性肝炎,表现为肝胆湿热证者,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一些龙胆草,对降低转氨酶有时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 2.清除下焦湿热:龙胆草主入盱经,肝主下焦,对肝经湿热所致的阴部湿痒热痛,阴部湿疹,尿道疼痛,小便频数而尿热,尿少、尿血等症,可以本晶配黄柏,泽泻,石苇、蒿蓄,木通、苦参、竹叶、茯苓等同用。对湿热下注而致足膝红肿,脚气肿而流水等症,可配牛膝、木瓜、黄柏、苍术、槟榔,防己、忍冬藤、赤芍等同用。 3.促进食欲,本晶用小量<二至三分),有刺激胃液分泌,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但如用大量,则苦寒害胃,反而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昏不欲饮食等症。 4.清肝明目,肝胆有火热,上犯于目而致目亦肿胀,瘀肉高起、羞明多眵等症,可以本晶配木贼草,菊花,草决明,荆芥,蔓荆子,黄芩等同用。 用量一般二分至一钱半。 脾胃虚弱大便泄者忌用。 苦参 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作用。常用于皮肤病。 对由于湿热郁滞而产生的痢疾、黄疽、黄带、白带等症,可用苦参配黄柏,木香、茯苓、车前子(布包)、白芍、茵陈,苡米、龙胆草等同用。对于由湿热蕴结而致的湿疹,荨麻疹,皮肤湿疮等症,可用本品配合连翘,赤芍、防风、白藓皮、红花,黄柏,蝉退等同用。我常以苦参配白藓皮,赤芍,红花,桑枝、防风、连翘,皂刺、炙山甲、蝉衣,蛇退(一,二分)等同用,治疗比较顽固的荨麻疹,每取良效,仅供参考。 苦参配菊花可以明目止泪,配麦冬解渴生津,配茵陈.车前子,可治湿热黄疸,配槐花治大便下血及热痢,少佐些麻黄可退遍身痒疹。 苦参煎汤外洗,可用于痔疮疼痛,或肛门,阴部生疮,常配合皮硝,苦楝皮、槐花等同用。 元参凉血滋阴、清热降火,偏用于咽喉肿疼,苦参凉血泻火,清热燥湿,偏用于皮肤湿疹,荨麻疹等。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治皮肤病时,有时用五钱至一两。肝肾虚寒者忌用。前人有苦参久服或多次大量服用,有伤肾、使人腰重,腰痛的说法,可资参考。 据近代研究报导,苦参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的作用,有抗多种皮肤真菌的作用。 胡黄连 胡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消疳积,退劳热的作用。小儿不注意饮食或有寄生虫病而致伤害脾胃,影响消化,渐致疳积(腹大青筋.食欲不振,四肢消瘦,下午低热,头发干枯打缕,睥大等),可用本品配焦三仙、槟榔,炒内金,木香、炒莱菔子,枳实、白术、地骨皮,使君子等同用。 胡黄连也可用于湿热痢疾,常配合木香、槟榔、白芍,当归、白头翁等同用。 对于阴虚劳热(下午发热,手足心热.人体渐渐消瘦,两颧发红),可用本晶配地骨皮,白薇,百部、沙参,膏蒿,炙鳖甲,秦艽,生地、元参等同用。本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于结核性的低热,能收到一定效果。 本品小儿科使用最多,常用于小儿身热惊风,疳积等症。胡黄连细粉用乳汁浸调点眼能治疗旰经风热所致的目昏,目赤等症,效果良好。 我曾用胡黄连配合鸡内金、柴胡,黄芩、草红花,焦三仙。槟榔,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芦荟(五厘)等,治疗八、九岁的小孩传染性旰炎、肝功能常期不恢复者,收到丁满意的效果。 川黄连清热泻火,偏用于湿热毒盛、痢疾,疮毒等实热证。胡黄连主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积,惊风等症。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外感发热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芦根 芦根味甘,性寒。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清热解渴:芦根味甘能生津液,性寒能清热降火,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利小便,引热从小便排出。故对温热病初起而发热、口渴、微咳,头痛等症,可以本品配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甘草,芦根)。温病热入气分,热邪伤津而致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小便短赤、烦躁不宁等症,可以芦根配生石羔,知母,甘草、粳米,天花粉等同用, 2.清肺热,风热犯肺而致肺热咳嗽,痰黄,口渴.喉痒、胸闷、甚或痰中带血等症,可以本品配合杏仁,桔梗,银花,生石膏、知母、瓜蒌、牛蒡子,大青叶、黄芩、炒栀子等同用。大叶性肺炎也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如恶寒、胸痛、气闷、无汗者,可加荆芥、薄荷,苏叶(或麻黄),寒热往来,胸胁闷胀疼痛者,可加柴胡、青蒿,面红壮热、口渴有汗者,可重用石膏、芦根,再加连翘,痰中带血较多者,可加生藕节、白茅根,白芨等。肺内素蓄毒热,又受外感之邪束闭皮毛,肺气不宣,毒热不散,郁壅化脓而成肺痈(肺脓肿),症见胸满、胸痛、咳嗽、发热、痰中带脓血,痰味甚腥臭等。可用本晶配生苡米、桃仁、冬瓜仁等同用,一般初起时可加荆芥.银花,连翘,黄芩等,中期吐腥臭脓痰多时,可加桔梗,白芨,甜葶苈,后期脓痰巳排尽时,可加沙参、花粉,生黄芪等等。 3.清肺透疹:小儿麻疹病早期,可用芦根一,二两,煎水一茶坏,一日分数次服。或加同量西河柳一同煎服。功能清泄肺热使麻疹容易出透。 芦根分干芦根与鲜芦根两种,一般说鲜芦根清热、生津,清肺透疹的作用均优于干芦根。但如找不到鲜芦根时,也可用干芦根。 天花粉偏入胃经,清胃热、生津止渴,兼有解毒、消肿,排脓,生肌的作用。芦根偏入肺经,兼有清宣肺热、治肺痈,透麻疹的作用。 用量一般干者三钱至一两,鲜者五钱至二两。 竹叶 竹叶又名淡竹叶味甘淡,性寒。有清热除烦,利尿渗湿的作用。 心经有火,上焦实热而引致的心烦、失眠等症,可以竹叶配合豆豉、栀子仁等同用。 温热病热邪入心而出现神昏,谵语等症,可用竹叶配合莲子心,带心连翘,郁金,天竺黄,菖蒲,远志等同用。近代用动物实验证明淡竹叶有解热作用。心与小肠有湿热而致舌尖红赤,小便黄赤、尿道涩痛等症,可以本晶配合木通,生地、猪苓,泽泻,灯芯,黄柏等同用。 灯芯、竹叶均能清心利水,但灯芯偏治五淋,尿道涩痛而小便不利,竹叶偏治心中烦热,舌红尿赤而小便不利。灯芯兼入肺,竹叶主入心。 淡竹叶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并非淡竹的叶。不宜混同。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半。特殊重症也有时用到三钱。 天花粉 天花粉味甘,性寒,有清热、生津、解毒、排脓的作用。内科、外科均常使用。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热病伤津:温热病邪热炽盛,耗伤津液而致唇干、口渴、舌红少津,心烦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麦冬、石斛、玉竹,生地,元参等同用。 2.消渴;口渴引饮,饮不解渴,喝水几倍于正常人,喝水多、排尿多,易饿多食,人渐消瘦等症,名曰消渴。天花粉味甘酸生津,能止渴除烦,治消渴常与生地、山萸、山药,麦冬、五味子、丹皮、知母、生石膏等同用。根据前人这些经验,我常以本方用于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亢等表现为以口渴为主的疾病。结合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3.痈肿疮毒;本晶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的作用.常用于乳痈(配皿蒌、白芷、贝母、漏芦、蒲公英等)、痈肿(配连翘、银花、赤芍、归尾、炙LLl甲、皂刺等)、疖疮(配连翘,忍冬藤、甘草节、地丁、赤芍等)等。 石斛与天花粉均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石斛滋肾阴,明目的作用大于天花粉,天花粉清火、养胃阴的作用大于石斛。 天冬,麦冬也能养阴生津止渴,但其性粘腻,容易碍胃(影响食欲及消化)。天花粉生津止渴,且能益胃.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治消渴有时用一两。 忌与乌头,附子同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败酱草 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有活瘀,消肿、排脓的作用。对肠痈(阑尾炎)可配合连翘、生大黄,牡丹皮、冬瓜子,赤芍、元明粉等同用。 对血瘀而致的腹痛、腹胀、腹部有硬块等症,也可用木品配当归、赤芍,红花,元胡,木香,五灵脂,桃仁,三棱等同用。我曾用本晶配合生苡米,银花,连翘、制附片,乌药、白芍、当归、五灵脂,桃仁等,治疗阑尾破溃后,形成脓肿,时日较长者。 蒲公英长于治乳痈,败酱草长于治肠痈。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特殊重症也可用到一两。寒证腹痛忌用。 马勃 马勃性味辛平,主要用为清肺热、治喉痛药。对由于肺经有热而致咽喉肿痛、鼻干咽燥等症,可用马勃配连翘,荆芥、山豆根,射干,黄芩,薄荷、元参等同用。对咽喉肿痛及颈部、腮部亦肿者,此为瘟毒所致,可用本品配板蓝根、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元参,僵蚕、苦梗等同用。我常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效。 马勃也可用于肺热所致的咳血,鼻衄等症,常配合黄芩炭、白茅根、生藕节,生侧柏等同用.马勃末外用,可以止外伤出血。 对肺受风热所致的咳嗽、失音等症,可用马勃配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蝉衣,前胡、锦灯笼等同用。马勃配连翘,薄荷、牛蒡子,芥穗,僵蚕、黄连、黄芩,元参,板蓝根、苦梗、甘草、升麻、柴胡(此方旧名普济消毒饮),可用于治疗大头瘟。 用量一般五分至二钱,瘟毒及大头瘟等重症,也可用到五钱或再多些。 蚤休 蚤休又名草河车,金线重楼、七叶一枝花。味苦,性微寒。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I,咽喉肿痛:对肺胃有毒热而致的咽喉肿痛,单蛾(一侧扁桃体红肿),双蛾(两侧扁桃体红肿)等症,常以本品配合连翘、黄芩,生地、元参、赤芍、射干、山豆根、薄荷、锦灯笼等同用。 2.疗毒疮疡:对血有毒热而致的各种毒疮痈肿,疗毒恶疮,常以本晶配银花,连翘、赤芍,归尾,红花,天花粉,炙山甲、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配夏枯草等也可用于淋巴结核。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抗菌作用.也有试用于治癌瘤者。 本品解毒、祛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地丁,银花等品,故凡对毒性大的疾病,常用本品解毒护心(可免毒气内侵的意思)。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用量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一般说并无危险。据前人经验认为体内有毒者,容易发生呕吐,但吐后,毒即可内消。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鸦胆子 鸦胆子味苦,性寒。主用于治休息痢、热积痢及间日疟。休息痢指痢疾时作时愈者,好象发作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又发作一段时间,又休息一段时间,缠绵难愈,甚至迁延至一,二年。这种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在内。在痢疾发作的时候,可用鸦胆子十至廿粒(去壳取仁),用龙眼肉包裹,捻成小丸数粒,空腹时用温开水吞服。服一次不愈,过二、三天后,再服一次。可连用二,三次。在痢疾休息的时候,可服些调理脾胃的药,以扶助正气,增强抵抗力。 对热邪积滞而致的痢疾,大便如红果酱者,可配黄连,木香、枳实,白芍、槟榔等同用,煎汤送服本晶,每次s一10粒。 对间日疟,可用鸦胆子五至十粒(去壳)研碎,装入胶囊中吞服,一日三次,连用三,五天。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能杀灭阿米巴原虫及疟原虫,对肠寄生虫,阴道漓虫都有杀灭作用。 鸦胆子仁捣烂外敷,可以蚀赘疣,治鸡眼,敷疣上或敷鸡眼上,可使其脱落。 用量一般五至十粒,一日三次,或一次十至廿粒,隔二,三天服一次。前人经验认为青壮年可以按一岁一粒计算,但必须用龙眼肉包裹吞服,如装入胶囊服用这样大量,则可致腹痛泻肚,所以最好是用龙眼肉包裹吞服。 虚寒痢忌用。 漏芦 漏芦味苦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及下乳汁的作用。最常用于治乳痈。乳痈未破时,可配合瓜蒌,白芷,蒲公英,连翘、皂刺等同用。巳破者,可去皂刺加天花粉,当归等同用。 配路路通,王不留行,炙山甲、天花粉,通草等,可用于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太少等症。 瓜蒌治乳痈长于宽胸散结、清热化痰。蒲公英治乳痈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漏芦治乳痈长于泻热解毒,通乳利经脉。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 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性寒。有平肝阳、散郁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肝阳头痛:因旰阳上亢而致头部胀痛、眩晕、眼花等症,可用本晶清旰火,平肝阳。常配合菊花、白蒺藜、生赭石,黄芩、生牡蛎、白芍,生地、泽泻,地骨皮等同用。高血压患者出现肝阳上亢证者,也可用此方,随证加减。据近代研究报导,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利尿的作用。 2.瘰疬痰核:由于旰气郁结,痰气凝聚而致颈部两旁产生瘰疬痰核,(包括颈淋巴结核等)可用木品舒肝郁、缓肝火而散结消痰核。常与生牡蛎,元参,黄芩,海藻,贝母、百部、柴胡,赤芍等同用。再配瓜蒌、白芷,蒲公英,厢芦等,可用于乳房有结块。再配板蓝根、马勃,牛蒡子、大青叶等,可用于腮腺炎。市上药房中有‘夏枯草膏”可以购服。据近代研究,夏枯草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3.目珠夜痛,肝主目,肝肾阳虚,旰阳亢盛可致眼珠疼痛,其特征是眼珠不红不肿,好似正常一样,惟到下午或前半夜,眼珠即感胀痛或抽痛。夏枯草有止“目珠夜痛”的作用。我常以本晶配草决明、生石决明、白蒺藜、石斛,地骨皮,黄芩、生地、元参等同用,治疗眼珠发疼痛,或青光眼,高血压病等出现“目珠夜痛”者,每收良效,请参考。痛久血虚者,可加当归、白芍等。 元参治瘰疬,偏于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夏枯草治瘰疬,偏于平肝解郁,清热散结。 菊花治头痛,偏于散风热。夏枯草治头痛,偏于平肝清热。 用量一般为三钱左右。 草决明 草决明味咸,性微寒。是常用的清热明目药。本品能清肝胆郁热,对于肝胆郁热所致的目赤肿庸,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症,可用草决明配菊花、蔓荆子,黄芩,白蒺藜、青葙子,木贼草等同用。 草决明久服,有明目作用。我常以草决明配生地、石斛,当归,白芍,黄芩,潼蒺藜、白蒺藜、地骨皮、菊花、拘杞于,生石决明,夜明砂等,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而致目昏,视力减退,目干涩发抽等症(包括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每收良效,仅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本品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 以本品捣碎,每次用二钱左右,水煎服或沏水代茶饮,每日一次,经常服用,对手高血压病而兼见目昏、目赤.大便于者,有一定帮助。或配菊花,夏枯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降血压的作用。 蔓荆子治两侧头痛,以疼痛近于颞额部者效较好,偏于散风明目。草决明治两侧头痛,以疼痛近于太阳穴处者效较好,偏于清肝明目。 木贼草退目翳而明目,草决明清肝热而明日。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捣碎煎服。 青葙子 青葙子味苦,性微寒。是眼科常用药。能治肝经毒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目生障翳、羞明流泪等症。常与菊花,夏枯草、黄芩、木贼草,桑叶,蔓荆子、龙胆草、黄连等同用。本晶还有散风清热、散风止痒的作用。可用于肝经风热而致的头痛、眩晕、目赤、目胀,目昏,高血压等症。常与龙胆草、黄芩、生赭石,生石决明,草决明、生地,赤芍,菊花,勾藤等同用。对于皮肤因风热而瘙痒者,也可用本晶配白藓皮,蝉衣、防风、薄荷,栀子衣、苦参等同用。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本品有扩大瞳孔的作用,故瞳孔散大的眼病禁用。 密蒙花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是眼科常用药,有退翳明目的作用。 密蒙花能清盱经虚热而明目,常用于青盲、目昏、多泪,多眵、小儿疳气攻眼等症。可与白蒺藜、菊花,草决明,石决明、羌活、谷精草等同用。 本品还有消目中赤脉、去翳的作用。可与木贼草、桑叶,夏枯草、菊花,夜明砂,蝉衣等同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夜明砂 夜明砂为明目、消翳障的常用药。性味辛寒,能清肝热,散瘀血。 对于肝热所致的目昏,夜盲、青光眼等症,可以本品配合草决明,生地、枸杞子、菊花,谷精草、密蒙花,生石决明,白蒺藜,黄芩等同用。 夜明砂有散窃血、消疳积的作用。对于目生内障、外翳,而致目盲、羞明久不愈以及小儿疳眼等症,可以本晶配珠砂、密蒙花,草决明,望月砂,木贼草,蕤仁,羊肝。鸡肝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八分至三钱。 丹皮 丹皮原名牡丹皮,味辛,苦,性寒。有两大主要作用: 1.凉血:在凉血作用中,又有两种不同的用途:(1)凉血止血:可用于血分有热而致的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月经过多,出疹发斑等症。可与生地,元参、广犀角、赤芍、知母、生石膏、大青叶,茅根,仙鹤草、地榆炭、棕炭等同用。(2)凉血除蒸:因阴虚血热而致骨蒸痨热,无汗,口渴,经闭等症,可用丹皮清血中伏热以凉血除蒸,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桑白皮、元参、秦艽等同用。 2.活血,在活血的作用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用途:(1)活血化瘀:对血瘀停滞而致月经闭止,腹中症块等症,可用本晶散瘀血,化症块.常与归尾,赤芍,元胡,牛膝、三棱,莪术、桂心、红花等同用。例如《妇人良方》牡丹皮散。(2)活血消痈:肠痈(急性阑尾炎)初起尚未化脓而出现发热,呕吐,右下腹疼痛等症,可用本晶散瘀血,消痈肿。常与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赤芍等同用。例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 地骨皮偏治有汗的骨蒸痨热,牡丹皮偏治无汗的骨蒸痨热,地骨皮又能泻肺中伏火,牡丹皮主泻血中伏火。黄柏与丹皮皆能除肾热,但黄柏苦而坚肾,降肾中邪火,丹皮辛润而凉,清肾中燥火。 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钱。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有抑菌作用和退热,降血压等作用,能使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等。 地骨皮 地骨皮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有泻肺火,清虚热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肺热咳嗽:肺经有热、郁而化火而致咳嗽、气急、痰黄、口渴,甚或咳痰带血以及身热鼻衄(小儿易见)、舌红脉数等症,可用本品清泻肺经火热。常配桑白皮,生甘草、黄芩、生石膏、贝母、知母等同用。大便干秘者,可加生大黄,瓜蒌,杏仁泥。儿科有‘钱乙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治小儿肺热咳嗽有效。 2.骨蒸劳热:由于阴虚火旺、血虚内热而致下午潮热、两颧发红、盗汗、口渴,手足心热、烦躁,干咳、甚或痰带血丝,舌质红瘦、脉细数等症,本品能凉血退虚热,是治‘有汗骨蒸’的有效药物。常与生地、鳖甲、天冬、麦冬,阿胶,银柴胡、沙参,元参,知母等同用。 3.消渴烦热:本品能凉血清热,对内热消渴,大渴引饮,饮不解渴,心中烦热等症,可以本品与生地、天花粉、知母,生石膏、生山药、五味子、拘杞子,泽泻、麦冬,玉竹,生黄芪等同用。根据以上经验,我有时在辨证沦治的基础上,加用本品治疗糖尿病表现为消渴者,也常以地骨皮配泽泻,用于高血压(舒张压高为主)表现为血热旰旺的,均有一定效果,仅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稍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有解热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4.血热出血:因血分有热而致的咳血,衄血,尿血等症,可用本晶捣汁(鲜地骨皮)半茶杯至一茶杯饮服(无汁者,可用水煎汁)。咳血,衄血,饭后服,尿血、吐血,饭前服。也可与生地,茅根,藕节,侧柏叶、大小蓟、黄芩炭,丹皮炭等同用。 桑白皮清肺热,泻肺火,偏入气分。地骨皮泻肺火,清血热,主入血分。二药常同用,以气血双清。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凡无血分热证及中焦虚寒或虽血分有热而又兼外感者,均不宜用。 紫草 紫草味甘略苦,性寒。有凉血活血,透斑疹,清热解毒,通大便的作用。主用于以下情况: 1.凉血活血,透斑疹:对于麻疹或斑疹,因血热毒盛而出现身热口渴,斑,疹欲出不出,或虽出而不爽利,大便干涩者,可用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常与薄荷、牛蒡子、蝉衣、桔梗、连翘等同用。若斑,疹虽出而色紫黑,大便秘结者,也可用本品凉血通便,常与赤芍、丹皮,大青叶,蝉衣,连翘等同用。 本品与甘草同用(紫草一钱至二钱,甘草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三至七日),可有预防麻疹的作用。有的报导,在接触麻疹患者后五日内服药,预防率可达90%以上。但也有人认为对预防麻疹的效果尚不能肯定,须待进一步观察。希望各地同志加以研究。 2.消肿解毒,通大便:痈肿疮疡多因血分热毒壅郁所致,症见潮红肿胀,灼热痛,大便秘结等,可用紫草凉血解毒,活血消肿,常配合银花,连翘、归尾,亦芍,红花、皂刺等同用(巳破溃者,不用皂刺)。或将紫草配白腊、麻油,当归,血竭、轻粉、白芷,甘草,熬膏外用(玉红膏),效果也很好。市售品有紫草油(紫草,植物油112浸泡7—10天),紫草膏(10%,基质为凡士林85%、羊毛脂15%)等,皆为治疗皮肤炎症,烫伤、湿疹,中耳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等病的常用药。 本品有凉血通便的作用,凡因血分毒热而致大便秘结者,皆可随证加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兴奋心脏与缓和的解热作用。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无论斑疹、疮毒,凡兼大便稀泻者,皆不宜用。肠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亦不宜用。 银柴胡 银柴胡味甘微苦,性微寒。主要作用是凉血,清虚热。 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骨蒸劳热:阴虚火旺而骨蒸劳热,症见下午潮热,骨蒸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渴,面黄白而颧红,脉细数者,可用本晶与胡黄连、秦艽、生地,鳖甲、地骨皮、元参、青蒿、知母等同用。常用方如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2.疳积发热:小儿因消化不良、虫积而腹大腹胀、面黄肌瘦、毛发憔悴、低热或下午及夜间发热以胁腹部发热为明显者。此为疳积发热,可用本晶配合地骨皮、胡黄连、山楂、神曲、麦芽、使君子、槟榔,鸡内金等同用。北柴胡(一般简称柴胡)退热,主要是解少阳经的实热。银柴胡退热,主要是退阴分的虚热。 青蒿入肝胆,清肝胆虚热,兼治温热留连不退,似表似里,类虚类实。银柴胡入旰胃,清阡胃虚热兼能退疳疾发热。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 白薇 白薇味微苦,性寒。本品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益阴。常用于治疗虚热低烧。例如: 1.热病伤阴的低热;温热病恢复期,高热虽退,但因高热期中伤耗阴津,正气不易立即恢复,故常有余热未尽的低热出现,症见口渴,夜热早凉,下午低热,食欲不振等,可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知母、青蒿,丹皮,沙参,花粉等同用。以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另外,白薇也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分、血分证的高热。因为自薇主入阳明经(兼入冲、任二脉),能凉血清热,益胃、生津,是治温热病的良药,可与生地、元参,生石膏、赤芍,知母、丹皮、大青叶,连翘、广犀角等同用。即使是温病初起,兼见舌红,口干,伴有头昏、怕风者,也可用本晶配入辛凉解表剂(如金银花、牛蒡子,薄荷、菊花等)中应用。 2.胎前、产后的烦热,妇女妊娠炳热,遗尿,小便热痛等症,本品能入冲、任二脉,清血分之热,故可用本晶配合白芍,黄芩、黄柏等同用。产后因失血过多而致血虚发热,烦乱,呕吐者,可用本品配竹茹,蕾香、青蒿、陈皮等同用。根据本晶能入任脉的经验,我对于血热尿亦淋痛、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本品,每收良好效果,请作参考。 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治热在骨间,可将邪热由阴分引至气分而使其外出。白薇清肌胃虚热,治原因不明的低热,兼清冲任血热。 白蔹除血热,偏用于解毒治疮,并能敛合疮口。白薇除血热,偏用于退虚热。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四,五钱。血分无热及肠胃虚寒、大便泄泻者勿用。 青蒿 青蒿味苦。性寒,并有清凉芳香的气味。主用为清热药,并能清凉解暑。 1.清虚热:温热病恢复期,因邪热伤阴,阴分余邪未清,症见暮热早凉、口干舌红等,可用本品清除阴分伏热。常配合知母、鳖甲、丹皮、生地等同用。例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2.骨蒸劳热:阴虚火旺而致骨蒸劳热,盗汗,咳嗽,痰中带血,颧红、心烦、手足心发热等症。可用青蒿清血中伏火、除阴分伏热,而退骨蒸劳热。常配合鳖甲、秦艽、知母、地骨皮、胡黄连、生地、丹皮,白薇、当归等同用。 3.疟疾寒热:温热病邪伏少阳经而见寒热交作,或疟疾定时寒热等症,可用本品入肝胆二经,清透邪热,常与黄芩、郁金,莒蒲、银花、竹茹、枳壳、半夏等同用。对疟疾病的定时寒热,可配合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加槟榔,草果等同用。近些年有人报导,用青蒿干燥粉末制成片剂,每日服一钱二分,在疟疾发作前3~4小时吞服,连服5—6日,治疗各型疟疾都有效,有效率可达81.896,但对恶性疟,疗效略差。 4.解暑热:本品有芳香化浊、清暑避秽的作用。常配合藿香、佩兰、豆卷、滑石、通草等,用于夏季受暑,身热无汗、肢体困倦、胸闷不畅等症。 此外,青蒿尚有清肝胆之热而明目和退黄疸的作用,可用于肝火上炎而致目昏,目赤,羞明等症,常配合菊花、石决明、草决明、黄芩,栀子等同用。对于胆经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疽发热,尿赤尿少等症,可配茵陈、车前子,黄柏,栀子等同用。 地骨皮泻肝肾虚热,退有扦的骨蒸,兼清肺中伏火。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兼除温热久留。柴胡和解表里,主治邪据少阳、寒热往来。青蒿清肝胆虚热,兼治温热留连,寒热交作,似表似里,类虚类实,或薯热早凉,久久不愈。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特殊重症,可用四钱至八钱。里有虚寒、大便溏泄及产后气虚者勿用。 白头翁 白头翁味苦,性寒。能泻胃与大肠邪热,常用于治疗痢疾。 由于肠胃热毒积滞而致大便带脓血,血多脓少,里急后重,腹痛便频等症。可用本品清大肠邪热,通利大肠积滞。常与黄连、黄柏、秦皮,木香,槟榔、白芍等同用。 本品配地榆、槐花炭、黄芩炭、炒槐角等,可用于大肠有热而致的大便下血,痔疮下血等症。黄连、白头翁均能治疗痢疾,但黄连清热兼能燥湿,对湿热痢效果较好,白头翁主清大肠血热,对热痢下血效果较好,黄连对细菌性痢疾效果较好,白头翁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好。 用置一般一至三钱.虚寒久痢忌用。 秦皮 秦皮味苦微涩,性寒。主要有两大作用: 1.清热治痢:对于湿热痢疾(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滑,夏秋之交为多),可用本晶配黄连、黄柏、白头翁、木香,槟榔,白芍、当归,厚朴,枳实,茯苓等同用。 2.清肝明目:肝经有热、上攻于目而致两目赤肿疼痛,目中发热,羞明怕日,眼生翳膜,迎风流泪等症,可用秦皮、滑石,黄连,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用五分,水煎数沸,俟温洗目(《证治准绳》秦皮散),或配合菊花,薄荷,桑叶、黄芩,木贼草、草决明等内服。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等疾病有效,可使风湿病患者尿中的尿酸量显著增加。白头翁治痢,偏于清热凉血。秦皮治痢偏于清热涩肠。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白藓皮 白藓皮味苦,性寒。主要功用是祛湿、利关节。本品最常用于治疗湿热郁滞所致的皮肤痒疮、湿疹、阴囊湿疹,疥癣、风疮等。常配合银花、连翘,荆芥,黄柏、苍术、苦参、红花、赤芍、炙山甲,茯苓等同用。我常以白藓皮一两、苦参五钱至一两,荆芥三钱.防风三钱、连翘四钱,亦芍五钱,红花三钱、蝉衣二钱,茯苓三钱、蛇退一分,结合具体情况,随证加减,用于治疗顽固的荨麻疹,可取得一定效果,仅供参考。 白藓皮也可用于由湿热引起的关节肿痛,常与威灵仙,黄柏,木瓜,苍术、防己,苡米,松节等同用。 妇女湿热下注所致的阴部湿痒、阴中湿瘅、赤白带下等。可与茯苓、泽泻,苍术、黄柏、苦参、牛膝等同用。根据前人对本品可治风黄,急黄的经验记载,我曾用本晶配合柴胡、黄芩、泽泻,车前子,黄柏,秦艽,焦三仙等随证加减,治疗经用大量茵陈未能见效的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表现为湿热郁蒸而致深度黄疸的患者,疗效很好,请参考试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浸出液有解热作用。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重症也可用到五至八钱,甚或一两。 简介 本讲介绍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前人有“寒者温之”的治疗经验,就是说用温热药以治疗寒证。寒邪在表的用辛温解表药,已在‘发散药”中谈过。寒邪在里的则须用‘温热药’来治疗。因为祛除寒邪的药也能扶助人体的阳气,所以从“扶正’的角度来看,温热药又有补药(补阳)的性质,并且时常与补药同用,可与“补益药”互相参看。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痹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皆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1.回阳救逆: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可急用附子(三至五钱)回阳逐寒,鼓舞身体阳气,增强机体生命活动力。常配合干姜(三钱),炙草(二钱)(名四逆汤)或人参(三至五钱,甚至一两)(名参附汤)等同用以回阳救逆。一般因内寒所致者用四逆汤,因气血两虚所致者用参附汤,兼有大汗淋漓者,可再加麦冬、五味子各三钱。 我常用此药抢救各种休克,一般都配合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效果比较理想,请参考试用,如不能内服时,可用鼻饲法给药。参看’人参”、“干姜”二药。 2.逐寒燥湿: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配合‘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赤芍、炙山甲、松节、苍术,当归等同用。睥受寒侵而见腹痛,腹泻,大便沼稀,手足发凉,腹部不暖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与干姜,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3.温助肾阳;肾阳虚衰可表现为生殖机舵低下,男子则阳萎,女子则宫寒不孕。本品能补肾助阳,增强生殖机能。常配合鹿角胶、熟地,肉桂、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巴戟天、生艾叶、阳起石,茯苓等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附子有强心作用。 肉桂助肾阳,暖下焦,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引火归元)。附子回阳气,通行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 白附子是另一品种,白色,形似附于(体较小),故名自附子。性偏上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如吊线风(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川附子回阳逐寒,并能助肾阳。白附于无助肾阳的作用。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炮制子,淡附片,黑(乌)附片,白附片等名目。治疗作用大致相同。若细分起来,炮附子最常用,药力足,效果快,淡附片药力较和缓,黑附片与炮附子药效差不多,白附片药力稍小于以上几种。 另有川乌,与附于是同一植物,性味功用均相近,现在药房中已不分开。前人经验认为温肾助阳用附子,通痹祛风用川乌。 附子配人参、山萸,治汗脱亡阳,配熟地,当归,能助生血之力,配肉桂,能补助肾阳,配桂枝,白芍。黄芪皮,治阳虚自汗。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凡非虚寒证、寒湿证者忌用,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忌服。一般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同用。 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热。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旧称“命门之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 1.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则可发生男子阳萎,精冷,妇女久不生育等症。男子常配鹿茸、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潼蒺藜,山萸,附子,肉苁蓉,巴戟天、山药、茯苓,泽泻等同用。女子常配合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香附、生艾叶,附于,紫石英、吴萸、乌药等同用。肾阳虚也可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发生水肿等,可用本晶配合熟地.山药。牛膝,山萸、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车前子(济生肾气丸)等同用。 2.温中逐寒,因受寒冷之气而导致的心腹疼痛、腹胀,少腹冷痛、寒疝、痛经等,可用本晶配合高良姜、香附、吴萸、小茴香、乌药、丁香、沉香等同用。脾肾阳虚影响到中焦运化失调而产生虚寒性泻泄,大便清稀,甚至完谷不化等症。可以本晶配合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附子、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等同用。我常以本品配附子,党参,白术,茯苓、木香,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诃子、炒山药,灶心土(煎汤代水,用此汤煎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病,表现为虚寒泄泻者,可取得一定效果,供参考试用。 据近代研究,本品所含之挥发油,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和胃肠痉挛性疼痛。 3.宣导血脉:血在脉中流行,寒则凝涩,温则流通。如气血虚弱,寒邪阻滞,气血流行不畅而生阴疽,或手指,足趾发凉疼痛,或指节黑烂,甚则趾(指)节腐烂脱落(脱骨疽,近代称闭塞性脉管炎)。可用肉桂温通血脉,常配熟地、麻黄(同捣)、白芥子,鹿角胶、附片、红花、干姜、细辛.桂枝尖等同用。如气血虚弱的人,痈疽溃烂后久不收口,也可以本品配合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炙甘草(十全大补汤)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中枢性和末梢性扩张血管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 4.引火归元:肾阳虚衰(旧称命门真火不足)而致虚阳上越,出现面赤,虚喘,扦出如油、足膝寒冷、脉虚无根、尺脉微弱等症,此为真寒假热的戴阳证,须速用好肉桂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常配合熟地、山萸,五味子、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等同用。如肾火上浮而出现上热(口干、喉痛、牙痛,不红不肿,夜间加重,痛连齿颊),下寒(腰痛,腿足发凉,便溏,尺脉弱)之证,也可用本晶引火归元,常配合元参,川断,牛膝,熟地,知母、细辛,桑寄生等同用(这时肉桂用三至八分即可)。附子的作用迅速急烈,能回阴寒证中几欲散失的阳气(回阳救逆),故前人称它能·救阴中之阳”。肉桂的作用和缓浑厚,能补下焦肾中不足的真火(沮补肾阳),更能引火归元,以患无根之火,故前人称它能“救阳中之阳”。救急药中多用附子,补益药中多用肉桂。 干姜温中逐寒,偏入脾经气分,回阳通脉,兼通心阳。 肉桂温中逐寒,偏入肾经血分,抑肝扶脾,兼交心肾。 质量好药力足的肉桂称“紫油桂”,刮去外面粗皮及里面薄皮的称“桂心”,性不太燥,适用于助心阳,交心肾,幼桂树皮,称‘官桂’,力弱性燥,适用于温中燥湿。一般通称肉桂。 我常以六味地黄汤(熟地二两或生熟地各一两,山药二两、山萸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饯、泽泻二钱)中加肉桂(最好是紫油桂)三至七分,煎水一至二暖瓶,晾温,代茶饮,用于治糖尿病口渴引饮者,渴则饮此水,症情逐渐减轻,饮水日渐减少,煎药汁也逐渐减少,减至与正常人差不多时,则改为汤药服用,每日一付。常收良效,谨供参考(有时再加五味子二,三钱)。 用量一般二分至一钱半,特殊重症可用三至五钱。阴虚火旺,热病伤津者忌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石脂同用。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肾而祛寒回阳。并能温助心肺的阳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腹痛、腹泻:由于脾胃虚寒,寒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脘腹冷痛,喜热喜按,或吐或泻,吐泻物清稀等症,可用干姜温中散寒。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藿香、吴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俱冷痛、大寒、呕吐不能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匮》大建中汤)。 2.亡阳虚脱:体弱阳虚者抵抗力弱,如遇寒邪太盛,内侵脏腑,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用发散药过多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而出现四脉瓢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亡阳而造成阳气欲脱的证候。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汗不止者,还可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等。 3.寒痰咳喘:由于阳气虚,水湿不化,聚而为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可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季易发等症,可以本品配细辛,五味子,名“姜辛味’法,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例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薤白辛苦温滑,入心经,通气滞,助胸阳而治胸痹(心、胸及背疼痛).干姜辛温入脾经,兼入心肺,助阳而补心气。炮姜炭偏用于温经止血,偏治小腹、脾肾之寒。干姜偏用于治胃脘、脐腹,心肺之寒。 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炮姜炭用二分至一钱。精血不足,内有热邪者,不宜用。 吴茱萸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胃散寒、疏旰燥脾,暖肾治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1.胃痛吐酸:胃寒疼痛,吞酸,呕吐,胸满等症,可甩吴茱萸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常配合生姜,半夏,高良姜、藿香,砂仁等同用。如肝气郁而化热,肝热犯胃而吐酸、胃痛者,因本晶有疏肝作用,可配黄连(黄连用量要大于吴萸五倍)同用(名左金丸) 2.脾肾虚泄:牌肾虚寒引起的泄泻,主要表现为天将黎明时,腹中响鸣、疼痛,立即上厕泻肚,或伴有腰酸腿冷,腹部喜暖等。本品辛温入肾,能散下腹部寒气,常配合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四神丸方)等同用。以这四味药为主,再适当配合一些应证药物即可,确有效果。我常用四神丸方加炒白术,茯苓、党参、木香、土炒自芍、槟梅、炒黄柏、灶心土(煎汤代水)等,随证加减,用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疗效,仅供参考。 3.疝痛:因肝肾寒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等,可以本晶配乌药,青皮,川楝子,桔核,小茴香,肉桂,荔枝核等同用。 4.痛经:子宫寒冷而致月经衍期,血少而黑,经行腹痛,可以本品配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小茴香,牛膝,熟地,肉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半夏止胃气不和,中焦有湿的呕吐。吴茱萸止脾胃虚寒、厥气上逆的呕吐。 川椒偏治肾火衰微、肾经冷气上逆。吴茱萸偏治浊阴不降,肝经厥气上逆,并能引热下行(可用于虚火上炎的口舌生疮)。 山茱萸滋厥阴(肝经)的阴液,温肝补肾而收虚汗,止遗精。吴茱萸开厥阴的气郁,温肝暖脾而下逆气,止寒呕。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特殊重症可用三钱。凡燥热之证皆忌用。 川椒 川椒味辛,性热。有温中祛寒,下气,杀虫等作用。因寒所致的胃痛、腹痛、腹中冷气攻胀等症。可配干姜,党参(人参)、饴糖(大建中汤)、高良姜,香附等同用。据动物实验报导,本晶所含的挥发油,小量时离体肠管呈持续性的蠕动增强,大量则使之抑制。 由于蛔虫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等,常以本晶配乌梅、黄连、黄柏,细辛,桂枝,附子、干姜,当归(《伤寒论》乌梅丸)等同用。本品煎汤外洗,可用于皮肤湿疹,四肢风湿疼痛等。 附:‘川椒目”,椒目味辛苦,性寒。入肾行水,能利小便、消水肿、除水饮.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槟榔,赤小豆,泽泻、木通等同用。 我曾用“椒目瓜蒌汤”(《医醇腾义》)随证加减,治疗渗出性胸膜爽,胸腔积液数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常用的处方如下:川椒目三钱,全瓜蒌一两,桑白皮四钱,葶苈于三钱,泽泻四钱,猪苓五钱,茯苓五钱、车前子四钱(布包)、杏仁三钱,白蒺藜三钱,枳壳三钱、冬瓜皮一两,桂枝一钱半,随证加减。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一钱半。川椒目的用量可稍大些。阴虚火旺者忌用。 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功能温肾祛寒,行气开胃。为治疝气疼痛的要药。下焦有寒邪导致肝肾气逆而出现小肠疝气,少腹疼痛,小腹坠胀、睾丸肿胀疼痛,或睾丸偏坠牵掣疼痛等,可用本晶配合乌药、桔核,吴萸、青皮、炒川楝子,荔枝核、木香,葫芦巴等同用。我曾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取得良好效果。谨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本晶所含的回香醛用于豚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可增强双氢链霉素的效力。 小茴香能入下焦,温经散寒,故也可用于治疗月经后错,行经腹痛、腹部喜暖、月经色黑有块等症。常配合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炒川楝子、元胡、五灵脂、南红花等同用。 小茴香还能行气开胃,对胃中寒气疼痛,气逆呕吐等,可配半夏、生姜、吴萸,茯苓、木香等同用。如因胃寒导致消化不好,食欲不振,饭后胀饱迟消等症者,可配合麦芽,陈皮、香稻芽、炒神曲,砂仁、木香等同用。 胡芦巴,小茴香均能温肾、散寒,治疝,但胡芦巴偏用于陈久痼寒,小茴香偏用于浅近新寒。吴茱萸、小茴香俱治寒疝,但吴茱萸偏于温肝,小茴香偏于温肾。 小茴香生用偏于理气,盐水炒用,偏于温肾。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阴虚有热者忌用。 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主要作用有三: 1.暖胃;对寒证胃脘痛以及寒性腹痛,腹胀、遇冷吞酸等症,可用丁香温脾胃,理气降逆。常与木香,砂仁、陈皮、藿香、良姜,槟榔等同用。 2.降逆:寒邪犯胃,胃气不降而引致呃逆,或呕吐。丁香能温胃降逆气,是治寒证呃逆或呕吐的要药。常配柿蒂、旋复花、吴萸,藿梗等同用(治呃逆),如者人或久病中寒呃逆,可加人参(党参)桔皮,竹茹、生姜。寒证呕吐可配合吴萸、半夏,生姜、高良姜、陈皮等同用。 3.温肾:肾阳不足而致阴部寒冷.阳萎等症,可用丁香温肾助阳,常配合热地,山萸,肉桂、附子、山药、巴戟天,茯苓,淫羊藿等同用。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性味功能大致相同。但公丁香药效迅速,母丁香药力持久,二药也常合用。 柿蒂、丁香都能治呃逆,但柿蒂苦温降气,丁香辛香暖胃,降逆。 丁皮即丁香树皮,主治心腹冷痛,可代丁香。 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特殊重症,可再多些。胃津不足、中焦燥热者不宜用。 高良姜 高良姜味辛,性热。有温胃散寒,消食的作用。对胃脘冷痛、胃寒呕吐、中焦寒性腹痛、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胃寒食滞等,均可应用。治寒性胃痛常配香附,吴萸、砂仁、藿香、神曲等同用。治寒性呕吐常配合半夏、生姜、丁香、茯苓、苏子等同用。治寒性腹痛可配合当归,炒自芍,桂枝、炮姜等同用。治寒性泄泻可配合木香,茯苓、泽泻,肉桂、炒山药、芡实等同用。治胃寒食滞可配合砂仁,焦三仙、炒槟梅、草豆蔻,炒内金等同用。 前人经验方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治胃痛)、’高良姜汤’(高良姜,厚朴、当归,桂心、生姜。治胃肠绞痛),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 干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脾而温脾寒,常用于治脐腹部的寒痛。高良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胃而散胃寒,常用于治脘腹部的寒痛。 生姜辛重于温,长于外达走表,祛外寒、止呕吐。高良姜温重于辛,长于温中走里,散内寒,止疼痛。 高良姜子(又名红豆蔻)有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的作用。我曾以红豆蔻配合干姜,甘草,冬花、紫苑,苏子,吴萸、杏仁,茯苓、香附,半夏等用于矽肺病人表现为肺胃俱寒而咳嗽,吐白痰,胃脘痛者,有一定临床效果,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因热而致的吐泻,胃痛禁用。 艾叶 艾叶味苦辛,性温。临床应用时分为两种: 1.艾叶:有温中祛寒,温暖子宫,调经,安胎等作用。对腹中冷痛,小腹寒痛以及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虚寒性痛经等,可配合当归、干姜,炒自芍,肉桂、小茴香、吴萸,香附等同用。 2.艾炭:艾叶炒炭后则主用于止血,对于下元虚寒而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子宫出血),以及孕妇受寒,腹中疼痛,胎动不安等症,可配合当归,白芍、熟地。阿胶、棕炭,益母草、桑寄生,川断炭等同用。将艾叶捣成绒状,名艾绒,功用与艾叶相同,但较优于艾叶。艾绒又是做艾卷或艾炷(用于针灸)的原料。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用于止血时,可用艾炭五钱至一两。 阴虚有血热者不宜用。 胡芦巴 胡芦巴味苦,性大温。有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作用。最常用于治疝气寒痛。对因盱肾虚寒冷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小腹di瘕,睾丸肿痛,寒冷等症,可用本品配小茴香、吴茱萸、炒橘核、乌药,川楝子,肉桂、青皮等同用。我曾用上述药物,随证加减,用于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副睾丸炎等睾丸痛坠而非红肿热痛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仅供参考试用。因受寒凉而引致肠胃痉挛疼痛,也可用本晶配高良姜,香附,木香,干姜,吴萸等同用。小茴香治偏于行气散寒,胡芦巴治疝偏于温肾散寒。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阴虚阳亢者忌用。 半夏 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胃,和中降逆,止呕吐的作用。 1.燥湿化痰,脾主运化水湿,湿不运化就可生痰,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认识。如湿盛痰多而致肺失肃降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白稀易出,量多而不太粘稠,舌苔白厚腻,脉象滑等症,可用半夏配橘红,茯苓、苏子,南星、炒莱菔子,杏仁等同用。中焦虚寒,水饮不化,水饮上犯于肺而出现咳嗽,咳吐清稀水样或泡沫样痰、胸背畏冷等,可用本晶配苏子,橘红、桂枝、猪苓。茯苓、白术、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脾恶湿,半夏能燥湿化痰,故也能健脾胃。 2.和中降逆;中焦湿浊太盛而致脘腹满闷,气逆呕吐,可用半夏配姜竹茹,丁香、吴茱萸,藿香,生姜,陈皮、茯苓等同用。我曾用半夏配生赭石、旋复花、生大黄、生甘草.瓜蒌、槟1g、桃仁泥等随证加减,治疗顽固的神经性呕吐,取得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配生姜,干姜,附子、苍术、橘红等,可治寒痰,配皂角,天麻、天南星等可治风痰,配竹沥、自芥子等,治经络四肢、皮里膜外之痰。 姜半夏偏用于治呕吐,清半夏,法半夏偏用于化痰燥湿健脾胃,半夏曲化痰兼能助消化。 据近代研究报导,半夏有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的作用;有镇咳作用。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一切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舌赤无苔及孕妇后期,均禁用。不要与乌头同用。 天南星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主要功用为祛风痰。临床应用时根据两种不同炮制品种而治症有所不同,今分述于后; 1.制南星(用生姜制过的):主用于因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中风仆倒、口眼喁斜、舌强失语、痰声漉漉以及惊风,癫痫,破伤风等。制南星能燥痰、祛经络中的风痰。常配天麻、白术,半夏、茯苓,菊花、白蒺藜(治眩晕)、桑枝、红花、桃仁、亦芍、炙山甲、地龙,瓜蒌,钩藤,陈皮(治中风)、郁金,全蝎、天竺黄,远志、菖蒲、朱砂,僵蚕(治惊风、癫痫),白附子、羌活,防风,蜈蚣(治破伤风)等同用。 2.胆南星<用牛胆汁制过的):经过牛胆汁制造,其性变寒凉,既能豁痰又能清热,故适用于痰热引起的癫痫、小儿惊风、人人中风等症(身热,舌苔黄,大便秘、痰黄稠,脉滑数)。常配合瓜蒌、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黄连,牛黄,雄黄,朱砂,生大黄、竹沥等同用。半夏化痰,辛而能守,主要是燥湿痰、健脾胃,兼能止呕。制南星化痰,辛而不守主要是化经络风痰,主用于中风,破伤风等。。 我常用制南星配半夏、茯苓、瓜蒌、天竺黄、竹沥、桑枝,远志,桃仁,红花,钩藤、菊花、赤芍,地龙,炙山甲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病表现为痰盛者。我也常用胆南星配郁金、白术、半夏,黄连、全蝎,天竺黄,菖蒲,远志,化橘红,茯苓、蜈蚣、僵蚕、香附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癫痫,小儿惊风等,效果较好。以上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一至二钱,病重者也可用至三钱。胆南星用量可略小些,但也可以与上述相同。阴虚有燥痰的及孕妇均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动物实验证明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并有镇痛,镇痉,镇静作用。 白芥子 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利气豁痰、消肿散结。白芥子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不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可配合炒莱菔子,炒苏子,葶苈子、半夏、陈皮、茯苓等同用。再如《三国方》控涎丹(甘遂,大戟各一钱,白芥子二一197一钱,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用量)可治气喘两胁作痛。 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胁旁的寒痰结聚,因寒痰结滞而起肿块,皮色不变、不热、不痛、不易移动等症,此为阴疽。可用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熟地一两,麻黄五分(与熟地同捣),炮姜五分,鹿角胶三钱,生甘草一钱(阳和汤),水煎加白酒少许,服用。我曾用此方加减,治疗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取得效果,仅供参考。胁肋处痰浊水饮停聚而咳嗽牵引胁痛、气短、甚至不能平卧,可以自芥子配瓜萎、川椒目,半夏,陈皮、桑白皮,g8苓,茯苓、杏仁、苏于,白蒺藜,葶苈子、桂枝等同用。 苏子降气化痰。莱菔子行气消痰。白芥子温肺豁痰。葶苈子苦寒,泻肺行水,偏冶痰水在胸膈。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偏除痰在皮里膜外,胁旁。 芥子为末,也可作外敷用。我曾用芥子末适量,用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匀在予先根据患部上下大小裁好的布上,贴在患部(约4—8小时取下),同时服用应证汤药(可参考“白附子”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请参考试用(汤药每日一付,芥子末外敷隔一,二,三日一次。每次外敷时,同时用针在口腔内轻轻挑刺患侧颊内的粘膜约八、九处,使之微微出血,效果更好)。用量一般一至二,三钱。 肺虚有热的咳嗽及阴虚内热各证均忌用。据近代研究,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如皮肤粘膜刺激药。食用大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 皂角 皂角味辛咸,性温。为强烈的祛痰药。并有开窍搜风的作用。 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可用皂角(或配同量的细辛)为末,吹入鼻中取嚏,打嚏喷后,则肺窍通,气血较为通畅,然后针灸,用药较为易治。如吹鼻后无嚏,则气血闭塞不通较为难治。对体质壮实,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者,也可用皂角末一两,配白矾末五钱,混合,每次用一钱,温开水调灌,有稀涎降痰作用,或微吐出一些稀涎,然后再辨证用药。 皂角内服,有消痰积、症结、下风秘(中风病人大便秘结)的作用。对痰多阻塞气道、咳嗽多痰、痰白粘难出者,可以本品配合苏子,半夏,橘红,茯苓,莱菔子、杏仁等同用。对腹中痰积结聚成块而生症癖者,可以本品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炙鳖甲、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山楂核,炙山甲等同用。对中风痰盛而又大便秘结,数日不下者,可以本晶配合瓜蒌,桃仁泥等煎水服。 皂角刺功用与皂角差不多,但皂角刺偏用于活血,散结,常于痈疽未溃时,配合当归尾、赤芍、红花、天花粉,银花,连翘、陈皮、炙山甲等同用。我常以皂角刺配白蒺藜(皂角刺活血,化痰、散结,白蒺藜入肝经,行肝气,引皂刺入肝经)再结合调肝理气、和胃助消化、活瘀的药品,例如柴胡,黄芩、半夏,川楝子,五灵脂,红花、焦三仙,刘寄奴,焦槟棉等,随证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有胁痛,盱大、腹胀者,效果较好,仅供参考试用。 白芥子辛窜,偏入皮里膜外、胸胁肋旁之处而温化痰结。皂角辛咸消痰结,偏用于痰盛咳逆,中风痰盛及腹中痰积结块。 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皂角刺可用一至三钱。 虚证有痰、痈疮巳破及孕妇均忌用。 白附子 白附子味辛,性温。有祛风化痰、逐寒湿的作用。常用于治风痰。 1.中风口眼歪斜:头面部受风寒侵袭,经脉拘急,风痰阻滞经络,口眼歪邪等症,可用白附子配白僵蚕,全蝎(牵正散)等同用,我常以牵正故方加白芷,荆芥,防风、红花,南星,白芥子,皂刺、挑仁,苏木等同用,治疗面神经麻痹,除汤药内服外,还同时把汤药渣装入布袋内,趁热熨敷患侧面部,每收较理想的效果。仅提供参考。 2.破伤风:因破伤引起项强、四肢强直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叫破伤风。可用本晶配合白芷,天南星,天麻,羌活、防风、蝉衣、全蝎、娱蚣,钩藤等同用。 3.寒湿、风痰所致的头痛、偏头痛等症,本晶辛热升散,性能上行,入阳明经走头面部,逐寒湿、祛风痰,常配合自芷,川芎,半夏、天麻,蔓荆子、防风等同用。川附子逐风寒湿冷,偏于入肾经,温助肾阳。白附于祛风痰寒湿,偏于入胃经,治上部头面游风。 白僵蚕偏于治风热痰结,喉痹咽肿。白附子偏于治风痰寒湿,头面诸病。 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重症者有时用到三钱。 实热中风-火热上犯诸症禁用。 硫黄 硫黄味酸,性热。大补肾阳,性虽热但不燥,且能疏利大肠,治老人虚秘(阳虚而大便秘结)。 内服可用于肾阳虚衰而致两足寒冷无力、阳萎,阴冷以及阳气暴绝、命欲垂微者,可配合熟地、山萸、巴载天、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肉桂,附子、人参等同用。老人或久虚者下焦阳虚,二便启闭失司,大肠传导无力而致大便秘结不下者,可用硫黄配半夏、肉苁蓉、当归,熟地等同用,有助阳通便的作用。前人有半硫丸(半夏、硫黄)专治老人虚秘。我曾用硫黄三至五分,随汤药送服,一日两次,治疗慢性脊髓炎下肢截瘫大便不能自排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把当时用的汤药方写在下面,谨供同志们参考:熟地一两蔓一两半,山萸三钱、当归四钱、肉苁蓉五至八钱,桃仁泥四钱,巴戟天四钱、淫羊藿四钱、肉洼二至三钱、半夏三钱,生大黄三钱(过去用大黄大便也不下),槟榔三钱,水煎服。硫黄六分至一钱,分两次随汤药冲服。可以随证加减。 本品外用可治疥癣湿疮等皮肤病,常作为油膏或外洗剂、搽剂等。 用量一般二分至八分。常作为丸剂服用,或为末随汤药冲服。 简介 一般说来,活血化崭药能治疗由于崭血停滞或血行失畅所导致的各种证候和疾病。但运用活血化瘀癣药物时,必须考虑到产生密血的原因和各个方面的因素,因而要密切结合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整体考虑,全面分析,针对病情,结合应证药物,灵活运用。 另外,不少活血瘀药物,也同时具有止血作用,所以还要注意它们的炮制和配伍。并且也可与第九讲中具有止血作用(有些止血药物也有行血作用)的药物,互相参看。 活血化瘀药也有时用于没有瘀血的疾病,而是利用这类药物增强气血流行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前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透疹’、‘活血解毒’等宝贵经验,所以我们对活血化瘀的理解,不要太隘板。 川芎 川芎本名芎穷,因四川省产量多,质量好,习惯上就称为川芎。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活血、搜风、开郁等作用。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辛温走窜,一往直前,走而不守。 1.行气活血:血中气滞而血行不畅,可致妇女月经不调、经闭、行经腹痛难产,胞衣不下等,本晶入血行气,气行则血活。常配合当归.芍药、红花、益母草、熟地,香附、艾叶等同用。本品无论胎前、临产、产后皆可随证应用,为妇科常用的药物。我对妇女产后血瘀气滞而致小腹作痛或产后虽已多日,但自从产后即致小腹或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等症,常用川芎二一三钱、配当归三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炮姜五~八分(生化汤法)再加益母草三一五钱,五灵脂三钱,元胡二钱等随证加减,确有较好效果,仅供参考。内科因血瘀气滞而造成的各种固定不移的疼痛,常配合红花、桃仁、五灵脂。乳香、没药等随证选用。 2.燥湿搜风:血中风寒湿凝阻,血滞而运行失畅引致肢体关节疼痛,或麻木不仁、手足拘挛等症,川芎可入血行气,气行则血活,血行则风寒可散,并且能燥血中的湿邪,故风寒湿所致的痹证均可应用,如三痹汤(党参、黄芪,川芎,当归、白芍,生地,杜仲,牛膝,桂心、细辛、亲艽、独活,防风)。头部受风寒而致血滞气阻产生头痛或偏头痛,本品能上行头目,散风疏表,常配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川芎茶调散)等同用,如兼风热者,可配菊花、蔓荆子,荆芥,薄荷、黄芩,银花等同用。本晶能入旰,胆经,故又为治偏头痛的引经药。 3.开郁调肝:旰主藏血,以气为用,血郁、气郁都可影响肝经气血的调畅而致胸闷,胁痛,偏头胀痛、月经失调等症,可用川芎辛散(肝以辛散为顺)解郁,常配合香附、柴胡,白芍、川楝子,当归,苏梗,枳壳等同用。 川芎加入补血剂中,能行血滞,并能行血中湿气。例如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即利用川芎的行血散湿气以防止熟地,白芍的粘腻滞碍,而促使补血药物能更好的发挥补血作用。但用量要随证增减。 白芷偏于治阳明经(前头部)风湿头痛。川芎偏于治少阳经(头两侧部)血郁气滞头痛。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动物试验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小量可使受孕动物的子宫收缩增强,但大量反使收缩受抑制。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 阴虚火旺症不宜用。 丹参 丹参味苦,性微寒。功能活瘀血,生新血,凉血,安神。 1.活瘀血:凡因气血崭滞所致的诸种疾病,均可随证选用。例如: (1)月经困难或经闭,可配合当归,赤芍、熟地,川芎, 桃仁,红花、香附,蒲黄、牛膝、茜草等同用。 (2)症瘕积聚(包括肝脾肿大,腹部囊肿、包块等),可配合炙鳖甲、生牡蛎、枳实、当归尾,桃仁,红花、白术,茯苓、三棱,莪术,山查核,苍术,香附.桂枝等同用。前人有单用丹参久服,治疗腹中病块者,如《沈氏尊生》丹参散。 (3)瘀血腹痛(痛处较为固定,病程久,舌上有瘀斑或有跌打损伤史等),可配合当归,亦芍、白芍、红花、桃仁、木香,乌药、吴萸、五灵脂、蒲黄、刘寄奴等同用.对于病程长久的(久病入血分)胃脘痛(包括溃疡病在内),往往虚实证并见,寒热证交错出现,我常用丹参饮(丹参一两、檀香二钱后下、砂仁一钱)活瘀调气,配合良附丸(高良姜三钱,香附三钱),百合汤(百合一两、乌药三钱)同用,瘀血明显者,还可加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再结合具体病情加减二,三味药,大部分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容易记忆,取名三合汤或四合汤,仅供参考和试用。 (4)关节肿痛,风,寒、湿邪,痹阻经络,郁而化热关节肿痛兼见红、热者,可用丹参配合忍冬藤、秦艽,威灵仙,苡米、红花、亦芍、黄柏、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 (5)丹毒、痈肿,可配丹皮、亦芍、天花粉、银花,连翘等同用。(6)生新血:本品专走血分,有祛瘀生新的作用。前人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的经验。对血虚而微有热象者,最为合适,功能生新血而补血虚。也可配合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近些年来对各种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血热者)等,均常使用,有一定效果。本品性微寒,如气血两虚没有热象者,可用炒丹参,能改善其微寒之性。 3.凉血、安神:温病热入营血而致血热心烦,昼静夜躁、或出斑疹等症,可用丹参配生地、元参、赤芍、丹皮、地骨皮、广犀角等同用。对血虚有热,烦躁不眠者,可配合生地、黄连,郁金、远志、枣仁、珍珠母、麦冬等同用。当归性温,补血的作用大于祛瘀。丹参性微寒,祛瘀的力量大于补血,但能祛瘀生新,故也可有生新血的作用,但补力不如当归。 紫参破血通经,偏入肝经。丹参祛瘀生新而养血安神,偏入心经。据近代研究报导,动物实验观察有降血压的作用,有人报导丹参对晚期肝炎及血吸虫病的肝脾肿大,有促进肝胆生理机能好转,并使肿大的肝脾缩小变软的作用,本晶含有碘的成分,故对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有一定疗效。 用量一般三钱至一两。 月经过多及咳血,尿血者,慎用。 元胡 元胡又名延胡索,味辛、微苦,性温。主要作用是活血行气,前人认为它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过活血行气而能治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常用于以下情况: 1.治诸痛:本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血气通则不痛。例如热性胃脘痛(口干,舌苔黄、时痛时止,喜凉饮食,脉数),可配金铃子(金铃子散)、黄连、香附,炒山栀等同用,腹中冷痛(喜暖、舌苔自、喜热饮食、脉弦),可配高良姜,肉桂,干姜,附子等同用。气滞作痛(攻冲刺痛,生气加重),可配香附,青皮,木香,砂仁、沉香等同用,瘀血作痛(疼处不移,病程长.或舌上有瘀斑、或有跌打损伤史等),可酡五灵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睾丸偏坠疼痛或痛引少腹的疝痛,可配小茴香、桔核、荔枝核,乌药,川楝子、吴茱荚等同用;妇女月经痛,可配香附、当归、白芍,川芎,热地等同用,上肢疼痛,可配桂枝,乘枝,羌活,片姜黄等同用,下肢疼痛,可配桑寄生、牛膝,川续断、独活等同用,跌打损伤疼痛,可配乳香、没药、血竭,苏木,骨碎补等同用。等等。同时,要注意辨证沦治,随证加减,不可呆板的搬套。 2.除症瘕:腹中(尤其是下腹部)血凝气囊,成条成块,长期存在,固定不移的叫瘙,发病则有,不发则无,时大时小,时有时无的叫瘕。本品走血分,能散瘀利气,消积除症。可配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牛膝,泽兰、炙山甲、莪术,三棱,大黄、乌药,青皮等同用。 胡芦巴偏用于腹痛喜热、喜按者,元胡偏用于腹痛筋急拒按者。香附主入气分,但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为气中血药。元胡主入血分,但行血之中,兼行血中气滞,为血中气药。 小茴香治疝瘕疼痛,偏重于理气。元胡治疝瘕疼痛,偏重于活血。 据近代研究报导,元胡含有延胡索素,有镇痛作用,兼有镇静,镇吐、催眠等作用,对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引起的钝痛以及周围神经痛,肢体痛等有效,对暂时性的失眠,也有一定效果。生用活血效力大,醋炒也可用于止血。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目前常把它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三分至八分,一日两次。 血热气虚者不用,孕妇忌用。 姜黄 姜黄味辛,苦,性温.主要功用是破血,行气。 姜黄破血兼理血中气滞,入肝脾二经,善破肝脾二经的血瘀气结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因血瘀气滞而引致的胸胁疼痛,可配合枳壳,苏梗、桔梗,川楝子、香附、元胡,桂心等同用,胃脘痛,腹痛,可配合高良姜、香附,砂仁,木香,干姜,乌药,元胡等同用,月经痛,可配合当归,白芍、艾叶,香附、五灵脂等同用。我常用姜黄或片姜黄配合枳壳、白蒺藜,川楝子,加入应证汤中,治疗盱炎患者肝区痛表现明显者,对除疼痛恢复肝功能,均有一定帮助。谨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姜黄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改善肝脏实质病损的作用。选大形纵切生晒者,名姜黄。片姜黄,有入肩背手臂等处活血祛风而治风湿痹痛的特点,常配合桂枝,羌活,归尾,红花,防风,秦艽等,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疼痛表现在上肢及肩关节者。 郁金,姜黄均能破血活瘀,但郁金苦寒入心,偏于活血,姜黄辛温入肝脾,兼理血中之气。 莪术苦温,偏入肝经气分,兼破气中之血,姜黄辛温,偏入肝经血分,兼行血中之气。 据近代研究报导,姜黄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使子宫阵发性收缩;能促进麻醉犬的胆汁分泌,但作用较弱而持久。 用量一般八分至二、三饯。无瘀血及身体虚弱者慎用。 郁金 郁金味辛、苦,性寒。主要有活瘀、凉血、行气,解郁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吐血、衄血,由于郁怒伤旰,肝气郁结,气郁生火,血热血瘀,肝火上逆,挟血上犯而致吐血,咳血,衄血,胸胁刺痛,吐血有块以及妇女倒经(每到月经期鼻出血)等症,本晶有凉血散瘀,解郁行气的作用,可配生地、丹参、丹皮、炒栀子、三七、藕节,牛膝、泽兰等同用。2.血热神昏,癫狂惊痫:由于邪热入心,血热痰浊蒙心而致神志不清以及惊狂、癫痫等症,可用本品清心热而开心窍,活瘀血而化痰浊。常配合朱砂,黄连、天竺黄,牛黄,远志、菖蒲等同用。本晶配白矾,名“白金丸’,可用于治癫痫、惊狂。我常以郁金配生香附、生白芍,生赭石、珍珠母,天竺黄,胆南星、远志、菖蒲、半夏,茯苓、黄连、生铁落,生大黄等,随证加减,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癔病的狂躁不眠,笑骂无常等,可有一定效果,谨提供参考。 3.胁肋胀闷,胸腹疼痛,郁金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经,解气郁.散血瘀,故由气滞血而引致的胸胁胀闷、刺痛,腹中作痛等,可配合柴胡,赤芍、香附、枳壳、膏皮、陈皮(治胸胁胀痛)、当归、白芍,元胡、桃仁、木香(治腹痛)等同用。 4.胆热黄疸:由于旰胆郁热而致胆热液溢产生黄疸,可用本品散肝郁、凉肝血,活血散瘀、健胃利胆(据近代研究本品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常配合茵陈蒿、栀子、生大黄,车前子、黄柏、泽泻、焦三仙、枳实等同用。 川郁金活血化瘀的作用优于理气。广玉金行气解郁的作田优于活血。香附行气之中兼能理血。郁金破血之中兼能理气。近代有人报导,郁金中含有挥发油,能溶解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可用于治胆结石、胆囊炎及黄疸等。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血虚无瘀滞者及孕妇均忌用。 莪术 莪术味辛,苦,性温。为常用的行气破血消积药,兼能助消化。常用于以下情况: 1.消除痃痞症癖:腹中气血凝滞,积之日久结聚成块,偏在脘腹正中(或略偏右)者,叫痞,偏在两胁隐避之处者,叫癖,偏在脐旁、脐下处,成条状、弦急,或如小儿臂者,叫痃,偏在下腹部者,叫瘙(时有时无者叫瘕)。都可以用本晶配合桃仁,红花、三棱、赤芍,槟榔,山直核,炙山甲,当归等同用。一般说痞块可酌加神曲,麦芽,莱菔子,半夏,黄连,枳实之类。癖块在右胁者可酌加柴胡,枳壳、生牡蛎,片姜黄之类.癣块在左胁者,可酌加柴胡、炙鳖甲、始扮、射干之类.痃积可酌加香附,青皮,丹参,郁金、桂枝之类。症块可酌加元胡,黑白丑,牛膝、泽兰,五灵脂、廑虫之类。总之须结合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注意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不可单纯地攻伐积块,应全面考虑。 2.助消化,消胀痛:本品有行气活瘀。助消化,消积滞的作用。因饮食偏嗜,食伤脾胃而致脾胃机能失调,出现脘,腹胀痛,消化不良、饮食积滞不化等症,可配合谷芽,槟榔,枳实,木香,炒山查,砂仁,香附,大腹皮等同用。三棱苦平,破血中之气,破血的力量大于破气。莪术辛温破气中之血,破气的力量大于破血。二药常合用,散一切血瘀气结。 香附行气而活血,通行十二经,以行气为主。莪术行气破血,主入肝经,以散盱经气滞血结为主。香附力缓,莪术力峻。 元胡,郁金、姜黄皆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莪术为气中血药(行气破血)。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气血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三棱 三棱味苦,性平。主要功用是散血行气,软坚消积。常与莪术同用。 凡因血瘀气滞而引致的腹中硬块(包括肝脾肿大等),食积,痰滞以及妇女血瘀经闭等症,皆可以本品活血化瘀,行气消积、通经散结。一般说,对腹中硬块,常配合莪术,生牡蛎,炙鳖甲、炙山甲,焦山查,神曲,黑白丑、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对食积痰积,消化不好,常配合木香、砂仁、麦芽、谷芽,半夏,莱菔子,陈皮,茯苓等同用。对血瘀经闭,常配合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牛膝,香附、茜草等同用。 莪术行气破血.散瘀消积的功力优于三棱。三棱软坚敌结,削除老块坚积的功力优于莪术。三棱、莪术经常用以消积除症,但须用于实证。如中气不运而成积块者,应健运中焦佐以削磨积块之晶,使积渐消。切不可不顾正气而一味攻伐。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乳香 乳香味辛、苦,性微温。它的主要功用有二: 1.行气活血:本品气香能香窜调气,味辛能散疚活血,性温能通经络。凡因气滞血窃,凝涩不通而致的心腹痛,跌打肿痛,痈肿疼痛等皆可随证选用。例如: (1)心腹痛,可配元胡,五灵脂、草蔻、没药各等分,为细粉,每服1—2钱,酒调服,或温开水送服,前人称此方叫“手拈散”,意思是能很快止痛。(2)跌打损伤,伤处青紫肿痛,可配归尾,红花,川芎,牛膝、续断,骨碎补,没药等同用。 (3)痈疽疮毒初起,红肿高大疼痛,可配银花,连翘、赤芍,红花,天花粉,皂角刺、炙山甲,白芷、防风等同用。如已溃烂破口,则不宜用,并去皂刺,山甲。如脓巳排净,可用乳香,没药,加入煅龙骨,血竭,儿茶,冰片等,研细粉外敷用(以膏药贴护)有·生肌收口作用。如痈疽初起平塌不痛不红,可配当归、黄芪、连翘,木香,没药,桂心、桔梗、党参,甘草等同用,有托里通经、活瘀消肿作用。乳香并有托里护心、使毒气外出、不致内攻的作用,是外科常用药。 2.伸筋舒络;本品能温通经脉、仲筋舒络。对于风寒湿痹,或中风偏枯等病由于气血不通畅而致的肢体筋脉拘挛难伸等症,可配合羌活、独活、防风,川芎,当归、没药、红花、地龙、炙山甲、苡米等同用。 另外,乳香能入心,有时配辰砂,枣仁、远志等,用以治癫狂等症。 用量一般五分至二钱。 无气血瘀滞者及孕妇忌用。痈疮破溃后,则不宜作内服用。 没药 没药味苦,辛,性平。有散瘀血、通结滞、消肿定痛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痈疡肿毒:痈疡初起,红肿热痛,可用本品活瘀散结,消肿定痛。常配合银花,连翘,赤芍,红花、防风、白芷、归尾、炙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2.跌打损伤:由于跌打损伤而瘀血青紫、筋丹肌肉肿痛,可以木品配合当归,川芎、牛膝、红花、续断、骨碎补,乳香等同用。 3.经闭症瘕、产后腹痛:因血凝气滞,月经久闭不潮,腹中凝血口渐增大,形似怀孕,按之有块,或剧烈疼痛而拒按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乳香,元胡、水蛭,虻虫、生大黄等同用。妇女产后瘀血未尽而下腹疼痛,可配当归、红花、川芎、元胡、炮姜、益母草等同用。 4.风湿痹痛:本品能入十二经,通滞血、散结气,消肿定痛。对于风寒湿痹引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可配合羌活,独活、防风、桑寄生、威灵仙、细辛、当归、赤芍、红花,炙虎骨、炙山甲、制附片等同用。 乳香、没药皆能活血止痛,但乳香是行气以活血兼能伸筋,通经舒络而止痛。没药是散瘀而活血,消肿定痛,一偏于气,一偏于血,二药合用则相得益彰,故临床多是二药合用。用乳香、没药止痛,须详审疼痛的病因,有风祛风、有热清热……再佐以乳,没定痛则可,若单持乳、没去止痛,则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 乳香、没药于疮疡破溃后则不宜用。乳香、没药用醋制后可加强疗效。用量—般五分至二钱。因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孕妇不宜用。 红花 红花味辛,甘,苦,性温。功能活瘀血、生新血。少用有活血养血作用,多用可有破血行崭的作用。 红花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妇科使用尤多。凡血瘀经闭,或月经量少,行经有血块,或经期后延等症,皆可选用。常配合当归、川芎、白芍、热地、桃仁、茜草,香附,牛膝等同用。行经腹痛者,还可选加五灵脂、元胡,蒲黄,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等。 若胎死腹中,也可用本品配当归,川芎,牛膝、肉桂,车前子、生大黄、芒硝、桂枝,桃仁等同用。内科疾病巾,凡因瘀血阻滞而产生的胃脘痛,腹痛、腹中积块等,皆常应用。例如胃脘痛可配高良姜、香附、五灵脂、蒲黄、砂仁等同用,腹痛可配合当归、白芍、丹参、元胡、桂枝、吴萸,木香等同用,腹中有积块者,还可选加三棱,莪术、炙鳖甲、生牡蛎、桃仁、炙山甲、海藻等同用。由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而致气血两虚者,也可用本品(量不可大)配当归、丹参、白芍、生地,熟地、白术、党参、茯苓、陈皮、炙草等同用,有祛瘀血,生新血的作用。本品能入心经兼入肺经,对于血瘀气滞或气血不通畅而致的胸痹心痛,可以本品配合瓜蒌、薤白,桂枝,五灵脂,枳壳、苏梗、檀香等同用。我常用瓜蒌一两、薤白三钱、桂枝一至二钱、檀香二钱(后下)、制乳香一钱、红花三钱、五灵脂三苹四钱、蒲黄三钱,槟榔二至三钱、远志二至三钱、半夏三钱,茯神木五钱,随证加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仅供参考。 对于传染性地炎(肝大或不大)表现有胁痛、腹胀闷、病程久、或舌质暗,或舌有瘀斑,中医认为有血瘀气滞的证候者,我常用红花配合柴胡、皂刺,白蒺藜,芮草,川楝子、苏木、泽兰,泽泻、焦三仙、槟榔等同用,每周服六付,连用4至10周,对恢复肝功能及使肝变软变小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试用(肝大而较硬者,可加莪术一至二钱、生牡蛎一曲、炒莱菔子二钱等,并且须较久服用,随证加减)。中风半身不遂,可用本品配合桑枝、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炙山甲、地龙、黄芪,牛膝、片姜黄,竹沥等同用。 红花有南红花、西(藏)红花的分别,二者功用相近似。但南红花祛瘀活血的作用较强,而养血作用较差。西红花性质较润,养血的作用大于祛瘀作用。处方上只写“红花”时,药房中即给南红花(又名草红花)。西红花价较贵,多不入汤药同煎,常用三、五分,放入酒杯中再放黄酒半杯多,隔杯用开水炖化,兑入汤药内服用。 桃仁治瘀血偏于局部有形、或在下腹部者。红花治瘀血偏于散在全身无定处者。二者常同用,可有协同作闸。用量一般八分至二、三钱。前人有“过用能使血行不止”的经验记载,故不可过用。无瘀血者及孕妇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红花煎剂能使实验动物的在体子宫及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尤其对已孕子宫更为明显,对实验动物有降血压作用,能使犬心脏的收缩及扩张增加,对实验动物的支气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 桃仁 桃仁味苦、甘,性平。主要有破血散瘀、润燥滑肠的作用。分述如下: 1.破血散瘀:凡因瘀血,蓄血引致的疾病,均可随证选用。例如:(1)妇女血瘀经闭;可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赤芍)随证加减。 (2)膀胱蓄血:伤寒病热邪与瘀血蓄结于下腹部,症见小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烦躁谵语、发热如狂,名为膀胱蓄血。可用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甘草、桂枝)随证加减。 (3)肺痈:多山热毒内郁、气I虹塑滞所致。可用千金苇茎汤(桃仁、冬瓜仁、生苡仁、芦根)随证加减。 (4)肠痈:由于热毒内聚,气血凝滞,肠道传导不利,气血壅塞、蕴结成痈,初起恶寒发热,腹部疼痛拒按,腿喜屈蜷(本证包括急性阑尾炎)。可用大黄牡丹皮汤(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随证加减。 (5)跌打损伤:可配合归尾、赤芍、苏木、姜黄、红花、乳香、没药等同用。 (6)痈毒:痈肿毒疮初起,可配合银花、连翘、赤芍、红花、天花粉、炙山甲,乳香、没药等同用。 2.润燥通肠:年老体衰,或久病血虚津亏,或产后失血过多而致血少肠燥大便秘结不通,可用桃仁泥(桃仁捣碎)配杏仁泥、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五仁丸)、当归,瓜蒌、地黄等同用。杏仁泥入气分,用于大肠气秘引致的便秘。桃仁泥入血分,用于大肠血秘引致的便秘。二药也常同用。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无瘀血者及孕妇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桃仁醇提取物有显著的抑制凝血作用。 五灵脂 五灵脂味甘,性温。主要功用是活血散瘀,通利血脉。炒炭用也可以止血。主入旰经血分。前人经验认为“血闭能通,经多能止。”能治“男女一切心腹肋胁诸痛’,临床上常用于瘀血所致的各种疼痛(痛处较为固定,病程较久,舌有瘀斑等)。例如: 1.胃脘痛:可配合蒲黄、乳香、元胡,高良姜、香附等同用。 2.腹痛:可配合当归、白芍、川芎,桂枝、吴萸、丹参、炮姜等同用。少腹痛可加川楝子、小茴香,胡芦巴等o3.胁肋痛,可配柴胡、枞壳、青皮、白蒺藜、片姜黄、皂刺、赤芍等同用。 4.关节痛:可配鸡血藤、桑枝、桂枝、附子,松节、威灵仙、当归、红花,羌活,独活、炙山甲等同用o 5.妇女痛经及产后腹痛:痛经可配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桃仁、红花、蒲黄、香附、川楝子等同用。产后腹痛可配蒲黄、泽兰。牛膝,益母草、元胡,炮姜、川芎、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 但应注意本品主要用于活血散瘀,并无生血的作用。所以五灵脂与丹参、当归尾、红花等的活血作用不同,要注意随证配伍应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五灵脂炒炭,可用于瘀血引起的出血过多,如妇女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前人有关于五灵脂炒用兼能治痰诞挟血成窠而致咳嗽痰中带血,时发时犯,多年难愈的记载.我曾在辨证沦治的基础上,加用炒五灵脂,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咳血有效,仅供参考。用量一般一至三钱。血虚无瘀滞者不用。不要与人参同用(相畏)。 蒲黄 蒲黄味甘,性平。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凉血,利小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凡因血瘀化热而致的各种出血,如吐血可配生地。阿胶,侧柏叶、白芨等同用,衄血可配大小蓟、芦根、元参,青黛、生地等同用,尿血可配自茅根、生地。冬葵于,黄柏炭等同用,便血可配槐花炭、防风,地榆炭、槐角等同用。因有利小便,通淋的作用,故对小便涩痛不利、尿中带血,可配合滑石,猪苓,黄柏、车前于、泽泻、莴蓄,褶麦,大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蒲黄有活血化瘀而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因崭血而致的疼痛。如月经痛可配合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白芍,香附,元胡等同用。产后腹部攻痛,按之有瘀块,名叫‘儿枕痛”。可配当归、川芎、红花、炮姜、桃仁、五灵脂等同用。心,腹痛可配五灵脂,高良姜、香附,元胡、乳香,没药等同用。据近代用动物实验研究报导,本晶有收缩子宫作用。本品为黄色粉末状,外伤出血时用此粉掺于伤口,可止血。对口舌生疮,皮肤湿疹,可用炼过的猪油或蜜调合本品如膏状,敷患处,有滋润,凉血,消肿作用。 五灵脂活血散密,偏于温散。蒲黄活血化瘀,且能凉血,止血。用量一般一至三钱。血虚无瘀滞者,应慎用。 穿山甲 穿山甲处方上常写炙山甲,炮甲珠或炒甲片。味咸,性微寒。主要有通经络、活瘀血,消痈肿,下乳汁的作用。性善走窜,能直达病所。由血瘀气滞而引起的胁肋疼痛,可配合白蒺藜,片姜黄、元胡、香附、川楝子等同用。对血瘀而致的月经闭止,可配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茜草,牛膝,泽兰等同用。对风寒湿痹导致的手足麻木,四肢疼痛、拘挛等症,可用本晶通经络,活气血。常配合羌活、防风、天麻、川芎、当归,独活、桂枝,伸筋草,威灵仙,络石藤等同用。痈肿毒疮初起,多由气血凝聚,壅遏血脉影响气血运行,热毒内聚而致。可用本品配合皂刺,归尾、赤芍、红花、乳香、没药、银花、花粉、贝母、防风、白芷,陈皮(外科正宗、仙方活命饮)等同用。本品治痈肿疮毒,未成脓者,可使消散,巳成脓者,可促使破溃。如巳破溃者,则不适用。妇女产后因气血瘀滞而致乳房胀硬、乳汁不下者,可用本品配合王不留,通草,路路通等同用。我常用当归三至四钱、花粉四钱、党参三钱、炙山甲三钱、王不留四钱,通草三钱、路路通三钱,水煎服,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或乳少,如乳房胀痛发硬而乳汁不下(不是乳汁少而是不通)者,可去党参,花粉,再加漏芦三至四钱,炙山甲与王不留的用量也可再酌情加重些,如乳房软,乳汁少而不下者,可适当加重党参、花粉、当归的用量,并且再加服猪蹄汤,或再加黄芪、生白术等同用。我冶疗病程较久、病情较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半身不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时,常在应证汤(丸、散)药中,加入适当量的炙山甲,除加强通活血脉外,并有引药’直达病所”的作用,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帮助,谨提供参考。 地龙通经活络,性偏下行,长于治腰、膝,腿、脚之疾。穿山甲通经活络,力达全身,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不通和疼痛。王不留偏于治由于血脉不通的乳汁不下。穿山甲偏于治由于经络阻滞的乳汁不下。 皂角刺与穿山甲均能破溃痈肿疮疡,但皂角刺兼能搜风、消痰结,穿山甲偏于通经活络,消肿排脓。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无经络瘀滞及痈疡巳破溃者,不宜用。 王不留 王不留又名王不留行,味苦甘,性平,其性走而不停故名“不留”。功能通血脉、除风痹、乳汁。 对因血脉不通,气血闭塞而致的月经闭止、痈疡肿痛等,均可随证选用。例如经闭可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茜草,牛膝,泽兰、香附等同用。痈肿可配归尾、赤芍、连翘,皂刺、炙山甲、红花、白芷等同用。前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验和理论。本品能通经活血,使血畅行,血行风自灭。故可用于风、寒、湿、瘀血等引致的肢体关节痹痛。常配合羌活、独活、防风、桂枝、红花,威灵仙,赤芍、炙山甲、鸡血藤等同用。 王不留最常用于下乳。劳动人民中间流行着“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的经验。妇人产后乳汁不下,可用本品配合穿山甲、路路通,沙参,麦冬、通草等同用(参看穿山甲项下)。 通草,王不留均能下乳,但通草味淡体轻,能使阳明经精气升发上达而下乳汁,王不留入阳明,冲、任经血分,通血脉而下乳。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特殊重症,有时用五钱至一两。 孕妇及无血脉瘀滞者忌用。 泽兰 泽兰味苦、甘、辛,性微温。主要作用是行血,利水。补而不滞,行而不峻,性质和平。常用于以下情况; 1.月经不调:因宿血瘀滞而月经后错或二,三个月来一次者,可用本品破宿血调月经,常配合当归、川芎、牛膝、赤芍、红花、桃仁等同用。 2.产后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而小腹作痛者,可配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红花,益母草等同用。 3.产后水肿:本品能利尿消水肿。常配合防己,茯苓、泽泻、车前于、川芎等同用。 我常用泽兰配牛膝加入应证汤药中,治疗瘀血腰痛(痛处固定,或有扑打跌损病史、舌有瘀斑等)有效。前人有牛膝配泽兰可利腰膝间死血的经验。证之临床,确有一定效果。 我治疗早期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常以泽兰配合水红花于、防已、抽葫芦等,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有助于消腹水。仅供参考。 益母草、泽兰皆能行血利水,但益母草行血调月经的作用铰优。泽兰除行血通经外,还有消水的作用,尤其是对与血分有关的水肿,效果较好,如血臌的大肚腹水常随证选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重症可再加多些。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专入血分,功能行瘀血,生新血。行瘀血而新血不伤,养新血而瘀血不滞。兼能利水消肿。 本品为妇产科最常用之品,无论眙前、产后,皆可随证选用。前人称它为“经产良药’.例如,月经不调,可配川芎,当归,白芍,丹参,白术,香附,茺蔚子(如益母胜金丹)等同用。难产或胞衣不下,可配麝香,当归,川芎,乳香,没药,黑荆芥等同用。 益母草膏(益母草八十两,生地二两,白芍一两半,当归二两,川芎一两半。用水煎透,炼蜜收膏)有和血顺气、养肝益心、调理月经的作用,胎前、产后诸疾皆可服用。有的方中还有木香。药房中有成品出售。 本品还有利水作用,对肾虚气化不利而小便少,引致慢性水肿,腰脚酸重,食后腹部胀闷,面色苍黄,行动困难,精神疲倦等。可用本晶配茯苓皮、冬瓜皮、车前子,茯苓,泽泻、桂枝、淫羊藿等同用。或每日用益母草四两,煎汁300毫升,分为三次服。 近些年来有人报导,本品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 据近代实验研究报导,益母草有增强子宫收缩力的作用,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麦角相近似,益母草与益母草子有降血压作用,益母草子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情况有时用到一,二两。益母草子名茺蔚子,作用与益母草近似,但兼能明日益精,行中有补。常用于肝热而致的目亦肿痛,目昏,和眩晕、头痛,心烦等症。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瞳孔散大者忌用。 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主要功用是活血,止血,补肾接骨。兼能祛骨风、治牙痛。常用于外伤骨折,肾虚久泻,骨痛,牙痛等症。 1.外伤骨折:本品能入肝肾活血祛瘀,止血,接骨续筋,外伤骨折常配合当归,红花,桃仁、苏木、续断、乳香,设药等同用。 2.肾虚久泻:本品能入肾,肾司二便。久泻多属肾虚,不可专责脾胃。可配合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炒山药,茯苓.赤石脂,制附片等同用。 补骨脂、骨碎补皆能补肾。但补骨脂偏用于温补肾阳,治五更泄泻。骨碎补偏用于祛骨中毒风,治痿痹骨折,并能坚肾固齿。 续断疗折伤,主治在筋。骨碎补疗折伤,主治在骨。 寻骨风治风寒湿痹之骨痛。骨碎补治毒风瘀血之骨痛。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刘寄奴 刘奇奴味苦,性温。专入血分,通行走散。主要功用是破血通经,内服可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等。常配合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泽兰,乳香、没药,元胡等同用。外用,可敷治跌打损伤、或金刃破伤。对外伤又有活瘀止血作用。 我常以刘寄奴.(取其通行走散)配柴胡,黄芩、皂刺,白蒺藜、红花,泽泻、焦三仙,槟榔、茜草等,用于传染性肝炎,对恢复肝功、消除症状,解除肝大等,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 骨碎补破血,尚能补肾,长于治骨折。刘寄奴破血,通行走散,无补力,但外用能活瘀止血,长于冶金疮破伤。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无瘀血者慎用。 苏木 苏木味甘、咸,性平。入三阴经(少阴、太阴、厥阴)血分。主要有活血化痰、行血祛风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中风:对中风失语或半身不遂,前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验和理论。本晶既能行血又能祛表里风邪,符合“血行风自灭”的精神,故常用于中风。可配防风、桑枝,红花、赤芍、桃仁、地龙,片姜黄,胆南星、茯苓,半夏、竹沥等同用。 2.瘀血心腹痛:因瘀血而致的胃脘浦,可配五灵脂、蒲黄、香附、高良姜、苏梗等同用。腹部搅痛,刺痛,可配当归、赤芍、白芍,丹参,元胡、吴萸、五灵脂、乌药、木香等同用。 3.产后腹痛、胀闷:产后瘀血未尽而腹痛,腹胀、闷痛欲死等症,可用本晶配当归、红花、桃仁、炮姜、川芎、益母草,元胡,紫苏等同用。 4.跌扑损伤;可配合乳舌,没药、骨碎补、续断、当归、红花、牛膝等同用。前人经验认为苏木有治“心腹搅痛”的作用。根据这一经验,我常用本品五钱至一两,配合瓜蒌——两,薤白三钱、檀香二钱(后下)、五灵脂三钱、红花三钱,蒲黄二线、槟榔三浅、远志三钱,茯神木五钱,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心绞痛,可有一定效果,仅提供参考。 红花行血,长于破瘀,多用破血,少用养血。苏木行血,长于祛风,多用破血,少用和血。并能祛风。 茜草行血通经,兼能止血(炒用)。苏木行血通经,兼能消肿止痛。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特殊情况可用五钱至——两。 茜草 茜草又名红茜草,味苦、微酸,性微寒。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常用于以下情况: 1.月经闭止:妇女月经不通,可用本品一两,黄酒煎服,有行血通经作用。《内经》有四乌贼骨—蔗茹(即茜草)丸方,用乌贼骨四两、茜草一两,为细末,用麻雀卵和为丸,每次一至二钱,—日二次,用鲍鱼汤送下,治女子血枯、月经衰少不来。我曾用本方治愈一青年女子,月经闭止一年半左右,骨蒸盗汗,消瘦颧红,气短疲倦,行动无力,努几个医院检查,未找到确切原因,经服用滋阴清热、养血舒郁等应证汤药,同时兼用上述丸药,治疗约三个月左右,月经即渐通,诸症逐渐消失而愈,目前此人巳将近四十岁,身体健康,在丁厂工作。仅供参考。 2.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可用本品配合红花、赤芍、苏木;、乳香、没药、骨碎补等同用。 3。吐血,咳血:由于血热或血瘀而致的吐血、咳血、衄血等失血症,可用本品炒炭用,既能止血,又不致发生癣血。常配台生地,阿胶,三七,藕节、白芨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茜草炭有缩短家兔出,凝血时间的作用。 4.妇女崩漏:对子宫出血(突然大量出血叫崩,时常小量出血叫漏),可配合桑寄生、川断炭,炒白术,阿胶珠,棕榈炭、艾炭,当归、益母草、菟丝子,赤石脂等同用。 另外,根据本品有治"风痹,黄痘"的作用。可与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穿山龙等配合,用于关节炎的关节疼痛。配茵陈、栀子、黄柏。车前子,泽泻等,用于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黄疸。 紫草茜草均能行血活血,但紫草偏用于透发斑疹,兼通二便,茜草偏用于通经活血,兼治崩漏、便血,止血作用优于紫草。 用量一般二、三钱。特殊情况可用至一两。 血虚,血少者不宜用。 赤芍 亦芍味辛苦,性微寒。与白芍有相类的作用,但赤芍偏于活血散瘀,凉血,消痈肿。常用于以下情况: 1.血热吐、衄:常配合生地,丹皮,犀角、元参、白茅根等同用。 2.血瘀经闭:常配合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牛膝、茜草等同用。 3,跌打损伤、血瘀作痛:可配合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续断、骨碎补等同用o 4.胁肋疼痛;胁肋部属肝经,本品能入肝经、活血通络,凉肝清热。可配柴胡、香附,郁金,枳壳、片姜黄、川楝子等同用。 5.痈肿疮毒:血中毒热郁壅瘀滞而生痈肿疮毒,可用 本品凉血活,虹,散瘀消肿而止痛。常配合银花,连翘,白芷,天花粉,蒲公英、野菊花,地丁,炙山甲等同用。总之,凡因血瘀、血热而引致的疼痛、红肿、出血,斑疹等,皆可随证选用。 白芍偏于养血柔肝,性收而补,善治血虚疼痛。亦芍偏于行血活血,性散而泻,善治血瘀疼痛。 丹皮泻心经之火,除血中伏热而凉血和血。亦芍泻肝经之火,行血中瘀滞而活血散瘀。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 腹中冷痛,腹泻及无瘀血者忌用.不可与藜芦同用, 血竭 血竭味甘、咸,性子。内服有活血散瘀、除血痛的作用,外用有去腐生肌、收疮口的作用。 凡一切血瘀、血聚而引致的疼痛、瘀肿等都可选用。例如瘀血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五灵脂,红花,细辛,桂枝等同用。窃血积滞腹痛,可配当归,红花,亓胡、炮姜等同用。跌伤、骨折、瘀血疼痛,可配苏木,续断,乳香、没药、骨碎补等同用。跌打损伤最常用的成药,如七厘散(血竭,乳香、没药、红花、儿茶,麝香、冰片、朱砂)等等。 我对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疼痛表现为血瘀证(疼痛较固定。刺痛,舌质青紫或崭斑明显、脉涩)者,常用血竭粉二至五分,装入胶囊中,随汤药吞服。或再加三七粉一、二分。对活血止痛有帮助。其他血瘀明显的证候,也有时使用。如用—七厘散(服法同上)效果更好。仅提供参考。 外科多外用,常配入生肌散类药物中使用。用量一股内服一次二分至八分,一日两次,为丸剂或装 胶囊中吞服。外用适量即可。本品性急不可多用,久用。 水蛭 水蛭味苦、咸,性平,有毒。主要作用是破血活瘀、散结。 对血瘀所致的经闭症瘕,可配合当归、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黄芪,知母、泽兰,牛膝等同用。 伤寒病六七日,表证仍在(恶寒,发热,头痛等),或已无表证,脉沉,小腹硬满,拒按,小便自利(注意如小便不利即非莆血证),其人喜忘,或狂躁,大便色黑,为蓄血证。应用抵当汤;水蛭二十个(猪脂炒黑)、虻虫二十十、桃仁十五个,大黄三钱(看具体情况而定)水煎,分两次服。下瘀血则愈。 据近代研究报导,水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延缓和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有抗凝血作用。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或二分至六分,为细粉,装胶囊服用。 本品破血力猛峻,孕妇及无严重瘀血者,均忌用。 虻虫 虻虫味苦,性微寒。有毒。有破血逐瘀、消症通经作用。常与水蛭同用。例如: 腹中有瘀血积块(症块),月经闭止不来者,可用本晶配水蛭、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当归,亦芍等同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配丹皮,骨碎补,续断、乳香、没药等同用。 水蛭与虻虫虽都有破血逐瘀作用,但水蛭药力较缓而作用持久,偏入肝经,膀胱经,逐瘀效果较好。虻虫破血力较水蛭更猛峻,遍行经络,通利血脉,服后即可致泻,(药力过后即止),逐瘀效果不如水蛭较稳。二药常配合使用,可使相得益彰。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或研末服。孕妇及无瘀血省忌用。体弱者慎用。 庶虫 庶虫又名土鳖虫。味咸,性寒。有破瘀血,消症瘕,续筋接骨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活血通经,消症瘕的药方有大黄庶虫丸:大黄、庶虫、干漆、蛴螬、亦芍、甘草,桃仁、生地黄、虻虫、水蛭、黄芩、杏仁,蜜丸,每个一钱(市场上有成药出售)。主治血瘀不通引起的经期小准、经闭不通,积聚痞块、血瘀腹痛、身体瘦弱、午后发烧、肌肤甲错(高度的干燥不润)、干血痨症。遇有上述诸症,我时常使用此丸,每次一.丸,一日两次,温开水或温酒送下。重病可配合应证汤药服用。效果可靠而且平稳。 在猩红热、丹毒等急性热病中,或其他热毒瘀血壅滞于舌部,而致舌头的一部分或全部肿大,发硬,疼痛剧烈,口流唾涎,咀嚼、咽下均感困难,前人称为“木舌’,可用庶虫二钱,食盐一钱,研末服,一日两次,或煎汤服。也可同时用庶虫煎汤含漱。 本品有活瘀血、续筋骨的特殊作用,凡是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等症,可配合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三七、海风藤,骨碎补、川续断等为细末,配入麝香少许,温酒服用。外科接骨方药中,多有本晶。对闪腰岔气,疼痛不能转侧,也可用廑虫九个,焙黄研末,一日分两次服用。或配合牛膝,泽兰,续断、狗脊、桃仁,赤芍等煎汤同服。 过去市场上曾将龙虱当做庶虫,而另将土鳖虫分开。根据文献记载及目前市场出售情况,现在土鳖虫即庶虫,龙虱不再叫庶虫。 虻虫破血,遍行经络,能祛除真气运行难到之处的瘀血。庶虫破血。搜剔血积,接补筋骨折伤又为其专能。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半。入汤剂可稍多,入丸散可稍减。孕妇及无瘀血者忌用。 简介 在前面八讲中巳介绍了二百多种药物,拄照前面几讲的分类法,还有一部分药物没有归纳进去,例如止血药、祛风湿药、化痰治咳药以及一些常用的草药等等,这些药物就放在本讲中介绍。因为从这些药物的性味功能来看,不能归属于一类,所以把本讲称做“其他药物’。 杏仁 杏仁味苦、辛、微甘,性温。有小毒。主入肺经,有降,气行痰,除风散寒,润操通肠等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治咳嗽:风寒犯肺,肺失宣发肃降的功能,肺气不利而致咳嗽,常伴有寒热、头痛,咯痰,胸闷等症,叮用杏仁散风寒、降肺气,化痰利肺而止咳平喘。常配桔梗,前胡,苏叶、陈皮、半夏、炙甘草(如杏苏散)等同用。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发热,口渴,咳嗽不恶寒,可以本品配桑叶、菊花、桔梗、薄荷。牛蒡子(桑菊饮)等同用。肺气苦上逆,本品主要有降肺气的作用,故虽无风寒外感,但凡由于肺气上逆而导致的咳嗽均可应用。这种情况,常配合旋复花、苏子、白前、炒莱菔子,枇杷叶等同用。 2.润燥通肠: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肺气不降而致大肠气秘、大便干结者,可用本晶降肺气、润肠燥、开气秘而润肠通便。常配合瓜萎,桃仁泥.槟榔、枳实等同用。本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对老人(或久病体弱)肠道乏津而大便燥结难下者,也常用本品配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松子仁、柏子仁等同用。 3.平喘促;肺为娇脏,凡外感、内伤之邪(如风寒、风热,痰、饮、火,热等),影响到肺,肺失肃降,肺气不利而上逆,则可发生呼吸喘促。杏仁专能降利肺气而平喘,尤其是配合麻黄同用(麻黄宣肺,杏仁降气)更能加强定喘作用,所以前人有‘杏仁是麻黄的臂助”的说法。常用治哨方剂中多有杏仁、麻黄,例如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治风寒喘,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治肺有郁热.外受风寒的喘,定喘汤<;麻黄、杏仁、白果、款冬花、桑白皮、苏子、黄芩、半夏、甘草、生姜)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等等。 桃仁泥(打碎的叫“泥”)偏治大肠血秘。杏仁泥偏治大肠气秘。都应少佐陈皮以行气。 治咳,喘时用杏仁,兼大便秘者,用杏仁泥。 杏仁有苦杏仁、甜杏仁两种,处方上只写杏仁,药房即给苦杏仁,须用甜杏仁时须写清楚。苦杏仁力较急,适用于壮人、实证。甜杏仁味甘,性平,力较缓,适用于老人、体虚及虚劳咳喘。 杏仁有小毒,小儿使用时,须注意用量不可过大,以防中毒而致呼吸麻痹。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久咳肺气虚者慎用。杏仁中毒时,轻者可用杏树皮二两煎汤服用,重者须急送医院抢救。 桔梗 桔梗味苦,辛,性子。主要有宣通肺气,疏风解表,祛痰排脓,利咽,升提等作用。今分述如下: 1.宣通肺气、疏风解表:肺主皮毛,若外感风寐,邪束皮毛,就可造成肺气不宣,因而发生外感咳嗽,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胸闷吐白痰等。可·用桔梗宣通肺气、疏散风寒。常配杏仁,苏叶、前胡,陈皮、荆芥、防风,炙草等同用。若风热从皮毛、口鼻犯肺,而导致风热咳嗽(发热多、恶寒少或不恶寒、头痛、口渴、脉数、咳嗽,吐黄自痰或黄痰),可用本品宣肺疏表以散风热,常配桑叶,菊花,杏仁、牛蒡子,芦根、荆芥、薄荷等同用。因旰气郁滞、气机不畅影响到肺气失宣(胸闷、胁胀,喜长吁,性急躁、生气则咳嗽加多等)者,也可用本品宣散肺郁,常配合厚朴,杏仁,枳壳、苏梗、香附等同用。 2.祛痰、排脓:对肺失宣畅,气机不利而肺中痰阻,咳嗽、多痰,或痰多不易喀出等症,本品能宣畅肺气,祛痰止咳,常配合半夏、桔红、茯苓、苏子、瓜蒌、杏仁等同用。若风寒束肺,兼有内热未能及时宣发疏散,邪郁化热,壅滞不散,蕴而成痈,发生肺痈(咳嗽声重、胸胁部隐痛,或中府穴处疼痛、咳吐脓,血状痰、或脓痰如米粥,其味腥臭),可用本品祛痰排脓,促使痰浊脓汁排出体外。常配合生甘草、生苡米,冬瓜子、银花、贝母、枕仁、芦根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祛痰作用。 3.利咽:咽喉为肺胃的门户,肺有火热可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喜冷饮等症,可用本品宣散肺热而利咽喉,止疼痛,常配生甘草,山豆根,薄荷、射干,牛蒡子等同用。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咽喉疼痛(没有明显红肿)、夜晚口渴、手足心热等症,可配合麦冬,生地,元参、炙鳖甲等同用。 4.升提;桔梗有引茹上浮入肺的作用,故常用本晶作为引经药,本药又有升提肺气的作用。肺主通调水道,如因肺气不得宣通而气化失利导致全身水肿,尿少者,可用本品加入应证汤药及利水药(桑皮,冬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等)中,可起升提肺气而利尿的作用,常配合桑皮、苏叶,杏仁、枳壳等同用。此外,本晶配炙黄芪、柴胡、升麻等同用,可升阳气,常配合应证汤药用于中气下陷、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杏仁降肺气而化痰浊。桔梗升宣肺气而祛痰排脓。 生苡米利湿排脓而治肺痈,桔梗宣肺,祛痰,排脓而治肺痈。 用量一般—至三钱。肺痈破溃后,用于排脓时,用量可稍增大.用量太大可引起呕吐。 虚证咳嗽及干咳无痰者不用。 白前 白前味辛甘,性微寒。有下气降痰的作用。凡因肺气不降或肺气上逆而致胸膈逆满、肺气壅实,痰浊不下之症,均可选用本品。例如外感风寒而致肺气上逆咳喘痰多者,可配合杏仁、苏叶,苏子,荆芥,前胡、生姜等同用。肺热而致咳嗽、气逆、痰多者,可配合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瓜蒌、知母等同用。久嗽上气,浮肿气短,胸闷胀满,昼夜不能平卧,喉中有痰鸣声者,前人有白前汤(白前、紫苑、半夏、人戟),可随证加减选用。 前胡宣畅肺气,偏用于外感咳嗽。白前泻肺降痰,偏用于痰实气逆而致的咳喘。 旋复花下气行水,偏用于胸膈痰结坚痞,痰唾粘如胶漆。 白前下气降痰,偏用于胸胁逆气、肺中痰实的喘嗽。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虚证咳嗽及体弱者慎用。 贝母 贝母一般分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川贝母味苦甘,性平。主要有润肺化痰、开郁宁心的作用。因能润肺化痰,故常用于阴虚劳热所致的咳嗽.可配合百合,沙参,麦冬,元参、蜜紫苑,石斛、蜜杷叶等同用。肺痈溃后,脓已吐尽,尚有咳嗽、吐痰、气短、午后烦热,口燥咽干者,可配合桔梗,当归、生黄芪。甘草、麦冬,花粉等同用。因其有开散心经气郁的作用,故也可用于心胸气机郁结而致的胸闷,胸痛,心悸、少眠,善忘,郁郁不乐等症。常配合远志、茯苓,香附、红花、郁金、菖蒲,瓜萎,枳壳等同用。 浙贝母味辛苦,性微寒。木晶与川贝母的作用差不多,但浙贝母辛散、清热之力大于川贝母,故适用于外感咳嗽。常配合桑叶,菊花,杏仁、桔梗,前胡、牛蒡子等同用。对于痰火郁结(气有余便生火)而致颈部起瘰疬、肿大疼痛,或单侧、或双侧,或单个、或成串者,可用本品散郁清热,消痰散结,常配合生牡蛎,元参(消瘰丸),夏枯草,白芍,香附,海藻等同用。疮疡肿毒等初起,局部硬结肿痛者,可以本品散结开郁以助疮毒消散。常配银花、连翘、赤芍,红花、炙山甲、地龙,天花粉,陈皮等同用。 土贝母可供散结解毒用,多用于外科。不可与川贝母,浙贝母相混。 ·半夏性温燥,主用于脾经湿痰。贝母性凉润,主用于肺经燥痰。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川贝母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三至五分。 据近代研究报导,川贝碱能增强离体子宫的收缩,抑制离体肠管的蠕动。大量川贝碱能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呼吸运动抑制,并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搏变慢。浙贝碱作动物实验有较明显的镇咳作用。 有湿、停食、脾胃虚寒者,均忌用。 紫苑 紫苑原名紫苑。味苦水,性微温。本晶有化痰降气,清肺泄热、通调水道的作用,是常用的治咳药。例如:紫苑汤(紫苑、知母、贝母、阿肢、党参(戊人参),茯苓、甘草、桔梗,五味子、莲肉)适用于劳热咳嗽、肺痈(后期)、肺痿、吐血等症,紫苑丸(紫苑、五味子)适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止嗽散(紫苑、白前、荆芥,桔梗、百部、陈皮,甘草)适用于伤风咳嗽,紫苑散(紫苑、款冬花、百部,穴为细末,每次三钱,用乌梅一个、生姜三片,煎汤送服)适用于久咳不愈。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对实验动物有祛痰作用。并有——定的抑茵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品还有下气、利小便的作用。本品苫能降气达下,辛可益肺,能使气化下达于膀胱而利小便。因肺经有邪,肺气壅滞,气不能下达于膀胱而小便不利、尿少短赤者,可配合茯苓、通草等同用。 紫苑用蜜炙后,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肺痨咳嗽、痰中带血者,或肺燥,咽痒、干咳者,均须用蜜炙紫苑。款冬花偏丁温肺,多用于寒性痰饮所致的咳嗽。紫苑偏于开散肺气郁滞,多用于风热郁肺的咳嗽。 本品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故无论内伤、外感所致的咳嗽,常随证加减选用。用重一般一至三钱。 款冬花 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主要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蜜炙后能润肺。是洽疗咳嗽常用的药物。把款冬花烧烟,用纸简吸烟,也能治咳嗽。 对外感风寒而致咳嗽、气喘,喉中有痰似水鸡声者,本品辛温能散寒化痰,微苦能降气平喘。可配合射干、麻黄、半夏、细辛、紫苑,杏仁.甘草等同用。 对久咳、劳嗽,常用本晶润肺上咳,多与川贝,甜杏仁、紫苑、麦冬、沙参、元参等同用。久咳、痰中带血者,可加百合、藕节,肺中有热者,可加桑皮、知母,黄芩等。 款冬花偏于治寒性咳嗽,火热性咳嗽不宜用。马兜铃偏于治火热咳嗽,寒凉咳嗽不宜用。 百部对新久咳嗽都可以随证选用。款冬花则偏用于日久咳嗽。 紫苑偏于宣肺化痰而治咳。款冬花偏于温肺化痰而治咳。二药常合用,能增加治咳的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紫苑无显著的镇咳作用.但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款冬花祛痰作用并不显著,但有显著的镇咳作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火热咳嗽忌用。 百部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有润肺而止咳的作用。本品温而不燥,润而不腻,对新,久咳嗽,都可采用.对伤风感冒咳嗽,常配荆芥、桔梗,紫苑,白前、陈皮,甘草、苏叶、杏仁等同用。 对肺痨咳嗽,常配合沙参,贝母,知母,麦冬,百合,阿胶。甜杏仁等同用,若兼见潮热,盗仔,下午颧红,五心烦热等症者,可加炙鳖甲、丹皮,地骨皮、生地,元参,秦艽等。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各型肺结核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有的报导单用本品久服,对肺结核电有治疗效果。 对小儿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可配细辛、生姜、五味子,麻黄、白术,紫苑等同用。用本品单味药制成糖浆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效果。本品对百日咳还有预防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动物实验证明本晶有镇咳作用。对实验性流感有预防作用也有治疗作用。 百部能杀蛔(古书中也有称为长虫),蛲、蝇,虱一切树木蛀虫。单用煎剂、粉剂,或灌肠用,对治蛲虫有一定的疗效。也可配合使君子、大黄、鹤虱,槟榔、苦楝皮等同用,煎汤内服,治蛔虫也有一定作用。 用本品烧烟可灭虱(人头发内虱、体虱。阴毛虱),或用水煎洗。对树木蛀虫可用烟熏。 本品煎水洗疥癣也有疗效。用量一般一至三钱。外用适量。消化不良及大便泻泄者不宜用。 马兜铃 马兜铃味苦、辛,性寒。主要有清肺热、降气而止咳的作用,并能泻大肠之热而治痔疮肿痛。 本品主用于治肺热咳嗽,功能凉肺降气。常配桑白皮、栀子、黄芩,贝母,杏仁,甘草等同用,如兼有咳血者,可加阿胶,白芨,藕节,白茅根等。 桔梗治咳,偏于开宣疏通,适用于感冒外邪的新得咳嗽。马兜铃治咳,偏于清降凉肺,适用于咳久而致的肺热咳嗽。前胡宜散外感风热,祛痰降气而止咳。马兜铃清泻嗽久而生的肺热,凉肺降气而止咳。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可生痔漏而便血。本品能清泻大肠热邪,对痔疮肿痛,可配合地榆,槐花,槐角、枳壳、黄芩,连翘等同用。 对梅核痰<;咽中自觉似有梅核,似痰、喀不出,非痰又咽不下,心下闷热,此为痰气凝滞所致,又名梅核气)可用本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我常与旋复花(纱布包煎)、生赭石,黄芩、香附,苏梗、半夏、茯苓,乌梅炭、金果榄等同用。前人对马兜铃有‘汤剂中用之,多作叶’的记载。个人证于临床,如用生马兜铃,确见多数人发生呕吐,甚至有的人吐的很利害。如用蜜炙马兜铃就很少发生呕吐。 用量一般一至二钱。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作动物实验有祛痰作用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风寒咳嗽初起不宜用。 马兜铃的根名青木香,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用于外科.但也有用于胸,腹,胃痛者。近代研究报导青木香与马兜铃都有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桑白皮 桑白皮味甘、辛,性寒。主要有泻肺火,降肺气、利小便的作用。今分述如下: 1.泻肺火、降肺气而清肺止咳;肺有火热而致咳嗽、吐黄痰或粘稠痰、口渴、气喘,或咳血等症,可用本品配地骨皮、黄芩、生石膏、知母,甘草、川贝、瓜萎、芦根等同用。 2.利水消肿:由于肺失清肃,影响到水分的正常排泄而致水停肌肤,出现水肿、脓满,呼吸喘促、头面、四肢皆肿、小便不利等症,可用本品清肺热而利水,常配合大腹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冬瓜皮、车前子等同用。桑叶凉血、祛风、清热。桑枝通关节,达四肢,治风湿,疗痹痛。 地骨皮、桑白皮均能清肺中火热,但地骨皮入肺经血分,降肺中伏火,兼能益肾除虚热.桑白皮入肺经气分,泻肺中实火,兼能利水消肿。 车前子利水,偏于利水之下窍。桑白皮利水,偏于利水之上源。 桑白皮用蜜炙后,可稍减其寒性,并可有些润肺的功用。利水须用生桑皮。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肺气虚及风寒咳嗽者慎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动物作实验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枇杷叶 枇杷叶味苦,性平。有泻肺降火,清热化痰,和胃降气的作用。本品最大的特点是‘下气”。常用于痰热咳嗽、呕逆哕吐等症。 1.痰热咳嗽;肺气不降,气郁化热,肺热生痰而致痰热咳嗽(咳逆上气,痰粘稠难出或痰黄、口渴、脉滑数、舌苔黄腻),可用木品清肺降气,气下则火降,火降则痰消。常配合黄芩,山栀、沙参、瓜蒌、知母、杏仁等同用。本品用蜜炙后,能增加润肺的作用。常用于肺热伤津或肺燥气逆而致的咳嗽。 2.呕逆,哕,吐:胃气失和,气逆而呕,或胃热火逆而致干哕或吐物热臭酸腐、口渴等,本品具有清热和胃、降气止呕的功效。可配合竹茹、茯苓、槟榔、生姜,半夏、佩兰、苏子等同用。本品用姜汁炙后,能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可用于胃气上逆而致的呕吐。 桑白皮与枇杷叶均能治肺热咳嗽,但桑白皮兼能泻肺行水,枇杷叶兼能降气和胃。 马兜铃与枇杷叶,都能清肺热,但马兜铃兼能清大肠热而治痔宏,枇杷叶兼能清胃热而降逆止呕,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鲜者可用五钱至一两。用时刷净绒毛。 独活 独活味辛,性温。有搜风去湿,发散风寒的作用。常用于伤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引起的腰痛、腿痛等。今分述如下: 1.伤风头痛、牙痛:独活能发散风寒并且善搜肾经伏风。因仿风寒而致头痛连及齿、颊皆痛者,是风邪波及肾经所致,常配合细辛,防风、白附子、荆芥、川芎等同用。 2.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侵入致气血流行不畅而产生腰、膝、足、胫筋骨疼痛,可用本品搜风,祛湿、散寒,常配合桑寄生、杜仲、细辛,牛膝,当归。威灵仙,续断,制附片、地龙等同用。 羌活、独活皆能祛风湿,但羌活药力雄厚,比较猛峻,偏入太阳(膀胱)经,善治风湿相搏的头痛(后头部疼痛较重者,效果更好)、肢痛,一身尽痛。独活的药力较羌活稍缓和,偏入少阴经(肾经),善搜少阴经伏风,多用于腰、膝,足胫的筋骨痹痛。羌活偏于治游风,独活偏于治伏风。威灵仙祛风湿,能达十二经,兼能祛废水积聚,性极快利。独活祛风湿,主搜肾经吠风、寒湿,兼治奔豚(豚tGn音饨,古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因其发作时有如小猪奔闯,故名)疝瘕。 细辛偏入肝肾二经血分,善治风寒、风湿,兼通九窍。独活偏入肾经气分,善治伏风,寒湿,兼治齿痛。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五加皮 五加皮味辛,苦,性温。主要有祛风湿,壮筋骨,消水肿的功能。最常用于腰腿筋骨疼痛、两脚软弱无力等。1.风湿痹痛、腰膝软弱: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益旰肾、壮筋骨、强腰膝。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两虚,风寒湿侵入筋骨而致腰腿疼痛、关节拘挛者,可用本晶祛风湿,通经络,壮筋骨。常配合苍术,苡米、牛膝、萆薛,木瓜,成灵仙、独活等同用。 对小儿脚软行迟,可配牛膝、木瓜、苍术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甲,乙,故对由于维生素乙所引起的脚气也有治疗作用。 2.阴部湿庠,全身水肿:因风湿邪气引起的阴部湿痒,可配黄柏,菖蒲、蛇床子,苦参、防风、荆芥,生艾叶等煎汤外洗。 对由于肾虚而致腰疼,全身浮肿之症,可配合猪茯苓,车前子、川断,冬瓜皮、葶苈子,泽泻、大腹皮等同用。白藓皮祛风湿,气寒善行,偏用于风疮疥癣,诸黄风痹。五加皮祛风湿,兼益旰肾,偏用于筋软骨弱。 木瓜理筋病,偏用于筋急、筋软。五加皮壮筋骨,偏用于筋软弱骨无力,对筋急则不如木瓜。 五加皮有南,北的分别,南五加皮祛风湿、壮筋骨之力较优,偏用于腿软脚弱。北五加皮消水肿之力较好,偏用于腿脚浮肿。据近代研究南五加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甲、乙挥发油.北五加皮含有强心甙,有类似毒毛旋花子素K样作用。一般习惯上认为南五加成效果较好,有补益旰肾的作用,为正品,北五加皮有一定毒性,注意不可用大量。 用量南五加皮一般一钱半至三钱。北五加皮一般一至二钱。北五加皮如用量较大,可产生呕吐,并使心跳减慢,须密切注意。 威灵仙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主要能祛风湿,其性善走,无处不到,可以宣通五脏、十二经络,兼能除痰消积。主用于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对腰膝腿脚疼痛,效果更好。常配合羌活、独活,桑寄生、桂枝、续断、当归、红花。防己、苡米、炙山甲、制附片等同用。 稀莶草偏用于湿重的关节疼痛威灵仙偏用于风重的关节疼痛。 秦艽治风湿痹痛偏在阳明经者。威灵仙治风湿痹痛偏在太阳经者。 老鹳草祛风湿、健筋骨,主用于筋骨肌肉损伤、麻木和风湿痹痛。威灵仙主用于风寒湿留滞于经络的痹痛。 此外,对症瘕积聚、黄疸浮肿、风湿痰气、冷气作痛竽,均可结合应证药物加入本晶。其性—走审快利,可使收效迅速。 前人有用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砂糖一匙,煎汤频服,以治疗鱼骨鲠于咽部的经验。去年有一医院报导用威灵仙治鱼骨鲠咽数十例,确有较好效果。可供参考。用量一般一至四钱。 体虚气弱者慎用。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忌用。 秦艽 秦艽味苦、辛,性平。主要有祛风利湿,退骨蒸劳热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风寒湿痹、周身及关节拘挛疼痛:风寒湿三种邪气侵入机体,合而为病,影响气血正常运行,气血痹阻,而致全身肌内或关节疼痛,或筋肉拘挛疼痛,或兼发热、关节肿胀等。秦艽有祛风利湿、退热、缓解拘挛的作用。常配合独活、桑寄生,威灵仙、当归,红花、防已、牛膝、苡米等同用。寒重者可加制咐片、桂枝,湿重者可加苍术、白术,风盛者可加防风,羌活,筋脉拘挛重者可加木瓜、白芍、伸筋草、炙山甲等等。据近代研究报导,秦艽所含生物碱甲能通过神经系统间接影响脑垂体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故对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资参考。 2.阴虚劳热:由于阴虚而引起的骨蒸劳热(下午潮热、两颧发红、肌肉消瘦、盗汗、舌红,脉细数,晚间口干渴等),本晶可退虚热,常配合银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等同用。例如秦艽鳖甲散(秦艽五钱,鳖甲,柴胡、地骨皮各一两,当归,知母各五钱,为粗束,每付用五钱,加乌梅一个,青蒿五分,清水煎服,早晚各——付)就是临床上治疗骨蒸劳热常用的药方,可根据此方随证加减。 3.退黄疸:本品兼有通便利水,退黄疸的作用,前人有治“黄疸、酒疸”、‘去遍身黄疸如金”的记载。对湿邪郁蒸而致发黄者,可配茵陈、黄柏、车前子、栀子、茯苓等同用。 1971年我会诊一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曾经住医院用大量的茵陈、栀子,黄柏、板兰根、蒲公英等多剂,黄疸久久不退,真是遍身如金。当时我想既服茵陈等无效,若再用茵陈剂当然仍是无效,因而想到了秦艽、白藓皮均有退黄疸作用,即根据辨证立法,在处方中重用了本品和自藓皮,结果黄疸渐渐退除。其处方如下: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车前子五钱、黄柏四钱、秦艽四钱,自藓皮一两、茯苓四钱,泽泻四钱,焦三仙各三钱、槟榔三钱、,白蒺藜四钱、草豆蔻三钱。随证加减,约服二十剂左右而渐愈。通过此例来看,本品确有退黄作用,——得之见,仅供参考。 此外,本晶兼能入大肠经,有通便、治下牙肿痛、口眼歪斜等作用,可随证选用。 银柴胡治虚劳,偏用于寒热交作的。秦艽治虚劳,偏用于潮热骨蒸的。 独活与秦艽都能治身体下部风湿疼痛。但独活用于风湿寒痹,秦艽用于风湿热痛。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脾胃虚寒,大便泻泄者勿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秦艽碱甲经动物实验证明其抗风湿作用和考的松相近似。有一·定的抗过敏休克及抗组织胺作用。有升高动物血糖的作用并使肝糖元明显下降。 稀莶草 稀莶草生用味苦,辛,性寒。蒸制后味甘,性温。主要功用是祛风湿,蒸制后兼益肝肾,去肝肾风气。常用于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痹,腰腿无力等症,今举几个常用方剂如下: 1.稀莶丸《济生方》治中风,口眼歪斜,口吐涎沫,语言滞涩,手足缓软无力。 稀莶草一斤<;鲜者洗净,用蜜、酒拌蒸,蒸九次,每次蒸约半小时,晒干再蒸),亦芍一两、白芍一两、熟地黄二两、川乌六钱,羌活一两、防风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一百丸,每晨空腹时温酒或米汤送服。市场上有成品稀莶丸,与本方稍有出入,可用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2.稀莶丸《验方》治感受风湿传于四肢经络,致两足酸软无力,两手不能举等。 稀莶草(炒)八两、臭梧桐(花叶茎子均可,切片晒干炒用)二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于大,每服四钱,早晚白开水送服。忌食猪旰羊血。 另一方是:稀莶草一两、臭梧桐三两,共为细末,每服6—9克,或渐增至12~15克,日服两次。 对于湿邪较重的关节疼痛或两腿沉重、酸软无力等症,我常以本晶五钱至一两,配合独活、桑寄生、续断,南五加皮、牛膝、威灵仙,苡米、防已等同用,若兼寒重,疼痛明显者,再加制附片、补骨脂等,每收理想效果,请参考试用。 据近代研究,稀莶草还有降低血压作用。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重症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海风藤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主要作用是祛风湿,通经络。常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四肢拘挛或麻木不仁,阴天下雨则加重等症。可配合羌活、独活,秦艽,当归,桂枝,川芎、桑枝、乳香、木香、清风藤、稀莶草同用。 清风藤祛风兼能行痰,偏用于风湿流注,历节(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为特点)、鹤膝(以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形如鹤膝,故名)。海风藤祛风、通经络,偏用于风寒湿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重症可用至一两。 血虚阴虚及肾虚(无风寒湿邪)腰腿痛者不宜用。 络石藤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有通经络、利血脉、祛风湿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酸楚,筋脉拘急,屈伸不利,风寒湿邪久郁不愈,郁而化热,或机体阳盛,正邪相搏从阳化,热而出现关节疼痛处发热、身有微热、患肢于夜间不欲多盖衣被等热象者。常配合桑枝、防风、红花,亦芍,忍冬藤、当归、乳否、没药,稀莶草、伸筋草等同用。我常用于风湿 性关节炎兼有发热者。 海风藤治风湿痹痛,偏用于风寒湿较重无热象者。络石藤治风湿痹痛,偏用于兼有热象者。 稀莶草用于湿邪偏重、腰腿疼痛、乏力者,兼有益旰肾作用。络石藤用于风湿化热,筋脉拘急疼痛者,善通经络,无补益作用。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重症有时用一两。 海桐皮 海桐皮味苦,性平。主要有祛风湿而冶腰腿疼痛、四肢肌肉风湿痹痛的作用,对风湿痹证疼痛明显者,随证加入,常可减轻疼痛。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当归,防风,海风藤、桂枝、桑枝、红花,制附片等配合应用。对于较顽固的、容易复发的皮肤痒疮、痒疹、荨麻疹等,我常以本晶随证配合防风、荆芥、红花、赤芍、丹参,白藓皮,炙山甲、皂刺、苦参、连翘、蛇退(一,二分)等同用,常可取效。仅供参考。 本品用酒浸外用,可用于疥癣等皮、外科疾患。 五加皮(南五加皮)偏于壮骨舒筋而用于腰脚乏力,筋脉拘挛疼痛。海桐皮偏于祛风湿,通经络,而用于风湿性疼痛,止痛的效果较明显,并可外用于治疥癣。 用量一般内服一至三钱,外用适量酒浸。 据近代研究报导,海桐皮所含的生物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本晶也有积蓄作用,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系统的抑制,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明显的心律紊乱及低血压。 千年健 千年健味辛,甘、苦,性温。有壮筋骨、祛风气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筋骨无力,手足麻木等症。对于青壮年人风湿疼痛,手足拘挛,筋骨屈仲不利等症,也常随证选用。老年人可配合熟地,当归,枸杞子,南五加皮、续断,桂心、独活、羌活、红花,山药、党参、白术、山萸、川芎等同用。一些壮筋骨的药酒中,常有本品。临床常配合当归、红花、独活,桑寄生,续断、炙山甲、透骨草、骨碎补、络石藤,海桐皮等同用。 千年健有浓厚香气,用于胃痛,也有良效,一般可配香附、高良姜、木香、砂仁、丹参等同用。对老人胃痛更为适合。 络石藤偏于通经络,千年健偏于壮筋骨。 稀莶草偏于祛湿邪,千年健偏于祛风气(治风气作痛)。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重症也可能加至一两。 老鹳草老鹳草味苦、辛,性温。主要有祛风湿、疏通经络、活血、健筋骨的作用。对于风寒湿三邪侵入机体而引致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皮肤麻痒等,可配合当归、桂枝、赤芍、红花、羌活、独活、防风、海风藤等同用。我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屈伸不利,血脉不通者,常加用本品一两,似有一定效果,仅供参考。 老鹳草单用时可以浸酒饮用,也可以熬成流膏服用。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特殊情况可用到一两。 仲筋草 伸筋草味苦,辛,性温。主要功用是舒筋活络,兼能祛风湿。对风湿痹痛而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急不易伸开等情况者,可在应证汤药中加用本晶五钱至一两,对舒筋活络有帮助。常配合羌活、独活,当归、白芍、木瓜、生苡米,红花、桃仁、桂枝、鸡血藤、海风藤等同用。对于肝肾不足筋失所养而致筋骨屈伸不利之症,常配合熟地、山药、山萸,枸杞子、潼蒺藜,当归、白芍,千年健、红花、南五加皮等同用。 络石藤偏用于通经活络,仲筋草偏用于舒筋活血。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重症可用至一两。 透骨草 透骨草味辛,性温。主要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风湿疼痛,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等症,均可用本品配合独活、羌活、附子、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红花等同用。也可单用透骨草煎汤熏洗。本药外洗也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祛风、活血、止痛的作用,又是本药的特点。对疮疡肿毒、阴囊湿疹等,可用本品配合生艾叶、门藓皮、蛇床子、忍冬藤等煎汤外洗。 对于较深痼的风湿疼痛,筋骨拘挛,屈伸不利者,我常在应证汤药中加用透骨草五钱至一两、川乌二至三钱、伸筋草八钱至一两、骨碎补三至凹钱,往往能提高疗效。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为三至五钱;特殊情况,可用一两。外用时,量可适当加重。 因本品有活血作用,孕妇忌用。 追地风 追地风味酸,涩,性温。有祛风湿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酸疼,足膝酸坎麻木等症,可与独活、桑寄生、细辛,威灵仙,制附片,红花,透骨草、苡米等同用。 本品除入肝肾两经外,兼能入大肠经,如风湿化热侵及大肠经,上攻而致牙痛、咽喉庙者,可配元参、生地,地骨皮、丹参、山豆根等同用,下注而致下痢赤白、大便带血者,可配地榆、槐花,黄柏、黄连、木香,防风等同用。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特殊情况可用到五钱至·两。 桑枝 桑枝味苫,性子。有祛风除湿、利关节的作用。对风湿引起的肩臂膝足疼痛,全身关节疼痛,屈仲不利等症,可配片姜黄、防己、海桐皮、络石藤、稀莶草,独活、桑寄生,续断、牛膝,威灵仙等同用。 对中风半身不遂、四肢拘挛不利等症,可以本品配防风、菊花、白蒺藜、半夏、陈皮、竹沥、胆南星、红花、桃仁、赤芍,地龙等同用。桑枝配萆解,茯苓,苡仁、牛膝、泽泻、苍术、秦艽等,可用于湿脚气症。桂枝辛温,能通达四肢阳气,偏用于风寒痹痛。桑枝苦平,能利四肢关节、祛风气,偏用于风邪化热的四肢关节痹痛及中风半身不遂(有热象者)。据近代研究报导,桑枝有显著降血压的作用,含有维生素B1 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 松节 松节味苦,性温。有祛风湿、活经络,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较久,关节、筋骨拘挛疼痛,或关节胀痛、屈伸不利者。可配合桂枝、伸筋草、透骨草,木瓜、防已、红花、威灵仙、羌活、独活、炙山甲等同用。寒湿较重者,可加制附片,细辛、桂心等。本品对膝关节的寒湿疼痛,效果较好,可与牛膝,木瓜、海桐皮等同用。 伸筋草,透骨草偏用于筋骨拘挛的风湿痹痛。松节偏用于关节屈仲不利或关节肿胀的寒湿痹痛。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重症可用至一两。 丝瓜络 丝瓜络味甘,性平。有清热凉血、理气、通经络的作用。 对胸胁部攻串疼痛,可用本品配香附、郁金、枳壳等同用。对胸胁部跌打损伤疼痛,可配红花、桃仁、桔梗、片姜黄等同用。对闪腰岔气疼痛,可配乳香、没药、荔枝核、元胡等同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可配独活、羌活、松节、威灵仙等同用。本品还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对妇女崩漏、大便带血、痔疮出血等,可用丝瓜络炒炭,研末,每服—‘钱,一日二、三次。或配续断炭、艾炭、阿胶珠、棕炭(崩漏)、地榆、槐花炭、防风、炙槐角、黄芩炭(便血、痔出血)等同用。用量一般为二至四钱。 白花蛇 白花蛇又名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主要作用是搜风活络,治一切风。前人有“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的经验记载。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大人中风,风痰瘀血阻塞经络,血脉不畅而致口面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可配合桑枝、防风,胆南星,天竺黄、竹沥、白蒺藜,当归、红花、赤芍、炙山甲,地龙、桃仁等同用。2.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抽筋、惊痫:小儿脏腑稚嫩,风热炽盛,突然惊吓,最易引起抽搐,惊风以及小儿下肢瘫痪等症,可以本品配朱砂,菖蒲、郁金、胆南星、天竺黄、远志、全蝎,蜈蚣,羚羊角、牛黄等同用。常做成丸剂使用。3.比较重的骨节疼痛,肢体麻木:因风寒湿三邪痹阻经脉而致骨节疼痛,肢体麻木不仁者,可以本品配合独活、羌活,荆芥、防风、威灵仙、苡米、防己、秦艽,附子、红花、当归等同用。4.遍身疥癞、白癜风、痒疹、癣疮:本品搜风能够内走脏腑,外彻皮肤,一切皮肤风症,可用本品配合白藓皮,苦参、连翘,海桐皮,红花,丹参、蝉衣,薄荷、皂刺等同用。乌稍蛇性味甘平,无毒。与白花蛇效用相近。一般说,乌稍蛇偏用于皮肤不仁,大风(麻风)、疥癞等症。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水煎服。如炒研为细末,随汤药冲服,每次可用1~3分,温开水送服。一日二、三次。无风邪者,或属于血虚生风者忌用。 白僵蚕 白僵蚕又名僵蚕,味咸,辛,性平。主要有祛风解痉,消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1.小儿抽搐,惊痫夜啼:可以本品配合防风、全蝎、蜈蚣、胆南星,钩藤,天竺黄、蝉衣、焦三仙等同用。2.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可配天麻,菊花、钩藤、白蒺藜、白芍等同用。3.头面受风、口面歪斜:可配蜈蚣,全蝎,自芷、白附子等同用。4.颈部瘰疬、乳蛾(扁桃腺炎),痄腮(腮腺炎)等,可配合桔梗,生甘草、锦灯笼、山豆根、射干(乳蛾)、板兰根、牛蒡子,马勃,青黛(痄腮)、元参、生牡蛎、贝母(瘰疬)等同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全蝎 全蝎味甘,辛,性平。有毒。有熄风,止抽搐的作用。能引各种风药直达病所。对各种抽搐、惊风,惊厥,可配合蜈蚣,天麻、钩藤等同用。例如小儿慢脾风(呕吐泻痢之后而出现的慢惊风),可用全蝎三饯、白术三钱、麻黄三钱,共为细末,两岁以下者,每用二、三分,三岁以上者五分,薄荷汤送下。对大人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可配白僵蚕,白附子(牵正散,治颜面受风、口眼歪斜)、桑枝、防风、半夏、陈皮、红花、桃仁、赤芍,炙山甲,地龙(中风半身不遂)等同用。全蝎配防风同用,可增强熄风、止痉、定搐的作用。 蜈蚣祛风镇痉对于角弓反张、痉挛强直疗效好。全蝎熄风镇痉,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头部摇动效果好。二者合用,可互相增治疗效果,故常同用。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特殊病重者,可再增重些。单用蝎尾者,一般每次三至八条。蜈蚣蜈蚣味辛,性温。有毒。主要有止痉熄风和解毒的作用。常与全蝎同用。对癫痫常配天麻、钩藤、全蝎、天竺黄、胆南星,半夏、朱砂、远志、菖蒲,川贝母等同用。田高热动风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痉挛,颈项强直、抽搐、牙关紧闭等症,可配合黄连,郁金、天竺黄、羚羊角、全蜗、僵蚕、钩藤、防风、白蒺藜等同用。对破伤风病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证,可配合防风、南星、全蝎、白附子、僵蚕、钩藤等同用。此外,本品也町用于风寒湿痹的筋内疼痛、麻木、僵板不灵活等,可配羌活,独活、秦艽,防风、威灵仙等同用。对疮毒、烫火伤、瘰疬等,也有解毒作用。常配合乳香,没药、儿茶、雄黄等外用。蜈蚣与全蝎镇痉熄风的作用差不多,但蜈蚣熄风、止痉、止痛的作用比全蝎好。全蝎治舌僵、言语不利,震颇的作用比蜈蚣好。全蚂主用于定风,娱蚣除熄风外,还可用于解毒(以毒攻毒)。用量一般一至三条,或五分至一钱半。 地龙 地龙味咸,性寒。有清热利水,通经络的作用。温热病高热而狂言语乱、甚或抽搐者,可用本晶清热而安神、止痉。常配合黄连,郁金、远志,大青叶、菖蒲、天竺黄、连翘,钩藤等同用。田湿热积蓄于中、下二焦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可用本品清热利水,常配合猪苓、茯苓、车前子、大腹皮,冬瓜皮、泽泻、木通等同用。木品性善下行而利水湿,故常用于脚气所致的足跗浮肿、脚缝湿庠、顽麻足软等症。可配合木瓜、防己、吴萸、槟榔、紫苏等同用。对四肢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本品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配合桑枝、桂枝,络石藤,红花、炙山甲、伸筋草等同用。近些年来用地龙治支气管哮喘有效,有的做成粉剂服用,有的做成注射液应用。穿山甲、地龙均有通经活络、引药直达病所的作用,但穿山甲偏走全身、无处不到,地龙偏于下行,故治脚气常用,并能利水湿而消水肿。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有解热作用,有抗组织胺作用,有降血压作用。 白蒺藜 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疏肝郁,散肝风,泻肺气,明目的功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l、头痛,头晕、目眩:由于肝风上扰而致头晕、头痛,目眩、口苦,目多哆等症,可用木品疏肝郁,散旰风,平旰以治头痛、眩晕。常配合菊花,桑叶、天麻,钩藤、白芍,生牡蛎,羚羊角等同用。2、目赤,目痛,多泪:外感风热或肝郁化热生风等而致目赤、目痛、流泪、眼花、羞明,多眵等症,可用本品散风清热、平肝。常配合栀子、黄芩、木贼草、荆芥、桑叶,菊花、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等同用。3、胸胁胀痛,肝气郁结或肺气失宣而致胸胁胀满疼痛,可用本晶疏散肝郁,宣泻肺郁。常配合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片姜黄、川楝子,元胡,皂刺等同用。对肝炎患者的胁痛,我常在辨证论治的汤药中,加用白蒺藜三、四钱,同时配用皂刺一钱半或儿姜黄二,三钱,每收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4、癖块积长,由于气血瘀滞、影响气血流通,久积成块,或左或右。可用本品疏旰气,散旰郁而行血散结。常配合元胡、归尾、红花、桃仁、皂刺,炙山甲、炙别甲、生牡蛎等同用。潼蒺藜偏于平补肝肾,白蒺藜偏于通散肝郁。钩藤清旰热而熄风,白蒺藜散肝郁而熄风。用量一般二至三钱。血虚气弱者及孕妇均慎用。 天麻 天麻味辛,性平。有熄风,祛痰、止痉的作用。最适用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症。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头痛、眩晕:本品味辛能散外风,能入肝经,善熄内风(肝风)。并有祛痰的作用,所以一味天麻既能熄风,又能祛痰。一般祛风、化痰药均有燥性,惟天麻辛润不燥,通和血脉,有益筋骨,故前人称天麻足“风药中之润剂”。如因肝风内动,风痰上扰而致头痛、眩晕、眼黑、走路不稳、手足麻木等症,可配合钩藤、白蒺藜,菊花,川芎、亦芍、胆南星、桑叶,生地、泽泻等同用。如巾风口眼歪斜,口角流诞,可配白僵蚕,全蝎,白附子,荆芥、白芷等同用。2.中风:中风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半身麻木等,可配合桑枝、半夏、制南星、红花、防风,桃仁,赤芍、地龙、白蒺藜、钩藤、鸡血藤、川芎等同用。3.惊风、癫痫;小儿惊风、大人癫痫而致的抽搐、牙关紧闭、眼吊,烦躁不安等症,可配合全蝎、蜈蚣、钩藤、天竺黄,黄连、黄苓、郁金,菖蒲、远志、香附、陈皮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实验性痢痫的动物,有制止癫痫反应的作用。此外,本晶配合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当归、陈皮等,也可用于风湿痹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等)、肢体麻木不仁等症。苍耳子发汗散风湿,治头痛、头晕,善搜外风。天麻祛痰熄风,定惊痫,治眩晕、头痛,偏治内风。蔓荆子散上部风热,偏治外感实邪的头痛,内伤虚性头痛慎用。天麻偏治头痛眩晕属于内风挟痰者,外风头痛较少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钩藤 钩藤味甘,性微寒。有清心热,熄肝风,定惊痫,止抽搐的作用。善治大人头旋目眩,小儿惊风瘛从(手足抽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头重眩晕:由于肝风内动而致头旋,目眩,耳鸣、失眠,头重脚轻,筋惕肉(目+闰)(筋肉游走不定的跳动感)等症。可配合菊花,天麻,防风,半夏、茯苓,白蒺蔡、泽泻、生石决明,生代赭石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可用于高血压病。2.小儿发热抽搐,小儿高热不退,热极生风可致咬牙、项强、眼吊,四肢抽搐、烦躁不安等症,本晶能清心热、熄旰风而解痉镇静。常配合菊花、全蝎,娱蚣、黄连,郁金、天竺黄、桑叶,连翘、胆南星等同用。3.中风:肝风内动。风痰上扰而致忽然昏倒、口面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失利等症,名叫中风。本品有熄肝风的作用,又有一定的舒筋活络作用。常配合半夏、陈皮,茯苓,菊花,桑枝,桑叶、白蒺藜,红花、赤芍,地龙,炙山甲等同用。忍冬藤偏于清经络中的风热而治经络疼痛。钩藤偏于熄肝风、清肝热而治筋惕肉(目+闰)、手足抽搐。络石藤舒筋活络而治筋脉拘挛,不易屈伸。钩藤熄风镇痉而治筋脉瘛从(痉挛性抽动),手足挛急。白僵蚕祛风偏治惊痫,中风,兼能化痰散结。钩藤熄风偏止旋晕,抽搐,辣能清肝心热邪。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除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外,还有镇静作用,但无安眠作用.前人使用钩藤熄风时主张‘后下’,认为钩藤后下力大、久煎力小。近人实验研究证明,钩藤煮沸煎熬超过20分钟,其降低血压的成分即受到部分破坏。用量一般二至五钱。特殊重症可用到一两。 大蓟 大蓟味甘、酸,性凉。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兼能散瘀消肿。常用于以下情况;1.衄血,咳血,吐血,尿血:这些出血往往与血热妄行有关。本晶能凉血清热而止血。常配合侧柏叶,茜草根、小蓟,白茅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薄荷,共烧炭(用纸包放在地上一宿,以出火毒),为细末,每服二至三钱,用生藕汁或墨汁送服(此方名十灰散,常用于咳血,吐血等)。2.妇女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大量出血叫做‘崩”,小量出血、但经常不止,叫做“漏’。对妇女崩漏,常以本晶配合棕榈炭、艾炭、阿胶、桑寄生、续断炭、白术、仙鹤草,当归炭、蒲黄炭等同用。3.疮毒痈肿:本病多由血热、毒火塑结不散而致,本晶能凉血、散瘀而消肿。常配合银花、连翘、赤芍、蒲公英,红花,野菊花、丹皮等同用。鲜大蓟绞汁饮服,每次1~2汤匙,一日二次,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另有小蓟一种,其性味功能基本相同,并且常与大蓟在一起同用。但细分析,也有些不同之处。大小蓟在凉血止血方面效果近似,但大蓟还有散瘀消肿的作用,无论内服或外用均对疗毒痈疮有效,小蓟则无此作用。小蓟治尿血的效果较佳,例如小蓟饮(小蓟五钱至一两,生地一至二两、滑石五钱、通草二钱、蒲黄三锐、藕1)三至五钱、竹pI·二钱、当归二钱、生栀子三钱、甘草一钱半)则是治疗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的著名方剂。本方再加木通、车前草、猪苓、篇蓄等,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炒炭后能缩短出血时间而起止血作用,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小蓟生用止血作用好,能收缩血管,并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缩短,炒炭后反不如生用,小蓟有利胆作用,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有降低血压作用。用量一般一至五钱,鲜者常用二、三两,特殊重病,干者也可用至一两。炒炭后,用量可稍小些。 地榆 地榆味酸、苦,性微寒。能清下焦血热,而治大小便出血。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生用凉血清热的效果好,炒炭用,止血的效果也好。本品能清热、凉血而止血,可用于各种出血,但它的特长是治下部出血,效果尤佳。例如治大便出血,可配黄芩,槐角、槐花炭,当归,白芍、阿胶、黄柏等同用。治尿血可配合木通,生地,泽泻、猪苓,茯苓,瞿麦,黄柏炭,茅根炭、小蓟等同用。地榆酸寒凉血,可外用于痈肿疮痔及烫火伤。可单用本晶为细末,香油调涂患处,能止痛并使愈合加快。或用生地榆二两,冰片二分、麝香少许,共研细末,伤处破者,可撒布此粉于伤面上,如未破者,可用香油调涂患处。也有用地榆末与黄连素同研为均匀细粉,用于烫伤或烧伤,取得良好效果者。白芨止血,偏理上焦出血。地榆止血,偏理下焦出血.棕榈炭、地榆炭均能止血,但棕榈炭无论寒热的出血均可应用。地榆炭则偏用于下焦湿热性的大便出血.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抗菌作用,但经高压消毒后,抗苗力下降,甚至消失,本晶能缩短出血时间,对小血管出血有止血作用,其稀溶液作用更显著,对溃疡病大出血及烧仿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控制感染而防止毒血症,减少渗出,促进新皮生长。用量一般二至五钱。止血宜炒炭用,治痈肿,烧伤宜生用。重病用量可再稍大些。虚寒性出血者慎用。 侧柏叶 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主要有益阴、凉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1.各种出血:本品性微寒,故常用于热性出血。例如衄血可配生地,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咳血可配生藕节,白芨,杏仁,炒栀子等同用,吐血可配白芨,地榆、生赭石、旋复花、乌贼骨,茜根炭等同用,尿血可配生地、木通、小蓟、黄柏,知母、白茅根等同用,妇女崩漏可配合桑寄生、续断炭、益母草、仙鹤苹、艾炭、棕炭等同用。等等.如配合炮姜炭,艾叶等也可用于寒证出血。本晶生用除凉血、止血外,尚能益阴清热,炒炭用则只可用于止血.实际上本品最常用于凉血,止血,生用的机会较多。例如四生丸(生侧柏、生地、生艾叶,生荷叶)常用于各种热性出血。这是前人对本药的使用习惯及经验。据近代实验研究报导,本品生用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凝血作用反较生用效果差。我对妇女倒经(每到月经期则衄血)常在应证汤药中,加入生侧柏五钱至一两,大小蓟各五钱,效果较好,谨提供参考。本品性较寒凉,久服,多服可影响中焦温运的机能而产生胃部不适或食欲减退等症,故可在使用本晶时,佐用一些强健中焦的药物,如陈皮,生姜,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等。白茅根甘寒,凉血止血并能泻火,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兼能养阴(对肺阴虚的咳嗽、痰中带血有效).地榆酸寒收敛而止血,偏治下部的出血。侧柏叶益阴凉血而止血,偏治上部的出血。艾叶温通理血而止血,侧柏叶清血中湿热而止血。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重症也可用五钱至一两。 白茅根 白茅根简称茅根,味甘,性寒。主要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的作用。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对衄血、咳血、吐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常配合小蓟、藕节,芦根、黄柏,丹皮炭,生地等同用。本品治尿血的效果尤好,也是其特点之一.本晶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对湿热淋、(泌尿系感染),水肿等病,可配合车前子,木通、篇蓄、瞿麦、猪苓、茯苓,黄柏等同用.我常在应证汤药中加入茅根炭一两,黄柏炭四钱、小蓟五钱,用于尿中红血球满视野或数十个,久久不愈者,每收理想效果。久病致虚而兼腰痛者,可酌加川断或川断炭,桑寄生。谨供参考。侧柏叶清血中的湿热,苦涩而止血。白茅根清血中的伏一263一热,甘寒而止血。茅根炭偏用于止血:生茅根偏用于清热利尿,凉血,鲜茅根清热凉血的效果更好。茅针(茅根刚出的新尖)可用于外科,能溃脓破肿。茅花(白茅根的花)治吐血,衄血,上焦血热而出血的疾病优于茅根。白茅根治尿血优于茅花。芦根,茅根均能清热,但芦根偏于清气分的热,生津止渴。茅根偏于清血分的热,益胃止渴。据近代研究报导,白茅根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茅花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故有止血作用。用量一般二至六钱。鲜者可用一至二两。单味使用时可用至数两,甚或半斤。茅花、茅针一般为一至三钱。 棕榈炭 棕桐炭简称棕炭,味苦、涩,性平。是一种收涩止血药。对衄血,咳血,吐血,尿血,便血,血崩等各种出血,均有收涩止血的作用。常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白茅根、茜草炭,丹皮炭、荷叶炭、阿胶等同用。艾炭、棕炭常同用于止血.但艾炭暖子宫,逐寒湿,理气止血,偏用于子宫出血、崩漏带下。棕炭舌涩收敛而止血,偏用于下部大出血,有“涩可固脱’的效力。艾炭无收涩瘀滞的缺点。棕炭对有瘀血或瘀阻未尽者不适用。侧柏叶益阴凉血而止血,血症的初,中,末三期均可使用。棕炭收涩止血,故血症初起瘀阻未尽者不宜使用。花蕊石涩而止血,但能化瘀血,下死胎.棕炭则无化瘀血的作用。用量一般二至四钱。特殊重症可用到一,二两。出血症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三七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主要有两大功用,一是止血,一是散瘀消肿而定痛。本品常用于各种出血。例如配沙参、炒山栀,黄芩,白芨、杏仁、生藕节、枇杷叶等,可用干咳血,配生赭石,竹茹、黄芩炭,白芨、焦神曲、乌贼骨,仙鹤草、灶心土等,可用于吐血,配白茅根,大小蓟,炒栀子、荷叶炭,血余炭、银花炭等,可用于鼻衄血,配黄柏炭、瞿麦、茅根炭、小蓟炭、灯心炭,生地黄等,可用于尿血,配防风,地榆炭、赤石脂,槐花炭等,可用于便血:配阿胶,艾炭,棕炭,莲房炭,当归炭、川断炭、桑寄生等,可用于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单用本品为细末,用温开水送服五分至一钱,一日二,三次,也有止血效果。但配合应证汤药使用则更好。三七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散瘀血,消肿定痛的作用。常配合乳香,没药、骨碎补,川续断、血竭等,用于跌打损伤、瘀血青肿等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用三七为末掺于伤口或捣烂外涂于受伤处,既能止血又能散瘀消肿而定痛。本品配银花、连翘,赤芍,红花,归尾,花粉,乳香,没药等,也可用于痈肿疮疡的肿痛。近些年来常配本晶作为活血化瘀药,用于各种瘀血症及血瘀气滞症。例如紫癜,心肌梗塞、溃疡病慢性穿孔等等。对于心肌梗塞,舌质紫暗或舌上有瘀斑,痛处固定不移者,除根据辨证论治服用汤药外,还可用三七粉三至五分配人参粉三至五分,温开水送服,一日二次,连用2—4周或更长些时间,有良好帮助,请参考试用。对频繁发作的心绞痛患者,也可应用,但用量可稍轻些。自芨、三七都能止血,但白芨偏用于肺胃出血,如咳血,吐血。三七则可用于一切出血。乌贼骨为末外掺于伤口处,也能止血,但其作用是敛涩而止血。三七为末外掺(或捣烂外徐),能粘合伤口,散瘀消肿而止血,并且同时有很好的止痛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三七所含的三七皂甙做动物试验,有强心作用,三七温浸液做动物试验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用量:一般不作煎剂用,常作为粉末用温开水送服或随汤药冲服。每次二分至一钱(止血)或一钱至二钱(治外伤、筋骨折伤等),一日二次。前人有用小量或中等量能止血、活瘀,用大量则破血的经验,可资参考。近代研究报导,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甙低浓度时对实验动物的血管有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对血管有扩张作用。似有一致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与观察。 白芨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主要功用是止血,消肿,去腐,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本品最常用于肺胃出血。例如配生藕节、黑山栀、杏仁、沙参、生地、百合、元参等,可用于咳血,配炒黄芩、知母、乌贼骨、蒲黄炭,茜草炭等,可用于吐血。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乌贼骨、贝母、甘草,共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温开水送服,一日二,三次。或白芨粉一钱配三七粉三至五分同服,一日二,三次。治疗溃疡病出血,有较好效果。我常用白芨配合杏仁,百部,紫菀,麦冬、百合、瓜蒌,生地,黄芩。生藕节等,用于肺结核咳血,每收良好效果。再根据前人用药经验,认为白芨有补肺作用,据此经验,我也曾用白芨粉每服一至二钱,一日三次,饭后用紫菜(约五分至一钱)煎汤送下,将紫菜也吃掉。用于肺结核有空洞者,常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症状多者,可随时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配合汤药,临床症状不多者,也可配合异烟肼内服)。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在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用法仅供参考。本品还有逐瘀生新及去腐生肌、收敛疮口的作用,故外科也常用于痈肿、疗毒、疮疡等的治疗。内服、外用均有效。荷叶炭,棕炭等止血,因收涩太过,常可发生血瘀、血滞的情况。白芨止血,同时又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虽久用也不发生瘀血。三七可止一切出血,白芨偏止肺胃出血,三七可敬瘀定痛,白芨可去腐生肌。生藕节止血之中兼能养阴生津。白芨止血之中兼能补肺收敛.用这二药止血均不产生瘀血。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水煎服,如用粉末吞服,每次可用五分至二钱,一日二、三次。不可与附子。乌头同用。 仙鹤草 仙鹤草味苦,性凉。主要用为止血药。兼有治热痢的作用, 对于咳血,常以本晶配白芨,生藕节、黄芩,炒栀子,阿胶珠等同用,对吐血可配合炒黄芩、知母,白芨,乌贼骨、焦三仙,焦槟榔、茜草炭等同用,对于宫出血,可配合益母草,桑寄生,当归炭、生地炭,白芍,阿胶,艾炭等同用。对于热痢便血,可配合地榆,槐花炭、白芍,木香,黄连,黄柏、白头翁,马齿苋等同用。益母草可用于子宫出血,但兼能活血祛瘀。仙鹤草也可用于子宫出血,但没有活崭作用,故须配伍一些活崭药同用,较为合适。据近代研究报导,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维生素K,仙鹤草素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时间缩短。我曾用仙鹤草一至二两,配合生地,元参、白芍、当归、自茅根,阿胶,茜草炭,鬼箭羽,丹皮炭等随证加减,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确有一定帮助,请参考试用。 用量一般为五钱至一两。 藕节 藕节味甘,涩,性平.鲜用凉血止血,晒干生用收涩止血,炒炭用止血力更能增强。藕节收涩止血之中兼有活瘀血的作用,故能止血而无留瘀的弊害,是治疗各种出血时很好的辅助药。常用于咳血,吐血、衄血等症,多与白芨、侧柏叶,大蓟、茜草炭,棕炭等同用。热证出血宜生用,或采购鲜者,绞汁饮服,效果更好。虚寒证出血,宜炒炭用。近代实验证明,本晶能缩短出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棕炭为收涩止血之晶,专为治标济急时使用,早用、多用、单用,有产生血瘀涩滞的弊害,故需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较妥。藕节则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不但可以单用,而且还可与棕炭同用以免除棕炭产生留瘀的弊害。用量一般三至五钱。鲜藕节可用到一,二两。 菖蒲 菖蒲味辛,性温。主要有开通心窍、宣气除痰,聪耳目,发声音的作用。 1.开通心窍、宣气除痰:对于热入心包和痰迷心窍而致的神志昏迷、神明失常、昏懵不语、甚或抽搐等症,常以本晶开通心窍,宣气除痰以醒脑清神。可配合远志,胆南星,天麻,全蝎,蜈蚣,天竺黄,郁金,茯苓,朱砂、川贝母等同用。因痰浊,气郁影响心神而致心悸,善忘,惊恐,精神不安,以及病症,癫狂等症,也可用本晶宜气除痰,开心窍以安心神。常配合远志,香附,郁金、琥珀。朱砂、僵蚕,全蝎、胆南星,防风,龙齿,茯苓等同用。 2.聪耳目,发声音:对于痰气上冲而迷心窍或中风卒例导致耳聋,目瞀(看不见东西)、目花,舌蹇难言或言语不利等症,本晶有通九窍,出声音的作用。可配合远志,天竺黄,半夏,蝉衣,细辛,陈皮,茯苓,香附,生赭石,槟榔,磁石等同用。 此外,菖蒲对中焦湿浊阻滞或气郁妨中焦而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不振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紫苏、半夏,陈皮,茯苓,焦神曲等同用。有温肠胃,宣气消胀,治心腹痛的作用。远志。菖蒲皆能入心开窍,但远志交通心肾而补心益肾,偏用于惊悸,善忘、失眠,失神。首蒲开窍、宣气,除痰而益心肝,偏用于痰气迷心(神昏)、耳聋、目瞀、失语。气闭于胸膈之间而胸闷胀痛等,用菖蒲开通,甚有效。根据这些经验,我对心绞痛偏于气闭不通者,常在应证汤药中加菖蒲二至三钱,有帮助除闷止痛的功效。仅供参考。在使用地黄,玉竹,麦冬,山药等药时,佐用一些菖蒲,可使其宜导而不生滞。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麝香 麝香味辛,性温。功能开心窍,通经络,通行十二经上下,内透骨髓,外彻皮毛,为芳香走窜之晶,善能开关利窍。常用于以下情况:1.神志昏迷:由于中风,热入心包、痰迷心窍等所致的神志昏迷,牙关紧闭等症,可用本品开心窍醒心神。常配合苏合香、檀香、丁香、菖蒲、朱砂,郁金、牛黄,珍珠,犀角等同用,如苏合香丸(散),安宫牛黄丸(散)等(二药均为中成药)。 2.经络气血阻滞:经络气血阻滞时则可产生疼痛、痈肿,结核、症瘤、痃癖等,可在通气活血的药方中,加用本品少许,能增强通经活络的作用,以达止痛、消痈肿、除瘫瘕等作用。一般常作丸(散)剂使用。常用丸药如犀黄丸、醒消丸,小金丹,化症回生丹等,其中均有麝香。 3.跌打损伤:伤处气血塑塞瘀滞故青肿疼痛,可在活血化瘀药中加用本品行气,通经络,能增强消肿止痛的作用。例如七厘散(血竭、乳香,没药,红花,儿茶,麝香、冰片、朱砂),治疗跌打损伤,既可内服(每次七厘至三分)又可外敷(皮肉未破者)。 本品芳香走窜,用之不当或太过,可耗散人体正气。宣散气血之力速猛,孕妇忌服。据近代研究报导,麝香能促进人体诸腺的分泌,使呼吸心跳增快,血球增加。用量般二,三厘至二、三分。但很少与汤药同用。本晶多研入丸、散剂内使用。特殊需要时才随汤药吞服。在丸散剂中应用时,虽然用量往往很小,但其性能飞扬走窜有助其他药物功效发挥与增强。 冰片冰片又名龙脑香,梅片。味辛苦,性微寒。香窜善走,无处不到。能散郁火,通诸窍,兼能清心醒脑,去目赤云翳。可用于以下诸情况:1.风痰急闭,惊痫卒倒:凡由于风痰上扰、痰热迷心、小儿热病急惊风、癫痛,中风卒例而发生神志昏迷、吊眼、抽搐、失语等症,皆可用本晶开心窍、清心热而醒脑安神。常配合牛黄.胆南星、雄黄、麝香、天竺黄、全蝎,螟蚣、防风、黄连、郁金等,作为丸剂服例如牛黄清心丸、镇惊丸(成药)等。2.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因火热郁闭,火热上攻而致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可用本晶配合黄连、黄芩、牛黄,生大黄、元参、生地、连翘、防风、山豆根等同用。常用的成药如牛黄上清丸等。并可作为外用药,例如,灯心一钱,黄柏五分,同烧存性,为细末。再研入枯白矾七分,冰片三分。每次用一、二分,吹喉。可用于风热上塑,咽喉肿痛,喉闭痪壅之症。再如;冰片一钱、朱砂一钱,为细末,搽涂牙痛,有止痛作用。等等。 3.疮疡痈肿、目赤云翳:各种疮疡肿毒,皆可外用消肿止痛,已溃者还可祛毒生肌、除臭。例如:《重楼玉钥》生肌散(赤石脂、乳香、没药、轻粉、硼砂、煅龙骨、孩儿茶、梅花冰片)等.风火上攻头目而致目赤疼痛,睛生云翳等症。可用本品配炉甘石、朱砂-硇砂、麝香、珍珠、熊胆等(须精制)作为点眼剂点眼,可退赤退翳而明目止痛。市上常售的明目眼药、光明眼药膏中,皆有冰片。樟脑辛热除湿,不甚走窜,常作外用杀虫防腐剂用。冰片辛苦微寒,走窜甚逮,无处不达,能透骨髓,散邪外出。病在深部者用之,能引药深入病处。若病邪尚在人体浅部者,用之反有引病深入的可能性。 麝香走窜飞扬,其性温,通经活络的效力强于冰片,孕妇忌用。冰片走审开窍,其性凉,清热解毒的效力优于麝香,也能醒脑提神,孕妇不忌。用量一般三厘至一分。很少入汤药,多作为丸散剂使用。 神曲 神曲味甘、辛,性温。主要用为帮助消化药。能开胃健脾,化食消积。对于饮食积滞而致胃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可配合麦芽、山查、炒菜菔子、藿香、陈皮、枳实等同用。对于饮食久积、痰食互结而生癖块症瘕等,可配山查核,苍术、白术、三棱、莪术、麦芽、红花,桃仁、生牡蛎,炙鳖甲等同用。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可配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谷芽,麦芽等同用。本品炒焦用,消食的效力可增强,故消寻药中常用焦神曲.生用除健脾开胃外,兼有些发散之力,故停食兼有外感发热者,宜生用。本品有帮助金石药晶消化、吸收的作用,故使用磁石、代赭石等金石药品时,可佐用一些神曲。既能助运化,又能保护消化功能。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麦芽 麦芽味甘,性微温。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能助胃气上行而资脾健运,使浊气下降而除胀宽肠。用大量兼能回乳.对饮食积滞(对米面果实,薯类积滞较好),可配神曲、半夏、炒莱菔子,炒鸡内金、焦山查,槟榔、枳实,苍术等同用。 对于产妇欲回乳者,可用炒麦芽二两煎水服,每日一剂,连服数剂,乳汁即渐少而回乳。 麦芽生用有鼓舞胃气助消化开胃的作用,可用于胃呆少食或食滞兼有胃热者,并有些舒肝调气作用,炒后偏用于食滞兼有胃寒者,炒焦用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无积者久服反伤正气。 山查 山查 味甘,酸,性微温。主要有消积化痰,行气活瘀的作用。兼能发小儿痘疹。1.消积化痍:对于肉食积滞效果好,常配合炒鸡内金、神曲、麦芽、炒槟榔、莱菔子等同用。对中焦痰湿阻滞,久生积块者,可以本晶化痰消积,常配白术、枳实,半夏、陈皮,神曲、麦芽,三棱、莪术、红花、桃仁,炙山甲等同用。2.行气活瘀;山壹能入血分,既能行气又能活瘀。对于妇女产后下腹部瘀血疼痛(俗名儿枕痛),恶露不尽等症。可配合桃仁、红花、炮姜、川芎、当归等同用.我对胸痹疼痛(包括心绞痛)者,常在应证汤药中加用生山查五钱左右,有活血止痛的作用。3.发痘疹:小儿痘疹,迟迟不易出齐、出透者,可用本晶二,三钱,煎水饮服。 山查生用,适于开胃消食、活血化瘀,炒焦用适于消食导滞,山查炭适用于消食止泻。神曲善于消谷积,兼能化痰导滞可使金石药容易消化,麦芽善于消面积,兼能助胃气,山查善于消肉积、症块,并能行气活血。山查核消食磨积,兼能治疝气(指腹股沟及少腹部疝气攻串作痛或睾丸肿痛)疼痛。乌梅,山查皆有酸味,但乌梅酸而收涩,敛肺涩肠。山查酸而破泄,消积散瘀。 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查,三药合用称谓“焦三仙”,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导滞的能力,如再加焦槟榔则称“焦四仙”,又加强了下气消积的功效。这几味药常同用。据近代报导,用50%的山查酒,每次服10一20毫升,可止心绞痛。用量一般一至五钱。本品多服,久服反伐脾胃生发之气,故凡脾胃虚弱无积者,慎用。 鸡内金鸡内金味甘,性平。主要功用是消食开胃,兼有通淋化石和止小儿遗尿的作用。分述于下: 1.消食开胃:人人、小儿消化力差而致饮食停滞,脘腹发胀,呕吐,泻泄,食不消化等症。可用本品健脾开胃、消水谷、助运化。常与藿香、紫苏、焦神曲、焦山查、焦麦芽,枳实、半夏、陈皮等配伍使用。对小儿疳积,消化不好,面黄肌瘦、下午低烧者,可去藿香,加胡黄连、银柴胡,使君子,焦槟榔等同用。2.通淋消石:对小便淋漓疼痛,尿中有砂石者(泌尿系结石),古称“砂石淋”,可用本品配合冬葵子、车前子,瞿麦,蒿蓄,茯苓,猪苓,牛膝,泽兰、金钱草、木通等同用。对胆结石疼痛,也可配合枳实,半夏、川楝子、柴胡、白芍,郁金、木通,生大黄,金钱草等同用。 3.止遗尿;对小儿遗尿及大人尿床者,本品能止遗尿收小便,可在应证汤药中加用本品。 本品生用,适于通淋化石等,炒用适用于消食开胃。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常山 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消痰、引吐及截疟的作用。本品有强烈的致吐作用,前人有时用它涌叶胸膈间痰浊,痰饮的停留结滞,用常山配甘草内服,可吐出痰涎水饮等,使胸膈间感到宽畅,但现在已很少用吐法,所以本品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用常山治疗疟疾,前人称做’截疟”,意思是说常山能强力止住疟疾的发作,但是还须要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用其他的药物调理整体、除去各种致病因素才较全面。因此,在常山截疟时,主张须先用和解表里,提邪外出、解散表邪,除痰消积,清解肝胆,调理肠胃等药物,进行几天治疗,使疟邪已出于阳分,再在应证的汤药中加用常山截疟。前人这些经验可供后人参考。我在使用常山治疗疟疾时,常组成下方: 柴胡三钱至一两、黄芩三至四钱,半夏三钱,常山二至三钱、草果三钱、槟榔三钱、乌梅一钱至一钱半、生姜三片,大枣三至五枚。炙甘草一至二钱,水煎服(必须有一次在发作前3—4小时服用,故服用时间可根据情况而定)。大便干秘者可加生大黄一至三钱,发作时热多寒少,甚至只发热不发冷,出大汗,口渴思冷饮者,可加生石膏一至二两,知母三至四钱,如发作时主要是发冷而不觉发热或发冷时间很长,发热时间极短且较轻者,可加桂枝三至五钱,白芍三至五钱、吴萸二至三钱,如病已久,多法治疗不愈,人体巳渐虚弱,或年老体虚者,可加党参五钱至一两,何首乌五钱至—两。以上体会,仅供参考。服用常山可使胸胃之气上逆而致呕吐,配用槟榔降气,半夏和胃,可防止致吐的副作用。草果除瘴疠湿气,偏治瘴疟(因感受山岚瘴气而发生的一种疟疾,类于恶性疟疾)。常山祛痰积,偏治间日疟、久疟。配入应证汤药中,可用于各种疟疾。据近代研究报导,常山治疗间日疟比奎宁效果好,有的报导说本晶有解热作用。用量一般一至二钱。重症可用三钱。虚弱患者慎用。 草果 草果味辛、性温。有芳香燥湿,辛温祛寒的作用,并能截疟。寒湿之邪停滞于肠胃,影响中焦运化而致胃痛、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中焦满闷、食欲不振等症,可用本品芳香燥湿、祛寒温中。常配合藿香,砂仁、木香、生姜、半夏、吴萸、良姜,香附等同用。因中焦寒湿太盛而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者,可配厚朴,陈皮、草蔻、麦芽,茯苓,苍术等同用。对湿邪盛而致的疟疾,或疟疾兼有中焦寒湿阻滞者,可用本品配合柴胡、黄芩,半夏、苍术,佩兰、草豆蔻,槟榔,常山,厚朴等同用。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效果较好。·草豆蔻偏于温中调胃,止呕消胀。草果偏于燥湿祛寒,除瘴截疟。 用量一般七分至二钱,重症可用至三钱。脾胃无寒湿者忌用。 使使君子 味甘,性温。有健脾胃,除虚热,消积杀虫的作用。常用于小儿由脾胃不健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小儿脾胃虚弱容易停乳,食滞,湿热郁阻,消化不良而致成府疾。虫积,痞疾等病。一般常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枯脆、消化不良,便泄、腹大青筋、低热、食欲不振、爱吃泥土、肝脾大、倦怠,易哭啼等。本品健脾胃,除虚热,消积杀虫。常配合胡黄连、焦三仙,鸡内金,槟榔、白术,茯苓等同用。例如加味肥儿丸(麦芽、神曲,白术,山查、使君子,胡黄连、槟榔、木香,枳实、鸡内金、陈皮。为末,蜜丸)、健睥肥儿散(使君子,鸡内金,白术,山药、甘草,茯苓,山查,共为细粉)等。 本品有驱蛔虫的作用。实验证明,其水溶性成分(使君子酸钾)可使猪肉蛔虫头部麻痹而被排出。可单用本品(每日一至五钱,水煎服,或剥去外皮,把仁烤熟嚼服),或配合苦楝子、芜荑、甘草、猪胆汁等同用。此外,对钩虫、蛲虫也有效。治钩虫可配榧子等同用。治蛲虫可与百部,大黄合用(使君子,大黄,水煎服,再加用百部煎汤灌肠)。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大量服用可产生呃逆、腹胀、头晕、恶心等副作用。苦楝根皮苦楝根皮又名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主要用于驱蛔虫。因其性苦寒,故也能泻湿热。 一般多用煎剂驱蛔虫,可以本品制成100%的浓煎剂(成人每日5~15毫升)内服。也可用干燥粉末制成丸剂服用。我曾用苦楝树根皮煎成50%的浓汤剂,给6—12岁的儿童服用(每日s~10毫升一次服),绝大多数都能打下蛔虫,并且不必用泻药。本品可单味使用。也可与芜荑、雷丸、鹤虱等配伍使用。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据近代实验研究证明,本品的作用与山道年相近似,但作用较缓慢,毒性比山道年小。 本品的毒性反应,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红,腹痛、腹泻、四肢麻木等,严重者可有抽搐及心律紊乱。身体虚弱及有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者慎用。孕妇不用。 芜芜荑 芜荑味辛,苦,性温。主要用于治肠寄生虫病。兼有燥湿、化食的作用。由于蛔虫、绦虫等所致的面黄肌瘦、腹痛、腹胀、泄泻,低热等症,可用本晶配大黄、鹤虱、槟榔,诃子、木香、干姜、附子,乌梅,神曲,麦芽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可用于心腹寒湿疼痛及冷痢等症。常与肉豆蔻,高良姜,砂仁,诃子等同用。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二钱。 脾胃虚弱者禁用。鹤虱鹤虱味苦、辛,性平。有小毒。主要用于各种肠寄生虫病。对由于肠寄生虫而导致的腹庙、腹胀(面上有白斑,唇上有虫斑点,腹痛时发时止,嗜食生米、泥土)等症,可单用本品为末,用肉汤汁送服,或与苦楝皮、槟榔、使君子等同用。例如化虫丸(芜荑,鹤虱、苦楝皮、槟榔,枯矾、使君子、木香、雷丸,为末,炼蜜为丸),可用于虫积、食积,乳积而致的肚腹膨胀,疼痛,呕吐嘈杂、饮食少进等症。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 雷雷丸 雷丸味苦,性寒。有小毒。主要用为驱虫药,对绦虫,钩虫,蛔虫,丝虫均有效。 最常用于绦虫、囊虫病。因为吃未煮熟的带有虫卵的猪,牛肉,或饮食不洁所感染。临床症状可有下利、腹痛。腹部发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粪便中常见有虫体之节片排出。有囊虫病者可见身上皮下有小结节如黄豆或蚕豆大小(活体组织检查可证实为囊虫),如囊虫生在脑部,可有癫痫样发作。本品能将肠中绦虫虫节及囊虫破坏而达到驱虫作用。单味用时,每日内服60克,连服两天。据近代报导用雷丸配合干漆,雄黄、炙山甲等,制成丸剂,比较长时间服用,对脑囊虫病有一定效果。本品对丝虫也有效(用本药一两煎汁,连服七日),但煎服对蛔虫则无效。 有人用本品四两,研粉,分为三包,每日一包,三天为一疗程,对钩虫有效。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作丸、散剂服用较好。据实验报导,本品加热至oo‘c半小时则大部失效,加热一小时则全部失效,故不适用于煎服。